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2404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优秀范文5篇》Word文件下载.docx

2、对每一个知识点,寻找2~3个应用实例,从中选取1~2个较简明、较典型的实例。

3、在摘记与应用实例的基础上,理清主线,勾出重点。

按照引入、正面阐述、反证与推敲、结论及其应用的次序,列出主题讲授提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在讲授提纲的基础上,安排版书的内容,书写的位置,采用的色笔,那些加着重号。

哪些板书先擦,那些保留等等,板书的量要适中,层次要分明,便于学生记录,这一切都要精心设计。

5、明确在该堂授课中,要贯彻哪些科学方法,哪些学习方法。

6、要充分应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投影仪、幻灯片以及教学电影等。

对图表,至少要画个挂图。

7、在上课前一天晚上,再对讲授过程重复记忆一遍;

在上课前半小时,再复看一遍。

力求心中做到顺理成章。

三、怎么样上好课

1、课堂整理。

教师要衣着大方、整洁,精神饱满,面对学生,审视学生出席状况(学生起立为好),询问出席人数,对迟到者,必须询训,对旷课者,必须追查处理。

切不可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2、回顾旧课。

可由教师以小结形式回顾旧课(5分钟左右,不宜过长)。

也可用小测验形式总结旧课(5-10分钟),到时仅收前10名,以鼓励学生竞答。

3、引入新主题。

在回顾旧课的基础上,承上启下,引入新的主题。

4、切入主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阐述主题一定要条理清楚,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层层剖析。

可先化整为零,搞清单元;

然后集零为整,综观全局。

务求层次分明,以吸引学生跟随你的分析,去思考、去探索;

最后得出结论。

5、阐述结论的物理含义与实际应用。

结论(包括数学表达式)得出后,就要去分析它的物理含义。

指出用在哪里,怎样应用。

6、举例示范。

举例是教师运用已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示范。

要告诉学生,从哪里着手,怎样思考,怎样运用,运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那里最容易出错等等。

教师举例示范要规范,书写端正,列式严格平整,切不可马马虎虎。

7、反证与推敲。

在学生对正面的阐述已初步掌握以后,则进一步从对立面去进行反证。

这样可加深学生理解,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

8、归纳总结。

经过上面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以后,要进行归纳总结。

进一步明确分析的思路与相关结论,指出要“记住什么”,“忘记什么”。

9、指导学习方法。

告诉学生怎样去阅读教材,教材上那些论述是重要的,应用红笔勾出的。

告诉学生怎样去找参考资料,怎样去翻阅相关图书和杂志。

要告诉学生怎样翻书,听课、笔记、钻研、作业、应用、创新。

要学生怎样去思考,怎样去学习。

要告诉学生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次要的。

10、布置作业

作业是巩固与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学、分析、实践和综合应用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锻炼学生意志,毅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工作习惯的一种必经的磨炼,要使学生充分重视,严肃认真地对待,坚决杜绝抄袭。

作业的量要适中,题型要典型。

第二篇。

教师怎样才能上出一堂好课教师怎样才能上出一堂好课。

——再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构成一堂好课的因素是复杂的,这当中既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主要因素,也包括了其他一些次要但不能忽视的因素;

既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相对稳定的因素,也有许多时时变化的即时性因素。

不过,笔者认为,教师想要上好一堂课,首先必须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最近,再次拿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不禁感慨万千,前辈已为我们指出了这种提升和完善的路径。

一、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教师要上好课,必须拥有自己一套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当它还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当我们还只是在字面上一一在教科书上,在教案上分析它的优缺点时,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方法。

”要让一种教学方法成为自己的方法,教师要倾注自己的智慧和鲜活的思想。

要这样做,或者说能这样做的人,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篇课文叫《老师领进门》,其中的刘老师给学生讲了一千多则故事,如果这位老师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能编得出一千多个故事来吗。

编不出故事,刘老师还能用生动的“故事法”来吸引“我”听课,引领“我”进入文学的大门吗。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

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

课上得非常出色。

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竞连做记录也忘记了。

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

“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

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不过,我想请教您:

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

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l5分钟。

”这位老师的回答,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

一节课用一辈子来准备,他说的就是积累:

文化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思想的积累、技巧的积累。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上出一堂好课。

二、让个性飞扬在你的课堂

一堂好课往往是渗透了授课者独特个性与力的课。

“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能是有效的。

”其实,我们平时的教学就是这样。

有好多课,我们用自己的意思进行教学,往往教学效果会不错。

当我们精心设计,试图模仿一些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时却深觉别扭,教学效果反而会不佳。

那是因为名教师的教学方法倾注着他们自身独特的个性,我们往往无法模仿。

我们只有领会其精神,融合自己的思想,加入自己的个性,把它融入整合到自己原有的教学图式中,才可能会得心应手。

其实,我们教书,向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理解,是自己的思想。

只有拿出自己的思想,你的教学才有生命力,你的课才可能会是一节好课

三、使课堂充满诗意与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透露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关于情感教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这便是情感教学的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用那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我们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

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自然也没有什么热情。

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情感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信,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上教师所教的学科。

而只有当学生喜欢上教师所教的课之后,“好课”才有可能会发生。

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始终是检验教学成效的莺要标准。

四、深情地关注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教育的,即使再困难的学生。

在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共教育了137个最难教的孩子,最终使他们都转变了过来。

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在他看来,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他不是把眼睛放在缺点和不足上,而是尽可能地找出孩子身上的优点或优势。

他用一双美的眼睛看待每一个学生,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美,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

我们教师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可能会用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成,才会有真正的师生互动,有效的、成功的课堂教学才可能会发生

第三篇: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公开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公开课

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特级教师钱守旺

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

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新——即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建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

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学生的观念。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具体来讲就是:

(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

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

(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为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

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

教学需要按一定的进度完成,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按同样的速度完成所不的内容。

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学习,也允许一些学生用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

认识和理解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有的方法在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

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

二是关于教学的观念。

为了使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应当提倡以下一些关于教学的观念。

(1)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学习活动。

在他们的生活中,游戏与学习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渗透的。

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独立性和积极性的情感体验正是在游戏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游戏在整个小学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尊重儿童喜欢游戏、喜欢玩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

只有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

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学具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是最恰当的选择。

如果教师希望帮助学生形成更独立的更有责任心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策略也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

教学中要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

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

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教师要在交流和研讨中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在交流研讨的活动中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交往能力等得到一定的提高。

(4)让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知识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这种过程应突出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如何生成“结论”,突出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突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获得,而不仅在知识结论的记忆上。

三是关于教师作用的观念。

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地执行大纲和教材,也不只是原原本本地按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

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

课程和教学的决策者可以表现为用自己的专业判断对教材进行教学法加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面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具体情景作出恰当的处理决策。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的同时,还应成为数学学习过程的参与者。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共同探索数学和认识数学。

2、思路新——即体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如,在首届全国小学数学大奖赛上,安徽的特级教师张建新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非常新颖的导入环节。

上课后,教师播放录音,模拟电台播放商品信息。

某某市经济广播电台,现在播送商品信息:

熊猫m10型收录机,每台67元,防雨书包,每个10元,2h铅笔,每支0.12元,金星牌钢笔每支2.45元,北京牌墨水每瓶1.20元,三角牌电饭锅每个120元。

播发后问。

刚才播放的是什么内容。

(商品信息,就是商品的标价)

教师再将上述内容重播一遍,边播放边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商品的标价牌。

让学生仔细观察,左右两组标价牌中出现的数,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左边一组数中没有小圆点,右边一组数中都有一个小圆点)(图略)

师:

左边这一组数6

10、120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

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

你们知道整数有多少个。

右边这组标价牌中出现的0.

45、1.02这三个数,刚才同学们说了,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将上述3个小数从标价牌中取出,放在磁性黑板上)像这样,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叫小数。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这一环节,教师特意设计了“经济电台”播放“商品信息”这一新颖的教学形式。

其中出现“经济”“商品”“信息”与目前的市场经济“挂钩”。

另外,“商品信息”安排播放两遍。

第一遍起着“引起兴趣,集中注意”的作用,第二遍采取“播放一种商品标价,出示相应标牌”,起到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综合参与认识活动的作用。

商品的标价牌中既有“整数”,又有“小数”。

这样,小数的出现就显得十分自然,使学生知道小数确实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真可谓别具匠心。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师。

数学课,就要和数打交道。

在1——9这9个数中,你最喜欢哪两个数。

生1。

我最喜欢8和9。

生2。

我最喜欢5和8。

生3。

我最喜欢6和9。

这位同学最喜欢5和8,那我们就从5和8入手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教师板书:

58)

如果老师在5和8中间加上一个除号(板书:

÷

)就成了一个除法算式。

现在请同学们听清老师的要求,不计算,谁能很快说出一个除法算式,使这个算式的商与5÷

8的商相等。

生:

10÷

16、15÷

24„„(教师随便选取两个板书在黑板上)师:

那老师要问了,你们是根据什么想到这些算式的。

生。

我是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想到的。

师。

好,你具体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内容。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师:

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这三个除法算式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谁来说一说应该怎样写。

8=5/810÷

16=10/1615÷

24=15/24(板书教师三个分数)师:

根据这三个算式的关系,你们说这三个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三个分数相等。

对。

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

(教师板书等号)换句话说,也就是分数的大小不变。

3、师:

这就奇怪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为什么它们的大小却没有变呢。

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想。

那好,请同学们4个人一组,仿照四年级时我们发现“商不变规律”的方法,按照“先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的顺序观察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是怎样变化的。

再联系“商不变的规律”想一想,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一会后,教师说:

“同学们可以把你们组发现的规律写在课前老师发给你的卡片上。

”)师:

谁来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什么。

我发现,在分数里,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你们组是怎样发现的。

我们先从左往右观察,发现5/8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2倍,就得到10/16,5/8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3倍,就得到15/24。

再从右往左观察,发现15/24的分子和分母同时缩小3倍,就得到5/8,10/16的分子和分母同时缩小2倍就得到5/8。

生2:

我们先从左往右观察,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再从右往左观察,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把这两句话合起来说,就是我们刚才得到的规律。

其他同学发现没有。

发现了。

4、师:

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对不对呢。

我们来验证一下。

为了便于操作,我们举一个分数1/2(板书1/2),同学们想,如果把它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2倍,就得到多少。

(板书2/4),如果把它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4倍,就得到多少。

(板书4/8)。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3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条,自己通过折纸验证一下,分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为了便于比较,这三个分数同学们可以用阴影表示出来。

)生:

(自己折纸验证)师:

分数的大小变了吗。

分数的大小没有变。

你是怎样知道的。

因为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阴影部分相等。

所以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就相等。

(教师用等号连接三个分数)

还是这三张纸,你能不能在刚才折纸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折叠再找到一个和1/2相等的分数。

能。

好,自己试一试。

(自己折纸)

谁来汇报一下,你得到了几分之几。

(汇报)

同学们想像一下,如果我们把手中的长方形纸无限的平均分下去,可以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可以得到无数个与1/2相等的分数。

从分数的意义来看,1/2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大家想,把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怎么样,就可以得到2/4。

把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同时扩大2倍数,就可以得到2/4。

把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分数怎么样,就可以得到4/8。

把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同时扩大4倍,就可以得到4/8。

反过来看,4/8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4份。

把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怎么样,就可以得到1/2。

把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同时缩小4倍,就可以得到1/2。

5、师:

如果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扩大或者缩小的倍数不相同,分数的大小变不变呢,请每组同学自己举两个分数,再想办法验证一下。

(自己举例验证)(教师巡视,发现典型)师: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验证的结果。

看来,要想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和分母扩大或者缩小的倍数必须相同。

随着我们认数范围的扩展,用“扩大”或者“缩小”来概括同学们发现的规律,有时会有局限性。

我们换一种叙述方法好不好。

好。

6、师。

同学们已经知道,扩大几倍就是乘以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

大家想一想,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投影出示)还可以怎么表述。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师板书)师:

这个相同的数是不是什么数都行呢。

大家讨论一下。

这个数不能是零。

为什么。

生1:

因为分数的分母不能是零,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能同时乘以零。

因为零不能做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不能同时除以零。

可见,在我们刚才总结出来的规律中,还要补充什么条件。

(板书:

零除外)师:

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时,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

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

才能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3、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投影作为一种较为普及的电教手段,既有简单易行、生动形象、图像清晰、色彩艳丽、可静可动,信息量大等特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这一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直线和射线是小学教学中两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

过去只能靠语言的形象描述或借助生活中的现象作比喻式解说。

学生总是现象不出直线和射线中“无限长”的含义。

为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两组抽拉片,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

教师慢慢抽拉,亮线越来越长。

教师一边抽拉,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的抽拉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

”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

讲直线时,教师将双向抽拉片向两个方向抽拉,帮助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