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0995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

《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期末说明文复习17.docx

期末说明文复习17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现代文复习

(1)

你被核辐射过吗?

⑴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千世界中所有物质形态,都离不开原子内部微小粒子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有两种极端的情况:

核聚变与核裂变,也就是原子核聚合在一起形成新核或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新核。

每伴随微小粒子的相互作用,都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化。

宇宙,就是在无尽的微粒运动中,走向新生或者毁灭。

⑵ 核辐射是一种能量,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能量状态向另一种结构或能量状态转变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或电磁波,能产生核辐射的物质被称为放射性物质。

⑶科学家们说,宇宙间放射性物质有很多,但所产生的核辐射对于人类而言危害都不太大。

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造成伤亡。

⑷太阳的光和热,就是最常见的核辐射,这个辐射是太阳恒星的内部由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时产生的能量,而且,大部分“厉害”的太阳辐射都被大气层过滤掉了,被我们大多数人所接触到的辐射,也早就参与了人类进化的过程,成为了人类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⑸人类在把核辐射用于做武器或发电之前,早就开始利用它们改进人类的生活。

⑹核辐射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有近百年历史了。

现在,全世界每年50%以上的放射性核元素并不是被做成了核武器,而是进入了医院的放射科,X射线照相、CT、放射性核素诊断等,都是利用放射性核元素来诊疗疾病的。

放射性诊疗对人体有没有伤害?

科学家们说,一切都控制在人体可接受的范围内。

⑺我们每天接触的食品,早就被核辐射过了。

⑻食品辐照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运用x射线、γ射线或高速电子束等电离辐射产生的高能射线对食品进行加工处理,达到杀虫、杀菌、抑制生理过程、保鲜的目的。

目前,全世界500多种辐照食品已在53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开始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每年的辐照加工量在30万吨以上。

⑼从1958年起,中国就开展了辐照土豆、洋葱、大蒜、蘑菇等蔬菜、水果、鲜猪肉、牛羊肉、鸡鸭肉及其制品,水产、鲜蛋、酒和中成药、中药材等的实验研究。

目前,我国批准的适宜辐照的食品已达6大类57种,几乎涵盖了在超市里能找到的所有种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辐照食品的累计数量已近60万吨。

⑽大家最熟悉的辐照食品是大蒜、土豆和洋葱,这三种食品在收获后生命活动并没有终止,代谢活动仍然在进行,仍然会发芽、长根。

而如果将收获后的大蒜、洋葱或土豆用很低剂量的钴-60γ射线照一下,就可以抑制芽细胞的发育、抑制长根。

现在市场上不发芽不失水的“激光蒜”,就是利用核射线辐照处理后贮藏的大蒜。

辐照处理后还可使香蕉、苹果、芒果、草莓等水果延缓成熟,像苹果、梨辐照后甚至可以保存8个月而色香味完全不变。

⑾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2003年正式宣布:

“辐照是一种处理食物的物理加工过程,如同用加热和冷冻保藏食品一样。

”这个结论使辐照食品的安全性有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⑿科学家不仅在果实成熟后打核辐射的主意,在种子阶段,核辐射技术就已经捷足先登了。

核辐射在育种方面利用的是它能诱发基因突变,突变成功的概率比自然界自发的突变高出1000倍。

现在全世界利用辐射育种培育出的新品种已经超过2000种,播种面积达几十万公顷,我国用辐射育种培育的作物新品种有620多个,数量、种植面积和经济效益都排世界第一。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利用γ射线和电子束诱变,就培育出“鲁棉一号”、“原丰早”水稻、“铁丰18”大豆”,还分别得了国家发明一等奖。

⒀科学家近年来热衷航天育种:

让种子坐上航天飞机,利用太空中的强磁场、微重力、强宇宙射线辐射以及高真空等综合物理因素,让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诱发突变。

等返回式卫星或飞船把种子带回来后,科学家们再培育和筛选,已经培育出了水稻、小麦、油菜、大豆、棉花等多个新品种。

⒁尽管科学家们沾沾自喜,但太空物种遭到了公众的质疑。

⒂核辐射对于生命世界而言,可说是一种催化剂、一种推动力,它既有功于这个多样性丰富的大千世界,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功过相较,是非难断。

⒃但可以肯定的是,为了满足人类无休止的欲望,被“滥用”的核辐射无疑变成了魔鬼。

16.本文以“你被核辐射过吗?

”为题好不好?

请简述理由。

(3分)

17.从文中看,人类利用核辐射改进自身生活的举措及目的有:

①   ;

②    ;

③  (   ;6分)

18.⑴第⑷段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⑵第⒃段中“滥用”一词加引号,是用来表示      。

(A.引用B.特殊含义

C.着重指出)理由是                                                      

   ;(3分)

19.对选文内容理解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核辐射是一种能量,能产生核辐射的物质被称为放射性物质。

B.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超过50%的放射性核元素进入医院的放射科来诊疗疾病的。

C.现在全世界利用辐射育种培育出的新品种已达2000种,播种面积超几十万公顷。

D.核辐射对于生命世界而言,功过相较,是非难断。

20.【相关链接】1986年,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

据传,上世纪90年代,一支9人科学考察小组进入切尔诺贝利时,曾遭遇一群巨鼠袭击,只有一人生还,最后当局集结大量军队、轻重型武器,将所有能发现的巨鼠群消灭,传闻中出现的巨鼠就被称为“切尔诺贝利巨鼠”。

请问:

这个传闻有一定可信度吗?

请用文中获得的相关信息加以分析说明。

(4分)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现代文复习

(2)

新能源的领跑者

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我国的发电方式主要集中在火力发电,而火力发电所需的化石能源越来越少。

因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和环保问题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在众多可再生能源中,水电受地理位置和季节的限制,核电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太阳能、地热能发电量又极小。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可以大规模开发,用它来发电可以弥补上述发电方式的不足,来替代传统的发电方式。

②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

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将会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其携带的能量即风能。

把风能先转换为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这就是风力发电。

我国的风力资源十分丰富,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

根据国家气象局气象研究院的估算,我国10m高度层的风能资源总储量为3226GW,实际可开发风能资源总量约为1000GW,其中陆地上风能储量约253GW,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75GW。

主要分布在两大风带:

一是“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二是东部沿海陆地、岛屿及近岸海域。

③我国的风力发电技术已趋于成熟。

风力发电技术就是利用风能的可再生性,其工作原理是风轮叶片在风力的作用下旋转,带动发电机转动进而发电。

目前,国际上主流的风力发电机组为1.5~3MW。

风力发电机组正不断向大型化发展。

欧洲已批量安装3.6MW风力发电机组,美国已研制成功7MW风力发电机组,而英国正在研制巨型风力发电机组。

当前我国国内市场的主流风电机组机型主要是1.5MW和2MW,但2.5MW及以上功率的机型新增装机容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5MW和6MW风电机组已开始进入市场。

随着我国风力发电技术的成熟,今后我国的风力发电成本将大幅降低,技术装备国产化比例将继续提高,海上风电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④我国政府对风力发电的投入逐步加大。

目前,风力发电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中增长最快。

从2005年开始,我国风电连续5年实现翻番增长,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突破44.7GW,成为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2.7GW,在装机方面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其中,区域装机容量的增长分布如下图。

随着国内风电制造技术的提高,发电成本得以快速下降,风力发电是新能源中最具有经济发展前景的一种发电形式。

展望未来,化石能源的枯竭,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的支持等因素将使风电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巨大的发展前景。

图2010年-2011年中国各行政区域累计风电装机容量

16.从文中看,我国的传统发电方式主要是      ,“新能源的领跑者”是指      (4分)

17.选文第③段划线句运用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3分)

18.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无污染的、可大规模开发的新能源,我国发展风力发电的优势体现在:

(9分)

(1)     

(2)     

(3)     

1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能作为新的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已几乎完全替代传统的发电方式。

B.用专门的设备把风能转换为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为风力发电。

C.当前5MW和6MW的风电机组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国内市场的主流风电机组。

D.我国的风力发电量自2005年起,已经持续数年保持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20.请联系我国风力资源的分布特点,分析柱状图中我国2010-2011年间区域装机容量的增长特点。

(4分)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现代文复习(3)

棉花

①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纤维。

棉花在热带地区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2米。

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棉铃。

棉铃内有棉籽,棉铃成熟时开裂,会露出棉籽上的毛茸茸的白色絮状棉纤维。

棉纤维长约2~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水5~8%,其他物质4~6%。

②棉花原产印度,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

宋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

宋末元初,棉花大量传入内地。

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③棉花是喜光作物,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

据测定棉花单叶的最低受光量为1000勒,最佳受光量为7万~8万勒。

在此范围内,棉花产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提高。

棉花生育阶段

土壤保水范围

水量需求

播种

0~20厘米土层

60~70%

苗期

0~40厘米土层

60~70%

初蕾

0~60厘米土层

65~75%

盛蕾

0~80厘米土层

70~80%

吐絮

0~90厘米土层

75~85%

④水分是棉花生长的重要条件。

棉花与水的关系请见附表。

⑤棉花生长发育需要的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的,所需的温度和空气亦部分取自土壤,同时棉花生长需要土壤的有力支撑。

棉田土壤的理化属性,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盐碱含量、团粒结构等均对棉花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⑥中国是世界产棉大国。

一首《棉花与节气歌》大致描述了我国产棉的基本状况。

“清明谷雨紧相连,华北新疆齐种棉。

立夏小满轻施肥,滋润幼苗壮棉田。

芒夏连暑勤追肥,日长夜高棉铃见。

立秋处暑收获季,采摘归仓笑开颜。

⑦棉花是天然绿色产品,作为传统的保暖材料,由于透气性冠于所有材料,且无静电无刺激,所以老少咸宜。

虽然羽绒的保暖性优于化纤,更优于棉花,但羽绒对过敏性体质的人会有一定的刺激(化纤好一点),所以这两类材料的使用因人而异。

尽管羽绒的空气流通性能比棉纤维差,但化纤更是等而下之,极易贴在身上,不利于皮肤透气。

加上羽绒、尤其是化纤的静电对皮肤刺激较大,容易造成皮肤粗糙和神经衰弱等问题。

⑧衣被天下,还数棉好。

16.本文第①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其表达作用是

(3分)

17.下列各项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纺织用的材料不是棉花的花,而是棉籽上的絮。

B 第②段介绍的是棉花原产于中国的历史。

C 在一定的范围内,棉花产量与光照强度有关联。

D 土壤的条件优越与否,也会影响棉花生长。

18.请仔细分析所附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4分)

⑴ 这个图表讲述的是:

⑵ 这个图表能看出一个具有规律性的内容:

随着

19.第⑥段《棉花与节气歌》描述了我国产棉的基本状况,请你将诵读所得写出两点。

(4分)

⑴                 ⑵

20.请仔细阅读第⑦段,在以下表格中填上恰当的词句或记号。

(8分)

种类

环保等级

保暖性

(3)

静电

适应性

棉花

(1)

★★★

“  (4)      ”

(6)

“ (8)  ”

羽绒

低碳

(2)

“空气流通性能比棉纤维差”

(7)

“因人而异”

化纤

高碳

★★★★

“  (5)      ”

“因人而异”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现代文复习(4)

闲话膏方

①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加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

膏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强身与疗疾相结合,疗效明显,服用方便的中医特种保健品,乃我国传统医药学之瑰宝。

②膏方有着悠久历史。

我国现存最早医方书——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考古发现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膏方的记载,如肪膏、脂膏、彘膏等,所治病症多为外伤。

战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保存11个方,其中包括2个膏方。

③唐宋时期,朝廷开始重视并组织编写医方药书,使中医膏方的加工和应用逐渐发展。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膏方制剂有水煎去渣,取汁,浓缩及内服的特征。

明清时期,中医膏方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纷纷用于滋补养生,促进膏方完善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数量大大增加,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④近代,                    。

如《张聿青医案》非常强调要针对病人的体质与病因,因人、因病而施,这种观点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又如《丁甘仁医案》中列举了大量使用膏方的案例,几乎每个案例都有对服用膏方者的具体体质和病因的分析,配方也更加复杂和细致。

⑤膏方的作用涵盖补虚和疗疾两方面。

其药物组方有别于单纯“强身健体”的方法,也有别于一般“补品”,强调根据个体差异立法组方,合理配伍扶正药与祛邪药之间的比例和轻重,讲究“固本清源,攻守适宜”,“阴平阳秘,以衡为补”,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⑥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要求增加;而生活压力过大、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缺少运动等,使亚健康状态者增多。

疾病谱改变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这些因素让膏方在现代获得更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⑦目前,开展膏方工作的医院越来越多,各地膏方节、膏方论坛开展得有声有色,膏方培训班举办越来越好,出版膏方专著越来越多。

现代膏方发展速度惊人,尤其在南方地区,膏方为广大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如江苏、上海等地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11年上海使用膏方近30万料。

⑧膏方在增强人民体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国内膏方市场一哄而上的现象令人担忧。

有些医院为了谋求经济利益,一味追求膏方数量及门诊量,不惜牺牲膏方质量。

⑨此外,目前膏方开方医师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各级部门专家培训不到位,能开好膏方的专家明显不足。

而膏方的生产也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以至膏方的生产良莠不齐,一些专家甚至表示,现在膏方的合格率不会超过50%。

⑩为使膏方健康有序发展,要□□制定出《膏方应用规范》、《膏方生产监督规范》等一系列标准。

各地区应□□建立医院及开膏方的医生准入制度,建立加工单位准入制,□□加强膏方生产各环节监督,□□开展专家培训,对开方医生规范考核。

(摘自文汇报有删改)

16.根据第①段内容,膏方的制作方法是:

(3分)

17.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根据此段内容,横线上填写的句子应该是下面的第    句,理由是                                          。

(5分)

(1)膏方的配方更加复杂而细致   

(2)膏方的配方更注重针对性

18.第⑧段中加点词“有些”能否删去?

请说明理由:

(3分)

19.第⑩段四处□□中依次应该填入的词语是    (3分)

A.尽快 逐步  严格 广泛    B.严格  尽快  全面 逐步

C.立即 全面  尽快 广泛    D.严格  全面  逐步 尽快

20.文章第②-⑨段依次介绍了膏方的历史、          和           。

(6分)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现代文复习(5)

果皮,还是削掉吧(有删改)

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带皮吃才够营养”成了吃水果的指导原则。

每每在家人威逼下,我扪不得不嚼着混有青涩果皮的苹果,让味蕾备受折磨。

可是,被牺牲的口感能不能换成足够的营养呢?

②除了像金橘这样以皮为卖点的水果,恐怕大多数果皮都不会让我们的舌头舒服。

对于果实而言,这层细胞一来要防止水分流失,二来要防御动物、微生物的侵袭。

所以,这里的细胞要紧紧相靠,同时还要在外部“抹”上延缓水分丧失的果蜡——“味同嚼蜡”的感觉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不仅如此,作为防御系统,自然少不了储备一些化学武器,来对抗那些在不适当时间偷嘴的家伙。

虽然,这些酸涩的化学武器会在果实成熟时被大量“移除”,但是其含量多少还是比内里的果肉要高。

③查阅诸多文献之后,也无从得知吃果皮这一提法从何而来。

实际上,像苹果、梨这样的果子上的“果皮”和“果肉”,在植物解剖学上,同属于果皮结构。

这样看来,所谓的果皮有营养,更像是一个算命先生口中出来的圆滑真理。

④当然,如果说果皮中的营养含量高一点也不过分,毕竟这部分细胞要排列得更紧密,水分也更少。

但是不要忘了,即使“含量”高出果肉数倍,考虑到二者的重量比,果皮在营养总量中的贡献也微乎其微。

有一点值得果皮炫耀的,那就是它们含的花青素等色素通常是果肉所缺乏的。

要想让这些新兴的保健物质起作用,恐怕要大量地吞吃果皮才行。

⑤要注意一点,即使在正常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苹果皮上的农药残留量也要比果肉中高20%。

虽然,携带正常农药残留的水果不会引起中毒反应,可是谁能保证有些被逼着生产漂亮水果的果农不会用更多的农药往水果身上招呼呢?

此外,一项研究发现,铂、镉、铜、锡、铊等重金属元素,在果皮当中的浓度都明显高于果肉。

比如说,果肉中的铅含量是0.53mg/kg时,果皮是0.76mg/kg,约高一半。

对于镉元素和铊元素来说,果皮中的浓度时果肉的4倍,铜是3倍,锡是12倍。

当然,那些有机种植的水果可以放心大嚼的,不过,即使是有机种植,果皮中的营养可不会增加,用大把的钞票去换取传说中的营养和劣质的口感,可不是什么高明的选择。

'⑥当然,果皮也并非一无是处,那里面的色素的确能装点我们的餐桌。

干红葡萄酒的妖艳颜色都要归功于葡萄皮中的色素。

科研人员正试图从不同果皮中提取天然色素(杏皮中的橙色,山竹中的紫色等等),为我们的餐桌增添五彩缤纷的健康颜料。

16."根据文意,请将第①段画线句改写为陈述句(1分)

请比较一下改写前后的两句句子,它们的表达效果不冋在哪里?

(3分)

17.阅读笫②段,可见水果为了防御动物、微生物的侵袭所采取的措施是(用原文问答)(2分)

18.第⑤段中作者认为果皮的营养是“传说中的”,根据③、④两段内容,请概括其理由(4分)

19.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的“正常”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4分)

20.第'段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5分)

21.以下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果蜡的存在,任何果皮在嚼食时都会让我们的味蕾受苦。

B.一般情况下,果肉并不含有花青素等色素,但果皮中恰恰有。

C.作者并不提倡食用有机水果,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价格高昂。

D.从营养角度看,果皮的可取之处在于其中的色素可装点餐桌。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现代文复习(6)

你吃的食物里有没有激素

①在古代,人们把青的梨子采摘下来,放在屋子里熏香,梨子就会很快变甜变熟;采了生的猕猴桃,老人们也会说,把它们跟苹果放在一起,会软得更快。

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在无花果结果之后,会在树上划出一些口子,认为这样可以让果实更大、成熟更快。

而在中国的农村,许多核桃树上布满了伤痕,都是人们故意砍的,人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②到了近代,科学家们发现,古人或许是“歪打正着”了。

这些做法是合理的,而其中的原因竟然都是乙烯,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植物激素”中的一种。

③最先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的,是俄国一位名叫奈留波夫的植物生理学研究生。

1901年,他在种豌豆的时候发现,室内的豌豆会长得更短、更粗,而且横向生长。

经过大量的实验,他最后发现,是照明气体中的乙烯刺激了豌豆苗的生长。

十几年后,另一位科学家发现,乙烯可以使果实提前落下,于是它“催熟”的能力从此得以确认。

又过了十几年,一位英国科学家在成熟的苹果中分离出了乙烯。

从此,乙烯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引起人们的巨大兴趣。

④随着乙烯的面纱被揭开,那些“传统智慧”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从而促进青梨的成熟;成熟的苹果会不断释放乙烯,也就能促进猕猴桃的软化;砍伤无花果树和核桃树促进结果的原因,竟然是伤害会让无花果树或者核桃树释放出大量乙烯。

⑤划伤果树是为了让它自己产生乙烯,用外加的乙烯处理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这就是“植物激素”促进生长的原理。

在现代农业中,使用的是一种叫做乙烯利的东西,它被植物吸收之后转化成乙烯,从而产生“激素”效应。

这种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所以,当你听说“激素催熟果实”的时候,不要以为那是“黑心农民”的非法操作。

实际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它来提高作物产量、缩短周期。

⑥经常看到记者揭露“黑心商贩”用“化学商品”把生的葡萄或者香蕉变熟的“黑幕”。

其实,葡萄和香蕉这样的水果如果完全成熟之后才采摘,就根本无法进行长途运输和长期保存。

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产地把这些果实提前采摘,运送到远方或者保存到另一个季节,拿出来施以乙烯利,让它们从沉睡中醒来,就可以进一步“成熟”。

且不管这样得到的水果是否跟在树上成熟的一样美味,这至少让远方的人们或许在不同的季节吃上这些水果。

⑦人们总是担心这种能够催熟水果的“激素”会促进人的发育。

想想,它本来就是植物生长中会自然产生的气体,如果人工施用的能够让人“早熟”,那么天然的也一样——人体并不能分辨出乙烯是否天然产生。

⑧实际上,任何激素都需要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才能产生作用,植物的激素只对植物才有刺激作用。

⑨相对于植物激素,人们更关心动物激素。

这个问题更加复杂。

一方面,许多动物激素对人是有活性的,注意避免进入人体;另一方面,一些动物激素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并不会对动物的肉或者奶产生不利影响。

比如让奶牛受孕,催产的激素并不会增加牛奶产量,也不会留存在牛奶中。

而真正能增加牛奶产量的牛生长激素,对人并没有激素活性。

⑩总之,不管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其使用是否合法,而不是听到“激素”就本能地反对。

那些经过科学论证的激素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不仅对生产者有利,对于消费者也是有利的——归根结底,生产成本的降低会导致商品价格的降低。

16.第②段“歪打正着”在文中的意思是      。

(2分)

17.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4分)

18.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文中第④段横线处   (3分)

A、砍伤树枝产生一定量的乙烯B、熏香时能产生一定量的乙烯

C、青梨自身产生一定量的乙烯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