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98382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建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docx

广西建院毕业设计任务书路桥

一、毕业设计题目:

某二级路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二、毕业设计目的:

毕业设计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校内教学的最后一个实践性环节,是前面各个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拓宽,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

目的是通过公路综合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使学生掌握公路设计的方法和相关要求,能正确选择施工方法和合理组织施工,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毕业设计内容要求及指导:

第一部分:

公路设计

(一)设计的内容、要求及注意事项

内容:

某建新二级公路施工图设计

要求:

通过毕业设计,系统地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借助公路设计软件海地进行设计,从而掌握公路的选线方法、平纵横组合、路面结构设计、桥涵及挡土墙等结构物的设计、工程量计算方法、土石方调配方法等内容。

注意:

本次设计所涉及到的规范,均应采用现行最新版本的规范,所做设计应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

(二)设计的技术要求与数据

1、公路线形设计资料

设计所用的电子地形图参见附件一,地形图比例为1:

2000。

设计起点坐标:

(X=‘学号后六位’,Y=78097.3375)

设计起点标高:

235.000

设计终点坐标:

(X=‘待定’,Y=‘待定’)

设计终点标高:

235.000

设计道路等级:

二级公路

设计速度:

60km/h

设计的起点、终点已在给定的地形图中标注出,该区域属于山岭重丘区。

2、路基路面设计资料

自然区划:

Ⅳ7(广西南宁)

交通量:

设计使用初期交通量为4000辆/日(中型货车)(双向双车道合计)

交通量增长率为:

6%。

车辆类型:

前轴为单轴—单轮,前轴重:

49KN

后轴为单轴—双轮,后轴重:

101.6KN

轮胎内压均为:

0.7MPa

公路沿线附近可采用的建筑材料:

水泥、沥青、碎石、砂砾、石灰及粉煤灰等。

路面设计类型:

沥青路面

公路沿线土质为粘性土,地下水位距地面为1.3m。

沿线鱼塘深度:

1米。

沿线河流及水沟深度:

1.5m。

3、挡土墙及涵洞设计资料

挡土墙及涵洞的地基为中密砾石土,承载力标准值

=400KPa,基底摩擦系数f=0.45。

砾石土内摩擦角φ=40°,粘结力C=12kPa,砾石土的单位体积的重力γ=22kN/m3。

墙身单位体积的重力γ=22.5kN/m3,容许拉应力为70kpa,容许剪应力为150kPa。

(三)设计成果

设计成果以个人为单位提交。

为保证设计成果的质量,设计成果均采用计算机出图,图纸采用A3纸打印,计算书采用A4纸打印;最终成果装订成册并提交电子档。

设计成果应包含工程设计相关规定的组成和内容,并按要求进行排序装订。

1、某新建二级路施工图一套,内容包括:

(一)总说明书

(1)概述、设计标准,路线全长、沿线自然地理特征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情况;

(2)路线主要技术指标、路线布设情况及方案比选的论证。

(3)其它沿线设施及其他工程布置原则和方案、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方案等。

(二)图纸和表格部分

(1)路线平面图,在所给地形图上分别画出所拟各方案路线位置,并标注里程桩号、平曲线要素等;

(2)路线纵断面图,其水平比例尺寸为1:

2000,纵向比例尺1:

200。

图上应示出地面线,设计线,竖曲线及要素,坡度及坡长、转坡点高程、桥梁、涵洞、隧道、路线交叉、测量控制点等位置、结构类型、孔数及跨径。

图的下部各栏示出地质概况、地面高程、设计高程、里程桩号、直线与平曲线等;

(3)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4)公路用地表;

(5)路基设计表;

(6)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比例尺用1:

100或1:

200;

(7)路基横断面图,比例尺用1:

200;

(8)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9)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布置图;

(10)路基路面排水一般结构设计图,比例尺用1:

50~1:

500,包括排水沟、截水沟、边沟及路面排水(含中央分隔带排水和路肩带排水)等各种设施;

(11)路基支挡、防护工程设计图,比例尺用1:

50~1:

500;

(12)路面结构图,给出行车道,硬路肩等的路面结构层次、材料及其厚度、路肩加固种类及其宽度、厚度,注明路基路面宽度、路面、路肩横向坡度。

(13)沿线设施及其他工程布置图;

(14)环境保护工程布置图;

(15)工程数量表。

图纸目录可参见附件二。

2、计算书一本,可参照以下列提纲:

第一篇路线设计部分:

一、平曲线要素计算

(一)、交点间距的计算

(二)、平曲线要素计算

(三)、桩号的计算

(四)、逐桩坐标计算

二、竖曲线指标的选取及竖曲线要素的计算

(一)、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为:

(二)、最大纵坡的要求:

(三)、最小纵坡的要求:

(四)、坡长的限制:

(五)、竖曲线计算:

三、路基横断面的计算

(一)、二级公路横断面组成

(二)、平曲线加宽值计算

(三)、平曲线超高计算

1、超高率的选取

2、超高缓和段长度计算

四、路面设计计算

五、挡墙稳定性验算

(四)图表格式及文件装订

1、毕业设计所有图纸、表格中所用文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工程字体,自找同学复核,每张图表必须有设计、复核人手工签名,图纸封面参见附件三。

2、图框按照3号图纸和3号图纸加长。

具体尺寸为外框420×297mm,内框为(420-30-10)*(297-10-10)mm,会签栏应包括设计单位,工程名称,图名,设计、复核、审核、图号、日期等。

可参见附件3。

3、打印时图纸打印在A3纸上,按顺序装订,加上统一颜色的封面,装订成册上交。

计算书打印在A4纸上,同时上交所有成果的电子光盘。

(五)设计指导

1、技术等级的确定

公路技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自然条件等因素,从全局出发,适当考虑远景发展的交通量,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确定公路等级。

本设计指定公路等级为二级,设计速度为60km/h。

2、定线

(1)拟定路线走向

在给定的地形图上根据任务书提供的公路起点和终点研究线路总体布局,分析地形、地质及地物等情况,选择地势平缓、山坡顺直、河谷开阔等有利于展线的地点,拟定线路各种可能的走向。

(2)试坡

当遇到纵坡的限制较严时,必须用平均纵坡i沿各种可能的走向由上而下进行试坡,设等高线间距为h,取计算等高线的平均长度a,a=h/i,用量规开度为a(比例与地形图同),在图上试坡,得出均坡线。

(3)定导向线

分析均坡线,结合地形、地物及艰巨工程等情况,选择相应的中间控制,从而调整控制点相应线路的纵坡,重新试坡,得出导向线。

(4)修正导向线

参照导向线作平面试线,注明平曲线半径,量出地形变化点桩号及标高,绘制纵断面图。

并设计纵坡,得出各桩位概略设计标高。

并用“横断面控制”的方法修正导向线。

(5)定线

在所定向线的基础上,参照各“经济点”和“活动点”的位置,按规定的技术标准反复试线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路线确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纸上定线是个反复试定的过程,试线修改次数越多,最后所定路线的质量相对来说越高,直至取得最佳线路方案为止,纸上定线工作才能算完成。

3、公路平面线形设计

(1)一般规定

①平面线形应直截、连续、均衡,并与地形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②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曲线,并宜选较大的圆曲线半径。

转角过小时应调整平面线形。

当不得已设置小于7°的转弯时,则必须按规定设置足够长的曲线。

③两同向曲线间应设置有足够长度的直线,否则应该调整线形设置为单曲线或复曲线。

④两反向圆曲线间不应设置短直线段,否则应调整线性设置为S形曲线。

(2)直线的运用

①直线的运用应注意同地形、环境的协调与配合。

采用直线线性时,其长度不宜过大。

②农田、河渠规整的平坦地区、城镇近郊规划等以直线条为主体时,宜采用直线线型。

③两圆曲线间以直线径向相连接时,直线的长度不宜过短。

(3)圆曲线的运用

①各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半径,在一般情况下,宜选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一般最小半径。

只有当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一般最小半径,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②圆曲线半径的选定,除要与弯道本身所在位置的地形、地物条件相适应,使曲线沿理想的位置通过外,还要考虑与弯道前后的线形标准相协调。

③圆曲线半径过大也失去意义,因此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以利于设计与施工。

④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各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应符合规范规定。

(4)缓和曲线的运用

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圆曲线相衔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缓和曲线参数及其长度应根据线性设计以及对安全、视觉、景观等的要求,选用较大的数值。

2.四级公路直线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圆曲线相衔接处,可不设置缓和曲线,用超高、加宽缓和段径向链接。

(5)超高与加宽的设置

①超高

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根据公路等级、地形和圆曲线半径值,按规范规定确定曲线部分全超高值。

超高缓和段或缓和曲线上整桩或加桩的超高值计算,以绕内边轴旋转的公式计算。

②加宽

当圆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双车道路面设置的全加宽值先按教材公式计算。

超高缓和段或缓和曲线上整桩或加桩的加宽值计算,以外接法加工形式按教材公式计算。

4、公路纵断面设计

(1)一般规定

①纵断面线性应平顺、圆滑、视觉连续,并且与地形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②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并利用挖方就近作为填方,以减轻对自然地面横坡与环境的影响。

③相邻纵坡代数差小时,应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

④连续上坡路段的纵坡设计,除上坡方向应符合平均纵坡、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规定的技术指标外,还应考虑下坡方向的安全行驶。

凡个别技术指标接近或达到最大值的路段,应结合前后路段各技术指标设置情况,采用运行速度对连续上坡方向的通行能力与下坡方向的行车安全进行检验。

(2)纵坡值的运用

①各级公路应避免采用最大纵坡值和不同纵坡最大坡长值,只有在为争取高度利用有利地形,或避开工程艰巨地段迫不得已时,方可采用。

②纵坡以平、缓为宜,但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3%。

采用平坡或小于0.3%的纵坡路段,应做专门的排水设计。

各级公路最小坡长,各级公路最大纵坡值,各级公路最大坡长限制均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3)纵坡设计的要求

①平原地区的纵坡应均匀、平缓。

②丘陵地区的纵坡应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

③越岭线的纵坡应力求均匀,不应采用最大值或接近最大值的坡度,更不宜连续采用不同纵坡最大坡长值的陡坡夹短距离缓坡的纵坡地形。

④山脊线和山腰线,除结合地形不得已时采用较大的纵坡外,在可能条件下应采用平缓的纵坡。

(4)竖曲线的设计要求

①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的公路,竖曲线设计宜采用长的竖曲线和长直线坡段的组合。

有条件时宜采用大于或等于下表所列的视觉所需的竖曲线半径长度值。

②竖曲线应选用较大的半径。

当条件受限制时,宜采用大于或接近于竖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地形条件特殊困难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竖曲线最小半径的“极限值”。

③同向竖曲线间,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之间,如直线坡段接近或者达到最小坡长时,宜合并设置为单曲线或复曲线。

5、平、纵面线性组合设计

(1)平、纵面线性组合设计原则

①平、纵线性组合设计原则为相互对应。

当平、竖曲线半径均较小时,其对应程度应较严格;随着平、竖曲线半径的同时增大,其对应程度可适当放宽;当平、竖曲线半径均较大时,可不严格互相对应。

②长直线不宜与坡陡或者半径小且长度短的竖曲线组合。

③长的竖曲线内不宜包含多个短的竖曲线;短的平曲线不宜与短的竖曲线组合。

④半径小的圆曲线起、讫点,不宜接近或设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

⑤长的竖曲线内不宜设置半径小的平曲线。

⑥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者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宜同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2)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

①平曲线与竖曲线相互重合,使平曲线稍长于竖曲线,并将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的中间,这是平、纵面最好的组合。

如果做不到平曲线与竖曲线较好的组合,而两者的半径均较小时(一般指平曲线半径小于一般最小半径值),宁可把平曲线与竖曲线错开相当距离,使竖曲线位于平面的直线上,但如果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半径都很大,则平、竖曲线不受上述限制。

②平面曲线与竖曲线的大小应保持均衡。

如果其中一方大而平缓时,则另一方也要与之相适应,不能变化过多。

一个平曲线内含有两个以上的竖曲线或与此相反的情况,给驾驶员和乘客的感觉总是不舒适的。

③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合时,如果平曲线不大于1000m,当竖曲线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时,可在视觉上获得满意的效果。

6、横断面设计

(1)公路横断面设计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路堤高度,减小对沿线生态的影响,保护环境,使公路融入自然。

条件受限制不得已出现高填深挖时,应同时架桥、建隧、分离式路基等方案进行论证比选。

(2)路基断面布设应结合沿线地面横坡、自然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设计。

(3)整体式路基的中间宽度宜保持等值。

(4)横断面设计时,路基宽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7、路基设计

本毕业设计要求进行路基排水设计、路基防护设计。

以路线所经地区的地形图、纵横断面设计图为基础,参照“路基路面工程”教材路基排水设计和路基的防护与加固有关内容。

(1)路基排水设计

①在进行排水设计时,要以“路基路面工程”教材路基排水设计原则为基础,只考虑地面排水,无需进行排水沟渠水力计算。

②按地面排水设计和排水系统设计有关内容,以及地形图、纵断面图等资料进行全线综合排水设计,即按照全线边沟、排水沟、截水沟位置,起讫桩号、纵坡、排水方向等。

(2)路基防护工程

根据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在横断面设计设计范围内考虑路基防护与加固问题。

主要参照“路基路面工程”有关内容。

在横断面设计范围内,若有路基防护与加固问题,需绘制防护与加固工程图。

若在横断面设计范围内需设挡土墙,按“路基路面工程”有关内容,并参照有关算例,进行挡土墙尺寸拟定,挡土墙布置、土压力计算和挡土墙稳定性验算,并绘制挡土墙平、纵、横断面图。

8、路面设计

本次毕业设计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和交通组成、当地自然条件,以及地质土质、水文等条件,进行路面设计方案比选。

在计算路面结构层厚度时,考虑以弯沉为设计标准的路面结构计算方法,并验算弯拉应力。

路面结构计算:

通过轴载换算,路面结构强度及变形计算,确定路面各结构层厚度,绘制路面结构详图。

(1)路面设计原则

路面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比选路面结构设计方案。

在条件许可下,优先选用便于机械化和工厂化施工的方案,使设计具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2)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

路面等级、面层类型应与公路等级、交通量相适应。

路面等级、面层类型的选择应根据使用要求、筑路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机械设备等因素确定。

此外还应考虑“设计年限内标准轴载的原计当量轴次”,请参见下表:

公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次)

注: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是以BZZ-100的标准轴载计。

(3)确定标准轴载与轴载换算(可直接采用上表值)。

(4)划分段落,确定土基回弹模量。

根据任务书所给条件,查公路自然区划图可确定该路段所在区域。

①划分段落主要从不同路基土组和路段干湿类型考虑。

不同土组以纵断面设计中所分段落为准。

因毕业设计无实测资料,土基干湿类型可按如下方法确定:

a确定临界高度

临界高度指在不利季节,土基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时,路槽底距地下水位或表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

当缺乏实际资料时,干燥、中湿、潮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H1、H2、H3)可按“路基路面工程”教材选用,实际路基高度可见纵断面图和路基设计表,地下水为深度可根据地形图并结合纵断面图在地势低洼和路基填土高度较低(<0.5m)地段自行拟定,可假设地下水位距地表面0.5~1m。

b确定平均相对含水量W

划分土基干湿类型以W为主,在新建公路种,因无法实测求得W,毕业设计中,可拟定如W<0.57或0.6为干燥路段(地势较高路段)、W=0.65为中湿路段、W>0.7为潮湿路段。

但为减轻毕业设计工作量,根据土组和干湿类型划分的段落不可过多,一般同一土组划分路基干湿类型2种即可。

判断各路段土基的干湿类型可利用教材判断。

②确定土基回弹模量

根据W确定不同土组的土基回弹模量值。

(5)拟定路面结构方案、确定材料回弹模量。

按“路基路面工程”教材相关内容,并结合任务书所给材料供应情况和公路等级,拟定路面结构方案。

(6)确定路面容许弯沉值

路面容许弯沉值按教材相应公式确定。

(7)确定路面厚度

(8)路面设计完成后,要绘制路面结构图,计算路面工程数量。

图纸尺寸和比例可根据路面结构类型数量自行拟定。

9、桥涵设计

(1)小桥涵位置的选择:

本设计在平面图上选择。

(2)全线需桥涵的位置,经设计者拟定的桩号、孔径、孔数、型式均须标注在路线纵断面图上。

(3)涉及到桥涵的设计,无需进行承载力计算,但需要绘制出详细的构造图。

(六)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交通部颁发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交通部颁发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交通部颁发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交通部颁发

公路设计手册《路线》,人民交通出版社

公路设计手册《路基》,人民交通出版社

公路桥涵设计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除以上提供的主要设计规范外,学生可以自己找教材、图纸、规范参考,应在成果后的参考文献中全部列出。

 

第二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一)目的

《公路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学习本课程的基础上,使同学们熟练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方法、步骤,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根据所提供的基础资料,能够独立完成一份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操作,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并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将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做准备

(二)设计内容

根据毕业设计已经完成的施工图设计,独立完成该新建二级路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特点的概述

(1)工程概况,工程开工及竣工时间。

(2)工程所处位置、地形、工程地质,不同深度的土壤分析,地下水位、水质、气温、冬雨季时间、主导风向、风力和地震烈度等。

(3)施工条件:

包括三通一平情况,材料、预制加工品的供应情况以及施工单位的机械,运输、劳动力和企业管理情况等。

(4)施工中主导工种和技术关键问题。

2.施工方案的制定

(1)划分施工过程,并确定其组成内容。

(2)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数量。

(3)确定施工程序、施工顺序及施工流程等。

(4)选择先进合理的机械设备及施工的方法,确定相应的劳动组织。

3.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可用横道图或网络图绘制)。

4.资源供应计划包括

(1)主要机具设备供应计划。

(2)劳动力供应计划。

(3)主要建筑材料(或成品、半成品)供应计划。

5.施工平面图

施工平面图需按工程施工时的现场布置要求进行设计

施工平面图的内容有:

(1)项目部所处的位置

(2)场内临时道路的布置

(3)场内仓库(或堆场)与辅助性生产设施(如混凝土搅拌站、灰浆搅拌站、木工房、钢筋加工车间……)及其位置的确定

(4)临时性生活及福利设施,办公用房的布置

(5)场内供水管网的布置

(6)场内供电线路的布置

(7)其它

6.保证质量及安全文明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三)成果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提倡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的学习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有错必改、使设计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反对不求甚解、照搬照抄、敷衍塞责、容忍错误的作法。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封面(参见附件五),目录(自己编制,应包含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正文,参考文献等内容。

最终打印完整并按照顺序装订成册。

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以下工作:

1.确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2.制定劳动力、机具、材料的供应计划。

3.设计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4.制定施工进度计划,画横道图或网络图。

5.设计关键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6.冬、雨季施工措施。

7.保证质量及安全文明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四)设计依据

1.已经完成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2.交通部颁布的规范: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和部颁《验收标准》及有关规程。

除以上提供的主要设计规范外,学生可以自己找教材、图纸、规范参考,应在成果后的参考文献中全部列出。

四、成绩评定:

公路综合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其中:

设计成果占相应部分成绩的60%,答辩占相应部分成绩的40%。

五、对学生的要求:

1、每位学员根据自己的学号做对应的取值。

2、本次毕业设计应由各位同学独立完成,如发现雷同、抄袭、代做等现象,成绩视为不合格。

相互抄袭者,任何一方的成绩均无条件的按零分记入,并推迟一年毕业。

3、每位学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和参加毕业答辩,否则成绩按零分记入,并推迟一年毕业。

4、如不按照毕业设计具体要求者,成绩则酌情扣分直至按零分记入。

5、最终的成绩评定由设计成果与毕业答辩表现组成,学生应熟悉自己的设计成果。

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疑问可以与指导老师联系。

六、“对指导老师的要求”的内容:

1、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学员进行指导;

2、针对大部分学员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指导和答疑;

3、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的具体辅导;

4、认真组织学员进行毕业答辩,并按照学员毕业设计成果质量和答辩情况给予学员公正的成绩评定。

七、毕业设计进度安排:

(21周)

(一)公路综合设计设计(共14周)

第1周—第2周:

平面设计

第3周:

纵断面设计

第4周—第5周:

横断面设计(含土石方计算及调配)

第6周—第7周:

涵洞、挡土墙等结构物设计

第8周:

路面设计

第9周:

综合排水设计

第11周:

逐桩坐标程序编制及全站仪放样程序编制(可选项)

第12周:

编写计算说明书

第13周:

图纸的出版及装订

(二)施工组织设计

第14周—第20周:

编写施工组织设计

第21周:

成果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