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8701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docx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理综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Ca-40Cu-64Br-80

第Ⅰ卷

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含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亊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肉制品中添加适量的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有防腐的作用

B.

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C.

利用静电除尘装置除去粉尘

胶体粒子带电

D.

Al(OH)3用作塑料的阻燃剂

Al(OH)3受热熔化吸收大量的热

 

A.AB.BC.CD.D

【答案】D

【解析】亚硝酸钠有防腐的作用,肉制品中可以添加适量的亚硝酸钠,故A正确;液氨常用作制冷剂,故B正确;胶体粒子带电,所以可静电除尘,故C正确;Al(OH)3用作塑料的阻燃剂,因为Al(OH)3受热分解吸收大量的热,故D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C=CHCH3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分子式为C3H5Br2的有机物共有4种同分异构体(不含立体异构)...

C.乙二醇和甘油互为同系物

D.结构式为…-CH=CH—CH=CH—CH=CH—CH=CH-…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体是乙烯

【答案】B

【解析】H2C=CHCH3分子中最多有7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故A错误;分子式为C3H5Br2的有机物共有1,1-二溴丙烷、1,2-二溴丙烷、1,3-二溴丙烷、2,2-二溴丙烷4种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乙二醇含有2个羟基、甘油含有3个羟基,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结构式为…-CH=CH—CH=CH—CH=CH—CH=CH-…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体是1,3-丁二烯,故D错误。

3.下列实验中,操作和现象以及对应结论都正确且现象与结论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红色变浅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

向电石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制乙炔,并将产生的气体直接填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

记明乙炔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C.

常温下,测得饱和Na2S溶液的PH大于饱和Na2CO3溶液

常温下水解程度:

S2->CO32-

D.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碘水后再加入CCl4,充分振荡,分层,且上层溶液至紫色

CC14可作为碘的萃取剂

A.AB.BC.CD.D

【答案】A

4.合成药物异搏定路线中某一步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X的分子中存在2种含氧官能团

B.物质Y可以发生水解和消去反应

C.1molZ最多可与2molBr2发生加成反应...

D.等物质的量的X、Y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答案】D

【解析】物质X的分子中存在羟基、羰基2种含氧官能团,故A正确;物质Y含有溴原子、酯基,所以可以发生水解和消去反应,故B正确;1molZ含有2mol碳碳双键,所以最多可与2molBr2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1molX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1mol氢氧化钠、1molY与氢氧化钠反应最多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2mol,故D错误。

5.锌银(Zn-Ag2O)电池多应用于军事、航空、移动的通信设备、电子仪器和人造卫星、宇宙航行等方面,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其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向a极移动

B.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2O+H2O+2e-=2Ag+2OH-

C.用该电池给铁棒镀铜,则铁棒与b极相连

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的pH减小

【答案】B

【解析】电子由a极流出,a是负极、b是正极,K+向b极移动,故A错误;b极是正极,氧化银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Ag2O+H2O+2e-=2Ag+2OH-,故B正确;镀件与负极相连,用该电池给铁棒镀铜,则铁棒与a极相连,故C错误;电池总反应为Zn+Ag2O=2Ag+ZnO,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的pH不变,故D错误。

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依次为m、n、p、q;r、t、u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其中u为葡萄酒中的抑菌成分;25℃,0.01mol/L的v溶液中:

=1.0×10-10。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W>Y>Z>X

B.W,Y分別与X元素形成的简单化合物的沸点:

Y>W

C.Z2Y和ZX都只存在离子键

D.v能抑制水的电离,u能促进水的电离

【答案】D

【解析】25℃,0.01mol/L的v溶液中:

=1.0×10-10,说明v是一元强碱,v是NaOH;u为葡萄酒中的抑菌成分,u是SO2;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X、Y、Z、W分别是H、O、Na、S四种元素;简单离子半径:

S2->O2->Na+>H+,故A正确;H2O的沸点大于H2S,故B正确;Na2O、NaH只存在离子键,故C正确;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是亚硫酸,能抑制水的电离,故D错误。

7.室温下,下列关亍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至pH等于7,前者消耗的盐酸多

B.向NaHS溶液中加入适量KOH后:

c(Na+)=c(H2S)+c(HS-)+c(S2-)

C.将amol·L-1的醋酸与0.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

c(Na+)=c(CH3COO-),醋酸的电离常数Ka=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D.向NH4Cl溶液中加入少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则

的值减小

【答案】B

【解析】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至pH等于7,后者消耗的盐酸多,故A错误;根据物料守恒,钠与硫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1,c(Na+)=c(H2S)+c(HS-)+c(S2-),故B正确;将amol·L-1的醋酸与0.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

c(Na+)=c(CH3COO-),溶液恰好呈中性,醋酸的电离常数Ka=

,故C错误;向NH4Cl溶液中加入少量等浓度的稀盐酸,c(OH-)减小,Kh=

值不变,所以则

的值增大,故D错误。

8.溴化钙易溶于水,医学上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癫痫等症。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工业上溴的制备。

...

(1)步骤③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直接用“溴水混合物I”进行蒸馏得到液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室溴化钙的制备。

(3)“合成”步骤中,所需装置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4)“合成”步骤中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合成”步骤中需控制温度不能过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投料时控制n(Br2);n(NH3)=1:

0.8,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⑧酸化时应加入的酸是_________________。

(6)设计实验测定产品(主要成分CaBr2)纯度(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物理量的数值可用字母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O2+Br2+2H2O═H2SO4+2HBr

(2).浓度较低,如果直接蒸馏,处理量大,生产成本高(3).B(4).3Ca(OH)2+3Br2+2NH3═3CaBr2+N2↑+6H2O(5).温度过高,Br2、NH3易挥发(6).确保Br2被充分还原(7).HBr(或氢溴酸或溴化氢)(8).取样品ɑg,加水溶解滴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冷却,称量,得到bg碳酸钙,则样品的纯度为

×100%(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

(1)步骤③中溴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氢溴酸。

(2)“溴水混合物I”浓度较低。

(3)液溴、液氨易挥发“合成”步骤中需要控制反应在降低温度下进行。

(4)“合成”步骤中液氨、液溴先反应生成氮气和溴化氢,溴化氢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溴化钙;温度过高,Br2、NH3易挥发,反应中Br2、NH3的系数比是3:

2,投料时控制n(Br2);n(NH3)=1:

0.8,氨气过量,确保Br2被充分还原。

(5)产品是溴化钙,为提高产品纯度步骤⑧酸化时应加入的酸是氢溴酸。

(6)取样品ɑg,加水溶解滴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生成碳酸钙根据得到碳酸钙的质量,计算产品纯度。

解析:

(1)步骤③中溴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氢溴酸,反应方程式为SO2+Br2+2H2O═H2SO4+2HBr。

(2)“溴水混合物I”浓度较低,如果直接蒸馏,处理量大,生产成本高。

(3)液溴、液氨易挥发“合成”步骤中需要控制反应在降低温度下进行,最适宜的装置是B;

(4)“合成”步骤中液氨、液溴先反应生成氮气和溴化氢,溴化氢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溴化钙,方程式为3Ca(OH)2+3Br2+2NH3═3CaBr2+N2↑+6H2O;温度过高,Br2、NH3易挥发,反应中Br2、NH3的系数比是3:

2,投料时控制n(Br2);n(NH3)=1:

0.8,氨气过量,确保Br2被充分还原。

(5)产品是溴化钙,为提高产品纯度步骤⑧酸化时应加入的酸是氢溴酸。

(6)取样品ɑg,加水溶解滴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冷却,称量,得到bg碳酸钙,根据钙元素守恒,样品的纯度为

×100%。

点睛:

海水提溴步骤③中通入SO2的目的是溴元素的富集,减小蒸馏处理量,降低生成成本。

9.氯氨是氯气遇到氨气反应生成的一类化合物,是常用的饮用水二级消毒剂,主要包括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NH2C1、NHC12和NC13),副产物少于其它水消毒剂。

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一氯胺(NH2Cl)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②工业上可利用反应Cl2(g)+NH3(g)=NH2Cl(l)+HCl(g)制备一氯胺,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假设不同物质中同种化学键的链能相同),则该反应的△H=______________。

化学键

N-H

Cl-Cl

N-Cl

H-Cl

键能(kJ/mol)

391.3

243.0

191.2

431.8

③一氯胺是重要的水消毒剂,其原因是由于一氯胺在中性、酸性环境中会发生水解,生成具有强烈杀菌作用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用Cl2和NH3反应制备二氯胺的方程式为2Cl2(g)+NH3(g)

NHCl2(g)+2HCl(g),向容积均为1L的甲、乙两个恒温(反应温度分别为400℃、T℃)容器中分别加入2molC12和2molNH3,测得各容器中n(Cl2)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t/min

0

40

80

120

160

n(Cl2)(甲容器)/mol

2.00

1.50

1.10

0.80

0.80

n(Cl2)(乙容器)/mol

2.00

1.45

1.00

1.00

1.00

①甲容器中,0~40min内用NH3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H3)=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H________0(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若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则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若容器内C12和NH3物质的量之比不变,则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在原容器中充入一定量氦气,Cl2的转化率增大

D.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加入一定量的NHCl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在恒温条件下,2molCl2和1molNH3发生反应2Cl2(g)+NH3(g)

NHCl2(l)+2HCl(g),测得平衡时Cl2和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B、C三点中Cl2转化率最高的是______点(填“A”“B”或“C”)。

②计算C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C)=_______(Kp是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答案】

(1).

(2).+11.3kJ/mol(3).NH2Cl+H2O═NH3+HClO(4).6.25×10-8mol·L-1·min-1(5).<(6).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其他条件相同时,T℃时的反应速率比400℃时的反应速率快,且乙容器中平衡时Cl2的转化率比甲容器中Cl2的转化率小(7).AB(8).B(9).0.5MPa

【解析】试题分析:

(1)①一氯胺(NH2Cl)是共价化合物,氮原子分别与氢原子、氯原子成键。

②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焓变。

③一氯胺水解,生成具有强烈杀菌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

(2)①甲容器中,0~40min内n(Cl2)的变化为0.5mol,c(Cl2)的变化为0.5mol/L,c(NH3)变化为0.25mol/L,根据

计算v(NH3)。

②乙容器达到平衡用时短,反应速率快,所以温度高,平衡时氯气的物质的量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③A.根据

,NHCl2是液体,m是变量,密度是变量;

B.投料比不等于系数比,反应过程中C12和NH3物质的量之比是变量;

C.在原容器中充入一定量氦气,反应体系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D.NHCl2是液体,加入NHCl2,平衡不移动;

(3)①该反应

,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②根据图像C点时c(HCl)=c(Cl2),利用“三段式”可计算该、Cl2、NH3、HCl的物质的量比。

解析:

(1)①根据分析,NH2Cl的电子式为

②根据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焓变,Cl2(g)+NH3(g)=NH2Cl(g)+HCl(g)△H=243.0+391.3×3-391.3×2-191.2-431.8=+11.3kJ/mol。

③一氯胺水解,生成具有强烈杀菌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和氨气,方程式为NH2Cl+H2O═NH3+HClO。

(2)①甲容器中,0~40min内n(Cl2)的变化为0.5mol,c(Cl2)的变化为0.5mol/L,c(NH3)变化为0.25mol/L,v(NH3)=

6.25×10-8mol·L-1·min-1。

②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其他条件相同时,T℃时的反应速率比400℃时的反应速率快,且乙容器中平衡时Cl2的转化率比甲容器中Cl2的转化率小,所以该反应△H<0。

③A、根据

,NHCl2是液体,m是变量,密度是变量,密度不变一定平衡,故A正确;...

B.投料比不等于系数比,反应过程中C12和NH3物质的量之比是变量,C12和NH3物质的量之比不变,一定平衡,故B正确;

C.在原容器中充入一定量氦气,反应体系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

D.NHCl2是液体,增加NHCl2,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3)①该反应

,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压强越大Cl2转化率越高,故B点最大;

②根据图像C点时c(HCl)=c(Cl2),设氨气的变化量为xmol

2-2x=2x

X=0.5mol,

Kp(C)=

0.5。

点睛:

焓变=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焓变=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10.CoCl2•6H2O可用作油漆干燥剂,工艺上可用含钴废料(主要为Co,含少量Fe、Al等杂质)为原料来制取CoCl2•6H2O,以下是制备该物质的一种新工艺流程:

已知: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

Fe(OH)3

Fe(OH)2

Co(OH)2

Al(OH)3

开始沉淀

2.7

7.5

7.6

3.8

完全沉淀

3.2

9.7

9.2

5.2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酸浸”时Co转化为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酸浸”时不能用硝酸的原因是_______。

(2)“氧化”中欲使3mol的Fe2+为Fe3+,则需要氧化剂过氧化氢的质量至少为_________g。

(3)加入碳酸钠调节pH至a,a的范围是___________。

“滤渣”中所含的两种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4)滤液中加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I为___________________。

(6)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可以制备Cl3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

(1).Co+2H+═Co2++H2↑

(2).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防止大气污染;防止产品中混有硝酸盐(3).51(4).5.2≤ɑ<7.6(5).Fe(OH)3、Al(OH)3(6).调节溶液的pH,抑制钴离子水解(7).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8).2CoCl2•6H2O+2NH4Cl+10NH3+H2O2═2Cl3+14H2O

【解析】试题分析:

(1)“酸浸”时C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钴和氢气。

金属与硝酸反应放出NO气体。

(2)根据H2O2+2Fe2++2H+=2Fe3++2H2O计算需要双氧水的质量。

(3)加入碳酸钠调节pH至a,让Fe3+、Al3+完全沉淀,Co2+不能沉淀,判断PH范围。

(4)盐酸能抑制氯化钴水解。

(5)操作I为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

(6)根据元素守恒配平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可以制备Cl3的方程式。

解析:

(1)“酸浸”时C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钴和氢气,方程式为Co+2H+═Co2++H2↑。

金属与硝酸反应放出NO气体,为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防止大气污染;防止产品中混有硝酸盐“酸浸”时不能用硝酸。

(2)设需要氧化剂过氧化氢的质量至少为xg

(3)加入碳酸钠调节pH至a,让Fe3+、Al3+完全沉淀PH

5.2,Co2+不能沉淀PH,判断PH<7.6,所以a的范围是5.2≤ɑ<7.6。

(4)盐酸能抑制氯化钴水解,加入盐酸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抑制钴离子水解。

(5)操作I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6)根据元素守恒配平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可以制备Cl3的方程式为2CoCl2•6H2O+2NH4Cl+10NH3+H2O2═2Cl3+14H2O。

点睛:

除去盐溶液中的Fe3+,一般选择调节溶液PH的方法使Fe3+完全水解为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如氯化铜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铁,可加入适量氧化铜、氢氧化铜等物质调节PH使Fe3+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11.已知A、B、C、D、E、F、G为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原子半径最小;B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C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mnpm+2;D、E、F、G是位于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元素D的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才能观察到紫色,且D、G的原子序数相差10,E元素有多种化合价。

它的一种氢氧化物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且最终变为红褐色,且E.、F的电子数相差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与BC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在B5A5、BC2中,B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分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质C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其中沸点高的是__________(填分子式),而它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比同主族的简单氢化物都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F可形成分子式均为F(NH3)5BrSO4的两种配合物,其中一种化学式为SO4。

向其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时,现象为_____________;向另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

若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则第二种配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6)金属D、G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其中表示金属D晶体晶胞的结构图为__________(填“I”或“II”)。

②金属G的晶胞中,测得晶胞边长为361pm,G原子的半径约为_________p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D、G两种晶胞中金属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③金属G、锌两种元素的笫一电离能、第二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电离能/kJ•mol-1

I1

I2

G

746

1958

906

1733

G的第二电离能(I2)大于锌的第二电离能,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3d44s2

(2).CN-(或NO+或

C

)(3).sp2(4).sp(5).O3(6).水分子间存在氢键(7).产生白色沉淀(8).Br(9).I(10).128(11).2:

3(12).锌的价电子是3d104s2,而铜的是3d104s1,在失去一个电子后,铜失去的第二个电子在3d的全满轨道上,而锌的第二个电子在4s的半满轨道上,3d全满比4s半满能量低,结构也更稳定,所以需要更多能量

解析:

根据以上分析,

(1)基态26号元素Fe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2)与CO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为CN-。

(3)在C5H5、CO2直线结构,C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分別为SP2、SP。

(4)单质O有两种同素异形体O2、O3,O3比O2相对分子质量大所以沸点高,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所以沸点比同主族的简单氢化物都高。

(5)Co可形成分子式均为Co(NH3)5BrSO4的两种配合物,其中一种化学式为SO4,硫酸根离子在外界,溶于水能电离出硫酸根离子,所以向其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时,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向另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

若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硫酸根在内界,溴离子在外界,则第二种配合物的化学式为Br。

(6)金属D、G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金属K是体心立方最密堆积,晶体晶胞的结构图为I。

②金属Cu的晶胞为面心立方,测得晶胞边长为361pm,面对角线的为

,G原子的半径约为

128pm,金属K的配位数是8、计算Cu的配位数是12,配位数比是2:

3。

③锌的价电子是3d104s2,而铜的是3d104s1,在失去一个电子后,铜失去的第二个电子在3d的全满轨道上,而锌的第二个电子在4s的半满轨道上,3d全满比4s半满能量低,结构也更稳定,所以需要更多能量所以Cu的第二电离能(I2)大于锌的第二电离能。

点睛:

配合物中位于内界的离子不能电离,位于外界的离子能电离,所以SO4加BaCl2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