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8942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docx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

S3-6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教学设计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医用化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溶液、电解质溶液和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等,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学习医学课程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化学知识在医学上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对《医用化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相关医学职业岗位必需的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医学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能力目标:

1、会描述各类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性质及鉴定方法。

2、认识医用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了解医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胶体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PH值的测定方法。

3、学会简单的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实验报告的书写。

4、会应用简单的化学原理,分析解决有关的问题。

知识目标:

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溶液、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溶胶、高分子溶液等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有关计算。

2、掌握主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命名。

3、掌握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能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分析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4、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典型性质,熟悉典型有机反应类型和实例。

5、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6、了解与医药有关的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来源和用途。

7、能够运用所学医用化学知识对有关化学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

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厚德、励志、笃实、尚能”的学风和乐于奉献、创新实干精神。

2、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竞争拼搏的优良品质。

3、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绿色化学理念。

4、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养成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

三、实施课时:

64学时

四、授课时间:

第一学期。

五、学习单元设计说明

(一)学习单元设计思路

1.理论依据

淡化学科意识强化专业意识,强调“必须、够用”的原则。

紧紧依附专业,提炼、收集本学科的知识点、能力点,以他们为主线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注重职业素养教育,加强与后续课程的横向联系,内容的选取上着眼于专业需求,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服务于后续课程。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本课程对知识目标描述使用“了解、熟悉、掌握”等目标动词,对能力的描述使用了“会描述、会操作、会应用”等目标动词。

2.工作实际需要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相适应、与就业岗位要求相符合、为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3.课程目标与学习单元的关系(列表说明)

课程目标

学习单元目标

所属单元

1、掌握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

2、了解化学与医学。

3、知道学习化学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

知识目标:

1、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医学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有益的学习方法。

2、熟悉学习化学的方法。

素养目标:

通过青霉素发现史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1

1、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基本概念及有关计算

2、熟悉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等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熟练掌握溶液的稀释与配制操作技术

4、了解渗透现象和渗透压的基本概念,影响渗透压的因素,渗透压在医学中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掌握溶液的稀释与配制操作技术。

知识目标:

1、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基本概念及有关计算。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等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熟悉渗透现象和渗透压的基本概念。

4、了解影响渗透压的因素,渗透压在医学中的意义。

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主动探索科学的精神

2.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各种分散系的性质和医学应用。

2、熟悉化学平衡的概念及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3、熟悉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电解质的分类,电离平衡,同离子效应。

4、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H=]的关系,溶液的PH值。

5、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作用及其医学应用。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2、培养分析问题、简单计算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电解质的分类,溶液的酸碱性和[H+]的关系及溶液的PH值。

2、熟悉各种分散系的性质和医学应用、缓冲溶液的组成、作用及其医学应用。

3、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化学平衡的概念及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电离平衡、同离子效应。

素养目标:

1、认识溶液在临床医学中的价值,乐于学习医用化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认同溶液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科学实验以及生命过程关系密切。

 

3

1、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掌握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3、知道化学键、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验事实和获取的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习周期表,体验化学学科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知识目标:

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熟悉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3、了解化学键、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素养目标:

1、通过了解化学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严谨求实,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碱金属和卤族元素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学习,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性质、结构特点及分类。

2、掌握饱和链烃、不饱和链烃、芳香烃的结构特点,组成通式,命名及化学性质。

3、知道烃的来源及常见的致癌烃的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能力目标:

1、通过有机物分类方法的学习,体会科学分类法在认识事物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在学习同分异构现象过程中,体会物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物质性质的多样性

3、通过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性质、结构特点及分类。

2、掌握饱和链烃、不饱和链烃、芳香烃的结构特点,组成通式,命名及化学性质。

3、知道烃的来源及常见的致癌烃的来源。

素养目标:

1、通过实例,学生认识到有机物与生活、生产紧密关联系。

2、通过模型组装有机分子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研究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通过常见致癌烃的来源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尊重生命、爱惜生命。

 

5

1、熟悉醇、酚、醚的结构特点和命名。

2、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酯化反应的概念。

3、了解醇、酚、醚重要代表物的性质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2、在教学过程中训练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类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熟悉掌握醇、酚、醚的结构特点和命名。

2、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酯化反应的概念。

3、了解醇、酚、醚重要代表物的性质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素养目标:

1、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验,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6

 

 

7

(二)媒体的选择(列表说明)

《医用化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强调理论知识够用、技能操作熟练。

按照岗位需求,借助实验操作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具体如下:

学习单元

学习单元名称

学生实验

备注

1

绪论

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

溶液的浓度与渗透压

实验二溶液的配制和稀释

3

溶液的基本性质

实验三电解质溶液和缓冲溶液

4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实验四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5

有机化合物和烃类

实验五烃的性质

6

醇、酚、醚

实验六醇和酚的性质

7

醛和酮

实验七醛和酮的性质

8

有机酸

实验八有机酸的性质

9

酯和脂类

酯和油脂的性质

10

含氮有机化合物

胺和尿素的性质

11

糖类

糖类化合物的性质

12

蛋白质与核酸简介

蛋白质

 

(3)各学习单元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共有13章,其中绪论是对本教材的综合概括。

第一部分溶液的基本性质,包括第2~3章,内容为溶液的浓度与渗透压、溶液的基本性质。

第二部分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包括第4章,内容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学键。

第三部分为有机化合物和烃类,包括第5章,内容为烷烃、不饱和链烃、芳香烃

第四部分为烃的衍生物,包括第6~9章,内容为醇酚醚,醛和酮,有机酸,酯和脂类。

第五部分为含氮有机化合物,包括第10~11章,内容为含氮有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

第六部分包括糖类和蛋白质,包括第12~13章,内容为糖类,蛋白质与核酸简介

学习单元之间的关系

教材所分部分

包含单元

单元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

1

第一章绪论

第二部分溶液的性质

2、3

第二章溶液的浓度与渗透压

第三章溶液的基本性质

第三部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4

第四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第四部分有机化合物和烃类

5

第五章有机化合物和烃类

第五部分烃的衍生物

6、7、8、9

第6章醇酚醚

第7章醛和酮

第8章有机酸

第九章酯和脂类

第六部分含氮有机化合物

10、11

第10章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11章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

第七部分糖类和蛋白质

12、13

第12章糖类

第13章蛋白质与核酸简介

六、学习单元一览表

单元内容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合计

一、绪论

1

1

2

二、溶液的基本性质

7

3

10

三、溶液的浓度与渗透压

8

2

10

四、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4

2

6

五、有机化合物与烃类

4

1

5

六、醇酚醚

3

2

5

七、醛和酮

3

2

5

八、有机酸

3

1

4

九、酯和脂类

2

1

3

十、含氮有机化合物

3

1

4

十一、杂环化合物和医用碱

2

0

2

十二、糖类

2

2

4

十三、氨基酸和蛋白质

2

2

4

机动

0

0

0

合计

44

20

64

七、学习单元教学设计

(一)学习单元一:

绪论

教学设计表1:

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医用化学基础》

总课时:

64

学习单元名称

第一章绪论

学习单元课时:

1

单元目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

知识目标:

1、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医学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有益的学习方法。

2、熟悉学习化学的方法。

素养目标:

通过青霉素发现史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能力训练任务

任务1:

自学能力的培养。

任务2:

归纳知识能力的培养。

学习单元内容

化学-21世纪的中心学科,化学-医学发展的基础,学习医用化学的方法及要求。

教学成果形式

说出化学和医学的关系,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医用化学。

教学材料

《医用化学基础》教材,PPT课件

工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化学发展史资料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对于化学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2、学生对化学发展史了解的很少,没有好的学习化学的方法。

教师能力要求

1、教师具有“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

2、了解化学的发展史,让学生知道学习《医用化学基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教学设计表2:

实施步骤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教学资源

课时

教法建议

能力

知识

素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能描述本单元学习目标

知道《医用化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认识本门课程的重要性

介绍本门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

聆听、知道《医用化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

多媒体

0.1

讲授

新课教学,提出问题

培养自学阅读获取知识的能力

知道化学是医学发展的基础,知道化学和医学的关系。

了解医用化学的发展史。

通过自学阅读,获取信息,归纳知识

给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自学阅读教材相关知识,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课件、

《医用化学基础》教材,视频资料

0.3

自学

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学会小组合作,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掌握医用化学的研究对象。

掌握化学和医学的关系。

体会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听取学生的讨论结果

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课件、

《医用化学基础》教材,视频资料

0.2

交流、讨论

集中讲解,归纳小结

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知道学习医用化学的方法及要求

通过学习阅读材料“不断改进的青霉素类药物”,激发学生学习护理的热情。

讲解学习化学的方法及在要求

聆听,知道学习医用化学基础的方法

课件、

《医用化学基础》教材

0.4

讲授

练习操作,分组实验

学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操作规范性的培养

讲解电子天平的正确使用,指导学生实验

动手分组实验

《医用化学基础》教材

1

实验操作

教学设计表3:

《绪论》考核标准

考核内容

成绩比例

考核方式

考核标准及等级

1、遵守纪律

2、出勤考核

3、课堂表现

4、作业考核

30%

随堂考核

遵纪考核内容:

课堂上睡觉、说课外话、看课外书籍、玩手机、顶撞教师;出勤考核内容:

迟到、旷课、早退;课堂表现考核内容:

学习目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程度;作业考核内容:

完成作业次数、作业质量高低、送交作业及时程度。

5、课后选择习题达标练习

70%

笔试

按所答习题正确率

(二)学习单元二:

溶液的浓度与渗透压

课程名称

《医用化学基础》

总课时:

64

学习单元名称

溶液的浓度和渗透压

学习单元课时:

8

单元目标

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掌握溶液的稀释与配制操作技术。

知识目标:

1、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基本概念及有关计算。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等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熟悉渗透现象和渗透压的基本概念。

4、了解影响渗透压的因素,渗透压在医学中的意义。

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主动探索科学的精神

2.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力训练任务

任务1:

能够利用所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任务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术。

任务3:

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医学护理青霉素溶液的配制)。

学习单元内容

物质的量,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渗透压

教学成果形式

课后习题做答情况

教学材料

《医用化学基础》教材、ppt课件

工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学情分析

 1.学生经过初中一年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素养,但是对于微观量概念的建立还有有一点吃力。

2.看到物质的量这个词学生太容易根据自己的意识把其分为两部分理解,即物质的质量。

3、学生对渗透压的概念是初次接触。

教师能力要求

1、具有以“就业为导向、岗位需求为标准”为指导的教育理念。

2、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的相关计算。

3、让学生掌握溶液的稀释和配制的操作方法。

4、让学生会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红细胞在低渗、等渗、高渗溶液中的变化。

教学设计表2:

《物质的量》实施步骤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教学资源

课时

教法建议

能力

知识

素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8

 

创设情境

引出问题

提高学生从外界获取知识的能力

知道物质的量对我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

初步认识物质的量的重要性

【叙述】在陕师大有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陕师大的学生买水果都是按个来买的,比如:

买一个苹果,买一个梨,买半个火龙果。

但是,大家买瓜子的时候为什么不按颗买呢,比如:

买30颗或者50颗瓜子?

但是实验室取用药品时不可能一个一个的数这些微观粒子,根据已有的经验取用药品是通过称质量或者量体积。

那么宏观可称量量和微观粒子数之间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呢?

本节课将带领大家探索这个奥秘。

 思考,讨论,交流

 

气氛活跃,热烈交流

 

《医用化学基础》教材

0.1

教师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分析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通过教师讲解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概念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聆听老师讲解,从中学习相关知识

《医用化学基础》教材

0.9

聆听、练习

 

集中讲解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分析问题的和实验能力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液的配制和稀释

初步形成把公式进行联立解决问题,能把实验所学的能力运用到实践中,体现知识间相统一的观点。

利用公式讲解例题,如何把公式能联立起来解决问题

聆听老师讲解,认真理解,并完成老师提供的练习题

PPT课件、《医用化学基础》教材,演示实验

5

讲授,演示实验

集中讲解

培养学生能利用实验现象分析问题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及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上,培养学生谨慎细心地工作学习态度。

教师讲解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及渗透浓度的计算,与学生共同分析红细胞在等渗、低渗、高渗中的现象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完成练习,学会分析问题

PPT课件、《医用化学基础》教材

1.5

讲授

 系统小结,反馈与矫正

学会用公式解决临床上有关溶液的相关计算,会分析红细胞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

物质的量、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渗透压

初步形成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观点。

引导学生回忆、巩固物质的量、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液的稀释和配制、溶液的渗透压

回忆、巩固

《医用化学基础》教材、课件

0.5

自学归纳

练习操作,分组实验

学会溶液的配制和稀释的基本方法

溶液的配制和稀释

实验操作规范性的培养

讲解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指导学生实验

动手分组实验

《医用化学基础》教材

2

实验操作

教学设计表3:

《溶液的浓度与渗透压》考核标准

考核内容

成绩比例

考核方式

考核标准及等级

1、遵守纪律

2、出勤考核

3、课堂表现

4、作业考核

 

30%

随堂考核

遵纪考核内容:

课堂上睡觉、说课外话、看课外书籍、玩手机、顶撞教师;出勤考核内容:

迟到、旷课、早退;课堂表现考核内容:

学习目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程度;作业考核内容:

完成作业次数、作业质量高低、送交作业及时程度。

5、课后选择习题达标练习

70%

笔试

按所答习题正确率

(3)学习单元三:

溶液的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表1:

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医用化学基础》

总课时:

64

学习单元名称

溶液的基本性质

学习单元课时:

7

单元目标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2、培养分析问题、简单计算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电解质的分类,溶液的酸碱性和[H+]的关系及溶液的PH值。

4、熟悉各种分散系的性质和医学应用、缓冲溶液的组成、作用及其医学应用。

5、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化学平衡的概念及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电离平衡、同离子效应。

素养目标:

1、认识溶液在临床医学中的价值,乐于学习医用化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认同溶液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科学实验以及生命过程关系密切。

能力训练任务

任务1:

知道胶体的制备与性质,通过实验巩固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的有关知识。

任务2:

知道指示剂及某些试纸的使用方法。

任务3: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训练。

学习单元内容

分散系及其性质、电解质溶液、溶液的酸碱性、缓冲溶液

教学成果形式

课后习题做答情况

教学材料

《医用化学基础》教材、ppt课件

工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碱、盐溶液具有导电性,学习了阴、阳离子的知识,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学以致用的兴趣高。

通过初三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学生的思维、探索及评价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索和评价主体,探索和评价活动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进行。

教师能力要求

1、具有以“就业为导向、岗位需求为标准”为指导的教育理念。

2、熟悉分散系及其性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溶液PH值的计算。

3、一定的组织学生能力。

教学设计表2:

《溶液的基本性质》实施步骤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教学资源

课时

教法建议

能力

知识

素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7

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景

明确学习目标

了解分散系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

知识应用于生活

 在冬季时,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一种景象:

早晨大雾笼罩。

或在某些地区,经常出现雨后出现晴朗的天空时,常会看见美丽的彩虹。

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质的分散系。

回忆初中有关扩散的知识,联系生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医用化学基础》教材课

0.1

问题导学,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知道分散系的构成及特征

认识分散系的构成和特征

相关知识的回忆可知,分散系是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细小颗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

提问:

1、你知道生活中的分散系几种?

2、它们的特征是怎样的?

针对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倾听、总结学生的结论,继续引发学生思考:

胶体的性质有哪些?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主动获得结论:

分散系有三种它们的特征在表3-1中所列

《医用化学基础》教材、

0.2

加工信息,构建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从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并总结规律的能力

胶体的重要性质,化学平衡和电解质的相关知识

认识胶体的性质,会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