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9570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新人教版必修3

2021-2022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新人教版必修3

[基础自测]

2012年6月17日,我国国家林业局透露,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沙化土地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436平方千米转变为目前的年均净减少1717平方千米。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形成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图L211为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图L211

3.图中乙处分布有大面积的荒漠,其主要成因可能是(  )

A.过度放牧与黄河多年断流

B.工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的建设

C.修建梯田与不合理的灌溉

D.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大幅度减少

4.图中丙处防治荒漠化可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

A.禁止开垦、放牧等经济活动

B.实施环境移民

C.合理分配内流河上、下游的水资源

D.引黄河水大力植树造林

xx年5月我国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宣传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紧紧围绕“防沙治沙惠及民生”这一主题,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防沙治沙,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防沙治沙的舆论氛围。

据此完成5~7题。

5.下面不属于荒漠化防治内容的是(  )

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

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6.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  )

A.生态效益为核心B.消除贫困为核心

C.社会效益为核心D.政治效益为核心

7.下面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  )

A.封沙育草

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D.设置沙障工程

8.由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不包括极地地区和副极地地区)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

而土地退化是包括侵蚀、盐渍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读图L212,完成下列各题。

图L212

(1)材料中的湿润系数可能指(  )

A.降水量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C.蒸发量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2)材料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

①土壤退化过程 ②土地退化过程 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③

(3)图中A地区天然植被类型以________为主,导致该生态系统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滥垦土地和________、________等。

[能力提升]

图L213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据此回答9~10题。

图L213

9.P地与Q地相比,P地(  )

①年大风日数少 ②年降水量多 ③植被更稀疏 ④沙尘暴日数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0.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功能是(  )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读地理事物因果联系图(图L214),完成11~12题。

图L214

11.下列因果关系与上图相符的是(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增加→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粮食减产

B.人口增长→城市膨胀→工矿规模扩大→土壤污染加剧→水土流失→耕地减少→粮食减产

C.人口增长→建设用地增加→植被破坏→土壤污染加剧→水土流失→耕地减少→粮食减产

D.人口增长→开垦新耕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

12.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是(  )

A.增施有机肥B.开矿后土地复垦

C.退耕还林还草D.小流域综合治理

13.A省地处黄土高原,是全国荒漠化监测与防治地区之一,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耕地减少、质量下降,草地退化,影响着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L215

 

图L216

(1)说明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和危害。

 

(2)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可能导致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并指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

 

[综合拓展]

14.2014年6月17日是联合国确立的第2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该年的中国主题是“绿化荒漠,美丽中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晋、陕、内蒙古地区是我国土地退化类型最多、发生范围最广,且程度最严重的地区。

其中黄土高原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带的草地是我国草场退化最严重的地区。

材料二 图L217为晋、陕、内蒙古地区土地退化类型与分布图。

图L217

(1)从外力作用看,造成该地区土地退化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盐渍化严重土地主要分布在(  )(双选)

A.蒸发强烈的平原洼地B.灌溉农业区

C.风蚀严重的高原山地D.过度开垦区

(3)选择下列恰当内容,完成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退化过程框图(图L218,填字母)。

A.少雨年份加大农田比例B.粗放经营

C.脆弱的生态环境D.沙丘开垦

E.风蚀、水蚀加速F.土地肥力下降

图L218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基础自测]

读图L221,回答1~2题。

图L221

1.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与热带雨林无关

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量

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度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3.热带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 ②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热带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据国外某网站xx11月15日报道,巴西环境部长伊莎贝拉·特谢拉说,亚马逊森林破坏的速度在过去一年中增长了近30%,巴西政府正在尽一切努力制止砍伐森林这种犯罪行为。

据此回答4~5题。

4.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000多万公顷的森林被毁坏,导致全球森林被毁坏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将森林开垦为农田 ②非可持续性的木材采伐 ③砍伐森林,修建居住地和道路 ④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5.为促进世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  )

A.封山育林,禁止对森林的砍伐

B.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C.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

D.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婆罗洲之心”是一个跨三方国界的、旨在保护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环境保护项目,它覆盖了赤道附近22万平方千米的森林地带,并拥有众多野生物种。

婆罗洲岛所属的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尼三国政府已在xx年3月27日巴西第八届生物多样性大会上正式启动该保护项目,并承诺支持项目的实施。

材料二 近年来,在利益驱动下,婆罗洲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到了惊人的破坏。

一方面,人们砍伐森林,出口木材,换取外汇收入;另一方面,人们毁林开荒种植油棕树,发展种植经济。

伐木和开荒,成为原始森林的主要杀手。

(1)与“婆罗洲之心”计划覆盖区相同的植被还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婆罗洲之心”计划覆盖区典型植被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二可知,____________是导致该地区植被被毁的直接原因,其根源是什么?

 

(4)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婆罗洲之心”计划覆盖区的植被。

 

[能力提升]

读图L222,回答7~8题。

图L222

7.图中A、B两地区虽然位于回归线附近,但有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分布。

两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共同原因有(  )

①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②受东南信风影响 ③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④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 ⑤地形以平原或盆地为主

A.①③⑤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④

8.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当前,热带雨林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

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①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 ②稳定全球气候,减缓全球变暖步伐 ③减缓水循环运动,维持热带地区的水资源储量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图L223是某记者在我国东北地区采访时所拍摄的几张照片。

据此回答9~10题。

图L223

9.下列对照片所反映问题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①该地区采育脱节,超伐严重,森林质量下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②森林的砍伐扩大了珍稀动物的活动范围,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③该地区森林覆盖率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④不分树龄一律采伐,省工省时,为营造人工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0.为对该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充分挖掘森林工业的发展潜力,加大对森林的采伐力度

B.对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就地保护

C.发展多层次的林产品加工,最大限度地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

D.发展果园业,加强林业基地建设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图L224),完成11~12题。

图L224

(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

1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B.bC.cD.d

12.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象,对应正确的是(  )

A.a—枯枝落叶B.b—土壤

C.c—生物D.d—供给养分

13.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着地球,对于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图(图L225)。

图L225

材料二 图L226为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示意图。

图L226

(1)简述材料一中乙、丙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2)材料二中A为原始林情况下土壤肥力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热带雨林中的土壤为什么一般比较贫瘠。

 

[综合拓展]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新加坡某网站xx11月22日报道,根据某机构发布的全球森林地图,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消失速度高居全球之冠,过去短短三年内消失的森林面积高达472万公顷,大于一个丹麦的面积。

材料二 图L227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全球环境效应示意图。

图L227

(1)根据材料二,分析图甲、图乙、图丙,并分别说明森林具有哪些生态效益。

 

(2)目前三大热带雨林地区面临森林减少及因森林退化和毁林所致的碳排放量增加等问题。

请分析热带雨林地区森林减少的人为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全球和当地政府的角度,提出一些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

 

参考答案、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C 2.D [解析]第1题,山地丘陵地区如果土地利用不当会产生石漠化,其主要是流水侵蚀导致的;一般而言,多雨年份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目前对荒漠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这是其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

世界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等的控制;二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深入。

3.B 4.C [解析]第3题,图中乙处地处我国黄土高原,能源矿产丰富,其荒漠的形成主要与工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的建设有关。

第4题,丙处位于气候干旱的河西走廊地区,其荒漠化的出现主要与水资源的利用不当有关,因而其防治荒漠化要合理分配内流河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

5.C 6.B 7.D [解析]第5题,荒漠化的防治内容包括:

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第6题,造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们为了经济利益而采取了过度的经济活动,故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第7题,A、B、C三项都属于生物措施。

8.

(1)B 

(2)D

(3)温带草原 过度放牧 乱砍滥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原因及表现。

湿润系数指地面水分的收入量与支出量的比值,即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A地区为草原区,滥垦土地、过度放牧和乱砍滥伐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出现。

9.A 10.B [解析]第9题,P、Q两地分别位于贺兰山东西两侧。

与Q地相比,P地由于贺兰山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弱,年大风日数较少;由于距海较近,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P地年降水量较多。

Q地位于沙漠地区,气候更加干旱,在冬季风的影响下,沙尘暴日数多。

第10题,草方格沙障是利用作物秸秆固沙的工程措施,改变了地表状况,增加了摩擦力,从而削弱了风力,同时也可以截留水分。

11.D 12.C [解析]第11题,据图中逻辑关系可知,D项正确。

第12题,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13.

(1)表现:

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

危害:

耕地质量下降、单产降低,林地的植物生长量减少,草地的载畜能力下降。

(3)人为原因:

一方面,本地区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压力大;另一方面,不当的人类活动(或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造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防治对策: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控制人口增长;釆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等等。

[解析]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林地退化和草地退化。

其结果为使耕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林地植物生长量减少,草地的载畜能力下降。

(2)题,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包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而人口增长对环境产生的巨大压力是荒漠化的根源。

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包括:

控制人口增长;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釆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等等。

14.

(1)风力侵蚀 流水侵蚀(水力侵蚀) 

(2)AB

(3)纵列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依次为:

C、B、D、A、F、E

[解析]第

(1)题,据图可知,该地区土地退化的类型主要有风力侵蚀型和水力侵蚀型,即外力作用因素为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2)题,该地区内盐渍化严重土地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的灌溉农业区、绿洲灌溉地区及平原低洼地区,故正确答案为A、B项。

风蚀严重的高原山地和过度开垦区土地沙化现象明显。

第(3)题,根据各种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后果等内在联系,结合图示内容判断。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A 2.A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50%的大气水来自雨林,又变成了降水回到雨林。

第2题,热带雨林具有调节碳氧平衡、促进全球水循环和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3.A [解析]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热带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

4.A 5.D [解析]第4题,目前造成森林资源被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旱涝灾害能够影响到森林的生长状况,但不会导致森林的大量被毁。

第5题,采育结合能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开发利用能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6.

(1)亚马孙河流域 刚果河流域

(2)该地区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影响: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3)伐木和开荒 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对硬质木材和优质食用油的大量需求。

(4)对雨林的保护措施有: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等等。

[解析]本题以“婆罗洲之心”计划为背景考查热带雨林的分布、影响,雨林破坏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可以参考教材进行分析。

7.C [解析]图中A地区位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B地区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两地区都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造成两地区降水多;两地区沿岸都有暖流流经,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8.D [解析]热带雨林具有以下生态环境效益:

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

9.D [解析]照片所反映的问题是该地区采育脱节、超伐现象严重,导致林地面积减少,森林质量下降,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物种减少,甚至导致珍稀物种的灭绝。

不分树龄一律采伐,对森林资源是一种破坏,也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

10.A [解析]本题考查东北林区的综合开发。

加大采伐力度不利于综合开发森林资源。

11.A 12.B [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的圆圈最大,故其养分储量最大。

第12题,由图不难发现枯枝落叶源于生物体a,a的养分来自土壤b,d表示雨水淋溶作用造成的养分损失,c表示供给养分。

13.

(1)乙、丙两地的气候类型均为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

乙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丙地位于来自大西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加上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

植物在快速生长的同时形成枯枝落叶,这些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被分解者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继续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

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

[解析]第

(1)题,乙、丙两地的气候类型均为热带雨林气候,但其成因差异较大。

乙地位于巴西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丙地位于巴西东南沿海,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多地形雨,沿岸有巴西暖流增温增湿,同样也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题,热带雨林地区土壤中的养分供给植物生长,使得养分主要集中在植物体内。

而枯枝落叶中释放的可溶性养分易被地表径流带走,土壤中养分得不到补充;由于降水丰富,土壤表层养分易因淋溶作用而流失;以上原因使得热带雨林中的土壤一般比较贫瘠。

14.

(1)图甲:

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的碳氧平衡。

图乙: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图丙: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2)人口剧增和贫困导致迁移农业发展和大型农(牧)场开辟;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导致过度的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等破坏雨林。

(3)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性保护资金,当地政府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建立雨林缓冲区和保护区,等等。

[解析]第

(1)题,材料二反映了热带雨林具有稳定大气成分、增加降水、涵养水源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2)题,人为原因可以从当地和国际两方面分析。

第(3)题,注意对热带雨林既要保护又要开发,做到开发与保护相协调,措施应具有可行性。

M314197ABB窻7233825B56孖f2195855C6嗆Z21596545C呜278476CC7泇h407119F07鼇392879977饷243595F27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