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18050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一连 贯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简明连贯得体一连贯案

学案16 简明、连贯、得体

(一)

——连 贯

  

学案目标

 掌握语段连贯的常见方式。

考点要求

语言表达的“简明”指能够删除冗余信息,消除歧义;“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做到前后呼应和照应;“得体”指能够恰当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考点样题

1.(2010·山东卷,18)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

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

要求:

来稿一经采用,

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

来稿请寄:

××市××路××号

邮编:

××××××

《×××》编辑部

××××年×月×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8·山东卷,1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

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一位诗人在某学校给学生作有关诗歌创作的学术报告,准备朗诵一首诗时,发现诗作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于是走下讲台去拿。

他在上阶梯教室的台阶时,不小心摔倒了,学生们顿时愣住了,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诗人站起来稳住身体,指着台阶对学生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机智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不仅为诗人解除了尴尬,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7·山东卷,16)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7·山东卷,17)今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学校开展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

如你是该校的志愿者,发现游客在景区文物上刻字留言,你将如何劝阻?

请针对以下不同对象,各写一句话。

要求:

语言得体,有说服力,每句不超过30字。

(1)对同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年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06·山东卷,20)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雪落在城外,也落在城内。

②温暖的房间里,有人用汤匙慢慢搅动一杯蜜汁。

③隔着结冰的河流,对岸是华灯灿烂的城市。

④杯勺碰响的和声里,浓浓淡淡的花香冲逸开来,唤起多少鲜艳的回忆。

⑤蜜是花的情感,是融化的琥珀。

⑥这是白天从养蜂人那里买来的。

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探讨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是山东卷的重要考点。

因为这个考点与学习、生活联系紧密,能反映出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个考点综合性较强,很难单独抽出来。

在综合考查中,可以有所侧重。

如2008卷第17题重点考“得体”,但关涉连贯。

连贯题可以单独考。

得体题多数作为主体考点考查,通常以设置话语情境的方式考查,有时与语言修改放在一起综合考查。

简明、连贯、得体中,连贯是重点,得体次之,简明单独设题考查的可能性较小。

值得关注的是,2009、2010两年这一考点在山东卷相对较弱,下一年会有加重、升温的可能。

一、保持话题的一致性

1.知识梳理

话题一致是保持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

一个长句或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会明确,语意才能贯通。

如果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主语),势必影响到语意的连贯。

2.试做、总结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查,中午12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各句主语在字面上完全相同,这是话题一致的第一种情况。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周部长上了小车。

同车的除张蓝外,还有王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芳的爸爸是援外人员,已经有五年没有回过家。

Ⅰ.①王芳今天格外高兴,因为她是去迎接爸爸的

②王芳今天是去迎接爸爸的,因此她格外高兴

Ⅱ.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

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

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当用了顶真手法或后句主语与前句宾语有关联时,或者用代词将两个句子紧密连接起来,形成环环相扣的关系时,应优先考虑。

这是话题一致的第二种情况。

(3)与下面这段话能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

著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做木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话题的侧重点应一致,这是话题一致的第三种情况。

3.演练

(2009·海南、宁夏卷,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地融入其中

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④②⑥①⑤③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⑥①③②D.⑤③②①④⑥

二、保持结构、句式一致

1.知识梳理

结构、句式一致性表现在:

①语言中常有些排比句、对偶句,这就要求结构上的统一,破坏了这种统一,也就失去了连贯性;②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合说还是分说,也会涉及连贯问题;③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注意不到这一点,将破坏分句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

2.试做、总结

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全句协调连贯。

(可适当增减文字,不得改变原意)

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2011年起改为半月刊。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线句由六个并列短语组成,其中“加快……增强……”是动宾结构,其余为主谓短语。

结构的不一致,严重影响了句子的连贯,可全部改为动宾短语,或全部改为主谓式结构。

3.演练

(2010·江西卷,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

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D.①③④②⑤

三、保持前后照应

1.知识梳理

前后照应应包括内容上的前后照应和语序上的前后关联。

2.试做、总结

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据史料介绍,唐武宗跟前的名相李德裕,著有《柳次旧闻》《会昌一品集》等,____________,但对他的一句颇富哲理的名言“正人如松柏,持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依附他物不能起”却早有所闻。

A.他不仅有文才,而且政声很好,我迄今未曾涉猎他的这些书

B.他不仅政声很好,而且有文才,我迄今未曾涉猎他的这些书

C.他不仅政声好,而且有文才,对于他的这些书我迄今未曾涉猎

D.他不仅有文才,而且政声很好,对于他的这些书我迄今未曾涉猎

 近年来高考对连贯的考查,多考查排序或定位复句的能力,主要着眼于使用语言时话题是否一致,是否讲究呼应,句式是否统一。

要学会从陈述对象入手,通过梳理句子主干把握陈述对象,体味感情,辨清句式。

3.演练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

“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

”这话确有见地。

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是绝不可缺的,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友情是一种广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

B.友情是一种纯度,爱情是一种深度,而亲情则是一种广度。

C.爱情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D.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四、保持情景(境)一致

1.知识梳理

这一点主要是指写景抒情的文字,语言带有情感,文字中所渗透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憎,或褒或贬,或激昂或沉郁;文字所描写的景象或繁盛或凄凉,或热烈或肃杀。

这就要求上下文在整体上做到情感、意境保持一致。

2.试做、总结

为画线处选句子,使上下文衔接连贯(  )

________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的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对于描写或抒情类的句子,要考虑前后语句的情调保持一致。

即前边是热烈的,与之衔接的句子就不能是凄凉的;前边是壮阔的,后边就不能是委婉的;前边是悠远的,后边就不能是热切的。

3.演练

为画线处选句子,使上下文衔接连贯(  )

________;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里死一般寂静

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满天飞扬,树枝都成光秃的了

如何根据语段思路确定句间的顺序

思路就是作者思想所走的“路”,是连续不断的,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句、段的顺序安排要合情合理,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

所以,句段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空间上下左右为序,或以程度先后为序,或以逻辑、事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主到次等)为序。

而且不同的语段安排的顺序不同,如记叙类语段多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说明类语段多以空间或程度为顺序,议论类语段多以事理、逻辑为顺序。

1.抓时间词

抓住表时间的词语,弄清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后关系。

这里,切忌将思路局限在明显的时间名词上,要特别注意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观察点的变化。

试做

(2008·全国Ⅱ卷,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 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 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 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⑤无需人为干预

A.②①⑤④③   B.②④①③⑤   C.⑤④③②①   D.⑤④①③②

2.抓方位词

抓住方位词,弄清各种位置之间的关系。

这里要提醒的是,不能局限于明显的方位名词所表现的位置,更要注意句中表示的隐含位置。

试做

(2007·北京卷,22)将下面6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

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____________什刹海位于紫禁城的西北面,那里是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①顶上盖有色彩灿烂的瓦。

②背后是景山,③还可以看到附近的鼓楼。

④周围绕有城壕与金色瓦顶的墙垣,⑤由景山可以看到北京的中轴,⑥山上共有五座亭台,

3.抓关联词

抓住关联词语,弄清逻辑关系。

因为以事理、逻辑为序排列的,往往借助关联词语来实现。

故抓关联词语是常用方法。

试做

(2009·浙江卷,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

__________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裁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在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更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听课记录:

 

 

 

 

 

 

 

 

 

 

 

                     

1.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适当的一项是(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安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却难以见容当权派。

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不平则鸣,有感而发 ②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③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④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⑤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⑥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①④⑤B.②③⑥

C.②③⑤D.①④⑥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教育,还是一种柔和的力量。

实际上,柔和有时候比风暴更有力量,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

我们的声音柔和了,________;我们的目光柔和了,________;我们的面庞柔和了,________;我们的举止柔和了,________。

教育就应该是这样一种注重艺术、讲求方法、扫除心障、以心交心的“柔和”的智慧。

①就能更坦诚地宣示人际的平等

②就能更轻灵地穿透心灵的门扉

③就能更顺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

④就能更有效地化解心底的过结

A.④②①③B.②④③①

C.①③④②D.③①④②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其顺序为________。

①梁思成的思想不为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价值。

②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

③但是,用来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文化建筑,大部分却已荡然无存。

④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的呢?

⑤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

⑥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

4.将下面这组句子连缀成一段连贯的话,只填序号即可。

①阳光因树枝而显得晶莹

②高高矮矮的枝条,纷纷向阳光伸出眷恋的手臂

③树枝因阳光而显得玲珑

④绿树和阳光达到了和谐

⑤阳光,温柔地披在绿树的身上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16 简明、连贯、得体

(一)

自主预习

1.

(1)错误之处为①、④。

(2)把①改为“观点鲜明,逻辑清楚,格式正确,不超过8000字”。

把④中的“敬启”去掉或把“敬启”改为“收”。

解析 本题材料属于应用文体,题干中已经明确点出有语言表达不当之处,①处明显不合逻辑,在写作要求中,往往是按重点到非重点的顺序排列,观点是第一位的,然后是陈述中的逻辑,因为是稿约,所以有格式问题,最后是字数方面的限制,所以①的语序需重新排列。

④处“敬启”是敬辞,而此处是对自己而言,因此表达不当。

2.示例:

你们看,上升一个台阶多么不易,生活是这样,作诗(学习、工作等)也如此

解析 解答本题要结合具体内容和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

3.③①⑤②④

解析 先总括“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过渡到诗文作品中,注意②句中“亦”字。

4.

(1)请别这样,让我们的文物永远靓丽,充满风采。

(2)您愿意让文物留下些皱纹与沧桑吗?

解析 面对同龄人,进行劝阻时,可以站在平等地位上制止这种行为。

对年长者要站在尊敬对方的角度,语气含蓄委婉些。

5.③①②⑥⑤④

解析 解题时要注意句子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表示时间、方位、事物等的关键词语。

知识整合

一、2.

(1)D [这个长句的主语是“公安干警”。

A.主语分别是“犯罪嫌疑人”与“赃物和赃款”,与之不一致。

B.前句主语一致,而后半句主语则改为“赃物和赃款”,不一致。

C.前句主语是“犯罪嫌疑人”,不一致;后半句一致。

D.主语可看作承前省略。

]

(2)B [第Ⅰ组第①句与上下文衔接较好。

因为空缺处的上一句的宾语是“王芳”,第①②句的主语是“王芳”,形成了顶真手法;空缺处的下一句的主语是“她的爸爸”,而第①句的宾语是“爸爸”,这样与下一句形成顶真手法。

第Ⅱ组第④句内部衔接较好。

因为后一句主语“这些活”与上句“技术活”形成指代关系,联系紧密。

]

(3)B [从这个语段表达的侧重点看,它想突出“一块木板”,故A、D均不合适。

而整个语段又突出“假设”口吻,欠缺之意,故C被排除。

]

3.C [要填的6个句子,被两个分号分为三组。

第一个分号前有三句话,陈述对象为“会徽造型”,依据逻辑应先选⑤。

而④中的“阳光运动”与⑤中的“阳光少年”相关,故④在⑤后。

第二个分号前有两句话,陈述对象为“会徽”,应先①后③。

“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的陈述对象明显为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②应在①③后。

]

二、2.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加大承载容量,提升前沿性,逐步扩大发行量,提高规模效益

3.A [做此题要根据“话题一致”原则和关联词的衔接方法。

首先,根据“话题集中、前后一致”的原则,②④为一个话题,①③⑤为一个话题。

再根据语段开头句的“探索精神”这个关键词语,可知②④应放在前面,以承话题。

最后依据关联词语,确定句间的顺序。

②为转折句,应放在①前。

③为结论点,应放在①⑤后,⑤为递进句,应放在①后。

]

三、2.A [此题考查衔接语句前后要互相照应的知识点。

前句中“文才”与后句中“他的这些书”衔接;后句“我”与后文叙述对象保持一致。

]

3.D [句中前面虽然说了很多关于朋友的话,但已经指出了其顺序“亲情、爱情和友情”。

]

四、2.B [语境是凄凉的,而A.热烈明快,C.不合事理,D.格调清新,只有B的情境和原句一致。

]

3.A [从句中“浊雾”“模糊”“丑陋而苍老”,可以判断这一段景物描写的特点是肃杀、冷清的;从句中的“秦岭”“南塬”“渭河平原”可以看出写景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分号可以看出,这四个写景句是并列关系,先排除B。

C.提到了“远山”“田野”,这与后面构成的是总分关系。

D.“北风”等都是具体细微的景物,与全句宏大的景物不一致,也不是从上到下的顺序。

A.“阴沉”“灰色的浊云”与后接句景物的特点一致。

]

重点突破

1.B [根据逻辑,对一项技术的阐说,应先肯定它能怎样,后否定它需要怎样,所以先排除C、D两项。

再细分析,A项也不合适,因为对该项技术的功能还未表述完,就插入了⑤“无需人为干预”是不合适的。

]

2.④②⑥①⑤③

解析 解题时要注意句子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

3.⑤①②④③

解析 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看,第⑤句是对文段首句“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这一问题的回答。

第①句又是针对第⑤句近体诗追求声律、对偶而“品格上低于古体诗”提出的疑问。

②③④句则是对第①句问题的解答。

从第②句的“没有正面的价值”,第④句的“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第③句的“以这种价值观去看”,②③④句排列顺序应为②④③。

巩固提升

1.B [②句先“有感”,再进一步讲“不平”;③句先写“一时”,再写“百世”;⑥句这样讲才能突出在同党那里都不受欢迎的意思。

]

2.B [特别要注意与“注重艺术、讲求方法、扫除心障和以心交心”四个短语的照应顺序。

“轻灵”是一种“艺术”,“有效”是指“方法”,“扫除心障”与“顺畅”对应,“以心交心”与“坦诚”对应。

]

3.①③②⑥⑤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