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1280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0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docx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题《愚公移山》专练

一、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一15题.(12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草木

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亡,通“无”

⑶惧其不已也已:

停止

⑷无陇断焉断:

隔绝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⑵何苦而不平?

愁什么挖不平?

(还愁挖不平吗?

14.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

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2分)

⑴江(长江)阴_在长江南岸_;⑵洛(洛河)阳在洛河北岸;

⑶衡(衡山)阳_在衡山南面_;⑷华(华山)阴在华山北面__;

15.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

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

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

你的看法呢?

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4分)

16.请解释下面卡片中加点词的词义。

(3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序号

例句

词义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灭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逃跑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18.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分)

启示:

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杂然相许许:

赞同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C.寒暑易节易:

交换

D.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苦:

愁)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

A.以君之力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扶苏以数谏故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D.告之于帝

义不杀少而杀众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愚公妻子只是“献疑”,并不是“强烈反对”)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②,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

边境。

②南海:

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

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

难道,反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4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用箕畚②汝之不惠惠:

通“慧”,聪明

③帝感其诚感:

被……感动④越明年越:

到、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2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面句子。

(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

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3分)

答案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

(1分)

《孟子三章》(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6分)

(1)鱼,我所欲也。

译文:

鱼,是我所喜欢的。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

舍生取义。

(2分)

7、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分)

答:

人为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_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_祸患,灾难;,)(辟:

“辟”通“避”躲避)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乡”通“向”,从前。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停止,放弃)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天性,天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

(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_

(3)简答题(5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道理举例_论证和_举例典型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

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3分)

示例:

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2分)

a.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9~13题。

(13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B)(2分)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乡为身死而不受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3分)

答:

中心论点:

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7、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3分)

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

8、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9、翻译下面句子。

(3分)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9~13题。

(13分)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分)

①委而去之(委:

放弃)(去:

离开)②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10.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D)(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2分)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译文: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

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

13.“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2分)

答:

含义: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1分)。

1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

2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

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

3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

⑤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选拔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责任(使命、任务)

(3)必先苦其心志    使……困苦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了解(明白)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2分)

答:

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15、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

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

111

词义

例句

在国内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映入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进入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17、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3分)共同点:

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感悟:

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孔孟论学》复习练习答案

(1)

一、解释加点字:

1、六十而耳顺()

2、止,吾止也()

3、譬如平地()

4、不专心致志(比喻一心一意,注意力集中。

5、虽与之俱学()

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7、取二三策而已矣()

8、以至仁伐至不仁()

9、学而不思则罔()

10、思而不学则殆()

11、未成一篑()

12、使奕秋诲二人弈()

13、思援弓缴而射之()

14、一日暴之()

15、以至仁伐至不仁()

16、取二三策而已矣()

1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8、不逾矩()

19、是以谓之文也。

()

20、如……何()

21、虽覆一篑()

22、无或乎王之智也()

23、今夫弈之为数()

二、解释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小技艺;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

4、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

5、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譬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

三、内容理解:

1、本文节前四则选自《论语》。

作者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儒学派的创始人。

后四则选自《孟子》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

2、第一则,是写孔子为学一生的过程和体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需要不断积累的一个过程.第二则,强调了学习与思考必须要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相得益彰;第三则,阐发了孔文子的谥号“文”的含义,表明学习态度要谦虚,不懂就问;第四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关键在自身的努力

3、后二则中,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

学习不能一曝十寒,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两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第二则告诉我们不要迷信书本,要汲取书中的精华。

要有貭疑精神。

4、从文中归纳出的成语有不耻下问、功亏一篑、一暴十寒、专心致志。

一、词语解释(15分)

1、五十而知天命知懂得

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易容易生生长

3、今夫弈之为数为作为

4、进,吾往也进前进

二、句子解释(12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受蒙蔽;只是冥思苦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

三、下列句中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而”字用法相同的是(D)(3分)

A、不学则殆B、吾退而寒之者至矣C、思援弓缴而射之D、七十而从心所欲

四、以下孔、孟的话分别阐明了关于学习的什么道理?

(12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与思考必须精密结合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敏捷而好学,且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读书要有怀疑批判精神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五、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

如三十岁称而立,

四十岁称不惑,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耳顺,七十岁称古稀;耄耋(maodie)则是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18分)

六、从文中寻找和归纳出四个成语(12分)

1、不耻下问2、功亏一篑3、专心致志4、一暴十寒5、三十而立

七、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后泛指为书籍、文章等因而这句话也可以写作“尽信书,不如无书”。

请举一两个事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来论证这句话。

(8分)

(略)

八、常识填空(20分)

孔子、孟子是怎样一个人?

《论语》、《孟子》是怎样一部书?

请各用一句话加以介绍。

孔子: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人称“亚圣”。

《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孟子》:

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

(吴均《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势竞上(凭依)②好鸟相鸣(美丽)猛浪若奔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例句: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

  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

  句子: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4.文章理解。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从容出游,怡然自得的情态。

在分写“异水”时,用“千丈见底”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幽静的特点。

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或:

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的思想。

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皆生寒树”一句相照应。

14.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急、山之高、山之险(峻;峭;陡),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15.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的人生态度。

(4分)

2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