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10676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记叙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记叙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记叙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记叙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记叙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中考记叙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中考记叙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中考记叙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中考记叙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中考记叙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中考记叙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中考记叙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中考记叙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中考记叙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中考记叙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中考记叙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中考记叙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中考记叙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中考记叙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中考记叙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记叙文.docx

《中考记叙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记叙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记叙文.docx

中考记叙文

2021年中考记叙文

2021年中考记叙文1

  灯光下细细地回忆,流年里我静静的影子。

  ——题记

  昏黄的灯光温柔地洒满一地,映在桌前重重叠叠的照片上。

妈妈说,这些照片都是我,是我一路成长的影子。

  第一张照片,是我一百天的时候。

那时候的我,脸胖嘟嘟的,脚站在爸爸宽大的手掌心里,手被妈妈轻捏着。

那时的爸妈都很年轻:

  爸爸头上还有浓密的黑发,睫毛还是那样有力地向上弯曲着,咧开嘴笑着,可以看到洁白的牙齿;妈妈有一头秀丽的长发,柔顺地披肩,她脸上的皮肤光滑平整,眼里满是慈爱。

他们脸上有着初为父母的喜悦,还有不言而喻的幸福。

我被他们拥在怀里,像他们的稀世珍宝。

  妈妈在旁边轻笑着说:

“你就是我们的宝呀!

  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照片一张张被拿来,在这些照片中,透过光阴的缝隙,我似乎看见自己成长的足迹。

“这一张笑得很灿烂!

这一张有生气!

这一张最可爱……”面对妈妈的评价,我默然无语,在父母的眼中,我是最完美的人!

翻动着这些照片,检视生命的历程,我和妈妈相视一笑。

灯光下,妈妈眼角深深浅浅的鱼尾纹间落满了慈爱,睫毛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额上还有斑痕,鼻子上层层叠叠的纹路,深刻却无法解释。

我又想起此刻漆黑的夜里,爸爸还开着车在路上行驶。

他开车久了,腰酸背痛,有时候我还会给他揉一揉。

当我再次凝神望见他时,他已不再年轻,头发曰渐稀疏,其间的白发,十分抢眼,眸子没有以前那样乌黑发亮了,还有几乎从眼角一直蔓延到太阳穴的皱纹……我忍不住了,扭过头去,妈妈大概不会知道,此刻我的眼眶已经红了。

  接着,我看见了最近的一张照片,是一家三口,我和爸妈,三个人都笑得很开心,斑斑驳驳的阳光从树隙间漏下,时间就在那一刻停止。

这样的三个人互相接着抱着,牵着手,眼中有无法言说的深情。

妈妈说:

“快乐一家亲,我家真幸福!

”我也乐了,笑着说:

“是啊,与你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其乐融融!

”可是那不争气的泪珠从眼角悄然滑落,我什么也没说,只是紧紧抱住了妈妈,真想穿越到从前,把今生再过一次!

  妈妈动情地说:

“灯光下有我的回忆,流年里有我的影子。

你成长的历程,我们将永远刻骨铭心。

”他们人已老,可是情未了,我在他们的爱中走向成熟,走向完美。

2021年中考记叙文2

  1、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

  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

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

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

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2、__要有一至两个亮点

  学而思老师建议:

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

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就应该有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

如果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巧妙的构思。

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超常的搭配(酽酽的歌喉)。

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精神为之一震。

  3、引用古诗词、句

  在通篇的作文中,出现一两句古诗词,不仅会是作文富有文学气息,还会给阅卷老师一个很好的的印象。

(想要把古诗词、句,活用,当然首先是清楚每一句古诗词的含义、背景。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平时涉猎大量的古诗、古文。

  4、注意把握开端、结尾

  阅卷老师一天要改上百份试卷,会看上百份作文,写好作文的开头很重要,开头开得好,老师大概扫一眼,再一看接为部分也不错,就应该会给个不低的分数。

(好的开端和结尾,要紧扣作文主题,要突出的反应作文题目的含义。

可以用巧设悬念、反问......等手法吸引老师)

  5、描写还是叙述的问题。

  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

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6、情感真挚,叙中含情

  在刻画人物时,要将真情实感融入到细致、生动的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中去,人物有了真情实感便获得了鲜活的生命。

可以通过细节描写、选用情感鲜明的词语、打造抒情语句来流露真情。

例如《懂你,懂你》中描写丰富细腻、真挚感人。

作者将“我”的深切感受、心理活动和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结合起来,一个,心思细密、宽厚温和、体贴女儿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2021年中考记叙文3

  一、理清__结构,把握__思路

  1、考点:

  分析并理清__的写作思路;划分__或段落的结构层次;

  解说层次划分的理由;编写全文或某段的结构提纲;

  分析句与句、段与段、部分和整体的结构关系;

  排列文段句子的顺序;寻找线索与伏笔

  根据行文脉络,将打乱的句子、词语、文段归位。

  2、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3、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考点着眼全文的内容概括(__内容要点、思路等),句段的局部概况(段落大意、语句意思的概括)

  2、方法:

  内容概括:

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

内容是什么,__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主旨概括

  答题要点:

  ①关注文题。

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②抓住文尾的议论、抒情语句。

这些语句常常是结尾点题,明确主旨。

  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再高度概括层意,概括出主旨。

  3、答题模式

  内容概括:

一划分__或段的层次,二提取要点词语,三整合答案。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样一句话概括__内容。

  主旨概括:

__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三、把握线索

  1、线索类型和作用:

人物事情时空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羚羊木雕》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孤独之旅》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作用: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__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2、寻找线索的方法

  ①__的标题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四、分析形象

  1、常考题型

  结合某一句段,举例分析××人物形象;××是怎样的人,举例分析;

  ××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概括××形象的内在特点;

  分析对人物描写用了哪些具体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2、分析方法:

看人物身份,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特定手法,议论抒情等

  3、答题思路:

他是……的人(概述,总说),从他的……言行中(文中语句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看出他……的性格(分说),可见他是一个……的人(总说)

  附:

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对话/独白)、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人物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

  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①某一细节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④典型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物象在散文中的作用

  ⑴对__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

结构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⑵内容上结合__具体分析。

思考角度:

A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B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C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D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理解词语、重要语句或段落含义及其作用;

  1、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2、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3、重点语句或段落: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答题格式: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021年中考记叙文4

  [概念阐释]:

  线索,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__的思路、脉络等。

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即究竟按什么顺序来叙述。

  [阅读指导]:

  线索是在__中起连贯作用的。

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那么__就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

在一篇__里,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作者所表述的思路,常常成为贯串始终的一条线索。

读__,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

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__中心明确,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

  [几类线索]:

  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如《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

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的。

  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

  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__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

  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5.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中心事件在__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

  6.以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为线索。

  并不是所有的__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__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的。

如《少年闰土》这篇__,明线是在写闰土的特点,暗线写出了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解题方法]:

  ①首先了解__的体裁和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的记叙文,还是抒情散文,表现手法是不是借物喻人,借物抒情。

  ②注意__的标题,有的__的标题直接揭示__的线索,特别是标题是物的。

  ③有时__中的某个词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

  ④有时候用议论或抒情来显示线索。

  ⑤有的__同时具备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

2021年中考记叙文5

  关注

  有人说,看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要看它的弱势群体受关注的程度。

美其名曰弱势群体,实际上多数都是乞丐、流浪汉。

在人们行色匆匆的当下,真的有人会去关注一个乞丐吗?

我始终不信,直到那天的到来。

  那是一个下着绵绵细雨的阴郁的下午,我一如既往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目光却被旁边地上的一把伞吸引了。

那个位置平时都是坐着一个靠卖书法作品为生的残疾人,他没有双臂,可用脚写出的毛笔字却令人赞叹不已。

而今天蹲坐在地上的除了那个残疾的叔叔以外,还有一位撑着伞的阿姨。

  我想起之前答应过朋友送她幅字,便上前问道:

“请问今天还卖书法吗?

”叔叔笑了笑:

“下着雨不太方便,要么你等天放晴了再来吧。

我的纸、笔都被打湿了一点,要不是这位好心人给我打伞,恐怕都得湿透了。

”我吃了一惊,这位打伞的阿姨原来只是个路人!

我很难想象有一个和自己非亲非故的人这样在路边帮助自己,不由得将疑惑的目光转向阿姨。

  阿姨手里还拎着菜,应该是刚买完菜准备回家。

她微笑着说:

“小姑娘,你如果有来买过书法,那对我应该有印象吧。

我也常常在这儿帮他收收钱、弄下墨,有时我家人也会来帮忙。

”我更吃惊了,阿姨连家人都动员上了,简直像是把叔叔当亲人了。

阿姨看出了我的惊讶,温和地笑了笑:

“哎呀,也算是邻里街坊的了,看他一个人坐在这儿也不好受。

  我的疑惑逐渐化成了理解与感动,我冲阿姨笑了笑:

“您真是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

“说着便起身准备继续走。

这时雨下的大了一点,只见阿姨把伞往叔叔那边挪了挪,自己的左肩就暴露在了雨中,一点一点被雨打湿,我张口想说些什么,可阿姨只是摇摇头。

我只好一言不发地向前走着,而冷雨仿佛化作一股温热的溪流,在我心上流淌。

  我们常说着关心别人、重视弱势群体,可谁又能真正做到关注他们然后付诸帮助的行动呢?

阿姨也许没有买过叔叔的书法,更没有给过他钱,可她用切身行动让我感受到了何为关注的最高境界。

那就是把弱势群体当朋友甚至是亲人,不需要多热枕的帮助,只要像往常那样,端杯茶、送瓶水、撑个伞,陪他们在路边聊聊天,那便是关注。

2021年中考记叙文6

  一、从观察中积累素材

  鲁迅曾说过:

“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

”那么,是不是把我们遇到的人,碰到的每一件事都观察一番,并把观察的印象记录下来呢?

不是的。

主要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

多注意从那些平凡的生活中发觉有意义的东西。

同学们要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多看、多听、多思。

如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时节,仔细观察田野、路边、校园等万物复苏的景象;在清澈见底的溪边、湖旁,观察鱼类安闲的游戈;在商店里、市场上,观察顾客、售票员之间怎样买卖商品——————

  今年春天的一个周末,看着放假回家的读初三的儿子一脸的疲倦,为了让儿子放松放松,更为了让他感受春天的来临,我拉着他来到我校的菜地,菜地旁有几株正开着粉红花儿的桃树,还有正吐出嫩芽的垂柳,儿子兴致勃勃的看着,嗅着,用手触摸着,“妈妈,还有一阵香气。

”“当然啊,这些新鲜的生命都带有最原始的生命的芬芳呢。

”我回应着儿子的惊叹,“你看这柳叶,你更会感叹诗人的妙笔,想起哪句诗没有?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都是诗人走进自然,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得来的,我们到校外的农田里去看油菜花吧,整个田野黄灿灿的。

”“好啊,一定还有蜜蜂采蜜呢。

”儿子欢快的答道。

我们手拉着手轻快的向不远处的田野走去,和煦的春风拂面而来,儿子叽叽喳喳的和我讲着班上老师和同学们的事情,眼前已呈现出了一个花的海洋,“看,那边田里有好多蜜蜂在采蜜。

好像还有人在那。

”顺着儿子发现的方向走去,果然看到了两个养蜂人,全幅武装,站在几十个蜂箱之间,在嘤嘤嗡嗡的闹声中,似乎在割蜜。

慢慢走近,我要儿子仔细观察,养蜂人头上戴着带纱的帽子,手上戴着手套,身上也穿得严严实实的,是为了防备蜜蜂蛰他们。

等到他们这天的割蜜任务完成,他们才脱去武装,坐在简易的棚子前休息。

我要儿子去和他们聊一聊,从闲聊中,我们知道了,他们是一对夫妻,江苏人,已养了三十多年的蜂了,头年的冬天就千里迢迢的搬到这里,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可今年天气不好,经常下雨,蜜蜂不能采蜜,酿的蜜比往年少很多,辛苦半年,赚不到钱———————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告别了这对夫妻,在回家的途中,儿子沉闷了很多,善良的儿子大概在为养蜂人的收成担忧吧。

后来,儿子把这次的经历写进了他的作文中,__不仅有细致的描写,还有他对生活别样的思考。

  从我引导儿子这段经历中,给我很大的启发,走进自然,观察生活对孩子们有多大的帮助啊!

不仅可以调适他们的心情,更可让他们零距离的接触自然,了解生活,获得在课堂上所无法获得的生命体验,成为他们写作的第一手素材。

那么,把从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体验积累下来,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写观察日记。

不仅写观察景物的日记,还要重视写观察人、事(活动)的日记。

  观察不仅要留心,而且还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观察,用心去听,用心去看,用心去体悟。

在生活中,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它不像独立鸡群的白鹤,让人一眼便看出它的美来,如不留心观察与思考,就会一闪而过。

只要善于观察、精心选择、深入挖掘,小事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大主题来。

朱自清的《背影》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动脑筋思考生活可以让平淡无奇的材料深刻起来,让司空见惯的景色美丽起来,让粗糙的心灵细腻起来。

  二、从行动中积累素材

  暑假里,我阅读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陶行知教育名篇》,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了解了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

其中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和方法是“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与“教学做合一”都强调做,即行、行动。

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

晓庄师范是陶行知教育建设和教育改革实践活动的见证。

那里的学生自己动手从一块砖开始,烧砖、和沙、砌墙,师生一起建造学校;自己动手种水稻,蔬菜;和校外的老农们交流————一切都是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思考。

假如我们的学生有了这些鲜活的.经历和体验,何愁没有话题写作呢?

  叶圣陶说:

“生活如泉源,__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

  所以,主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

有的同学说:

“我的生活很单调,概括起来就是学习吃饭休息。

”如果真是这样,你就应该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

例如看些有益的书,练练书法,打打球等;热心参加公益或集体活动,如参观、游览、调查等;关心国家大事,注意收听(看)广播、电视中的新闻联播、焦点访淡等。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难在哪儿呢?

难在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上,更难在现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上,以及农村家庭的教育上。

我要看书,没有图书室、阅览室(上学期,我校才有了图书室);要春游、野炊,政府和学校怕出安全问题,不能出校门;孩子们想做一些家务,在家照顾这些留守孩子的爷爷奶奶,心疼孩子,也不让他们做。

孩子们哪来的经历?

哪来的体验呢?

而体验生活是学生获得感性材料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途径。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要尽量的给学生创造条件。

比如多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课本剧表演、读书笔记交流会等;安排一项家务劳动,要学生亲自完成,如洒扫庭院、帮爷爷奶奶拣棉花、掰包谷等;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观雨、赏雪等。

我现在就在我教的八(6)班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就是讲你参加的一次劳动或活动的片段及感受,学生们参与的热情高涨,表现也越来越好。

有的同学在周记里,把他们如何抓紧点滴时间写讲稿、熟悉讲稿,演讲前几分钟的心情,演讲时的动作,以及演讲后同学老师的反应,描写得逼真、细腻、传神。

一改以往粗枝大叶、泛泛而谈的毛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这句话用在写作上是最贴切的,许多对事的感受,对人的看法,对生活的种种感悟,只有亲身经历,你才会有切身的体会,深刻的思考。

所以,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活起来,动起来,从而思起来,进而写起来。

  三、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万事万物都去直接观察、经历,怎么办?

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于间接观察、经历,即通过阅读,看电影电视,与人交谈请教等多种方式来了解认识事物,弥补直接观察、经历的不足,充实我们的作文素材。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阅读积累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从课内阅读中积累素材。

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

这些__不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都是中学生学写作文的蓝本。

所以,认真阅读教材,充分运用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比如写人,可从《俗世奇人》中学用夸张手法突现人物特点,使人物鲜活而有个性;可从《范进中举》中学用对比手法刻画人;还可以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把对人物的评价糅进对他的外貌、行动描写中。

比如写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写事文的典型结构,事中寓理,理从事来;想把事写得感人可以学《背影》,描写时不断注入与强化个人的感受;想把事写得生动吸引人可以学《社戏》,一波三折造波澜。

再比如写景,《春》《济南的冬天》便是很好的范例。

可见,我们的习作范例,在课文这个“聚宝盆”中都是可以找到的。

  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教材中的例子质量虽然高,但数量有限,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

杜甫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因此,要多读古人写的诗多读今人写的优美诗文,多读中外精美的小说,多读报刊杂志上的时文。

在读的同时,要多记,记下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记下名言名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在积累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

因为词语可以组成千姿百态的句子,形成千差万别的篇章。

当然,积累绝不仅是字词篇章的积累,同时更要注意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

  积累的具体方法有:

  

(1)写读书笔记。

如①摘抄__中的格言警句、美词佳句、内容要点。

或把__中精彩的片段,好的开头、结尾,原文照录(摘抄型读书笔记)。

②归纳出__的主要内容或各段(各部分)的小标题(归纳型、提纲型读书笔记)。

③把自己对__中人物、事件的看法,或对文章写作形式的看法写出来(评价型读书笔记)。

④把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写出来(感受型读书笔记)。

⑤改写__或对__中某一部分进行扩写、补写,或续写__的结局(想像型读书笔记)。

需要强调的是,写读书笔记,最好要分类建册,以便日后查用。

  

(2)作剪报。

从自己所订阅的报刊上,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剪下来,贴在剪报本上。

剪报本最好也要分门别类,有目录,以便查找、使用。

  (3)作读书卡片。

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