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1513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

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些因素可以改变环境质量?

_____A____

A.污染B.资源利用的合理与否C.人群的文化状态D.人群的生活习俗

2、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___A_______。

A.人口激增B.城市化进程C.工业发展D.资源消耗

3、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哪几类?

D

A.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

B.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C.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

D.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4、什么是草原食物链?

______D___

A.青草-野兔-狐狸-尸体-狼-无机物-青草

B.青草-狐狸-野兔-尸体-狼-无机物-青草

C.青草-野兔-狼-狐狸-尸体-无机物-青草

D.青草-野兔-狐狸-狼-尸体-无机物-青草

5、下面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___C______

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生态演替D.信息传递

6、导致日本“水俣病”的主要物质是什么?

_____C____

A.甲苯B.甲醛C.甲基汞D.氯化镉

7、所有铬的化合物都有毒性,其中以什么毒性最大?

_____A____

A.六价铬B.二价铬C.三价铬D.金属铬

8、一般污水处理厂中采用的活性污泥法,主要是去除_____C____

A.酸B.氮C.BODD.SS

9、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为称为______B___

A.TSPB.PM10C.降尘D.烟尘

10、大气污染主要控制对策与措施是_____CD____。

A.加高烟筒向高空释放污染物

B.多设置废气治理设施

C.采用清洁能源及清洁煤技术

D.加强对汽车尾气的治理

11、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哪一年的什么地方召开?

A

A.1972年,斯德哥尔摩B.1973年,巴黎

C.1972年,巴黎    D.1973年,斯德哥尔摩

12、三同步战略是指城乡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__ABC_______,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A.同步建设B.同步规划C.同步实施D.同步完成

13、环境公害事件的主要特征是_____ABCE________。

A.影响范围大B.有公害疾病出现

C.大量人员伤亡D.形成时间较长E.影响时间长

14、造成全球气候的温室气体,主要有____BCDE_____。

A.一氧化碳B.甲烷C.氮氧化物D.二氧化碳E.氟氯烃

15、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原则,包含以下几个层次:

_____ABD________。

A.同代人之间的公平B.共同平均分享有限的资源

C.可持续的分配有限资源D.代与代之间的公平

16、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D

A.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

B.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

C.大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

D.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

17、第一届“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A

A.1972年6月5日B.1974年6月5日C.1975年6月5日D.1973年6月5日

18、“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哪一天?

C

A.5月22日B.5月23日

C.5月30日D.5月31日

19、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什么?

C

A.烟尘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C.烟尘和二氧化硫D.烟尘和氮氧化物

二、判断题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非生物成分由阳光、大气、水、土壤、营养分等组成。

(对)

2、生物对污染物的富集作用,是食物链的重要特征之一。

(对)

3、所谓生态平衡,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即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短时间地保持稳定,这种状态成为生态平衡。

(错)

4、造成水质性缺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所造成的。

(错)

水质性缺水是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

5、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过多的植物营养物排入湖泊所致。

而需氧污染物对水体污染的主要表现是大量消耗溶解氧。

(对)

6、水体的自净作用应包括:

物理作用、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及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三种。

(对)

7、酸雨是指pH小于7的降水。

现今全球的主要酸雨区是北美洲、欧洲大陆和中国华南地区。

(错)小于5.6

8、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在阳光作用下,与共存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硫、碳氧化物等污染物相互作用,生成“光化学烟雾”。

(对)

9、危险固体废弃物是放错位置的原料。

(对)

10、城市垃圾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占用土地和污染土壤。

(对)

11、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的原则是规范化、最小化、无害化。

(错)

12、重摇滚音乐,深受年轻人欢迎,因此不属于噪声。

(错)

13、超量光辐射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

(对)

14、清洁生产也就是指绿色工业,它是世界各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所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

清洁生产要求摒弃过去的经济模式,走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的发展之路。

(对)

15、可持续发展首先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倡导保持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对)

16、大气具有的易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而其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等微量组分对地球长波辐射吸收作用,使近地面热量得以保持,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对)

三、填空题

1、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会议提交文件是《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环境宣言》。

她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3、固体废物不同于废水和废气,它具有(占地面积大)和(二次污染)特点。

4、一般情况下,有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焚烧)方法;无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填埋)方法;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多,宜采用(堆肥)。

5、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式是(填埋),约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焚烧量甚微。

6、(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一起被称为当今全世界三大公害。

7、光污染一般包括(可见光污染)、(紫外线污染)和(红外线污染)。

8、对水体的热污染的防治,应通过改进排放、用冷却方式减少温热水、(废热的综合利用和加强城市和区域绿化)三方面来进行。

9、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偏高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异常的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

10、放射性污染防治首先必须(控制污染源)。

11、电磁污染的三种途径是(空间直接辐射干扰)、(线路传导干扰)和()。

12、噪声的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

13、土地荒漠化是指(原由植物覆盖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的自然灾害现象);在其形成的各种原因中,(过度放牧)所占的比例最大。

14、生物多样性应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基因多样性)。

15、酸雨形成包括两个过程,即(成雨过程)和(冲刷过程)。

16、当前全球性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

17、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目的是(较全面揭示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18、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解决(人)和(环境)之间的矛盾。

19、环境质量目标主要包括(水质量)、(大气质量)、(土壤质量)以及(生物质量)。

20、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在结构上可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等5个大气层。

21、控制大气污染应以(污染源)为重点,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为原则。

22、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由(污染物排放)、(大气传播)、(人与物受害)三个环节组成。

23、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碳氢化合物)、(NOx)等。

24、环境破坏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25、符合我国国情的三大环境政策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26.环境监测的特点为(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27.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有(污染源的调查和评价)、(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

四、简单题

1、什么是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

2、何谓全球环境问题?

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权主义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和空气污染;4、土壤遭到破坏,荒漠化程度加剧;5、海洋污染和过度开发6、生物多样性锐减;7、森林面积减少;8、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9、淡水受到威胁;10、混乱的城市化。

3、简要介绍“八大公害”的主要污染物、发生时间、地点和危害情况?

1)1930,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及粉尘污染致使几千人患病,60人死亡;

2)1946(1954)年美国洛杉叽城200(350)万辆汽车向空中排放约1千吨烃,造成光化学烟雾事件,使65岁以上老人死亡近400人;

3)1948年10月美国多诺拉镇冶炼厂的烟雾使镇上居民4天内中毒6000人,死亡17人;

4)1952,12,5-9,伦敦烟雾事件中,使4000人死亡;

5)日本四日市因大量燃烧重油而引起大规模人群的哮喘事件;

6)1955年日本富山县由于镉污染而引起闻名于世的骨疼病;

7)1956年以来,日本水俣湾沿岸地区,由于汞污染所引起的神经性中毒病症(即水俣病,狂猫跳海);

8)1968年在日本九州,由于多氯联苯(PCB)污染水和食品,而造成米糠油事件,使几千人中毒,16人死亡.

4、《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

可持续发展总战略第二部分:

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部分:

经济可持续发展第四部分:

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框架的优先领域1)资源与环境保护2)全球环境问题3)人口控制与社会可持续发展4)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5)工业交通的可持续发展6)农业可持续发展7)持续的能源生产与消费.

5、什么是生态系统?

其构成是如何?

生态系统主要有哪些类型?

在一定时空里,由生命系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和环境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

组成:

非生物的物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

淡水生态系

①森林生态系

②草原生态系

③农田生态系

④荒漠生态系

⑤冻原和极地

①海岸生态系

②上涌带生态系

③浅海生态系

④远洋生态系

⑤海岛和珊瑚礁等

①河流生态系

②溪流生态系

③湖泊生态系

④池塘生态系

6、简述城市热岛效应的概念、形成原因、危害及其解决办法?

城市热岛效应(Urbanheatisland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受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工热源的影响。

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

此外,城市里中绿地、林木和水体的减少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建筑、广场和道路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却相应减少,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被削弱。

当然,城市中的大气污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危害:

大量污染物在热岛中心聚集,浓度剧7增,直接刺激人们的呼吸道粘膜,轻者引起咳嗽流涕,重者会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病的中老年人还会引发心脏病,死亡率高,如英国伦敦在1952年12月份,因为这个原因死亡4000余人。

  另一方面,大气污染物还会刺激皮肤,导致皮炎,甚而引起皮肤癌。

第三方面,长期生活在热岛中心区的人们会表现为情绪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忧郁压抑、记忆力下降、失眠、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溃疡增多、胃肠疾病复发等,给城市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说不尽的烦恼。

一、从绿化城市及周边环境方面

  1.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2.居住区的绿化管理要建立绿化与环境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斌且建立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以保证绿化用地。

  3.要统筹规划公路、高空走廊和街道这些温室气体排放较为密集的地区的绿化,营造绿色通风系统,把市外新鲜空气引进市内,以改善小气候。

  4.应把消除裸地、消灭扬尘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

  5.建设若干条林荫大道,使其构成城区的带状绿色通道,逐步形成以绿色为隔离带的城区组团布局,减弱热岛效应;

二、在现有的条件上,应考虑

  1、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量的排放;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性能。

  2、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

  3、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

  4、此外,“透水性公路铺设计划”,即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

  5、形成环市水系,调节市区气候。

    此外,市区人口稠密也是热岛效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在今后的新城市规划时,可以考虑,在市中心只保留中央政府和市政府、旅游、金融等部门,其余部门应迁往卫星城,再通过环城地铁连接各卫星城。

 

7、常见的水污染物有哪些?

常见的水质污染物有:

(1)病原微生物,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

(2)植物营养物,如氮、磷、钾等,一起水质富营养化,故使水质恶化;(3)无机盐,如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进入水体,影响生活、生产和农业用水水质;(4)各种油类物质,影响水的感官性状,阻碍水体复氧能力,破坏水的自净作用;(5)有毒化学物质,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如汞、镉、铅、铬、砷、硒、钒、铄等以及有机氯化物、芳香胺类和多环有机化合物等;(6)放射性物质。

^VZk+'4 

8.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

9、大气污染物有哪些来源?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称为空气污染。

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

10、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颗粒污染物(TotalSuspendedParticle,简称TSP)粉尘雾尘尘粒煤尘烟尘

2.气态污染物

SOx(H2S):

以SO2数量最多,危害最大.NOx(NH3):

种类较多.COx:

主要燃烧和呼吸释放.CH:

主要指有机废气,如烃、醇、酮、酯、胺等.卤素化合物:

主要是含氯化合物及含氟化合物.

3、二次污染物(secondarypollutants)

一次污染物:

SO2+煤尘.湿度大,气温低,浓度可达4.5mg/m3

伦敦型烟雾

二次污染物:

硫酸雾和硫酸盐气溶胶

洛杉矶型烟雾(photochemicalsmog):

NOx+CH+h

特征:

白色或淡棕色烟雾,大气能见度降低,具有特殊气味,刺激眼睛和喉粘膜,使呼吸困难。

一般发生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晴天,峰值出现在中午或刚过中午,夜间消失。

机理:

①排放大量烃类和氮氧化物;②光照条件下,形成过氧化物;③形成光化学烟雾;④污染质消失,污染终止。

工业型烟雾:

NOx+CH+h+重金属颗粒+酸雾.四日市和兰州市

11、简略介绍SO2气体的去除技术?

1、抛弃法:

将脱硫的生成物作为固体废弃物抛弃掉,方法简单,费用低廉;

2、回收法:

将SO2转变成有用的物质加以回收,成本高,存在副产品的应用及销路问题,但对环境保护有利。

3、湿法:

用水或水溶液作吸收剂吸收烟气中SO2的方法,主要有氨法、钠法、钙法。

4、氨法:

用氨水吸收烟气中的SO2,中间产物为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中间产物,可回收硫酸铵、石膏等副产物。

5、钠法:

用氢氧化钠、碳酸钠、或亚硫酸钠水溶液为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SO2,该法对SO2的吸收速度快,管路和设备不容易堵塞,因而应用比较广泛。

生成的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吸收液,可经无害化处理后弃去或经适当方法处理后获得副产品。

6、钙法:

用石灰石、生石灰的乳浊液为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SO2,。

生成的亚硫酸钙经空气氧化后变成石膏。

回收的大量石膏可作建筑材料,因此此法国内外广泛采用。

7、干法:

用固体吸收剂吸收吸附烟气中SO2的方法,主要有活性炭法、活性锰吸收法等,此法不适于大量烟气的处理。

12、对固体废物有哪些基本处理方法?

预处理:

压实技术、破碎技术、分选技术、脱水和干燥

资源化处理:

热化学处理-焚烧、热解、湿式氧化

生物处理-堆肥、厌氧消化处理

最终处置技术:

海洋处置-海洋倾倒、远洋焚烧

陆地处置-土地耕作处置、深井灌注处置、土地填埋处置

13、对噪声进行控制,可以从那几方面着手?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特点:

∙环境噪声是一种感觉公害。

∙具有局限性和分散性,即影响范围上的局限性和声源分布上的分散性。

噪声污染还具有暂时性。

控制:

控制声源

∙是减弱或消除噪声的基本方法和最有效的手段。

(1)改进机械设计

(2)改进生产工艺

∙(3)提高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

∙(4)加强行政管理

控制传播途径

(1)闹静分开,增大距离:

利用噪声自然衰减作用,将声源布置在离学习、休息场所较远的地方。

(2)改变方向:

∙利用声源的指向性(方向不同,声级不同),将噪声源指向无人的地方。

∙如高压锅炉的排气口朝向天空,比朝向居民区可降低噪声10dB(A)。

∙(3)设置屏障

∙在噪声源和接收者之间设置屏障,可有效地防止噪声的传播。

加强个人防护

∙  佩带护耳器(耳塞、耳罩、头盔),可降噪10-40dB(A)

14、简述放射性污染的特点和来源?

在自然界和人工生产的元素中,有一些能自动发生衰变,并放射出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些元素统称为放射性元素或放射性物质。

人的活动使得人工辐射和人工放射性物质大大增加,环境中的射线强度随之增强,危机生物的生存,从而产生了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很难消除,射线强弱只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一、天然放射源:

1、地球上的天然放射源2、宇宙间高能离子构成宇宙线天然放射性本底:

天然辐射源所产生的总辐射水平

二、人工放射源1、核工业过程排放物2、医疗辐射的射线3、其他(事故,彩电,建材,手表等)4、核爆炸的沉降物

15、土壤污染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土壤污染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

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16、如何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

1、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合理使用农药2、合理使用农药,重视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3、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4、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

土壤保护应以预防为主。

预防的重点应放在对各种污染源排放进行浓度和总量控制;对农业用水进行经常性监测、监督,使之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慎重使用下水污泥、河泥、塘泥;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必须进行净化处理;推广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以及整治矿山防止矿毒污染等。

改良治理方面,因重金属污染者采用排土、客土改良或使用化学改良剂,以及改变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使重金属转变为难溶物质,降低其活性;对有机污染物如三氯乙醛可采用松土、施加碱性肥料、翻耕晒垄、灌水冲洗等措施加以治理。

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如日本根据土壤污染立法,对特定有害物镉、铜、砷,凡符合下列条件的,即定为治理区,需由当地政府采取治理措施:

糙米中镉浓度超过或可能超过1mg/kg的地区;水田中铜浓度用0.1N盐酸提取、测定,超过125mg/kg的地区;水田中砷浓度(0.1N盐酸提取)在10-20mg/kg以上的地区。

17、全球变暖对人类具体有什么影响?

1、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的体温恒定在37℃左右,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28℃,而对人体健康最理想的环境温度在18℃左右。

人体对冷热有一定的适应调节功能,但是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当温度上升到30~35℃时,血液循环旺盛,人会感到精神疲惫、思维迟钝、烦躁不安;当温度上升到35℃以上时,人会不思饮食、身体消瘦、体内温度全靠出汗调节。

2、极端气候引起的危害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全球洪水、干旱、高温、台风、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加剧,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形成灾害,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3、昆虫传染病的增加血吸虫病疟疾

4、臭氧层的破坏对人类的危害

经多年的科学研究表明,平流层中臭氧每减少1%,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量就将增加2%。

而如果依据现行臭氧层破坏的速度来推算的话,那么到2075年臭氧将比1985年减少40%,届时,全球的皮肤癌患者将达到1.5亿,农作物产量将减少7.5%,水产品将损失25%,人体的免疫功能也将大打折扣。

18、什么是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是什么?

就是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直接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改变生态环境。

人类对森林的过度开发、对土地的过度开垦、对于植物的大规模的采集及其他经济活动,使野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甚至消失。

第二,过度捕杀。

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乱捕滥杀,是野生动物生存的最大威胁。

第三,外来物种的引人。

给原始野生物种带来巨大的生存威胁。

第四,环境污染。

工业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