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第16练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9478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第16练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第16练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第16练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第16练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第16练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第16练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第16练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第16练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第16练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第16练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第16练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第16练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第16练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第16练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2.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第16练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第16练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第16练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2.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二语基默写文言文阅读第16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2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二语基默写文言文阅读第16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

(2)

一、语言基础知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一清二楚,不再神秘。

人们不再__________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

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

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

__________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__________。

A.敬畏   忤逆   颐养天年

B.畏惧背叛颐养天年

C.畏惧背叛颐指气使

D.敬畏忤逆颐指气使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人类文化的长期作用来看,作为一种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追求,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

B.从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的税收政策在住房的取得和转让等环节的税率设计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调整。

C.春夏之交,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变化幅度大,大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因气温骤降造成了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D.“病来如山倒”,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在突发前身体都会有一些征兆,只是我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罢了。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的基础教育最早的培养目标是知识定位,现在突破了知识定位之后,是能力定位。

但能力定位也不是最终的定位,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完整意义上人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未必是为了当作家。

①如果没有好的引导

②有了某种机缘之后才会明白

③相当多的孩子一直都不明白,人为什么要写作

④其实写作不是为了交作业

⑤比如我们把写作也仅仅当成一个能力

⑥可能他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

A.③④①②⑤⑥      B.⑤③①⑥②④

C.⑤⑥②③④①D.③⑥①②④⑤

二、名句默写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3)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4)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5)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6)________________,开国何茫然!

(李白《蜀道难》)

(7)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8)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三、文言语段翻译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子曰:

“子之哭也,壹似②重有忧者。

”而曰:

“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

”曰:

“无苛政。

”夫子曰:

“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礼记》)

注 ①式:

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

②壹似:

很像。

③舅:

公公。

注意与现代汉语的“舅”所指不同。

④小子:

对后辈的一种称呼。

(1)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

 

 

(2)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

 

 

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 ①扶风:

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

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

皇家藏书楼。

(1)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

译文:

 

 

(2)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译文:

 

 

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注],矢声铮铮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注 投壶:

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

(1)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译文:

 

(2)宜投壶,矢声铮铮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译文:

 

8.把下面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

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

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自以为妙者。

(选自沈复《浪游记快》)

译文:

 

 

答案精析

1.A [“敬畏”指又敬重又畏惧。

“畏惧”指害怕。

“忤逆”指不孝顺。

“背叛”指背离,叛变。

“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年。

“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

2.B [A项成分残缺,缺“是”的主语,可将“作为一种”改为“经”。

C项不合逻辑,“造成了”是既成事实,时态错误,可删去“了”。

D项语序不当,可将“我们没有引起”改为“没有引起我们”。

]

3.B [给出的语段主题是“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写作”只是被拿来举例子。

另外⑤句中“也”“能力”等词语与给出语境的概念相承,可以判定答案在B、C两项之间,再由语段最后“也未必是为了当作家”可推出前一句应是用否定句表述学写作的目的,于是很容易排除C项。

]

4.

(1)善假于物也 

(2)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而御六气之辩 (4)术业有专攻 (5)言笑晏晏 (6)蚕丛及鱼凫 (7)恨别鸟惊心 (8)拄杖无时夜叩门

5.

(1)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接着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于虎口!

(2)你要记住这事,苛刻的暴政比老虎更凶恶啊!

参考译文

孔子经过泰山旁,有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伤心。

孔子扶着车上的横木听那哭声,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

“听您的哭声,好像有许多伤心的事。

”她就回答说:

“是的,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接着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问道:

“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妇人回答说:

“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

“你要记住这事,苛刻的暴政比老虎更凶恶啊!

6.

(1)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

(2)同郡的马融趴跪在楼阁下边,拜班昭为老师诵读传授《汉书》。

参考译文

扶风郡曹世叔妻子,是同郡(扶风郡)班彪的女儿,叫作班昭,字惠班。

学识渊博文采很高。

曹世叔去世的早,班昭守节讲究礼节法度。

她的哥哥班固写作《汉书》,其中有八卷表记和《天文志》没有写完就去世了。

汉和帝下诏命令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遗志完成《汉书》。

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昭因此号称“大家”。

每当各地或外国有贡献来的奇异的东西,就下令让班昭写诗赋颂扬。

当时《汉书》刚一发行,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同郡的马融趴跪在楼阁下边,拜班昭为老师诵读传授《汉书》。

7.

(1)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2)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

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参考译文

黄冈这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

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

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

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

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

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

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

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8.山水的怡情悦目,如云烟般在眼前飘逝,只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尽兴探寻到幽僻的妙境。

我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

所谓名胜的标准,贵在心有所收获,有些名胜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不是名胜却自认为妙不可言。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二语基默写文言文阅读第17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3)

一、语言基础知识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湘水是一条流淌着古韵的河。

它的来由,被______得极富神话色彩,它竟然和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有着联系。

(2)磨盘沿着不变的轨迹,唱着喑哑的调子,没有昏眩,不会烦腻。

那磨心里正在进行着一场庄严的法事,是一场生命的________升华,更是繁华落尽后的殷实内敛。

(3)这个古老的村落里的人们,几千年来恪守自己的寂静生活,________,连步履也是那样从容、谨慎、不慌不忙,完全符合自然的悠悠节奏。

A.演绎   蜕变   按部就班

B.演化退变循规蹈矩

C.演化蜕变按部就班

D.演绎退变循规蹈矩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抗战期间,在战火纷飞中,中国大学顽强地抗争、生存、发展,其中蕴涵着的精神让后人肃然起敬。

B.《自然气候变迁》期刊日前公布的研究报告称,印度尼西亚首度超越巴西,成为热带雨林消失最快的国家。

C.随着国家免疫规划的深入开展,一些疾病的发病及流行特征发生了变化,逐步从以儿童发病为主转变为以成人发病为主。

D.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民转型为“新都市人”,但由于城市教学资源扩充速度滞后,导致每年7、8月份家长们为学前幼儿争夺入学资格的“拉锯战”的展开。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蟋蟀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科学家很早就做过有趣的实验,用录音机将雄蟋蟀的鸣叫声录下来,再播放出去,几米外的雌蟋蟀闻其声音会很快向鸣叫声靠拢,高兴地摆动触须。

①因为在昆虫界,大多数昆虫都有发达的听觉器官,而发音器官唯雄性所独有

②古人云,“鸟鸣嘤嘤,求其友声”,雄蟋蟀引吭高歌,是在寻求配偶

③一旦雌蟋蟀闻声赴约,原先高昂的声调便渐渐变为低吟浅唱,犹如情人们的窃窃私语

④凡能被人们“听其声”的蟋蟀,一定是雄性的

⑤那么,雄性蟋蟀的鸣叫,仅仅是在练嗓子吗?

非也

⑥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代天宝年间,每到秋天,宫女们都用“金笼贮蟋蟀于枕畔,听其声。

民间争效之”

A.④①⑤⑥②③B.⑥④①⑤②③

C.④②⑤①③⑥D.⑥②⑤①③④

二、名句默写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

(《诗经·卫风·氓》)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4)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

(6)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7)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失之东隅,________________。

(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三、文言语段翻译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唐太宗叹曰: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明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

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

其可识者曰:

‘天下之事,有善有恶。

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敝。

公卿之内,情有爱憎。

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

爱憎之间,所宜详慎。

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

’其大略如此。

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

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1)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译文:

 

(2)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敝。

译文:

 

 

(3)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

译文:

 

 

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

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盗,及琼至,民吏肃然,奸盗止息。

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

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货粟。

纲纪谓琼曰:

“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

”琼曰:

“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

在郡六年,人庶怀之。

遭忧解职,故人赠遗,一无所受。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

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

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后为大理卿而齐亡,仕周为博陵太守。

(选自《北齐书·苏琼传》)

(1)纲纪谓琼曰:

“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

”琼曰:

“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译文:

 

 

(2)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

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

译文:

 

 

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叔明,字晋卿,阆州新政人。

乾元中,除司勋员外郎,副汉中王瑀使回纥,回纥遇瑀慢,叔明让曰:

“大国通好,使贤王持节。

可汗,唐之婿,恃功而倨,可乎?

”可汗为加礼。

复命,迁司门郎中。

叔明素恶道、佛之弊,上言曰:

“佛,空寂无为者也;道,清虚寡欲者也。

今迷其内而饰其外,使农夫工女堕业以避役,故农桑不劝,兵赋日屈,国用军储为斁耗。

臣请本道定寺为三等,观为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观道士十四,每等降杀以七,皆择有行者,馀还为民。

”德宗善之,以为不止本道,可为天下法,乃下尚书省杂议。

叔明素豪侈,在蜀殖财,广第舍田产。

殁数年,子孙骄纵,赀产皆尽。

世言多藏者以叔明为鉴云。

(选自《新唐书·李叔明传》)

(1)叔明让曰:

“大国通好,使贤王持节。

可汗,唐之婿,恃功而倨,可乎?

译文:

 

 

(2)德宗善之,以为不止本道,可为天下法,乃下尚书省杂议。

译文:

 

(3)殁数年,子孙骄纵,赀产皆尽。

世言多藏者以叔明为鉴云。

译文:

 

 

8.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译文:

 

 

(2)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译文:

 

答案精析

1.A [演绎:

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铺陈,发挥;展现,表现。

演化:

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

此处应用“演绎”。

蜕变:

(人或事物)发生质变。

退变:

一般指不好的变化。

根据语境,用“蜕变”更合适。

按部就班: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循规蹈矩:

原指遵守规矩。

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

根据语境,用“按部就班”更合适。

]

2.B [A项语序不当,应将“抗争、生存、发展”改为“生存、抗争、发展”。

C项“开展”与“规划”搭配不当,可将“开展”改为“实施”。

D项介词误用造成主语残缺,可删去“由于”。

]

3.B [本段文字主要解说蟋蟀鸣叫的缘由。

第一处横线前文是“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因此后面应是⑥,⑥引用古代的记载来说明人们历来喜爱蟋蟀的鸣叫声。

据此排除A、C两项。

由⑥中的“听其声”可以得出④应紧接其后。

排除D项,答案为B项。

]

4.

(1)载笑载言 

(2)师不必贤于弟子 (3)万里悲秋常作客 (4)春光融融 (5)万钟于我何加焉 (6)落英缤纷 (7)几处早莺争暖树 (8)收之桑榆

5.

(1)现在魏徵逝世,(我的)一面(照得失的)镜子失去了啊。

(2)任用好人那么国家就安定,任用坏人那么国家就衰败。

(3)憎恨他的人只看到了他罪恶的地方,而喜爱着他的人只看到他善良的一面。

参考译文

唐太宗叹息说:

“把铜作为镜子,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把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朝以来,存亡兴替;把人作为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正确与错误。

我经常保持这三面镜子,来防止自己的过错。

现在魏徵逝世,(我的)一面(照得失的)镜子失去了啊。

我最近派人到他家,寻得一本文稿,才写了一半。

那些可以认清的部分说:

‘天下的事情有好有坏。

任用好人那么国家就安定,任用坏人那么国家就衰败。

王公大臣之间,难免有喜爱和憎恨的感情。

憎恨他的人只看到了他罪恶的地方,而喜爱着他的人只看到他善良的一面。

爱憎之间,应该仔细谨慎。

假如喜爱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长处,去除邪恶不迟疑,任用贤能不猜疑,(那么国家就)可以兴盛了。

’文稿的大致内容就是这样。

我总是思考这件事,唯恐免不了犯错。

公卿侍臣,可以书写在笏板上,知道可以进谏的一定要进谏。

6.

(1)郡中的僚佐对苏琼说:

“虽然是怜惜这些饥民,但恐怕这样做会连累府君您。

”苏琼说:

“我一人获罪,将能救活一千户人家,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2)以前的制度以淮河为禁区,不允许商贩随意渡河。

淮南地区遭灾,(苏琼)上表请求允许到淮北去买粮。

7.

(1)李叔明责备(他们)说:

“我们大国与你们通好,特遣贤王持符节出使。

(你们)可汗,是我大唐的女婿,却依仗功劳傲慢,可以这样吗?

(2)德宗觉得很好,认为不只李叔明所在的行政区适用,可以被天下效法,于是就交付尚书省商议。

(3)他死后几年,他的子孙骄横放纵,钱财家产都败光了。

世人都传言说家产丰厚的人都应以李叔明的遭遇为借鉴。

参考译文

李叔明,字晋卿,是四川阆中新政人。

乾元年间,当了司勋员外郎,作为汉中王李瑀的副使出使回纥,回纥怠慢李瑀,李叔明责备(他们)说:

“我们大国与你们通好,特遣贤王持符节出使。

(你们)可汗,是我大唐的女婿,却依仗功劳傲慢,可以这样吗?

”回纥可汗因此增加了礼节。

回朝复命,升任司门郎中。

李叔明向来厌恶道教和佛教的弊端,他上奏说:

“佛教是空寂无为,道教是清心寡欲。

如今众人内心迷失而只修饰其外表,使农夫工匠织女荒废本业来躲避劳役,所以农耕与桑蚕(代指农业生产)不勤勉,军费日益减少,国家财用军事储备受到损耗。

我请求把本行政区寺庙分成三等,道观分成二等,上等寺庙留下僧人二十一人,上等道观留下道士十四人,每降低一等,减少七人,都选择有德行的人留下,其余让他们还俗为民。

”德宗觉得很好,认为不只李叔明所在的行政区适用,可以被天下效法,于是就交付尚书省商议。

李叔明向来生活豪华侈奢,在四川聚集财产,扩大住宅田产。

他死后几年,他的子孙骄横放纵,钱财家产都败光了。

世人都传言说家产丰厚的人都应以李叔明的遭遇为借鉴。

8.

(1)现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

(2)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参考译文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

现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

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云消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可以一一数清。

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

至于长江的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率兵驰骋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