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8940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docx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

省级培训中语文教师的培训笔记日记与心得体会

  月23日)

  

  今天听了梁向阳(鲁夫)老师的《路遥与》的报告后,我曾经想不通的一些问题便豁然明白了。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已经通读过三遍了,还不算对一些重要章节的翻阅。

  高中的时候,我在小县城的地摊上买过一本盗版的《路遥全集》,虽然印刷质量很差,纸张也很粗劣,但并不影响故事情节对我的震撼,至少孙少安的不屈、田润叶的执着、孙少平的坚韧、田晓霞的热烈,都曾让我热泪盈眶。

  等上了大学后,我在书店里买了一本独本的《平凡的世界》,字体很小,密密麻麻的,我又认真的通读了一遍,依然热泪盈眶,虽然那个时候已经是个大小伙了。

让我感动的不只是那些可爱的年轻人,更有生活在那片热土上的老农民,像孙玉厚等,他们才是那片土地的主人,他们才代表着那片土地的脊梁和精神,他们是真正的人,活得有骨气、有尊严的人。

  等到参加工作后,我又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通读了一遍,除了依然感动于那些可爱的人们外,我看到的更多的便是生活了,一种高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却又能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的生活。

人生也许本身就是不幸的,又或者苦难本就是生活的底色,但我们却可以在不幸和苦难中寻找幸福。

再后来,我又买了一套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三册本的《平凡的世界》,我催促妻子去读,虽然她大学时代已经阅读过了,将来我也会建议女儿去读这本书,相信这本书也会感动女儿的!

毫无疑问,这本书会永远的保留在我的书架上的,而书本里的精神价值会融进我们的生命里!

  好的作品确实是常读常新的,如《平凡的世界》,每一次的阅读便有新的收获,也便是再一次的精神洗礼。

多少个艰难的日子里,每当想起孙少平,便能咬紧牙关挺过,也能看到人生的美好和生活的希望。

所以,也许我曾气馁过,但从没有绝望过,这便是《平凡的世界》于我的益处。

  我也曾思考过,路遥的笔下为何特别钟情年轻人,特别是爱读书的年轻人,听了梁向阳老师对路遥生平经历的讲述后,我也便明白了。

那些经历过无数艰难困苦却又强烈的热爱着生活、昂起头颅向前走的年轻人,他们的身上都有路遥自己的影子,路遥以殉道者的魄力筑起了一个可以鼓舞人心的精神丰碑,能让我们时刻抬头望望,然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有梦想的人生注定不平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我打算回去之后,再将《平凡的世界》读一读。

  (3月24日)

  当曹郁老师的《混合式学习形态下整本书阅读》报告快结束的时候,他问了在座的高中老师们一个问题:

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听了本场报告后的心情。

  站起来后,我毫不犹豫的?

ahref=target=_blank>党隽?

ldquo;迫切”二个字。

是的,就是迫切,而且说的时候,我的内心里很焦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我听到了北京的孩子们的阅读量之后,我便不由得感到担忧。

我知道,我的那些山区的学生们的阅读量是比不上大城市里的孩子们的,但我确实没想到差距会这么大。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正常,但谁又规定的山里的孩子就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他们每天就只能埋首刷题,为了分数挣扎,却不能享受阅读带给他们的终生益处呢?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几乎偏执的觉得民族文化很重要,然后不顾一切的办报纸,以期引起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注意,借此能够多读古典名著,多读优秀的作品。

  我承认,这与我自己的喜好有关系,我也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享受到读好书带来的快乐,并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内化成一种人生的自觉行为。

  我相信,有些学生是因此而喜欢上了读书,也读了不少书,我也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慢慢体会到阅读的好处的。

  几乎我带过的每一届的两个班高一新生,我都会让他们去买书,然后尽量留出一节晚自习的时间让他们读书,甚至上了高二也会坚持去做。

  只是,我们是生活在当下的这种唯成绩最高的教育大环境之下,我们必然的要受到它的约束。

我感到很遗憾,这届的学生,高二第一学期开始不久,因为强化训练的缘故,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没有了,我只能寄希望于学生们的自觉阅读了!

  曹郁老师的报告里提到,教师与学生共读是最能说服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的方式了。

对于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因为每一次自习的读书时间,学生在看书,我也在看书,曾有学生在毕业留言中写到,“每次看到你坐在讲台上专注读书时的样子,我都觉得好羡慕”。

  曹老师最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听了这场报告,回去后你打算怎么做?

  真的,我想说的是,我依然会苦口婆心的劝我的学生多读书,我也会继续在自习课挤时间读书,也许这样会触动到一些学生。

  有老师认为,听专家作报告的时候很激动,等回到现实中去,过不好多久,心情便会归于平淡。

但我想说的是,至少我可以改变自己!

  (3月27日)

  一个人坐在陕教院教学楼下的长凳上,借着不远处路灯的余辉,我的手指不停地在手机上点着,脑子里想着这三四天以来学习经历的种种,伴随的是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反思。

  坦率地说,这几天的学习是开了我的眼,我也从未有过如此端正的态度去做好一个学生,甚至比学生时代都更加认真,这可能源于我内心对知识的渴求以及紧迫感吧!

  如果说其他老师的报告是宏观把握的话,那么闫英杰和杜二敏两位老师的报告便是具体的指导。

  闫英杰老师的《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索》里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如何将作文训练和课文教学结合起来,省时又有效。

  长期以来,我的课文讲解和作文训练却几乎是两张皮,学课文便学课文,训练作文便是训练作文,二者很少产生联系。

只是在讲到《师说》和《劝学》时,我顺带着给学生们提了提,“这种文章的写作方式,在我们写议论文的时候是可以借鉴的”,然后就结束了。

我却从未想过,应该把作文的训练和课文的写作特色结合起来,然后把这当作一个课题来思考。

所以,闫老师的报告给了我一个崭新的思维方式,能使我用联系的视角看问题,关键是可以让学生事半功倍!

  至于讲到如何写随笔的部分时,我是内心有些小骄傲的,因为我又让自己的学生写随笔,从高一分班到现在,许多学生的随笔已经将近一万字了吧!

这是我为自己的学生感到自豪的,也是高中时期我把学生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而且有一点,我和闫老师的理解是不谋而合的,那便是用文学的方式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我的部分学生确实做的不错!

  当杜二敏老师的《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只开了个头的时候,我不由得笑了一笑,因为我已经清楚而又肯定的意识到,她的报告会解决了一个长期以来都在困扰着我的问题,即如何解决效率与时间的问题。

  学生们称我的讲课速度为“蜗牛式教学”,就是讲课超慢,当别的班第一单元已经讲完的时候,我才只进行了两课,甚至是一课。

我一次又一次的对学生说,大家不要担心,该怎样讲课,我是有所思考的,慢归慢,但我们讲的精,收获的也大。

不知道学生们是不是真的是对我很放心,等后来我再对学生们说“别担心”的时候,学生们会笑着说,“我们不担心”。

我的“蜗牛式教学”速度,连外班的学生也知道,不清楚那些学生怎么想!

办公室的同事们总会开我的玩笑,有同事曾说,我不要担心教学进度太慢了,反正有一个人会是最慢的。

其实,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极端,偶尔我也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确实有些慢,结果效率也没有很高。

  终于,杜老师的观点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思维方式,找出文章与文章之间有可比较的共性和差异性,然后将其结合起来讲解,或是调整单元讲解的顺序,这样既能节约教学时间,又能拓展教学内容,还会训练学生的思维,一举多得!

  真心感谢二师,他们交给了我解决问题的新的思路!

  我也不得不承认一个尴尬的事实,越是反思,越是发现自己教学方式的单一和教学思维的僵化,我自己也越是焦虑。

我唯一能够安慰自己的是,我还年轻,我愿意追求进步!

  (3月28日)

  

  初见王春荣校长时,温和中透漏着威严,当“文学依然神圣,诗歌依然圣洁”两句话出口后,他的文人气质便给许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校长给我们主讲的对联艺术,在整个下午的时间里,他用个性而幽默的语言向老师们传达了对联这一特殊艺术的魅力,也让老师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是,他在带着大家一起欣赏古今优秀对联时,又展示了许多自己拟写的对联。

可以说,王校长的对联对仗严谨,又不失灵活;志趣高雅,又不失活泼通俗!

如“竹笛悠悠人浅醉,兰舟渺渺鸟高翔”;“晨风抚动心弦静,晓雾飘浮意境幽”等。

秦川中学有八十多位老师,在王校长的鼓舞及示范之下,有四十多位老师都积极参与对联拟写,成果显著,编有《墨韵诗香》一书。

按王校长的理解,拟写对联,既能缓解教育教学的压力,又能提高人生志趣,何乐不为。

每年春节来临,学校会书法的老师齐聚一堂,为全校老师书写对联,传为美谈!

  作为一校之长,管理好学校是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又能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人文气息才是学校的灵活所在,校园里多样的文化活动是这种文化气息的载体,只有不断的重视和积极的开展,这灵魂也就活了。

  在当今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教育界,校长们更重视的是所谓的规则和纪律,在他们看来,好像规则和纪律就代表了认真,等于了好成绩和升学率。

有些学校的领导热衷于运用企业、公司,甚至是工厂的管理模式,殊不知教育有教育的内在规矩。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有生命的,充满个性的,有情感的,这也就意味着教育的包容性和人情味。

升学率高的学校最多只能称强校,却算不上名校,名校不仅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底蕴,更有着对生命的尊重,一个好的校长便是这名校的灵魂人物。

制度的、规则的、模式的东西是可以引进,但人文的精神却要长时间的养成,是模仿不来的。

  我们国家曾有一个提法,让教育家办教育。

这种观点虽有片面,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不懂教育就难以办好教育,可惜这个提法已经淡化了。

王校长以身作则,坚持研究对联文化,也积极的拟写对联,几年时间里,他已经拟写了五六万字的对联,用功之勤,实为难得。

相信在王校长的带领下,秦川中学会越办越好,最终会成为一所名校。

  课堂上,王校长鼓励老师们拟写对联,许多老师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我也拟写了一副,算是自勉:

文章里自有天地,功名外岂无人生!

  (后记:

下课后,老师们都加了王校长的微信,每天早上六点半左右,王校长都会把自己拟写的对联发到微信群里,而我早上起床的闹钟是七点钟,所以几乎每天唤醒我的都是王校长的对联!

一笑!

  (3月29日)

  

  大巴车行驶在县区的道路上,走走停停,外加导航的瞎指挥迷路,一个多小时后,我们高中语文培训班的老师们终于来到了陕西省标准化高中户邑电厂中学。

  学校负责接待的老师们已经在校外迎接,同时为参观的老师们送上了矿泉水和听课资料,这已然让我感受到了亲切。

校园不大,但布局却紧凑合理,因为樱花开的正艳,所以处处充满生气和活力。

  观摩课安排在四楼的会议室,等我们进入时,里面已经坐满了学生和本校及外校的语文老师,还有几位教育界的专家和教研员。

可以看得出,学校及县上对本次公开课很重视。

不一会儿,经过主持人对观课人员的简单介绍后,就正式上课了。

因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是:

以“思维创新”为指向的古代散文当堂拓展教学观摩研讨,所以老师所讲的内容都是古代散文。

第一节课由电厂中学的王亚萍老师主讲,她选取的内容是《论语·侍坐篇》,紧接着的是惠安中学王美智讲的《陈情表》。

两位老师都是当地的名师,一位还是省级教学能手。

  课程结束后,三位专家进行了点评,特别是陕西省特级教师王吾堂,他结合自己对两篇课文的理解,对两位老师的讲课做了精彩的分析和点评,赢得了全体老师的掌声。

  只是三位老师的评课都是以肯定为主的,几乎没有谈到这两节课存在的问题,这是让人觉得遗憾的,毕竟没有完美的语文课,而且在我看来,这两节课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可以说,如果按照传统的课程评价标准的来看的话,这两位老师讲的还是很不错的,从内容安排到课堂调动能力,从学生的积极发言到课外知识的拓展,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

  但如果用我的话来说,这是两节毫无悬念的课。

从开始到结束,一切都在按着老师课前预设的计划开展着,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即使学生有所思考,思考的也是老师预设的问题,并没有自己阅读文本后的发现的问题,也没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下课时间到了,课也讲完了,课堂上没有任何悬念,更没有“意外”发生,看似很完美!

  主题的关键词是“思维创新”,由此我便产生了疑惑:

“思维创新”体现在了什么地方?

课堂上没有属于学生自己的深度思考,也没有任何生成性的见解,只有按计划进行的流程,何谈创新,更何谈“思维创新”。

  创新确实不易,对老师来说,有些知识点固然算不上创新,但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基于他们的认识水平来说,那就算是了不起的见解了。

虽然学生的知识有限,但思维却很灵活,而有些学生对文本的看法,足以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那便是创新!

  同时,老师提问学生答的模式,远远比不上学生阅读文本后提出困惑、再师生共同讨论的模式,至少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期坚持,自然也就有了创新的基础和可能性!

  我曾经对自己的学生说过,老师知道什么不重要,关键要看你们从课文中读出了什么,从而产生了怎样的思考。

课堂上要勇于发言,要敢于向老师发问,哪怕是把老师挂在讲台上,这样才有可能发现新的有价值的东西,这也便是我对教学和课堂的理解了。

  对于这两节课语文创新课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必求同,但可以存异。

  三个多小时的听评课活动很快就结束了,但关于语文教学的思考却不会停止,路途漫漫,奋力前行!

  (4月10日)

  

  昨天下午参加了西北工业大学工会组织的“第十六期跟岗培训教师开班动员会”,在动员会上,西工大工会杨永祥主席说了几句话让我陷入沉思。

大意是,来西工大附中学习,我们这些跟岗培训的老师们可以亲身体会教育最原生态的东西,也可以看到并感受到附中师生日常教育学习中最真实的东西。

  虽然杨主席并没有再多说什么,但已经有八年教龄的我是了解当下教育的一些现状的,特别是那些存在于学校的假的、作秀的现象。

我是不大喜欢去听那些所谓的“公开课”“赛教课”等课型的,并不是我不思进取,懒得去听课;也不是我狂妄自大到认为自己已经很厉害了,没必要去听别人的课,而是我真心的不愿去看“表演”。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是见多了这样的课型,为了完成学校的公开课任务,或是参加各种“能手”“名师”选拔,老师们提前两三天就开始查阅资料,为迎战而备课,有些老师甚至提前一周就动手了。

当然,这一切并不是教育教学的常态了。

  让人憎恶的是,有些老师为了追求好一点的课堂效果,会提前安排一些学生配合表演,谁来提什么样的问题,谁又来回答,谁又做补充,学生当然是愿意帮助老师的了。

不用说,老师在课堂上会引导的很有序,学生也配合的很好,有小组的合作探究,有学生的争相发言,场面热闹异常,看似也很高效,但听课的老师却昏昏欲睡,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些都是假象。

热闹过后又留下了什么呢?

学生的鄙视,以及自己内心的羞愧。

  坦诚地说,为了完成一次作文教学的录像,我也让学生配合自己表演过,这最终竟成了一直以来让我引以为耻的事情了,每次想起都会内心不安。

在以后的教学生涯里,我会以此为戒!

  我也不太愿意外出学习,比如参加什么培训之类的,并不是因为作报告的老师不出名,或是自己对高深的理论缺乏兴趣。

许多可能都是全国知名的专家、教授,但许多时候,我听到的都是冠冕堂皇的话,这种话不接地气,自然就没有生命力了。

听这样的报告,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是浪费时间。

  我也外出去听过一些名师的观摩课,但私下里和上课的学生一聊,便知大多都是作秀,因为那些名师平时并不是那样教书。

  还有所谓的“磨课”,费好大力气研究、思考、琢磨,然后讲好那么一课,这也不是教学的常态。

如果能够坚持将所教的所有文章都用心磨好,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于学生的学业进步有益,于自己的专?

ahref=target=_blank>党沙ひ泊笥旭砸妗?

br/>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我们这些一线语文老师教育学生要做个真正的人的时候,我们自己就不能造假作秀,认真研究每一篇文章,坦诚对待每一个学生,这便是做老师的良知!

  从昨天早上听指导老师雷香梅老师的课来看,杨主席的话是真诚的,对于这次跟岗培训,我也充满了期待!

  (4月11日)

  昨天听了郑刚老师的一节课,他讲的是小说《老人与海》,课后我在办公室开了一个玩笑,我说那些以各种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学生,如果他们听过郑老师讲的这节《老人与海》,他们便不会轻易地选择死亡了。

听了我的话后,办公室的老师们都笑了。

  《老人与海》这篇小说值得讲的地方很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篇小说的学习,学生能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即使人生碰到再大的困境,都不会以死的方式来逃避现实,这便是一种生命意识!

小说主人公桑地亚哥驾着小船,漂泊在无边的大海里,在体力严重透支,精力极度疲乏,更看不到任何生还希望时,仍然以手泡海水的方式提醒自己要打起精神,而不是任由自己陷入昏迷。

面对数条凶残的鲨鱼时,他仍然把刀子绑在船桨上与之搏斗,而不是选择放弃生命。

可以说,这篇小说最伟大之处,便在于生命不息,斗争不止,热爱生命就是它的精神内核。

  现在的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也往往宁愿自己多吃点苦,也不愿让孩子受罪,所以宠爱的多,管教的少,他们在家里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没受过什么大的挫折,接人待物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在学校里,学业基本上占了孩子们生活的全部,以成绩论英雄的当下教育,并不怎么注重学生人格完善,经历的风浪自然很少。

因为孩子们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的相对单一和封闭,一旦碰到点坎坷,便会容易走极端,要死要活。

所以,现在的孩子们急需生命的教育,这是他们未来抗击各种磨难、珍爱生命的重要方面。

  在郑老师的课堂上,他很好的将小说主人公形象的解析与生命的教育结合了起来,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生命的可贵。

  郑老师的比我还小几岁,但他对于教材的把握和对这份事业的认识,让我感佩。

同时,我相信郑老师的学生们会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老师而受益终生!

  (4月12日)

  

  听完王宏哲老师的课后,回到办公室里,我的内心依然处于澎湃状态,很激动,甚至有些坐立不安。

我的感慨是:

语文课竟可以上的有如此高度!

  今天王老师的课堂内容是串讲《寡人之于国也》,因为昨天上课时,班上有一名男生请假了,所以他在简单的处理了一下昨天课上遗留的问题后,便请那名男生上讲台,自己扮演孟子,男生扮演梁惠王,两人情景对话,帮助那名男生复习文章内容。

整个过程趣味横生,扮演者全身心投入,听众也极力配合,绕有兴致。

这样一种课堂设置,不仅帮助了请假的学生,也带着其他学生复习了课文,温故知新。

同时,这也体现了王老师的一种为师态度:

不让任何学生在学业上有所缺失。

  情景对话结束后,王老师又请了一名女生上台,这次他扮演的是梁惠王,女生扮演的是孟子。

因为文章里孟子的话要多一些,而梁惠王是个配角,女生扮演孟子,既可以检查她昨天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又可以帮助她理清孟子的讲话思路,可谓一举两得。

体会到这一点后,突然发现王老师的高明之处。

  两次情景对话结束后,王老师便对孟子思想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本文中孟子的讲话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及尊重自然的规律的重要性。

关键是,他觉得本文中孟子的思想为后世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符合中国历史上长期作为农业大国的现实的。

同时,他又将邓小平作为总设计师的英明和孟子做了比较,肯定了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设想的伟大。

但他也强调了,今天中国的许多理论和思想,基本上是延续了先秦诸子的思想精髓,明确了中华文化的博大。

  最后,他抛给学生们一个问题:

孟子为何能够多年奔波在外宣扬自己的王道思想而不懈怠呢?

邓小平又为何能够三起三落而不气馁呢?

然后,王老师在黑板上重重的写下两个大字“情怀”,一个是忧心于世道的混乱,百姓的疾苦;一个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切地热爱我的祖国和人民”……

  听到这里,我深深地认识到,这样的语文简直就是一场思想的盛宴,它能够极大的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认识问题的格局更高。

王老师的同事们都觉得他是一个大师级的人物,这一点我毫不怀疑,但也有老师表示王老师的水平很难达到。

不错,王老师的造诣是经过千锤百炼得来的,但我想说的是,“神迹”的背后是常识。

  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就是文言实虚词和语法现象的积累,在第一节课上,王老师先请学生齐读文章,再让两名学生范读,最后又让学生们齐读文章,经过这样的阅读,学生对于文章应该是比较熟悉了。

接下来,他便让学生们合了书,请数名学生上台默写并翻译课文里的重要句子。

我想,这便是重视常识和基础的表现了。

  而这一点,我们是可以学习的。

  同时,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许多学生的课桌上都摆放着《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字典》,这可以说明学生对语文的重视,但我更相信,这是学生被王老师人格魅力感染的体现。

事实上,王老师的课堂是集活泼、严谨为一体的,是知识与思想相结合的。

  有人说,评价一个教师的工作,简而言之是三句话: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可以说,王老师这些方面都做到了。

  作为王老师的学生,应该是幸福的吧!

  (4月13日)

  

  从跟岗培训开始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天,我也已经听了六位老师的十一节课,每听一节课,我的内心便被激荡一次,精神也犹如接受了一次洗礼。

  虽然教授的都是语文学科,但六位老师的风格却大不相同,他们都是在以自己方式使学生受益,肩负起职业所赋予他们的使命。

  王宏哲老师的课,可以说上的慢条斯理,但又高屋建瓴,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开阔视野;李文老师上课,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断,每一种点评都像一篇极有见地论文;我的导师雷香梅老师,在我看来,就如邻家大姐一般,讲话极具亲和力,听她的课,学生如沐春风;任何一节课上,王峰老师都会以自己特有的幽默击中学生的笑点,这笑声里往往包含着智慧的光芒;霍星老师讲课,态度极真诚,他能以自己独特的谦和点燃学生;郑刚老师的年龄虽小,但知识面却极广,一堂课上,他能从古代迁移到现代,能从国内说到国外,谈起外国名家名作,如数家珍。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特有的魅力,这种魅力可以将老师们彼此区分开来,这不仅是由人性的丰富性决定的,也是教育的包容性所必须的。

从学生需要成长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的角度来看,教师更需要有这种人格魅力,当然,这与每个老师的性格特点,思维逻辑,学识修养,知识构成,个人努力等都有很大关系。

  然而,当下的教育现状却时常让人担忧,特别是现在的高中学校,学生无休止的刷题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讲题便成了老师教书的主要任务,各种试题就是连接师生的纽带!

对于课本里的名篇,最后却淡化处理,甚至忽略不讲,这真是本末倒置。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职业开始趋同化,不仅有教无育,甚至教的方式和内容都呈现单一化。

如此一来,老师自己的思维很容易僵化,而缺乏思想和个性的老师又怎么培养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呢?

有鉴于此,我曾经感叹,语文老师们做的事,可能其它学科的老师都能做,或者说,语文课已经教的跟数学课差不多了。

诚然,这种趋势的形成是有难以避免的客观因素的,但也离不开语文老师个体的主观原因和语文学科的专业要求!

也许,不忘初心和文人的情怀才是我们这些语文老师不断努力和进步的源泉吧!

  对比了六位老师的特点之后,我发现自己有些杞人忧天,因为我的这些同行们正在以自己的独特魅力碰撞出一个个有趣的灵魂!

  我希望自己是杞人忧天,这样反而会使我好受点,一个对自己所教学科还有点美好期待的人!

  (4月14日)

  

  “慢慢走,欣赏啊!

”这是我对王宏哲老师语文课另一重要特色的认识。

  王老师讲课慢条斯理,体现在强调完一些重要知识点后,他都会有一些短暂的沉默,或殷切的扫视一下全班,或背着手低着头略作思考状。

用李文老师的话来说,王老师的课,有一半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