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0344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文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明清文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明清文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明清文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明清文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明清文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明清文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明清文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明清文学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明清文学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清文学复习题.docx

《明清文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文学复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明清文学复习题.docx

明清文学复习题

明清文学课程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被正史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B)

A、高启B、宋濂C、刘基D、归有光

2、吴中四才子中后来加入前七子集团的是(D)

A、唐寅B、祝允明C、文徵明D、徐祯卿

3、“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A)语言的一大特色。

A、《三国演义》B、《红楼梦》C、《西游记》D、《儒林外史》

4、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 A)

A.李贽B.袁宏道C.钟惺D、王慎中

5、明弘治年间茶陵诗派的领袖人物是(A)

A、李东阳B、李梦阳C、徐祯卿D、何景明

6、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是(A、)

A、《西游记》B、《聊斋志异》C、《水浒传》D、《金瓶梅》

7、《娇红记》的作者是(C)

A、李开先B、王世贞C、孟称舜D、梁辰鱼

8、属于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人物的是(A)。

A、杜丽娘B、杜十娘C、李香君D、崔莺莺

9、汤显祖“临川四梦”中取材于唐传奇《霍小玉传》的作品是(B)。

A、《牡丹亭》B、《紫钗记》C、《南柯记》D、《邯郸记》

10、“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C)提倡的口号。

A、公安三袁B、袁枚C、前后七子D、沈德潜

11、被称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的戏剧作品是(B)

A、《桃花扇》B、《长生殿》C、《牡丹亭》D、《清忠谱》

12、阳羡派代表人物是(D)

A、朱彝尊B、纳兰性德C、张惠言D、陈维崧

13、《桃花扇》的作者是(B )。

A、洪昇B、孔尚任C、吴敬梓D、曹雪芹

1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作者是(A)

A、龚自珍B、梁启超C、顾炎武D、钱谦益

15、蒲松龄的号是(   A  )

A、剑臣      B、柳泉居士 C、梦阮   D、射阳山人

16、《红楼梦》书名第一次被正式题为《红楼梦》是在(C)版本中。

A、庚辰本B、甲戌本C、甲辰本D、乙卯本

17、“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C)词作。

A、蝶恋花B、虞美人·秋夕信步

C、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D、相见欢

18、《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B)。

A、蒲松龄B、纪昀C、吴敬梓D、施耐庵

19、《聊斋志异》的文体类型是(B)。

A、文言长篇小说B、文言短篇小说

C、白话长篇小说D、白话短篇小说

20、下列作品借主人公爱情故事演绎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兴亡史的是( A  )

A、《桃花扇》  B、《长生殿》 C、《紫钗记》D、《邯郸梦记》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BCE)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陈寿编写的《三国志》B、安虞氏《全相三国志平滑》

C、朱熹在《通鉴纲目》D、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E、《三国志演义》

2、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是( ABD )

A、《鸣凤记》 B、《宝剑记》  C、《杀狗记》 

D、《浣纱记》E、《牡丹亭》

3.明代嘉靖年间,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学复古运动,形成唐宋派。

该派代表作家有(ACDE)。

A.归有光B.何景明C.王慎中

D.唐顺之E.茅坤

4、明传奇“四大声腔”指(ABDE)。

A、海盐腔B、余姚腔C、秦腔

D、戈阳腔E、昆山腔

5、下列小说属于四大“谴责小说”的是(ABCD)。

A、《老残游记》 》 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官场现形记》D、《孳海花》 E、《醒世姻缘录》

6、“三言”是冯梦龙的(ABE)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A、《喻世明言》B、《警世通言》C、《醒世名言》

D、《喻世恒言》E、《醒世恒言》

7、下列作家属于明代后七子的有(ABCE)。

A.李攀龙B.王世贞C.宗臣

D.吴国伦E.谢榛

8、明代“四大奇书”指(ABCE)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金瓶梅》

D、《牡丹亭》E、《西游记》

9、《金瓶梅》在小说史上有许多创新,它是我国(ABD)。

A、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

B、第一部家庭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C、第一部历史演义长篇小说

D、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E、第一部聚焦于女性的长篇小说。

10.《四声猿》是徐渭的一组杂剧,它包括(ABDE)

A.《狂鼓史》B.《玉禅师》C.《中山狼》

D.《雌木兰》E.《女状元》

三、名词解释

1、南洪被孔:

即清初著名历史剧作家洪升和孔尚任。

清代初年,剧坛出现了洪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

洪升创作的剧作《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他们因此享有了“南洪北孔”的美誉。

2、阳羡派:

阳羡词派是清初词派,主要活动在顺治年间和康熙前期。

此派的创始人是陈维崧,为江苏宜兴人,而宜兴古称阳羡,故世称阳羡派。

阳羡词人崇尚苏轼、辛弃疾,词风雄浑粗豪,悲慨健举,尤以陈维崧最为突出。

3、公安派是晚明文坛中一个很有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

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

4、浙西词派:

清词流派。

浙西词人朱彝尊所开创,故名。

他推尊词体,论词主张醇雅清空,宗法南宋。

所作多写琐事,记宴游,有不少咏物之作。

艺术上以姜张为圭臬,将他们的风格、格律和技巧奉为填词的极致,字琢句练,精工隽永。

5、童心说:

是李贽在《童心说》一文中提出的关于文学的主张。

他认为,凡天下至文,莫不是童心的表现。

而童心则是指摆脱儒家礼义束缚的自然情感和欲望。

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标准。

李贽思想极具叛逆色彩与反抗精神,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相背,他肯定人生活欲望的合理性,重视个性、强调个体价值,否定传统权威思想,圣人经典。

这种离经叛道的思想对晚明社会反抗传统价值体系起着启蒙的作用。

四、简答题

1、《水浒传》人物塑造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水浒》人物塑造上取得很大发展和成功。

一方面,好汉们继承了古代英雄的特征,具有类型化的倾向,另一方面,有体现了社会下层的道德理想和生活情趣,具有较突出的个性特征。

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

惊奇与逼真的结合。

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的结合。

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

2、简述《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第一、追求神圣与留恋世俗。

《西游记》中反复强调要取得神圣事业的成功,取经的理想追求象征者人们必须经历的艰苦的磨练和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才能达到的理想境界。

但野性俗情又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需求,它构成了人生的情趣和魅力。

这种矛盾是明代中后期文人心态的体现。

第二、《西游记》的极幻与极真的运用。

极幻:

人物塑造上——人性、神性、物性合一。

奇事、奇景、奇术和奇器的运用。

极真:

天宫俨然是人间朝廷的缩影;神仙妖魔也通世故解人情

第三、诙谐的喜剧效果——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化神圣为滑稽。

第四、绵里藏针的讽刺效果——对世态人情进行喜剧性的讽刺。

3、简要分析《金瓶梅》题材转变的意义。

作品由一家日常琐事写及天下,意在暴露。

作品题材由理想世界转向写实世界,创作倾向由歌颂转向暴露。

关注焦点不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而是日常琐事,塑造的人物不是王侯将相,英雄豪杰,而是市井小人。

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渐趋成熟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大发展,从而体现出文学向“人”自身靠拢和向文学本位的复归。

为此后的世情小说开辟了广阔的题材世界,并使之成为此后小说的主流。

4、简述李贽“童心说”。

童心说是李贽在《童心说》一文中提出的关于文学的主张。

他认为,凡天下至文,莫不是童心的表现。

而童心则是指摆脱儒家礼义束缚的自然情感和欲望。

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标准。

李贽思想极具叛逆色彩与反抗精神,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相背,他肯定人生活欲望的合理性,重视个性、强调个体价值,否定传统权威思想,圣人经典。

这种离经叛道的思想对晚明社会反抗传统价值体系起着启蒙的作用。

5、简述清词“中兴”的标志。

第一、清词的“中兴”,首先表现在词人、词作的数量均遥遥领先于其他朝代。

第二、清词的“中兴”,还表现在女性作家数量的巨大上。

第三、清词的“中兴”,还表现在清词从一开始便具有的强烈时代特征,以及对词的题材的拓宽上。

第四、清词的“中兴”,还表现在词的风格流派和词的创作群体的众多上。

第五、清词的“中兴”,还表现在词学研究成就的巨大上。

6、简要说明纳兰词的特点。

惯用白描、直抒性灵,词风上承李煜,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而且语言优美、形式和谐,感受不到格律的拘束。

“自然之舌抒情”。

擅长篇幅短小的小令,蕴造清新疏朗的意象,将词作的题材与艺术风格和谐统一。

简单的经历,深挚的感受,崇尚“主情”,入微有致。

五、论述题

1、试结合作品分析《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一)《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成就。

曹雪芹按照生活的真实,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每个人物都特征鲜明,甚至能写出人物外在表现和内心真实的矛盾。

人物不仅有鲜明的个性,又表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性,所以《红楼梦》中的人物个性中又有时代的回声。

《红楼梦》人物描写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遗貌取神”,对人物外貌往往不会细致描绘,而是寥寥几笔点染出人物的“神”和“魂”。

《红楼梦》善于成群的塑造人物,并能通过细节展示相似人物的不同特点,展现出人物的性格差异。

注意塑造人物时的缺陷美。

这是面向人生追求真实的现实主义艺术观在小说中的体现,这样的人物才真实。

一些次要人物也能通过几笔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

(二)《红楼梦》语言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形成了自然纯净、准确精炼、生动流畅、色彩鲜明,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文学语言

1、简洁、朴素的人物心理描写。

2、《红楼梦》人物语言不仅生动流畅,而且赋有形态,小说正是通过人物言语,不仅使读者看到了“模样”,而且还看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3、《红楼梦》还探求极为复杂、感情强烈的语言表达方式。

(三)《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红楼梦》无论是情节场面的发展,还是人物性格的刻画,都最大可能的使用了限知叙事的方式。

作者以几个不同人物的视线来观察同一事物,使读者获得立体的印象,而不再如全知叙事把自己所知灌输给读者。

对于人物的交代也采用限知叙事的方法,用几个不同身份角色对同一人物进行不同侧面的交代,使读者客观感受人物的复杂性格,给读者最大的自主阅读和判断的权力,反过来也可起到渲染观察者性格的作用。

2、试结合作品举例分析《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成就。

1、重要人物基本上都有一个以某种道德品质为核心的性格特征,并在性格中占据着决定性的地位。

2、人物性格特征基本稳定不变,缺少纵横方向的发展。

3、人物性格中虽有多因素组合而成,但各要素之间和谐统一,而不是矛盾尖锐。

4、通过反复渲染的方法突出人物主要性格特征。

5、通过夸张、对比烘托手法、传奇故事的运用突出人物性格。

如:

曹操超前思维的预见能力。

遇事审慎,临危不乱。

勇武善战,机智乐观。

军纪严明,求贤若渴的军事家。

诗歌艺术成就。

玩弄权术,狠毒残忍,老谋深算的极端利己者。

六、作品分析题

其一、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

(),赏心乐事谁家院!

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1、这段话出自哪部作品?

作者是谁?

(2分)

出自《牡丹亭》,作者是汤显祖

2、请将上文括号补充完整。

(2分)

(良辰美景奈何天)

3、再举一篇该作者的作品。

(2分)

《邯郸记》(或其他汤显祖的作品)

4、该部作品有何艺术特色与地位?

(8分)

成功塑造杜丽娘的人物形象,体现作者的至情观,运用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深刻反映现实。

曲词优美,南北兼用。

其二、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一)这支曲子的曲名叫什么?

(2分)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

(二)这支曲子体现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4分)

《好了歌》宣扬了一种冷静观照人生的现实主义思想。

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

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

曹雪芹企图对这些世态加以解说,并企图向陷入“迷津”的人们指明出路的时候,则借助于机智的语言去凸现出那些人生无常、万境归空的断绝俗缘(所谓“了”)、便得解脱(所谓“好”)的古圣先贤们的智慧宣传,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失望,以及在经历了沧桑人生之后,对于人生真相的领悟与解脱的快乐。

(三)试分析这支曲子中所反映的悲剧意识。

(8分)

1、社会悲剧

从封建官僚家族政治上的腐败写出他们衰败的根本原因。

从生活上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

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族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

2、道德文化的悲剧。

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质疑。

3、人生悲剧

《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它彻底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始终幻想喜从天降的浅薄悲剧意识,将人生无处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