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9001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docx

《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docx

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

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

根据兰州大学2004-2020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04-2010年学科与队伍建设规划和“十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学校校园建设布局和各方面的实际,特制定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

一、校园建设概况与存在问题

兰州大学现有建设用地3800多亩,分盘旋路校区、榆中校区、一分部、二分部、三分部(现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医学校区等六个校区和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口腔医院、校医院等四所医院。

另有4000多亩绿化和生产用地,4800多亩草地农业科研与教学实习用地,发展空间较大。

其中盘旋路校区占地面积592亩,是榆中校区建设之前的主校区,建筑面积37.1万平方米;榆中校区占地2410亩,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之中,已有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一分部占地面积200亩,大部分为教学区,少部分为家属区,共有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二分部占地面积91亩,绝大部分为家属区,一小部分为教学区,共有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三分部现为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同样是科研、行政、家属区混用,占地面积13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医学校区占地面积275亩,建筑面积21.4万平方米。

六个校区目前共有建筑面积111.6万平方米。

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各校区功能划分不科学

由于兰州大学的各个校区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的,各校区的功能划分不可能统一确定,只能是走一步规划一步,导致各校区功能划分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协调发展的建设机制,多功能混用比较突出,影响了学校的整体规划和长远发展。

因此,如何使各校区的功能划分更加科学、合理、协调,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建筑标准低,且老化严重

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设计、建设并投入使用的,其建筑风格、功能布局、路径园林无疑有自己的特点。

但大部分建筑标准较低,功能单一,破旧简陋,老化严重,各种管线和设施不够配套,需要进行彻底改造、翻修或拆除。

而榆中校区现有大部分旧建筑是兰州空军在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其建筑标准也比较低,功能利用范围较窄。

其它校区也不同程度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三)大部分建筑覆盖率大而容积率小

兰州大学大部分建筑物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修建的,基本上都是占地面积覆盖率大,而建筑面积容量较小。

尤其是80年代以前修建的几乎都是四、五层高,楼体容量很小,使用面积非常有限。

这对原本校园面积就比较小的兰州大学来说,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尽管榆中校区的建设大大缓解了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但该校区的相当一部分旧楼也只有三层之高,占地面积覆盖率大、建筑面积容量较小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需要在今后的旧楼改造中逐步解决。

(四)绿地面积较小,对自然与人文景观建设关注不够

尽管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的校园绿化和园林化建设在兰州市小有名气,但由于盘旋路校区发展空间十分有限,一些新修建筑对绿地和林木地的侵占已经影响到校园环境的建设。

市内的其它校区也都由于占地面积较小,空间有限,而对园林化建设和人文景观布局关注不够。

榆中校区还处在建设过程中,绿化地主要在老建筑区,但对自然与人文景观建设关注的程度也还有相当差距。

作为具有2400多亩建设用地和3000多亩绿化用地的榆中校区,规划并建设好“绿色校园”及自然与人文景观,无疑对兰州大学的发展非常重要。

二、校园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要在对学校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上,坚持现代的规划设计理念,体现百年老校的文化特征和发展实力,建筑设计要体现“适用、超前、继承、创新、突出文化底蕴特点和环境设计”的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学科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协调好各校区的功能组织布局,完善公用和基础设施,改善和优化办学环境,展现自然与文化景观,展示兰大精神与育人形象,突出以服务师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努力把兰州大学校园建设成西部典范、全国一流的校园。

总体布局和各个建筑群既具有方便实用的使用功能,又具有全方位的育人功能,也具有陶冶情操的审美功能,全面打造快捷、高效、舒适、美感的校园。

(二)基本原则与思路

(1)建设数字化与网络化相结合的校园

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要体现前瞻性,适应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要通过高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先进的功能配置来体现时代特征。

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要适应网络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

要强调信息的流通和交换,密切各学科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发挥好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体现高校信息传播和知识创新的功能。

(2)建设园林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校园

校园建设规划要以“绿色校园”为理念,充分体现环保和节能,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科学构思,精心设计,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要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多样化景观与空间设计,创造优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别具特色的园林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校园模式。

(3)建设地域性与文化艺术性相结合的校园

校园建设规划应考虑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干旱少雨、冬季寒冷、地处

级湿陷性黄土地区等),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绿化、景观设计等都应与地域环境相协调,保持校园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痕迹,体现西部的地域特色。

同时,校园规划要体现兰州大学的学术传统、精神面貌和文化氛围,突出校园的人文情怀、绿色情调和育人功能的融合,使地域性与文化艺术性交相辉映。

(4)建设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校园

校园建设规划要继承和汲取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划经验和建筑风格,体现百年老校的文化内涵,构筑并不断充实一流大学的文化底蕴,不断开拓和展现“兰大精神”的时代风貌。

切实体现出兰州大学是一所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型的高水平大学。

三、校园建设规划目标与任务

(一)合理划分和调整各校区功能

(1)盘旋路校区

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主要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同时作为科学研究和科技产业基地,形成学(研究生培养)、研(科学研究)、产(科技产业)一体化功能区。

盘旋路校区南部的家属区继续进行有计划的改造,要加快简易楼的商品化改建和外聘人才公寓楼的建设,适应学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要加强社区服务功能和休闲娱乐设施建设。

(2)榆中校区

榆中校区是兰州大学发展和建设的重点,校园规划用地和绿化用地共近6000亩,发展空间非常可观,建设目标和功能是成为学校本科生教育基地。

同时,根据部分学科发展需要,建设相应的科研、实验基地以及学术交流基地和教职工度假山庄。

鉴于榆中校区占地面积较大,且绝大部分为新建区域,故整体规划非常重要。

要对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职工居住区、文体娱乐活动区、商场服务区以及园林、景观、道路等进行科学规划和有序建设,尽可能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建设效益。

(3)一分部

根据一分部目前建设现状,教学区部分主要作为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基地,现有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办公楼、体育设施、餐饮设施等都可以继续使用,有利于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

同时,文科有关院、所要按照新的规划布局有计划地置换出来,并加强校园的园林化建设。

家属区部分仍保持现状,并不断完善健身、休闲、娱乐设施。

(4)二分部

鉴于二分部占地面积狭小,仅有91亩,且目前的功能主要是家属区,教学科研功能所占比重很小,因此应有计划的改造成纯粹的家属区,并加大园林化建设和休闲娱乐设施的完善。

有关研究机构和设施应搬迁到盘旋路校区或在榆中校区新建。

(5)三分部

三分部占地只有13亩,其功能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现状,并对现有设施进行有计划的维修和改造。

(6)医学校区

根据医学校区目前建设现状,教学区部分主要作为医学类研究生和医学类高年级本科生教学基地;家属区部分仍保持现状,并不断完善健身、休闲、娱乐设施。

(7)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口腔医院、校医院

继续保持其现有功能。

(二)抓好数字化、网络化校园建设

(1)抓好数字图书馆建设

数字图书馆建设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一个整体化、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

要配合教育部CALIS建设项目和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在更高技术层面上加强学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职能的转变,从区域性图书馆向开放式图书馆的转变,从资源提供型图书馆向服务型图书馆的转变。

尤其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和数字资源的建设,形成数字信息资源与印刷型资源有机结合的整体性资源保障体系。

(2)抓好数字化、网络化校园建设

网络化校园建设在“十五”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都是学校校园建设的重头戏。

要建成一个先进的高性能的比较完善的具有管理功能、提供综合业务服务的校园网基础设施和网络应用平台。

为此,要建设万兆、千兆、百兆构架的高性能主干网,根据需要增加信息点,各校区高速互联;建成覆盖主要校区的无线局域网;建成高性能网络存储体系和网络计算体系,提供高性能并行计算服务;建成服务器集群,丰富校级MIS系统、教学资源和制作系统,满足网络和远程教学需要;建成西部经济与环境空间数据库,为开展西部资源、环境、生态、区域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建成完善可靠的网络安全、用户管理以及供电保障体系。

(三)搞好校园环境建设

(1)制定好校园环境建设规划

制定好校园环境建设规划是校园环境建设的前提和依据。

兰州大学校园环境建设规划重点是榆中校区的校园环境建设规划,要在整个建筑群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对校区环境建设作出整体性规划;盘旋路校区的校园环境建设要在原有基础上制定统一的改造方案,要与旧建筑物的改造、改建规划以及办学理念、价值取向等相协调;一、二、三分部和医学校区以及医院的环境建设主要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2)绿化是重中之重

兰州大学地处干旱缺雨的甘肃省兰州市,“绿色校园”建设是重中之重。

校园环境的质量在于对各个空间的处理,而各个空间的处理又往往取决于绿化的各种因素的配置。

因此,要对树木、草坪、花坛、水面、山丘以及各类人文景观进行精心设计,充分体现各校区功能分区的不同风格,融这些绿化因素与学校的文化内涵于一体。

(3)校园交通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

体现以人为本是校园交通环境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

要根据校园交通系统的特点,合理组织人行道、非机动车行道、机动车行道的流线,改善人车混行的现象;要改造各校区主次干道,拓宽主干道;要增强校园交通的可识别性,设置路名标牌、指引标牌和各种交通指示标牌等。

(4)加强校园软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软环境建设要充分体现学校“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争,有所力争”的工作方针,“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以及吃苦耐劳的“骆驼精神”。

无论标志性建筑的命名、其它楼名、人文景观命名、小区命名、道路命名等都必须体现“兰大精神”,展现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

同时,要根据各个功能区域的不同特点,注意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

办公区要体现勤政、务实、庄重、整洁和服务的文化氛围;学习区要体现雅静、整洁、秩序、勤奋、钻研的文化氛围;生活服务区要体现安静、卫生、舒心、满意的文化氛围;学生宿舍区要体现育人、整洁、服务、欢快、文明的文化氛围;教工住宅区要体现健康、文明、休闲、安全的文化氛围等等。

总之,要使校园的软环境建设与硬环境建设相互协调,展现出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

附: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建设规划纲

 

附: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建设规划纲要

一、规划背景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改名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

1953年,兰州大学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1954年正式在兰州市盘旋路建设新校区(现盘旋路校区),1957年分批由萃英门旧校区迁入。

1996年5月,兰州大学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高校。

2001年12月,教育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签署了重点共建兰州大学的协议,兰州大学进入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985工程”行列。

2004年11月,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兰州大学现有29个学院,76个本科专业,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国家重点学科,2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5个国家级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兰州)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金委中德研究中心。

现有在校学生38000多人,在职教职工5587人,专任教师1434人。

在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以来,兰州大学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坚持“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思路,把兰州大学建成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成为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但是,由于兰州大学几个校区都位于兰州市中心,且面积均不是很大,发展空间不足的矛盾已严重影响了兰州大学的发展。

为此,经教育部批准,决定在榆中县原兰州空军司令部所在地及周边地区征地2000多亩,建设榆中校区。

甘肃省政府又在榆中校区附近划拨绿化用山坡地3000多亩,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

二、规划依据和指导思想

(一)规划用地现状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规划区域包括原兰州军区空军机关营院和新征周边农用地,总面积为2410亩,现有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

同时,在规划用地西侧有3000多亩绿化用山坡地。

(二)规划目的与规模

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榆中校区规划为普通本科教育基地和部分学科科研、实验基地。

2005年榆中校区的发展规模为:

在校生12000人左右,教职工1000人左右。

2010年榆中校区的发展规模为:

在校生15000人左右,教职工1400人左右。

(三)规划依据

1、教育部《关于同意筹建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征用土地的批复》;

2、兰州大学2004-2020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3、兰州大学2004-2010年学科与队伍建设规划;

4、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

5、兰州大学“十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6、兰州大学校园园区图册;

7、《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针》。

(四)指导思想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建设规划要在对学校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上,坚持现代的规划设计理念,体现百年老校的文化特征和发展实力,建筑形象要体现“适用、超前、继承、创新、突出文化底蕴特点和环境设计”的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学科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协调校区的功能组织布局,完善公用和基础设施,改善和优化办学环境,展现自然与文化景观,展示兰大精神与育人形象,突出以服务师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努力把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建设成西部典范、全国一流的校园。

总体布局和各个建筑既具有方便实用的使用功能,又具有全方位的育人功能,也具有陶冶情操的审美功能,全面打造快捷、高效、舒适、文明、美感的校园环境。

三、规划原则与建设思路

(一)建设数字化与网络化相结合的校园

榆中校区建设规划要体现出前瞻性,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要通过高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先进的功能配置来体现时代特色。

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要适应网络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

要强调信息的流通和交换,密切各学科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体现高校信息传播和知识创新的功能。

(二)建设园林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校园

榆中校区建设规划要以绿色校园为理念,充分体现环保和节能,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科学构思,精心设计,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要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多样化景观与空间设计,创造优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别具特色的园林化与环保化校园。

(三)建设地域性与文化艺术性相结合的校园

榆中校区建设规划应考虑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干旱少雨、冬季寒冷、地处Ⅲ级湿陷性黄土地区等),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绿化、景观设计都应与地域环境相协调,保持榆中校区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痕迹,体现西部的地域特色。

同时,校园规划要体现兰州大学的学术传统、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突出校园的人文情怀、绿色情调和育人功能的融合。

(四)建设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校园

榆中校区建设规划要继承和汲取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划经验和建筑风格,体现百年老校的文化内涵,构筑并不断充实一流大学的文化底蕴,不断开拓和展现“兰大精神”的时代风貌。

切实体现出兰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型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四、规划目标与任务

(一)规划目标

1、实现建设一流校园的目标。

要与学校创建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地位和特点相适应,体现当今世界科技与建筑的发展趋势,立足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但并非高造价,实现校园建设的效益目标。

2、实现建设智能化与人性化相融的目标。

要努力实现榆中校区建设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功能,把服务功能与育人功能有机统一,实现智能化与人性化的校园建设目标。

3、确立校园建筑的基调。

理性与浪漫结合,以理性为主,浪漫为辅;庄重与活泼结合,以庄重为主,活泼为辅。

(二)规划任务

1、规划面积与时限:

榆中校区建设规划以已征的2410亩土地为主,规划分近期规划和中长期规划两部分,即2004-2005年规划和2006-2010年规划。

2、规划建筑、设施与人文景观:

要做好图书馆、艺术楼、第二教学楼、第二实验楼、第三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区、生活服务设施、部分教师住宅以及体育设施、人文景观等规划。

3、规划绿地与人工水面:

规划的绿地面积不应少于总占地面积的40%,适当规划一定比例的断续水面,并考虑“三电渠”与水面的整体关系。

4、处理好规划用地与其它用地的关系:

规划要充分考虑与3000多亩山坡绿化用地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生态园区、环境与气象观测、有关学科实验用地的规划与建设。

5、规划建议:

可以考虑对兰州大学早期标志性建筑——“至公堂”的复原建设,以及博物馆、校史展览馆等的统一规划与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