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06590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docx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及其存在的动因;理解并掌握审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作用;了解审计假设的各种理论及其不足之处;理解审计目标及其与企业管理当局五项认定的关系;理解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本质特征;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现状,对不同类型审计活动如何发展各自的职能作用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要点】1•审计的产生、发展和存在的动因。

2.审计的涵义.

3.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对象。

4•审计职能与作用。

5•审计假设、审计目标、五项认定。

6•审计的独立性。

7•审计种类。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本章共分5节。

【案例引入】见教材。

第一节审计的起源与发展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一)受托经济责仃:

关系是申计产生的臬础

我国著名的会计审计学家杨时展教授认为:

“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

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

1•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不断演进的,也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2•资源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早期形成的基本根据,也是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3•资源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无法直接监督,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

直接动因

(二)市讣的产牛.更址『市讣关系人理:

第一关系人

依提委报

约供托告

厶士

审资审结

查料查果

委托经管财产

第二关系人承担受托经济责任第三关系人按照审计关系人理论,审计行为的发生必须有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三方面关系人,他们顺次为第一关系人、第二关系人和第三关系人。

其中,审计人是第一关系人,作为被审计人的第二关系人是财产的受托经管者;第三关系人即为财产的所有者。

三者关系如上图所示。

(三)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是审计发展的动力

(四)现代科学管理为申讣的发展提-供r方注和于設

(五)审计的动因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动因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主要的学说包括:

受托经济责任论(认为审计是在两权分离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代理人学说(审计的出现是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最大化的共同选择)、信息经济学说

(审计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使市场更有效率)、保险论(审计就是一种降低风险的活动,甚至认为审计是分担风险的一种服务)、冲突论(会

计报表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外部独立专家发表意见)、多因决定论(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了审计的出现)。

(六)审计业务范围的拓展会计报表审计一直是各国注册会计师的主要业务。

但随着企业经济活动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许多会计师事务所也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除了证实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这一审计工作之外,审计工作逐步转型为社会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专业服务。

审计的重心由传统的会计报表审计业务(Audits)向鉴证服务(AttestationServices、认证服务(AssurancesService转变。

根据AICPA于1986年发布的《鉴证约定准则公告》(StatementStandardsfofAttestationEngagemen.tSSAE,)鉴证服务除了审计服务,即执业人员受托对由另一方负责的历史性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以外,还包括对以下信息表示专业意见:

具有未来性的财务信息、期中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有效性、对法规或合约的遵循。

1993年5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召集举行了一个有关审计前途的研讨会,指出了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认证服务(AssIlranee

Services。

1994年,AICPA成立了认证服务特别委员会(ASEC,)对认证

服务具体的执行准则、有待开拓的认证服务展开了持续性的系统研究。

与此同时,国际各大会计公司纷纷推出认证服务,在其所提供服务的分类清单中,第一项通常是“认证服务”,审计仅仅是认证服务下的一个项目。

国际会计公司已将认证服务作为其最核心的业务领域。

目前,AICPA

制定了相关标准的认证服务包括:

电子商务认证、信息系统认证、绩效评价认证、风险评估认证、养老工作认证、其他认证服务。

审计服务、鉴证服务和认证服务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审计、签证和认证服务之间的关系

与认证服务相对应的服务是非认证服务(Non-assuraneeServices,包

括会计服务、税务服务、咨询服务。

处于认证服务与非认证服务重叠之处的主要咨询业务。

各种服务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认证、签证与非认证服务之间的关系

我国审计的产牛和发展

1.西周时期初步形成阶段。

2.秦汉时期最终确立阶段。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

二是“上计”制度日趋完善。

三是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

3.隋唐至宋日臻健全阶段。

隋唐的比部审计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开司法审计之先河。

宋代专门设置“审计司”,是为我国“审计”的正式命名,从此,“审计”一词便成为财政监督的专用名词,对后世中外审计建制具有深远的影响。

4.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

元代取消比部,户部兼管会计报告的审核,独立的审计机构即告消亡。

明清设置都察院,但其行使审计职能,却貝有一揽子性质。

5.中华民国不断演进阶段。

1912年在国务院下设审计处,1914年北洋政府改为审计院,同年颁布了《审计法》。

国民党政府根据孙中山先生五权分立的理论,在监察院下设审计部,各省(市)设审计处,分别对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财政和财务收支实行审计监督。

国民党政府也于1928年颁布过《审计法》和实施细则,次年还颁布了《审计组织法》,审计人员有审计、协审、稽察等职称。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民间审计应运而生。

1918年9月,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会计师章程》,标志着我国民间审计的诞生。

自20年代以后,在一些大城市中相继成立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如:

谢霖创办的正则会计师事务所(1921年,北京),潘序伦创办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1927年,上海),奚玉书创办的公信会计师事务所(1927年,北京)和徐永柞创办的徐永柞会计师事务所(1927年,上海)。

1925年3月,我国最早的民间审计职业组织上海会计师公会成立。

6.新中国不断振兴阶段。

1978年以前,我国没有设置独立的国家审计机关。

198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我国建立审计制度,1983年9月成立了我国国家审计的最高机关——审计署,在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置各级审计机关。

1985年8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998年1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199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实施,在法律上确立了政府审计的地位;2000年1月,审计署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2000年8月,审计署发布《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等五项具体准则;2003年12月,审计署发布《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等五项具体准则;2004年2月,审计署发布《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准则》;2006年2月28日八届人大九次会议通过了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予以发布实施,为政府审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980年恢复和重建注册会计师制度。

1993年10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并于1996年1月1日颁布并实施了《中国独立审计准则》。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等48项审计准则(其中22项为新发布,26项为修订),我国民间审计准则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为了全面开展审计工作,完善审计监督体系,加强部门、单位内部经济监督和管理,我国于1984年在部门、单位内部成立了审计机构,实行内部审计监督。

1985年10月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在各级审计机关、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内部审计蓬勃发展。

2003年3月,审计署颁布修订后的《审计署关于内

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2003年6月,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中国内部审

计准则》。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体系。

三、西方审计的起源和演进

(一)西方官厅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据考证,早在奴隶制度下的古罗马、古埃及和古希腊时代,已有官厅审计机构。

审计人员以“听证”(audit)方式,对掌管国家财物和赋税的官吏进行审查和考核,成为具有审计性质的经济监督工作。

在资本主义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完善,国家审计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大多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议会为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并对政府行使包括财政监督在内的监督权。

为了监督政府的财政收支,切实执行财政预算法案,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西方国家大多在议会下设有专门的审计机构,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西方国家大多在议会下设有专门的审计机构,由议会或国会授权,对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独立的审计监督。

(二)西方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于美国的资本市场。

它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

16世纪末期,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商品贸易得到了发展,出现了为筹集大量资金进行贸易活动的合伙经营方式,这样,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了,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监督成为必要,所有者便聘请会计工作者来承担这项工作。

1582年,威尼斯会计协会成立。

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

1721年,南海公司破产案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催化剂”,它促成了独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诞生。

1844年颁布的《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必须设监察人,负责审查公司账目。

1845年修订《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可以聘请执业会计师协助办理此项业务。

这一规定无疑对发展民间审计起了推动作用。

1853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成立了“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职业会计师的专业团体。

1862年,《公司法》确定注册会计师为法定的破产清算人,从而奠定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定地位。

1979年,《公司法》要求银行接受特许会计师的独立审计。

1985年,《公司法》要求全部有限公司年度会计报告必须经过审计师的审查。

英国民间审计,没有成套的方法和理论依据,只是根据查错揭弊的目的,对大量的账簿记录进行逐笔审查,即详细审计。

审计师的法律地位得到法律确认;审计报告使用人为企业股东。

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美国的资本市场。

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美国的民间审计得到了迅猛发展1887年美国会计师公会成立,1916年该会改组为美国会计师协会,后来发展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AICPA,)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审计专业团体。

1896年,美国通过了《注册会计师法案》,标志着经济立法的开端;1917年,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编制了《关于资产负债表的备忘录》,从而开创了信用审计的时代。

特征:

审计对象由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审计的目的是判断企业信用状况;审计方法由详细审计逐步转向抽样审计;审计报告使用人除股东外,扩大到债权人。

1933年颁布的《证券法》和1934年颁布的《证券交易法》,标志着法定审计的出台,使美国审计进入会计报表审计时代。

特征:

审计对象为企业全部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审计目的是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以确定其可信性;审计范围扩大到测试相关内部控制,并广泛采用抽样审计;审计报告使用人扩大到股东、债权人、政府部门及潜在投资者;审计准则开始拟订;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广泛推行。

20世纪40年代以后,民间审计开始走向国际化。

国际会计公司的出现。

这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包括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等,其机构庞大,人员众多,有统一的工作程序和质量要求,能够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业务环境。

它们不但为跨国公司的各个企业服务,而且也为当地的公司企业服务,其业务收入每年达数十亿美元。

它们通过遍设于世界各地的事务所,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审计技术得到不断完善。

抽样审计方法普遍运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得到推广,审计准则逐步完善,审计理论体系开始建立。

审计业务得以拓展。

注册会计师业务扩大到代理纳税、代理记账、参

与可行性研究等业务。

启示:

1、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两权分离;

2、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3、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特征。

第二节申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作川

一、审计的概念

关于审计定义的不同观点:

中国审计学会1989年定义: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中国审计学会1995年定义:

“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

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

美国会计学会(简称AAA)在1972年给审计下了一个广义的定义:

“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并评价与各种经济活动及事项的申明有关的系统过程,以便查明这些申明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

传达给各有关利害关系人。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审计准则公告第一号》中,给审计下了一个较为狭义的定义:

“独立人员对财务报表加以检查,搜集必要证据。

其目的是对这些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化情况表示意见。

上述各项定义所包括的共同含义是:

(1)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本质特征;

(2)审核检查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是审计工作的核心;

(3)审计对象必须明确;

(4)审计工作过程是收集和整理证据,以确定实际情况;

(5)审计工作必须有对照的标准和依据,才能从中引出审计结论;

(6)审计结果向各有关利害关系人报告。

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关于独立审计的定义作如下表述:

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意见。

二、审计的对象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的概括。

(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2)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

审计的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

因此,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是审计对象的现象,其所反映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才是审计对象的本质。

一「审计的职能

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一)经济监督

经济监督是指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或其某一特定方面确在规定的范围以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

要使审计发挥监督职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监督必须由权力机关实施;二是要有严格的客观标准和明确的是非界限。

(二)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

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要发挥经济评价职能,应当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构成;二是力求评价方法先进可行。

(三)给济鉴计

经济鉴证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有关经济资料所反映

的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公允性、合法性的审核检查,确定其可信赖程度,并做出书面证明,以取得审计委托人或其他有关方面的信任。

经济鉴证职能的发挥应当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审计组织的权威性;二是审计组织要有良好的信誉。

权威和信誉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

四、审计的作用审计的作用是指履行审计职能、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一)制约性作用

1•揭示差错和弊端。

2•维护财经法纪。

(二)促逬性作川

1•改善经营管理。

2•提高经济效益。

(三)证明性作用

审计的证明作用是指在完成经济鉴证职能所赋予的任务后发挥出来

的。

审计通过审核检查,对于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相有所了解,然后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将审查结果反映出来。

审计报告能起到证明被审计单位某些经济情况、经济行为、经济事实真相的作用。

1.证明审计工作质量。

2.证明审计责任履行情况。

第三节审计假设和审计特征

一、审计假设审计假设也称审计假定、审计公设、审计假说、审计公理、审计前提,它是对审计领域中存在的尚未确知或无法论证的事物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所做的合乎逻辑的推理或判断。

国际审计学界目前对审计假设的主要观点:

♦罗伯特?

K莫茨和侯赛因?

A?

夏拉夫在《审计理论结构》一书中,提

出了八条审计假设。

即:

(1)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是可验证的;

(2)审计人员和被审单位管理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利害冲突;

(3)送作验证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信息中不包括串通作弊或其他舞弊行为;

(4)令人满意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存在能排除舞弊行为的或然性;

(5)通过一贯地使用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6)缺乏确凿的相反证据时,被审单位过去被认为是真实的事物将仍然是真实的;

(7)审计人员会尽职尽力地检查财务资料以发表独立的审计意见;

(8)独立审计师的职业地位赋予其相称的职业责任。

♦托马斯?

A?

李《公司审计、概念与实务》一书中对审计假设提出了新的观点。

1.合琏假设

(1)•般说来,股东们听使用的法定年度决算表其吋信性不够。

(2)加化町債性•足法定审iI-的£好求。

(3)法定审计足恆化可伫性的最好丁段o

⑷股东们九法亲口増議决策信息的町信性,以泄足池的需如

2.行为假设

(5)申计人员仃管理部门之间的利吿冲突并不妨碍审计实施。

(6)法仆并不限制申讣人员的行为.

⑺申计人员在粘神上打堆位丄眾是独也的。

(8)申讣人员仃承担任务的充分技能-•

(9)审计人员对其T作和点见的.质量负责o

3•功能假设

(10)审计可以获取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并以适当的形式在合理的时间与成本范围内进行。

(11)存在一个令人满意的内部控制制度,它能消除可能发生的非法事

件円

(12)内部控制制度的强賜与非注菲件的发花成反比"

(13)公认会计概念与基础的适当和一致地运用,可导致财务报表的公允表达。

♦戴维?

弗林特教授在《审计理论导论》中,围绕经济受托责任(见下图)提出七项假设:

资源或权力的委托

报告资源和权力的运用情况

报告检查结果

检查与既定标准

符合程度

(1)审计是以经济贵任关系或公共贵任环境存在为『晏前捉的°

(2)经济责任的内涵太微妙、太重要,以致没有审计,该种责任的解除就无法逆清楚(3)审计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地位的独立和摆脱调查与报告方面的约束口

(4)审计对象的内容,如行为、业绩、成果业绩记录、财务状况或与此

有关事项,都可以通过证扌居了以证实。

(5)可以分行为、业绩、成果和信息质量等确立责任标准,可以对上述因素的实际状况进行计量并与标准进行比较,计量与比较过程需要特殊的技能并做出判断。

(6)被审财务报表和其他报表以及资料的含义、重要性和目的是充分清

晰的,通过审计可对其可信性做出淸楚明确的表小与传达。

⑺■■占讣町产生经济和礼会效益°

国际审计界目前对审计假设的重要性已达到共识。

但是,由于以上三套假设还没有与审计程序、审计技术和方法构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因此还没有得到国际权威组织的认可和支持。

我国的审计假设体系应包括如下具体内容:

信息不确定假设、信息可验证假设、审计主体独立性假设、审计主体胜任性假设、审计主体理性假设、内控相关性假设、风险可控性假设、认同一贯性假设、责任明确性假设。

审计假I殳至今仍处丁理论探讨阶段。

二、审计的特征

(1)独立性

所谓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公正不倚地进行审查并表达意见的状态。

独立性是审计的重要特征。

仁机构独帀

2•经济独立

3.人贞独也

(一)权威性

审计的权威性是与审计的独立性相关的。

它是保证有效地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必要条件。

各国为保障审计这种权威性,分别通过《公司法》、

《商法》、《证券交易法》、《破产法》等,从法律上赋予审计在整个市场经济中的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职能。

第四节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与审计目标

一、认定的含义

认定就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表所作的断言和声明。

会计

报表本身就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声明。

审计目标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密切相关,因为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表的认定是否有理由,就是对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表认定的再认定。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方式有明示性的认定和暗示性的认定。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与审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认定

审计

图认定与审计的关系

2.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五类认定

我们可以把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归纳为五类:

存在

或发生、完整性、权利和义务、估价或分摊、表达与披露。

二、我国独立审计总目标我国独立审计的总目标就是注册会计师审计

的一般目的。

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合法性公允性三、审计具体目标及其确定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具体化,它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是所有项目审计均必须达到的目标。

项目审计目标是按每个项目分别确定的目标。

具体目标的确定,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收集充分、适当的时机证据,它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分析而来的。

1、一般审计目标每个账户具体审计目标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五类认定推论出来的,五类认定是确定每个账户具体审计目标的出发点,它可以分为九项内容:

总体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所有权、估价、截止、机械准确性、披露、分类。

2、项目审计目标项目审计目标是一般审计目标的具体化,它是根据每个具体项目的特性分别确定的。

四、认定与审计目标的关系

审计专业判断程序为:

管理当局认定与审计总目标--T审计具体目标--T审计程序--T审计证据--T审计工作底稿--T审计意见,见下图。

注册会计师要想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就必须以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为基础,而审计证据是通过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获得的,至于采取何种审计程序则取决于审计的具体目标,而具体目标的确定受制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及审计总目标的双重制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