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1510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docx

《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docx

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织金县化起镇江西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一、矿井概况

一、交通位置

织金县化起镇江西煤矿位于织金县城东50km,地理坐标:

东经105°59′47″~106°00′58″;北纬26°40′30″~26°41′44″。

S307省道从矿区北西部通过,区内有矿山公路与织金—化起公路相交,江西煤矿距织金—化起公路约1km,交通方便。

矿区走向长度约为1.8km~2.5km,倾斜长度约为0.95km,矿区面积2.4993km2,准采标高为+1490~+950m。

二、生产建设情形

(1)目前投资建设的江西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t/a。

(2)矿井4层全区可采煤层(M14、M1六、M2一、M29)层间距较大,M14煤层下距M16煤层约22m,M16煤层下距M21煤层约32m,M21煤层下距M29煤层约58m。

4层可采煤层最大厚度别离为3.17m、2.35m、2.57m、2.98m,煤层倾角属倾斜煤层。

可采煤层主要特征表

煤层

编号

煤厚

(m)

平均

厚度

(m)

煤层

间距

(M)

顶底板岩性

稳定性

倾角

(度)

顶板

底板

M14

22

细砂岩

砂岩或泥质砂岩

较稳定

11~35

M16

0~

细砂岩

砂岩或泥质砂岩

较稳定

11~35

32

M21

0~

细砂岩

砂岩或泥质砂岩

较稳定

11~35

58

M29

细砂岩

砂岩或粘土岩

较稳定

11~35

3、地貌水系

矿区为典型的低中山构造溶蚀—剥蚀地貌。

地表多为较开阔的缓坡及洼地,部份被第四系残积、坡积物掩盖,基岩大部出露。

山脉走向北东~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走向近于一致。

最高点位于矿区北西角的高坡山顶,海拔标高为1553.6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东部小河洞落水洞洞底,海拔标高1365m,区内相对高差50~212.6m。

矿区水系属乌江流域鸭池河水系,区内地表水系有小河洞溪沟,外围有小偏坡溪沟,均为山区季节性河流,坡降较小,流量转变大,小河洞溪沟流量0~225.00l/s,小偏坡溪沟流量~62.50l/s。

矿区内无较大的溪流通过,地层稳固,构造发育程度中等。

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龙潭组层状裂隙含水层,整体可视为弱富水含水层。

M1六、M1八、M2一、M29四层可采煤底板平均标高均低于本地侵蚀基准面(小河洞溪沟转为暗河处标高1365m)。

周围视为无穷补给,大气降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经计算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0.050l/s·m。

综上所述,矿区属于以层状裂隙含水层为主,大气降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0.1l/s·m,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第二类第一型。

4、气候

织金县属北亚热带冬春干燥夏日湿润型,冬长夏短。

年平均气温14.1℃,最冷月平均气温4.0℃,最热月平均气温22.5℃,极端最高33.5℃,极端最低-12.1℃。

年平均降水量1444.1mm,集中于夏半年,年平均降雨日数(日降水量≥0.1mm)天,日降水量≥5.0mm的日数天,暴雨日(日降水量)天,大暴雨日数(降水量≥100.0mm)天,最大一日降水量曾达天。

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6%。

年平均风速2.3m/s,全年以NE风为多,夏日盛行S风,冬季盛行NE风,全年静风频率为26%。

五、地质构造

区内位于牛场向斜北西翼,以发育北东向的断裂构造和南北向断裂构造为特征,有F4二、F五、F九、F43共4条断层,F4二、F5为正断层,F九、F43为逆断层。

断层对区内煤层均有不同程度有切错。

按照区内地质构造特征和遵循《煤、泥炭地质勘探规范》要求,区内整体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6、地震裂度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本区地震大体烈度为6度。

二、地质灾害分析

结合《贵州省织金县化起镇江西煤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和生产实际分析:

1、江西煤矿煤层安全开采深度为1555m,开采煤层上覆地层厚度都小于煤层安全开采深度,本地下开采形成采空区后,有可能引发矿区及其影响范围内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痕、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新的地质灾害;实兴煤矿在建工程建设活动影响范围内村寨及居民因建设活动的影响,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在建井筒处于山坡处,局部需放坡处置,边坡处置不合理时,可能致使滑坡。

2、矿井井下巷道在施工进程中过断层时,有可能出现瓦斯涌出异样现象,局部可能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

三、应急处置大体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

抢险救灾必需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具体指挥下开展工作。

2、自救互救原则。

事故发生初期,现场人员应依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置计划》踊跃组织抢救,避免事故扩大。

3、安全抢救原则。

在事故抢救进程中,应采取办法,保护救援人员的安全,严防抢救进程中发生事故,矿山救护大队必需设立待机队伍。

事故现场勘查工作由专业救护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完成。

4、通信畅通原则。

井上下应设立专线指挥电话,并维持畅通。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应急组织体系

矿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地质灾害事故的救援决策。

组长:

矿长郭玉军

副组长:

副矿长卢长猛、刘自峰、尹成金、卢武清。

成员单位(人员):

调度室、矿建部、生产技术部、捍卫人事部、供给部、工资财务部、总经办等部门负责人。

二、指挥机构及职责

(1)应急救援指挥部

矿设立地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总指挥由矿长郭玉军担任,安全矿长、总工程师、各副矿长等主要负责人任副总指挥,调度室、矿建部、生产技术部、供给部、捍卫人事部、工资财务部、总经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

指挥部成员(单位)及职责

(1)总指挥的职责:

按照具体情形发布抢险救灾命令。

如事故危及现场人员安全,必需当即通知现场人员及其主要的地址人员,按指定线路撤离险区,必要时安排人员到现场组织受要挟地址人员撤离,如预测或确认有人员遇险,应及时请求织金县矿山救护队和织金县人民医院抢险救人。

命令抢险救灾设备、设施、物资的运输供给,险情不能控制,要当即撤出险区所有人员。

(2)副总指挥的职责:

协助指挥进行抢险救灾决策,负责分管范围内的事故抢险救灾组织工作。

(3)总工程师:

负责制定事故的抢救技术方案和办法,解决事故抢救进程中碰到的技术难题。

(4)矿建部生产技术部:

负责协助总工程师研究制定事故的抢救技术方案和办法,解决事故抢救进程中碰到的技术难题。

(5)调度室:

负责事故抢救调度指挥,及时调度事故抢救情形和向上级政府及安监部门汇报事故情形,转达领导指令,协调部门关系,集结事故抢救队伍、车辆、物资,组织现场安全管理,配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调查分析处置事故。

(6)供给部:

负责保障事故抢救物资的供给。

(7)工资财务部:

负责事故善后处置、参与事故调查,负责工伤保险待遇落实等。

(8)捍卫人事部:

负责事故发生后的人员疏散、戒严和维持秩序等工作。

(9)总经办:

负责事故抢救事务协调、接待等。

(10)人民医院:

及时救治伤员。

3、指挥手下设8个组

(1)现场抢险处置组。

在现场设置临时指挥所,由矿长、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方案和安全技术办法。

(2)技术专家组。

由总工程师兼任组长,矿建部、生产技术部等单位技术人员组成,主要研究制定抢救技术方案和办法,解决事故抢救进程中碰到的技术难题。

(3)物资供给组。

由供给部部长任组长,主要保证抢险救灾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给。

(4)警戒捍卫组。

由捍卫人事部部长任组长,捍卫民警队全部人员参加,主要负责事故发生地址的人员疏散、戒严和维持秩序等工作。

(5)医疗救护组。

由织金县人民医院负责人任组长,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医疗救护。

(6)事故调查组。

由调度室、矿建部、生产技术部有关部门配合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进行调查、分析。

(7)情形通报组。

由总经办主任任组长,负责统一掌握事故态势和处置情形,搜集救援行动的有关信息资料,向有关人员、单位通报情形。

(8)善后处置组。

由总经办、矿长办公室、工资财务部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负责伤亡人员家眷安抚、抚恤、理赔、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等善后处置工作。

五、预防与预警

一、危险源监控和预防办法

(1)成立地面开采深陷观测站,做好观测记录;

(2)及时和本地村、镇政府联系,说服居民不准在陡崖下,专门是在崩塌、滑坡下50m范围内修建建筑物(包括临时设施),以避免发生意外。

(3).必需确保禁采区禁采,未设禁采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内的分散居民住户必需搬迁至采矿活动影响范围之外的安全地带。

(4)开展三下采煤研究工作,特别在高陡斜坡地带,应采用特殊开采方式,以确保斜坡的稳固性。

(5)由专人负责地质灾害的观测、预警,留意观察、调查周边地域(专门是与矿区类似地域)的地质灾害的预防、发生、治理情形,成立资料库,为预防、治理地质灾害积累经验。

(6)井下施工第一做好矿井地质预报工作,采取“先探后掘、不探不掘”的防治办法,严格依照防突工作“四位一体”的要求,严格落实好各项防突办法。

二、预警行动

事故灾难应急机构各部门接到可能致使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后,依照顾急预案及时研究肯定应对方案,并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

(1)对可能发生事故的地址,要提前分析研究,制定办法并及时报告调度室和矿长办公室。

(2)增强对受要挟人员和井下现场施工人员的预兆教育,增强巡查和观测,发觉事故预兆,当即启动冒顶事故应急预案,避免事故扩大。

六、信息报告程序

一、报警系统及程序

事故发生后,现场事故单位或个人必需当即就近采用固定电话或电话报告矿长及调度室。

应急救援指挥部按有关规定上报政府有关部门,并及时和织金县矿山救护队、人民医院联系救护。

织金县矿山救护队:

织金县人民医院联系电话:

织金县中医院联系电话:

二、事故报告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刻、地址和事故现场情形。

(3)事故的简要通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量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办法。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形。

七、应急处置

一、响应分级

依照事故的严峻程度、可控性、救灾难度和影响范围,可将顶板事故分为五级:

按照事故严峻程度、可控性、救灾难度和影响范围,将事故分为五级:

五级:

发生一般事故,危害再也不进展、后果再也不扩大的。

四级:

发生一般事故,危害可能进展、后果可能扩大,或引发矿井水、火、瓦斯、煤尘务故的。

三级:

发生较大事故的。

二级:

发生重大事故的。

一级: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

二、响应程序

发生五级事故,启动基层单位应急救援预案,本预案进入预备状态;发生四级及以上事故,启动本预案;发生三级、二级、一级事故,当即上报县政府,由其决定启动相应预案。

(1)发生四级及以上地质灾害事故,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当即报告矿值班领导,并按照事故情形汇报上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其他有关领导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

(2)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应急指挥,安排应急行动,进行应急资源调整,部署应急避险办法,及时上报灾害信息,必要时请求上级或社会支援。

响应程序和内容:

1)调度室负责接收事故的报警信息,接到事故报告后做好事故的详细情形记录,并当即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到调度室集合。

2)总指挥(或总指挥授权)决定启动本预案,指挥部正式运转。

3)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及有关成员当即赶赴事故单位,组织研究、决策救援方案,指挥部成员按照指挥部命令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4)按照救援工作的需要,指挥部通知矿山救护大队协助救援;通知物资供给部门,做好调动大型装备实施救灾的预备;按照受伤人员情形,通知医院出动救护车辆和医护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同时做好伤员住院医治的预备。

5)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a在抢险救灾进程中,专业或辅助救援队伍人员,按照事故的类别、性质,要采取安全防护办法。

b严格控制进入灾区人员的数量。

抢救事故以专业矿山救援人员为主,非专业救援人员为辅。

抢救事故时,非专业救护人员不得擅入灾区。

确需非专业救援人员配合时,必需采取靠得住的安全保障办法。

c救援人员必需认真按救援方案和救护安全办法执行,确保自身安全。

(6)在事故的应急救援中,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安设专人,记录事故抢险方案和执行情形,监测监控事故进展态势,以便提前采取合理的应急办法。

(7)应急救援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投入抢险救灾中。

3、处置办法

(1)应急指挥部按照具体情形对救援工作做出决策,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对应急救援工作采取紧急处置办法,力争将伤亡或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救援指挥部迅速组织现场救援、安全捍卫、医疗救护、交通运输、后勤保障、善后处置和事故调查等方面工作,有关部门、单位必需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踊跃参加矿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发生冒顶的处置办法:

1)当即清点本迎头人数,查明受伤害人员情形,伤者姓名、年龄,受伤害部位和危险程度,当即如实汇报调度室。

2)地面出现滑坡、坍塌或其他地质事故,迅速安排受要挟人员的撤离,并及时组织救护人员抢救坍塌和埋压伤员。

处置时可用手扒除去覆盖物,不准用尖器处置,防治划伤人员,起吊大块岩石或物件时,可用起吊装置先进行试吊,防止出现意外。

3)井下过地质构造造成瓦斯涌出异样时,必需当即切断电源,撤出受要挟工作面人员,将瓦斯浓度稀释到安全范围后,确认没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时方可进入施工地址。

4)发生地质灾害事故后的紧急处置原则及安全注意事项

a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址。

正确选择撤退线路和避灾场所,并清点好人数。

b迅速向调度室如实汇报现场情形,矿井当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c依照作业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规定,待局势稳固后,按照现场实际情形,采取合理办法,进行处置。

处置进程中,人员要沉着冷静,行动迅速,避免造成新的事故和事故扩大。

d严格依照煤与瓦斯突出防范办法及救援办法施工。

八、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一、井下必需设置救灾物资仓库,其中,井底车场周围设置救灾物资总库(可与消防材料库共用),每一个生产采区设置救灾物资仓库,并配备顶板事故抢救用物资、设备、设施、工具(见附表)。

二、储蓄地质灾害事故抢险用木垛料等放在指定的安全地址。

3、调度室必需成立救灾物资台账。

别离记录各救灾物资仓库所储蓄物资、设备、设施、工具;每一个仓库必需有本仓库救灾物资台账。

按照救援需要,应急救援总指挥部随时集结所需物资。

 

附表

矿井救灾物资总库、采区仓库应急物资与装备表

仓库名称

序号

物资(或装备)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救灾物资

总库

1

大锤

20

2

20

3

20

4

钢钎(1.0m)

≥16

5

钢钎(1.5m)

≥16

6

小汽车

1

7

越野车

1

采区救灾物资仓库

1

木板担架

1

2

5t千斤顶

1

3

10t千斤顶

1

4

1t手动起重葫芦

1

5

3t手动起重葫芦

1

6

5t手动起重葫芦

1

7

1m钢钎

≥10

8

1.5m钢钎

≥10

9

大锤

≥10

10

≥10

11

≥10

12

扒子

≥10

13

撞楔

≥30

总库和采区仓库还可根据需要配备其他救灾用物资、设备、设施、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