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8960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7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德意志统一后,为建立和维护其欧洲霸权,俾斯麦不得不“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充当“欧洲这个不倒翁娃娃的重心”,但噩梦终究成真。

“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A.德奥结盟

B.英俄结盟

C.英法结盟

D.法俄结盟

【答案】D

【解析】

【详解】德奥结盟可以增强德国与英法俄对抗的实力,不符合题意,排除A;英俄结盟于1907年,虽然矛头指向德国,但时间不符,排除B;英法居于德国一侧,不符合“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排除C;从题干中“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德国两侧的大国”等信息可知,这指的是1892年成立的法俄结盟。

法国和俄国位于德国两侧,且法俄结盟主要是针对德国,故选D。

2.1914年一战爆发后,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

“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争端的祸根。

”该“联盟体系”

①直接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

②反映出战争性质

③加速了战争到来扩大了战争规模

④形成国联的雏形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干“1914年”“联盟体系”,结合所学,该“联盟体系”是指1917年7月底,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直接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加速一战的爆发,故选①③;题干材料无法体现一战的性质,排除②;国联成立时间时1920年,故④错误。

故选①③组合,排除ABD,选C。

3.1914年9月,在一场战役后,德军参谋总长小毛奇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

“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

”这场战役发生在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按:

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可知该战役是马恩河战役,与图示②符合,B项正确。

①为索姆河战役,与题干无关,排除A。

③为凡尔登战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

④为日德兰海战,与题干无关,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北部硝烟弥漫。

对发生在下图甲区域的战役解读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西线进入持久的阵地战

②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③德军意图通过此战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④英法联军为了牵制德军发动这次战役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中“甲”位于法国的北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的战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凡尔登战役。

马恩河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标志着西线进入持久的阵地战,故①错误。

1916年初,德意志帝国统帅部决定把战略重点西移,德军总参谋长埃里希·冯·法金汉将打击目标定在法国境内著名要塞凡尔登,意图通过此战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结果是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故②③正确。

英法联军为了牵制德军发动的战役是索姆河战役,故④错误。

故选②③组合,排除ABD,选C。

5.下图中的站立者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他对鹰说道:

“啊!

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

”下列选项与这幅漫画主题一致的是

A.一战中,美国奉行中立政策

B.一战后期,美国对德宣战

C.一战期间美国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D.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

【答案】B

【解析】

【详解】漫画中橄榄枝和鸽子象征和平,鹰是美国的象征。

“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反映美国总统打着捍卫和平、民主和自由的幌子,故排除A,选B。

材料与建立国联没有关系,且美国是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排除C;美国总统沃伦·加梅利尔·哈定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排除D。

6.“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K.M.潘尼卡界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依据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是主要的分赃国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答案】B

【解析】

将“一战”定性为欧洲内战主要强调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斗争是发生战争的主要原因,故选B项。

A项不符合史实,“一战”不仅在欧洲,而且非、亚、美洲都有国家参与,C、D两项是“一战”的影响和结果,不是原因。

7.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

然而,这与现实不符。

”下列选项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一战使德、奥战败,英、法等受到重创

B.俄国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

C.一战后亚非拉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D.美、日崛起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

然而,这与现实不符”可知一战后欧洲霸权地位衰弱。

题干要求选择“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一战后亚非拉并未形成一个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只是部分国家的独立,如土耳其,不符合题意,故选C;一战使德、奥战败,英、法等受到重创体现了欧洲霸权的衰弱,故A符合史实,不选;俄国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革命,挑战了欧洲的霸权地位,故B符合史实,不选;美、日的崛起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挑战了欧洲的霸权地位,故D符合史实,不选。

【点睛】本题考查一战后欧洲霸主地位的衰弱,其原因包括一战对欧洲的破坏、俄国十月革命激励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美日的崛起。

8.下列对漫画《美国设计、英法造桥》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该漫画反映的是建立了国际联盟

B.英法是该国际组织的实际领导者

C.美国总统威尔逊倡议建立该组织

D.该组织有效遏制了法西斯侵略

【答案】D

【解析】

【详解】漫画反映的是国际联盟的成立,成立国际联盟是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的,国际联盟成立后,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被英法所操纵,故ABC符合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结合所学,国际联盟缺乏有效遏制法西斯侵略的机制,故不能有效遏制法西斯侵略,故D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

9.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下列条约中使日本在太平洋地区权益得到其他国家正式承认的是

A.《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B.《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

C.《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D.《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

【答案】B

【解析】

【详解】《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使英国正式承认了美英海军力量的对等原则,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终结,并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签约规定了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不符合题意,排除A.《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即《四国条约》终止了1902年以来的英日同盟,结束了日、英在太平洋地区的合作状态,但让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它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其他国家的正式承认,故选B。

1922年2月4日,中国和日本还在华盛顿签订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其附约,中国通过该条约收回了山东半岛主权和胶济铁路权益,排除C。

《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该公约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的完整,确立各国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原则,排除D。

10.1940年5月,英国新任首相丘吉尔发誓要同“那种在黑暗的、悲哀的人类罪恶的目录册中都容纳不下的极恶暴政”进行不妥协的战斗,他向美国发出呼吁:

“给我们工具,我们就会把活干完”。

对此后来美国

A.通过新的《中立法》

B.通过《租借法》

C.发表《大西洋宪章》

D.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B

【解析】

【详解】1935年美国通过《中立法》,1939年修改《中立法》,时间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

1941年初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用贷款或租借武器的办法援助正在与纳粹德国激战的英国。

“给我们工具,我们就会把活干完”说明英国得到租借法案的支持,故B项正确。

1941年8月美国总统与英国首相签署《大西洋宪章》,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时间较通过《租借法》的时间更远,并且未直接体现“给我们工具”,故CD项错误。

11.戴高乐将军在著名的“6月18日号召”中讲到:

“我,戴高乐将军,此刻在伦敦,我请现在或即将在英国领土上的、带着武器或不带武器的法国军官和士兵……我请你们与我联系。

不论如何,法国抵抗运动的烈火不应熄灭,也不会熄灭。

”这一号召发表的时间最好应该是在

A.1939年

B.1940年

C.1941年

D.1942年

【答案】B

【解析】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战场主要在北欧,A错误;1940年战场开始扩大,波兰、法国相继沦陷,欧洲大陆陷落,法国流亡军队在英组织流亡政府,B正确;1941年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更多的国家卷入,C错误;1942年主要战场开始发生转折,D错误。

12.“这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故事,因为敌人越来越靠近了,而当年的历史英雄们,他们处于困境当中,看不到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说这是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

”该故事描述的战役可能是

A.诺曼底登陆战役

B.不列颠之战

C.敦刻尔克大撤退

D.莫斯科战役

【答案】C

【解析】

【详解】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海上登陆作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A;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排除B;材料“这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故事”“因为敌人越来越靠近了,而当年的历史英雄们,他们处于困境当中,看不到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可知,这是敦刻尔克大撤退,此次撤退历时九天,在德军的包围之下,总共有33.8万余人撤回英国,可谓是历史上的撤退奇迹,故选C;莫斯科战役是从1941年10月到1942年1月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不符合题意,排除D。

1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阵营的部分大国领导人在一些地点举行了四次重要会议(如下图),其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二战期间反法西斯阵营的主要大国先后进行的四次重要会议,①是1945年2月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会议,③是1943年11月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德黑兰会议,④是1945年7月在德国波茨坦会议,②是1943年11月在埃及举行的开罗会议,其中德黑兰会议是在开罗会议之后,因此,先后顺序为②③①④。

故排除ABD,选C。

14.孔子认为: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以下言论中,与孔子这一观点相似的是

A.“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B.“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

C.“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问题”

D.“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意思是气质比理性强的人,有野性;而理性比气质强的人则会慢条斯理;有理性,又有气质的人,就可以成为君子,强调君子要处于理性与气质的平衡。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强调不迷信权威,包括自己的老师,要以客观、理性、严谨的态度去追求真理,排除A。

“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强调对他人说长论短是不道德的行为,这是强调道德修养,排除B;“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问题”强调行为和感受的调和,符合题意,故选C;“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以人的主观感受作为判断万事万物的标准,突出了人意识的能动作用,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尊严,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滥觞,不符合题意,排除D。

15.古代某一思想家曾说: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该思想家

A.第一次论证了人生而平等的理论

B.创立雅典的阿卡德学园

C.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

D.认为奴隶占有制是天然合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强调必须用理性去约束激情,使行为人合乎道德,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A是斯多亚学派的观点,排除A;公元前387年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开设阿卡德学园,排除B;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排除C;亚里士多德认为奴隶占有制是天然合理的,不过,他在遗嘱里却要求解放所有奴隶,故选D。

16.秦始皇是诸多史书和文学作品书写的历史人物,下列属于秦始皇历史活动的是

①修长城,抵御北方匈奴入侵

②罢百家,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③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④重经济,推行盐铁官营政策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为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秦始皇对长城进行修缮,故①正确;秦始皇反对儒学,曾“坑儒”,是汉武帝时期重视儒学并使之成为正统,排除②;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故③正确;盐铁官营政策是汉武帝在经济上的重要措施,秦始皇没有涉及,排除④。

故选①③组合,排除BCD,选A。

17.福建自古以来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备受中央政府重视。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秦王朝通过修筑灵渠征服了岭南地区,设置南海郡对福建进行有效管理

B.康熙帝击败了盘踞福建的耿精忠叛乱,并于1684年设台湾府,归福建管辖

C.鸦片战争后,福建的福州、厦门被迫开放,福建诞生了近代较早的民族工业

D.改革开放后,福建有两个城市建立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

【答案】B

【解析】

【详解】秦朝设置的南海郡管理的是岭南地区,并不是福建,故A错误。

康熙帝击败了盘踞福建的耿精忠叛乱,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于1684年设台湾府,归福建管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B正确。

1865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上海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并不是诞生在福建,故C错误。

改革开放后,福建只有厦门一个经济特区,并不是两个,故错误。

18.乱世出英雄,克伦威尔从战争一开始就显示出了一位常胜将军的非凡才能。

在一次“战役”中,他指挥部队大败王军,使战局出现转折,赢得了“铁骑军”称号。

这次战役是

A.莱比锡战役

B.马斯顿草原战役

C.纽伯里战役

D.纳西比战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莱比锡战役发生于1813年10月在德国莱比锡附近。

拿破仑以18万人与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及其他各国30万联军苦战,最后败阵,排除A;1644年,克伦威尔领导的骑兵队在马斯顿草原大破王军,使战局出现转折,赢得了“铁骑军”称号,故选B;纽伯里战役是1643年9月20日国会军与向伦敦进犯的国王军在纽伯里遭遇,国王军众多贵族军官被打死,元气大伤,排除C;1645年6月,国会军与王军在纳西比附近展开决战。

克伦威尔指挥“新模范军”骑兵大败王军,取得胜利。

这次战役为国会军在第一次英国内战中获胜奠定了基础,排除D。

19.1653年,克伦威尔驱散议会,自任“护国公”。

在担任护国公期间,他推行的内外政策包括

①组建“新模范军”并处死查理一世

②提倡宗教信仰自由

③积极发展工商业

④颁布《航海条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组建“新模范军”1645年组建,而且不是克伦威尔的行为,1649年,英国议会处死查理一世,故①错误;颁布《航海条例》是165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④错误;1653年,克伦威尔驱散议会,自任“护国公”期间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发展工商业,故②③正确,排除ACD,选B。

20.1796年9月。

华盛顿在告别辞中提到:

“真正的独立,仿佛一座大厦,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石……”华盛顿在1789年前,为“政府的统一”所做的努力有

A.宣布“严守中立”,避免介入欧洲战事

B.领导北美大陆军取得了萨拉托加胜利

C.主持制定联邦宪法,确立联邦制

D.领导北美大陆军在约克镇战役中取得胜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是华盛顿在第二届总统任期的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1777年华盛顿领导北美大陆军取得了萨拉托加胜利,是北美英属殖民地十三州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排除B;1789年,华盛顿主持制定联邦宪法,确立联邦制,故选C;1781年,乔治·华盛顿将军率领的美军和罗尚博伯爵带领的法军联手围攻困守约克镇的英军,并最终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时间不同,排除D。

21.拿破仑戎马一生,指挥过的战役有六十余次。

下图中发生在①、②、③地战役及时间正确的是

A.1806年“三皇会战”、1813年莱比锡战役、1814年滑铁卢战役

B.1812年莱比锡战役、1805年“三皇会战”、1815年滑铁卢战役

C.1814年滑铁卢战役、1805年“三皇会战”、1813年莱比锡战役

D.1815年滑铁卢战役、1813年莱比锡战役、1805年“三皇会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奥斯特里茨战役是1805年12月2日发生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的捷克奥斯特里茨村,因参战方为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所以又称“三皇之战”。

莱比锡战役发生于1813年10月,在德国莱比锡附近,结果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

滑铁卢战役是1815年6月18日,由法军对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进行的决战。

故排除ABC,选D。

2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文献反映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革命历程。

将这些历史文献按其反映的革命活动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③④②①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①反映的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②是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誓词;③是1905年创办的《民报》;④是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故选③②④①组合,排除ABD,选C。

23.下列是某课程目标的部分内容:

第一,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其思想的核心概念,例如异化、资本、共产主义和剩余价值…….第三,这门课应帮助学生大致熟悉其思想出现时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趋势,其中包括欧洲哲学史、政治学、经济学,以及欧洲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该课程研究的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A.牛顿

B.马克思

C.列宁

D.詹天佑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异化、资本、共产主义和剩余价值”,可联系到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由“欧洲哲学史、政治学、经济学”,联想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故判定为马克思主义,故选B;牛顿是物理学家,列宁没有提出属于剩余价值学说,詹天佑是近代中国的铁路工程师,排除ACD。

24.在1922年3月的“十一大”上,列宁把对新经济政策的强调重点放到了从政治上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方面,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

”其实质含义是

A.列宁准备放弃新经济政策

B.利用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启

D.以阶级斗争作为经济抗争的手段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

依据材料可知,列宁把对新经济政策的强调重点放到从政治上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可见列宁强调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关键,是为了克服苏联现实的社会问题而采取的过渡性、临时性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战胜资产阶级。

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是1921-1928年,列宁并未在1922年准备放弃新经济政策;C选项错误,列宁从1921年起实行新经济政策,并未重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列宁将经济抗争作为阶级斗争的手段。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5.在毛泽东的一系列著作中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其中第一次比较完备的形成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并且用这个思想,深刻地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

这部著作应是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关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及性质的政治著作,排除A。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以比较完备的形式提出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时间相结合”这个根本原则,故选B。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根据中国历史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地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排除C;《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于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28年的经验,阐明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以及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排除D。

26.受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

古埃及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

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

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

对此,我们可以得出

A.历史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

B.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

C.希罗多德的著作时间离古埃及更近更为真实

D.考古发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的不足

【答案】D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出历史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故A项错误;哈瓦斯的结论不一定是历史真实,故B项错误;著作时间近并不一定更接近历史真实,故C项错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古埃及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认为建造金字塔的是平民,这说明考古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的不足,故D项正确;

27.下图建筑吸取了埃及神庙建筑的空间处理办法,又采用了帕特农神庙的柱式,该建筑

①是古罗马最宏伟的神庙建筑

②颂扬了图拉真皇帝的“武功”

③是罗马共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