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1425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docx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docx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参考解答(第3版)

第二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1.

孔或轴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公差

尺寸标注

孔:

Φ10

9.985

9.970

-0.015

-0.030

0.015

Φ10

孔:

Φ18

18.017

18

+0.017

0

0.017

Φ18

孔:

Φ30

30.012

29.991

+0.012

-0.009

0.021

Φ30

轴:

Φ40

39.95

39.888

-0.050

-0.112

0.062

Φ40

轴:

Φ60

60.041

60.011

+0.041

+0.011

0.030

Φ60

轴:

Φ85

85

84.978

0

-0.022

0.022

Φ85

2.1)Xmax=0.033-(-0.098)=0.131mm

Xmin=0-(-0.065)=0.065mm

Tf=|0.131-0.065|=0.066mm

2)Ymax=0–0.060=-0.060mm

Ymin=0.030–0.041=-0.011mm

Tf=|-0.060+0.011|=0.049mm

3)Xmax=0.007-(-0.016)=0.023mm

Ymax=-0.018–0=-0.018mm

Tf=|0.023–(-0.018)|=0.041mm

4)Xmax=0.039-0.002=0.037mm

Ymax=0–0.027=-0.027mm

Tf=|0.037–(-0.027)|=0.064mm

5)Xmax=0.074–(-0.140)=0.214mm

Xmin=0-(-0.030)=+0.030mm

Tf=|0.214–0.030|=0.184mm

第2题

6)Xmax=0.009–(-0.019)=0.028mm

Ymax=-0.021–0=-0.021mm

Tf=|0.028–(-0.021)|=0.049mm

3.

(1)Φ50

Xmax=0.089mmXmin=0.025mm基孔制、间隙配合

(2)Φ80

Xmax=0.250mmXmin=0.010mm基轴制、间隙配合

(3)Φ30

Xmax=0.019mmYmax=-0.015mm基轴制、过渡配合

(4)Φ140

Ymax=-0.126mmYmin=0mm基孔制、过盈配合

(5)Φ180

Xmax=-0.235mmYmin=-0.170mm基孔制、过盈配合

(6)Φ18

Xmax=0.004mmYmax=-0.015mm基轴制、过渡配合

(7)Φ50

Xmax=0.033mmYmax=-0.008mm基孔制、过渡配合

(8)Φ100

Xmax=0.032mmYmax=-0.025mm基孔制、过渡配合

(9)Φ30

Xmax=0.006mmYmax=-0.028mm基孔制、过渡配合

(10)Φ50

Xmax=0.023mmYmax=-0.018mm基轴制、过渡配合

4.

(1)Φ60

(2)Φ30

(3)Φ50

(4)Φ30

(5)Φ50

5.∵Xmin=0.025mm,Xmax=0.066mm.∴配合公差Tf=|0.066–0.025|=0.041mm,

∵Tf=Th+Ts,选基孔制.查表,孔为7级,轴为6级Th=0.025mmTs=0.016mm符合要求.∴选Φ40

验算:

Xmax=0.025–(-0.041)=0.066mm;Xmin=0–(-0.025)=0.025mm.符合题意。

6.1)∵Tf=|Xmax-Xmin|=|0.086-0.020|=0.066mm,Tf=Th+Ts∴查表选Th=Ts=0.033mm.8级公差。

基孔制H8,根据Xmin查表选轴为f8,∴选Φ25

验算Xmax、Xmin后符合要求。

(2)∵Tf=|Ymax-Ymin|=|0.076-(-0.035)|=0.041mm,Tf=Th+Ts∴查表选Th为7级,Ts为6级,基孔制H7,根据Ymin查表选轴为u6,∴选Φ40

验算Ymax、Ymin后符合要求。

(3)∵Tf=|Xmax-Ymax|=|0.046-(-0.032)|=0.078mm,Tf=Th+Ts∴查表选Ts为7级,Th为8级,基轴制h7,根据Xmax和Ymax查表选孔为K8,∴选Φ60

验算Xmax、Ymax后符合要求。

7.Δl=

(a黄铜+a玻璃)Δt=

×(19.5×10-6+8×10-6)×(20+50)=0.048mm,

查表Φ50

0.039-(-0.050)+0.048=0.137mm,0-(-0.025)+0.048=0.073mm

∵0.137>0.075mm,∴原设计Φ50H8/f7配合不合适。

重选为:

0.075-0.048=0.027mm,0.009-0.048=-0.039mm,装配时的间隙量应为-0.039~0.027mm之间,∴选Φ50

验算后满足要求。

8.Δl=

×[22×(150-20)+12×(100-20)]×10-6=0.181mm;0.04+0.181=0.221mm,0.097+0.181=0.278mm∴装配间隙应为0.221~0.278mm,

Tf=|Xmax-Xmax|=|0.278-0.221|=0.057mm,Tf=Th+Ts∴查表选孔为7级,轴为6级,基孔制H7,根据Xmin查表选轴(活塞)为b6,选Φ95

验算后基本满足要求。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1.a)公差带是距离为0.02mm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b)公差带是直径为0.02mm的圆柱面内的区域;c)公差带是距离为0.02mm且平行于基准A的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2.a)为垂直度公差,公差带与基准轴线相垂直。

它的公差带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并且公差带的位置可以浮动。

它的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职能。

b)为圆跳动公差,控制与基准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圆柱面上的位置误差。

c)为全跳动公差,控制与基准同轴的所有半径位置的圆柱面上的位置误差;跳动公差带相对于基准轴线有确定的位置,它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的。

3.a)要求斜端面对φ基准轴线成60°的理想方向,又要求斜端面中点在φ轴方向距离B面有公差要求。

b)要求斜端面对φ基准轴线成60°的理想方向,则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0.05mm,且与基准轴线成60°角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4.a)尺寸无公差而且也不是理论正确尺寸,无基准;b)无基准;c)基准符号标注位置不对;d)正确。

5.

第5题

6.

第6题

7.

图样序号

采用的公差原则

理想边界及边界尺寸(mm)

允许最大形状公差值(mm)

实际尺寸

合格范围(mm)

a)

独立

φ20.01

φ0.01

φ19.979~φ20

b)

包容

φ20

φ0.021

φ19.979~φ20

c)

包容

φ20.0

φ0.008

φ19.979~φ20

d)

最大实体

φ20.01

φ0.031

φ19.979~φ20

|||0

|||0

+8+4

8.

平面度误差f=|13|+|-8|=21μm>20μm,不合格。

9.

第9题

10.

第10题

11.都采用最大实体要求。

a)图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φ0.1mm,且以相对于A、B、C基准表面的理论正确尺寸所确定的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圆柱面内。

b)图三个被测轴线公差带为三个直径为φ0.1mm的圆柱,三个圆柱整体上在水平、垂直方向可在±0.5mm范围内移动,但三个圆柱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间不能移动,保持理论正确尺寸。

c)图为复合位置度,由两个位置度联合控制孔组的位置。

上框格为四个φ0.1mm的公差带,由基准A、B、C而确定;下格框为各孔之间的进一步要求,四个φ0.05mm的公差带,其几何图框仅相对于基准A定向,因而它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移动,孔的实际轴线必须同时符合上下框格的位置要求,即只能位于φ0.1mm和φ0.05mm两个圆柱形公差带的重叠部分内。

d)图三个被测轴线公差带为三个直径为φ0.1mm的圆柱,三个圆柱整体在水平方向可在±0.5mm范围内移动,但三个圆柱个体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相互之间不能移动,和整体在垂直方向一样,保持理论正确尺寸。

12.a)最大实体要求,理想边界尺寸为φ20mm,当实际尺寸为φ20.13mm时,允许的垂直度误差为φ0.13mm;

b)最大实体要求和独立原则并用,理想边界尺寸为φ20mm,允许的垂直度误差为φ0.05mm;

c)最大实体要求,理想边界尺寸为φ19.95mm允许的垂直度误差为φ0.18mm;

d)独立原则,理想边界尺寸为φ19.95mm,允许的垂直度误差为φ0.05mm。

13.直线度误差数据

测点序号

0

1

2

3

4

5

6

7

M

测量读数(格)

0

+1.5

-3

-0.5

-2

+3

+2

+1

累积(格)

0

+1.5

-1.5

-2

-4

-1

+1

+2

D

测量读数(格)

0

-2

+1.5

+3

-2.5

-1

-2

+1

累积(格)

0

-2

-0.5

+2.5

0

-1

-3

-2

按最小条件:

M直线度误差f=200×0.02×5.75=23μm

D直线度误差f=200×0.02×4.9=19.6μm

按两端点连线:

M直线度误差

fm'=200×0.02×(1.3+5.2)=26μm

D直线度误差

fD'=200×0.02×(3.3+1.8)=20.4μm

14.直线度误差f=300×0.02×4.3=25.8μm,25.8﹥25μm,不合格。

15.直线度误差6μm,合格。

平行度误差59μm。

59﹥25μm,不合格。

第14题第15题

16.基准孔采用包容要求。

被测孔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并同时应用于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基准孔沿中心距方向有±0.04mm的变动量,被测孔沿中心距方向有±0.05mm的变动量,位置度公差为0.5mm,所以最大中心距为45+0.04+0.05+

=45.34mm,最小中心距为45-0.04-0.05-

=44.66mm。

17.基准孔采用最大实体要求。

被测孔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并同时应用于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基准孔沿中心距方向有±

0.09mm的变动量,被测孔沿中心距方向有

0.3mm的变动量,所以最大中心距为45+0.09+0.3=45.39mm,最小中心距为45-0.09-0.3=44.61mm。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

1.IT=0.016-0.002=0.014(尺寸公差)T=0.0025(圆柱度公差)T≈0.17IT属T<0.25IT范围Ra≤0.15T=0.375μm确定Ra值为0.32μm

2.表面粗糙度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五种:

比较法、光切法、干涉法、印模法、针描法。

3.形状误差属于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一般是由机床、刀具、工件所组成的工艺系统的误差所造成的。

表面粗糙度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指加工后,刀具在工件表面留下波峰和波长都很小的波形。

第八章尺寸链

1.0.1~0.35mm

2.a)A6=A5-(A1-A2)=24-30+16=10

ES6=0+0+0.052=+0.052

EI6=-0.084-0.043-0=-0.127

10

mm

b)A6=A2-A4=16-6=10

ES6=0-0=0

EI6=-0.043-0.048=-0.091

10

c)A6=A1-A4-A3=30-6-14=10

ES6=0-0+0.021=+0.021

EI6=-0.052-0.048-0.021=-0.121

10

d)A6=A5-A3=24-14=10

ES6=0+0.021=+0.021

EI6=-0.084-0.021=-0.105

10

b)尺寸标注中可使A6的变动范围最小。

3.

(1)绘制尺寸链图如下A1=32A2=4A3=20

A4=8A0=0.04~0.15

(2)T0=A0max-A0min=0.15-0.04=0.11mm=110μm

(3)A0=32-4-20-8=0

第3题

(4)aav=T0/

=110/(1.56+0.73+2.87+0.898)=110/6.058=18.1

查表2-1aav=18.1接近IT8级(标准公差值等于25i),查表2-4T1=39μmT2=18μmT3=33μmT4=22μm组成环公差之和112μm,大于封闭环公差110μm,要调整容易加工的组成环A4的尺寸公差,使T4=22-2=20μm.

(5)按向体原则确定各组成环的极限偏差,各组成环均为轴类零件,取上偏差为零

A1=32

A2=4

A3=20

A4=8

4.孔:

φ50

轴:

φ50

es=-0.025-(0.010+0.002)=-0.037ei=-0.050-(0.010-0.002)=-0.058

dmax=50-0.037=49.963mmdmin=50-0.058=49.942mm

5.

(1)绘制尺寸链图

(2)活塞实际长A3=11+40-(50-30)-12=19mm

(3)A0为封闭环,由等精度法求组成环公差等级系数

aav=T0/

第5题

=(0.4+0.4)/(1.71+1.428+1.22+1.579+1.012)

=0.8/6.949=0.11512

由表2-1查得aav=115时接近IT12级(标准公差等于160i),由表2-4查各组成环的公差值

T1=250μmT2=210μmT3=210μmT4=250μmT5=180μm

组成环公差之和1100μm大于封闭环公差值800μm,

调整为:

T1=250μmT2=(210-100)=110μmT3=(210-50)=160μmT4=(250-100)=150μmT5=(180-50)=130μm

(4)按向体原则确定各组成环的极限偏差:

A1=50

mmA2=30

mmA3=19

mmA4=

mmA5=

mm

6.

(1)绘制尺寸链图A1=

A2=

A3=

(2)A0=A1+A2-A3=21+0-15=6

ES0=+0.003+0.0165-0.01=0.0095

第6题

EI0=-0.003+0.0085-0.0205=-0.015

钻套壁厚尺寸变动范围6.0095~5.985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