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论文蔗糖产业化论文云南蔗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0597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论文蔗糖产业化论文云南蔗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云南论文蔗糖产业化论文云南蔗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云南论文蔗糖产业化论文云南蔗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云南论文蔗糖产业化论文云南蔗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云南论文蔗糖产业化论文云南蔗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云南论文蔗糖产业化论文云南蔗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云南论文蔗糖产业化论文云南蔗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论文蔗糖产业化论文云南蔗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云南论文蔗糖产业化论文云南蔗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论文蔗糖产业化论文云南蔗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论文蔗糖产业化论文云南蔗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云南论文蔗糖产业化论文云南蔗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云南论文蔗糖产业化论文:

云南蔗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蔗糖产业化发展迅速,有力促进了蔗糖产业的发展。

同时,在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

本文在分析云南蔗糖产业化发展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对策措施,以促进云南蔗糖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云南蔗糖产业化问题对策

一、云南蔗糖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化运行机制不完善

(1)长效的利益分配机制仍未形成。

甘蔗的收购价格主要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委托地(市)、县级价格主管部门确定,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虽然价格在制定时也要多方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然而这种一年一定的价格体制,带有相当的随意性和短期行为性,主动权基本掌握在企业方和政府方,各年确定的甘蔗收购价格明显低于其他主产省区,对于从事甘蔗生产的农户来说,基本没有主动权。

这种利益地位的不平等,很难在糖料生产者与制糖企业之间建立起长期的、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机制。

(2)甘蔗生产比较利益低,蔗农生产积极性不高。

随着农业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粮食价格普遍回升,热区种植的咖啡、香料烟、冬早蔬菜、热果等农产品价格也在大幅度上升。

劳动密集型的甘蔗虽然收购价格近两年来有所提高,但种蔗的比较利益呈下降趋势,甚至不如一般的粮食作物,蔗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部分蔗区甘蔗面积和产量呈现下滑趋势。

(3)抗御风险的机制仍不健全。

云南省甘蔗生产政策性保险、蔗糖价格联动等政策存在着起步晚、覆盖面窄等突出问题。

2010年末全省实行甘蔗保险的面积仅为102万亩,只占全省甘蔗总面积的22.6%;实行蔗糖价格联动、二次结算的地区只有德宏、临沧、西双版纳、红河。

全省大部分蔗区甘蔗生产仍然面临巨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严重地影响了甘蔗产业发展和蔗农收入的稳定。

2、龙头企业科技水平不高

(1)加工企业设备利用率和企业综合生产率低。

按企业加工能力分析,云南制糖企业对原料的需求量应为2250万吨左右(按加工天数150计),2005—2008年,全省甘蔗入榨每年为1500—1780万吨,设备利用率仅为68%~80%,全省蔗糖生产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导致蔗糖加工成本高、劳动生产力低;同时,加工产品单一,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滞后,大多数糖厂企业仍停留在“糖+酒精”的原料型模式上,企业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弱,资金积累较差,在糖料生产扶持、基地建设、科技推广、加工工艺、技改以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方面均显不足。

(2)龙头企业与科技部门结合不够紧密。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多年来,云南蔗糖行业在工业科技上均形成了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但作为企业的“第一车间”,甘蔗农业科技市场化运作却难以开展。

目前大多数制糖企业与甘蔗科研机构之间缺乏合理、稳定、高效的合作机制,企业往往是根据生产、技术上突发的问题和情况与科研部门进行临时的合作科技。

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科技需求单位支持科研单位的机制,一方面导致制糖企业在生产发展上缺少必要的科技贮备,影响到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科研机构因为科研经费来源单一、资金不足等问题,难以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薄弱

(1)甘蔗科研推广机构不健全,科技人才缺乏。

云南省目前存在甘蔗产业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稳定支持和基础条件建设,社会化服务手段和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

全省很多甘蔗主产县(区)没有独立的甘蔗科研推广机构和专职人员,主产甘蔗的乡镇更是没有专职的科技人员从事甘蔗科技推广。

(2)新技术研发推广与生产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云南蔗区生态类型多样,要求有不同类型的甘蔗品种才能满足生产需求。

但在目前生产中,甘蔗品种单一(新台糖型品种占近50%的面积),抗旱和广适应性品种缺乏,不同属性品种的搭配和布局不合理,与甘蔗生产对品种多样性的要求具有较大差距,致使甘蔗单产低,全省平均农业单产为4.2吨左右(在近70%的旱地蔗区平均亩产仅为3.2吨左右),低于广东(5吨/亩)和广西(4.5吨/亩)的水平;甘蔗品种更新步伐不快,平均比广西、广东落后4—5年;品种熟期集中,榨期短,生产上过多地强调早熟,以致加工后期产糖率明显下降;甘蔗生产总量不足,制糖效益欠佳。

(3)甘蔗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低。

社会化服务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保证,目前云南甘蔗社会化服务比较单一和薄弱,对甘蔗种植者的服务大多由制糖企业和农技部门提供,主要以预购定金的方式向糖料生产者提供购买良种、肥料、农药、机具、农膜等生产物资的扶持资金,对糖料生产者进行种植管理技术的指导和推广等,由于企业基地面积大、蔗农多,这种单一的社会化服务力量很难提供完善的服务,服务质量和水平也不会太高,同时这种方式也直接或间接地加大了龙头企业的负担。

4、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云南省旱坡地蔗区面积大,依靠自然降雨的旱坡地面积占70%以上,蔗区水利、道路等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蔗区水利化程度低,有效灌溉面积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本榨季的大幅减产就是最好的例证;二是蔗区道路等级低,蔗区道路大部分为制糖企业自己修建、自己维护,近年来企业效益不佳、维护能力弱,很多数路段为晴通雨阻,道路交通成为影响正常运榨的瓶颈。

由于云南省降雨量分布不均,春旱、秋旱现象普遍,加之基础设施薄弱,甘蔗生产旱、寒等自然灾害突出,严重影响蔗农收入和甘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完善云南蔗糖产业化经营对策

1、提高组织化水平,创新产业化组织形式

(1)加快甘蔗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甘蔗专业合作组织是蔗农、企业和市场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与蔗糖产业化经营息息相关。

云南当前甘蔗生产、服务的合作组织发展仍然缓慢,今后要进一步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从财政、土地、用电、金融信贷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结合甘蔗生产、加工等特点,积极引导制糖企业、种植大户、技术服务部门、各种经济组织和能人举办甘蔗生产协会和甘蔗专业合作组织,为甘蔗生产提供物资供应、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产品收购、加工储运等多种经营服务,加强蔗农组织化程度。

(2)不断创新蔗糖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

制糖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实行以合同制为基础的契约化管理模式,仍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但公司如何连接农户却有很多选择,从过去的实践来看,公司直接连接农户在生产中会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甘蔗种植科技含量低、蔗区分散、蔗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差、蔗区不稳定、甘蔗生产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即使采用“公司+种植大户”的组织形式也由于土地流转的限制、组织化程度低、种蔗效益差等原因无法维续。

要根据各地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公司与蔗农的连接方式,提高蔗糖产业化组织营运效率。

例如近年在临沧等地探索出“公司+糖料甘蔗专业村+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实施效果非常好,值得其他蔗区借鉴。

2、创新与推广科技成果,提供产业科技支撑

(1)加快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2009年9月云南农业厅启动了“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甘蔗产业是全省首批启动的8个项目之一,这为推动云南甘蔗产业技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要依托现有省、州(市)、县科研、技术推广力量等资源,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农业发展目标的甘蔗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通过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品种研究、集成、试验的示范和推广,收集、分析产业及其技术发展动态与信息,系统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和研究,最终达到技术集成、资源聚合、效益集聚,提升蔗糖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2)加强科技培训和推广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市、县、乡三级甘蔗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引进充实甘蔗科技人才,不断加大对甘蔗科技的推广和服务设施设备的投入。

结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鼓励和支持蔗糖业优势产区创新农技推广机制和方式,在稳定现有农技推广队伍的基础上,积极扶持集体、民办等科技服务组织,实行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的多元化发展。

在甘蔗优势产区重点县创建一批以甘蔗专业农技站、甘蔗科技示范场和专业合作组织结合的“三位一体”农技推广组织,使科研与生产、推广紧密结合,为甘蔗产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加强蔗农科技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其掌握和驾驭科技的本领。

(3)加快甘蔗良种及配套技术的推广。

云南甘蔗生产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困难都说明,选育和推广应用高产、高糖、抗逆和广适应性的甘蔗新品种,加快甘蔗品种的更新换代,是全省甘蔗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要针对云南蔗区立地条件多样性的实际,组织科研机构与制糖企业联合开发,培育出适合本地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的甘蔗良种。

推广中要重视现有成熟技术,因地制宜地加以配套实施,加大良法推广应用,如深耕深松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冬植地膜覆盖技术、旱地喷灌和滴灌技术、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等,良种良法配套,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同时大力推广规范化的间套作技术,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益,提高甘蔗生产的比较利益。

(4)提高甘蔗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甘蔗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生产,所需投入劳动量多、劳动强度大,云南省每吨甘蔗砍收费用,从2006年的30—40元上升到2009年的60—80元,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影响蔗农收入和蔗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行国家实施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为推动云南甘蔗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应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发展机械化深耕深松、收获、碎叶还田等,有效地提高产量,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需求及降低生产成本。

3、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1)加快龙头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将企业的改制、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逐步培养一批跨地区的大型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经济实力,提高企业开拓市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和辐射能力,防止龙头企业在低水平重复建立和在低水平上过度竞争。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

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推广机构的合作,走农科教相结合和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龙头企业要不断地健全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要对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卫生检疫等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逐步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现代企业或企业集团。

(3)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利用率。

加快发展蔗糖深加工和糖基化工业,延长产业链,从原来制糖、制酒精等传统产业中开发新产品,进行多元化经营,增加产品附加值,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生产效益,使企业向农民让利成为可能。

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副产物或废弃物的有效控制和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提高综合生产效益。

4、创新和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

(1)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

一是应加快推进甘蔗联动价格、二次结算政策的规范实施。

二是积极推动龙头业的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引导和发展股份合作制,建立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

三是健全产业化经营的约束机制。

通过签订合同,合理确定有关各方的责权利,处理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以及各种服务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要维护生产者的利益,其中包括在系统内部稳定地实行一些“非市场安排”。

(2)完善产业化经营的保障机制。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引导龙头企业执行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二是积极发展甘蔗的政策性保险。

鼓励保险机构开办农业保险业务,实行甘蔗农业保险,将各种风险损失分散到各年和各投保人,从而提高单个蔗农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蔗农的收入。

三是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功能。

龙头业应积极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减少突发性因素干扰,降低生产周期对甘蔗生产的影响,通过期货交易避免蔗糖跌价损失。

5、强化政府职能,加强综合服务

(1)增加投入,改善生产基础设施。

一是可以合理、适当地增加制糖企业允许计入生产成本的道路、农田水利建设维修费;二是调动和整合各种渠道资金投入甘蔗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扶贫资金、水利投入、发改基本建设资金等,不断增加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改善蔗区基础设施条件,夯实发展基础。

(2)产权制度创新。

蔗糖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都是从国有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部分企业大多由于改制不到位,体制和规模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迫切需要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进行资产重组和制度创新。

但由于涉及国有资产的处置必须由政府出面实施,这样才能在确保公有资产不受损害的前提下,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和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完善政府的引导和宏观调控机制。

一是在信贷方面,政府主要通过信贷资金的倾斜,支持蔗糖产业,促进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优化。

二是在税收方面,政府通过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减轻龙头企业负担。

三是在财政方面,建立对蔗糖产业投入的约束机制,规定其在财政支农支出中增长比例,增加对蔗糖产业化扶持,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注:

本文系云南省财政厅、农业厅项目——云南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经济体系甘蔗产业经济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邓军、张跃彬:

云南省蔗糖产业布局现状与分析[j].中国糖料,2010(3).

[2]张跃彬:

中国蔗糖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分析[j].甘蔗糖业,2004(5).

[3]王永和、高和平等:

云南陇川县甘蔗产业和发展[j].热带农业科技,2007

(2).

[4]何根元、吴曼峰等:

儋州蔗糖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08(5).

[5]雷朝云、代正福:

贵州甘蔗产业化发展的建议[j].作物与栽培,2002(5).

[6]方兵:

广西蔗糖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责任编辑:

胡婉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