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杨庚课后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1969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杨庚课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计算机网络杨庚课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计算机网络杨庚课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计算机网络杨庚课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计算机网络杨庚课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计算机网络杨庚课后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计算机网络杨庚课后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计算机网络杨庚课后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计算机网络杨庚课后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计算机网络杨庚课后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计算机网络杨庚课后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计算机网络杨庚课后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杨庚课后答案.docx

《计算机网络杨庚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杨庚课后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杨庚课后答案.docx

计算机网络杨庚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杨庚课后答案

【篇一: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2014-12-25】

class=txt>第一章概论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几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的名称。

2.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概念

3.协议的概念、协议三要素和服务访问点的概念。

4.osi七层模型名称,以及物理层(传输的基本单位:

比特)、数据链路层(传输的基本单位:

帧)、网络层(传输的基本单位:

分组)、传输层、应用层的基本功能。

5.tcp/ip体系结构(知道各个协议在哪一层),osi和tcp/ip的比较。

第二章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1.常用的传输媒体(7种,3种有线,4种无线)的名称。

2.掌握传信速率(比特率)、传码速率(波特率)、传输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的计算。

处理时延概念。

3.理解异步、同步传输的概念。

4.信道容量的计算(有噪声、无噪声),注意:

一个是用到香农公式、一个用到奈奎斯特公式。

5.掌握四种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的名称,了解工作原理。

6.掌握常用的数据交换方式名称(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了解其特点。

7.物理接口的四个特性名称(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以及各自规定的内容。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1.理解数据电路、数据链路的概念。

2.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功能(7个)。

3.理解停止等待协议的工作原理(理解图3-4)

4.滑动窗口机制的工作原理和过程(重点关注连续arq)。

5.hdlc帧类型(三种)、透明传输的概念(0比特插入法)。

6.ppp协议的组成(三个部分),协议如何实现数据的透明传输(分两种情况)。

7.掌握循环冗余码发送方的编码方法和接收方检测方法,汉明距离和纠检错能力的关系。

应重点关注的例题:

例3-1、3-3、3-5

第四章局域网与广域网

1.局域网的四个技术特性名称(传输媒体、传输技术、网络拓扑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2.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分成的两个子层名称。

3.局域网的标准(重点:

802.3、802.11所表示的含义)。

4.csma/cd的原理(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争用期、以太网帧结构、最小帧长的计算)。

5.10base-5,10base-2,10base-t,10base-f的含义。

(10、base、2、5、t、f的含义)

6.集线器、网桥、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工作的层次、带宽的计算(如习题4.5);理解透明网桥的工作原理,包括网桥转发表的维护和转发原理。

7.了解以太网交换机转发帧的三种方式(存储转发、直通、无碎片直通)原理。

以太网交换机如何根据帧的目的地址控制转发,实现帧过滤?

8.vlan的概念、无线局域网分类,wifi常用的协议标准。

9.无线局域网中不能采用csma/cd的原因,理解csma/ca的工作原理(difs,sifs,确认机制,虚侦听,随机退避,信道预约)。

10.x.25、帧中继、atm分别在哪一层提供虚电路服务;atm信元的长度,首部长度。

应重点关注的例题:

例4-1

第五章网络互连

1.理解ip地址的分类,掌握ip地址的分配(如例5-1)。

2.掌握arp的作用以及以太网中arp的工作过程。

3.掌握ipv4数据报首部的分析(20字节)(如习题5.20)

4.掌握分片的计算。

5.子网的划分和计算,网络掩码的表示和计算。

(如习题5.16)

7.icmp报文类型和作用,ping和tracert两个程序的目的和实现原理。

9.外部网关协议和内部网关协议的基本概念。

rip、ospf是什么类型路由协议,各使用什么算法?

rip最大跳数是多少?

10.了解rip、ospf和bgp的要点,掌握书上rip路由更新的例子。

11.路由器的组成(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两个部分),直接交付和间接交付的概念。

12.掌握nat的功能和实现vpn的两种技术。

13.ipv6中ip地址的长度,基本首部的长度,了解ip地址类型,ipv6地址表达方法,零压缩使用方法。

应重点关注的例题:

例5-1、5-3、5-6、5-7

重点关注的课后习题:

5.3、5.7、5.15、5.16、5.17、5.20

第六章传输层

1.传输层的功能。

udp提供什么服务?

udp格式,端口、套接字的概念。

2.tcp的基本概念、报文段的格式,tcp提供的服务类型。

伪首部的作用

3.掌握tcp的连接建立、释放过程。

4.理解tcp中的可变滑动窗口的流量控制方法的工作过程,理解tcp报文段序号和确认号含义。

5.掌握tcp的慢启动算法和拥塞避免算法的工作过程。

6.掌握tcp报文段的分析。

应重点关注的例题:

例6-10

重点关注的课后习题:

6.2、6.5

第七章应用层

1.描述dns中主机名至ip地址的域名解析过程。

2.网络应用模式

3.ftp应用的两个连接名称和作用

4.一个计算机访问因特网需要配置的项目(4个:

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路由器的ip地址、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

dhcp的基本概念。

5.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6.smtp的作用是什么?

mime和smtp的关系。

重点关注的课后习题:

7.3、7.9、7.18

第八章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

1.网络攻击形式:

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大类若干具体形式。

2.习题8.13衡量网络安全的指标主要有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在p284

3.网络管理5个主要功能p272

4.snmp的3个基本元素:

管理者、代理和mib。

p278

【篇二:

计算机网络论文】

=txt>摘要:

从通信的基本组成出发讨论了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缺点与优点。

并指出数字通信将是通信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通信;模拟网络;数字网络;信号;传输

1.引言

世界上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以计算机和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

而我国当前正处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时期,与此相伴随的,必将有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及其应用的高速发展。

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面临着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与发展的大课题,以及信息化技术改造的大任务、大工程

在通信过程中,用于传递信息的电信号,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种是模拟信号,另一种是数字信号。

传递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模拟通信,而传递数字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数字通信。

下面分别作出介绍

2.模拟通信

模拟信号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遇到的。

例如语音信号、于扰信号、噪声、电视摄像管产生的图像电流信号等等其共同特点为:

幅度随时问作连续变化正是由于模拟通信在信道传输过程中的幅度是随时间作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故它极易受到干扰噪声和传输信道的畸变影响,使信号在被传递之后发生相位失真和幅度失真。

普通电话通信,就是以模拟信号为传输对象的,是一种十分典型的模拟通信。

由于在进行长距离通信时,幅度失真与相位,失真的存在,使得模拟通信的通信质量不是很理想。

解调器简单讲,是调制的逆变换,将信道中传来的合成(已调)信号再分解成各话路的原来信号,经过数电变换器将电信号还原成声音等原来的信号,送给收信者,收信者进行通信的另一端,进行信息交流的双方中的另一方。

受信者是与信源相应的终端设备,以便接受或记录收到的消息。

编码器:

是将原始的消息(信源发出的信号)转换为数字序列的设备。

这种数字序列通常为二进制的脉冲序列。

译码器:

功能与编码器相反。

编码器一般包括两部分:

信源编码器和信道编码器。

信源编码器的主要任务是将信源送出的模拟信号数字化或将信源输出的数字信号进行变换以提高传送的有效性,减少原消息的冗余度,将数据进行压缩编码。

若信源输出的信号是模拟信号,则信源编码器首先应对信号进行a/d转换编码,如pcm编码或dm(增量)编码等;若信源送出的信号是数字信号,应根据实际信源的统汁特性进行数据压缩编码。

信道编码主要解决数字通信的可靠性问题,故又称为抗干扰编码。

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与模拟信号一样受到噪声污染,可能导致接收信号的错误判决(误码)。

信道编码就是为了减少这种错判的概率。

它将信源编码后的数字信号,人为地按一定规律加入多余的数字码以达到接收端可以发现和纠正误码的目的。

信源译码器和信道译码器是编码器的逆变换.是为恢复原始的数字信号而设

置的,还应指出,为了保密目的.在信道编码器的前面(或后面)加人加密器而在接收端相应位置加人解码器,这种加密和解密仍属于编码范畴,由编码器和译码器输出的信号为数字基带信号。

由于编码器的基带信号一般不宜在信道中直接传送。

为了适于信道传送,要把基带数字信号经过变换~调制后再送往信道。

所谓调制就是把信号频谱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上,也就是用数字信号去控制一个高频率正弦波的某个参数(如正弦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的变化,将数字信号寄载于高频上,这个高频正弦波称为载波。

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即接收端收到已调制信号之后,恢复出原数字信号的过程。

调制的主要功能是提高信号在信道上的传输效率,或是达到信号复用的目的,或是为了提高抗干扰的性能。

按数字信号对正弦波调制的参数不同,可分为:

数字调幅(ask)、数字调频(fsk)、数字调相(psk)。

数字调制根据取值状态数不同可分为二进制数字调制和多进制数字调制。

不同的调制方式具有不同的抗噪声性能。

为r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要对调制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

信道:

是用来传送信号的媒质。

主要形式同“模拟”部分的介绍,这里不作赘述。

信号在信道中传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噪声或干扰的影响这些噪声主要分为:

起伏噪声、脉冲干扰和电台干扰等。

通信系统设计中,应首先了解信道的传输性能,才能合理地选择编码方法和调制方法。

同步系统:

同步问题是数字通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实际问题。

同步系统是数字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谓同步,就是指发送端和接收端有统一的时间。

总的来讲,模拟通信有如下几个缺点:

(1)抗干扰能力差。

(2)保密性不强。

因为模拟信号本身的波形已经反映了话音信号的变化,只要得到模拟信号就可获取其中的信息。

(3)不易集成化。

模拟通信中,为了调制船调要用到较多的电感器件和滤波器,这些器件都是不能集成的

(4)不能适应数字通信网的需要。

如不能直接和计算机联网,只能采用数模兼容的方式。

3数字通信

既然模拟通信有以上几个缺点,我们如何对其进行改进,更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呢?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1965年,美国bell实验室的科学家kaiser在数字滤波器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提出用双线性变换法,来设计数字滤波器,从而为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找到了理论根据其后的十几年内,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加工和处理信息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实现了把原始消息转化为简单的数字形式,再传给对方的通信方式。

它所构成的数字通信系统就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从该模型图可以看出,一个数字通信系统包括七个主要组成部分:

信源、编码器、调制器、信道、解调器、译码器、受信者,另外,还必须具有同步系统下对各部分的功能及构成作简单介绍:

信源和受信者:

这两部分有时统称为终端设备。

信源是产生和发出消息的人或机器。

发出的消息可以是连续的(模拟的)也可是离散的(数字的)而受信者是接受这些消息的人或机器模拟信源如:

送出语占信号的电话机,送出图像信号的摄像机等。

数字信源有低数码率的,也有高数码率的。

低速的如电传打字机,高速数据信号源常常由存储器和变换系统构成,如纸带、磁带、卡片或大容量存贮系统等.经高速时钟读出成为高速数字信源。

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

(1)能适应各种通信业务。

(2)保密性强。

在数字通信中易于采用复杂的加密技术对信号进行加密处理,使通信具有高度的保密性。

(3)设备可集成化、微型化。

由于设备多数属数字电路,可以大规模地集成、微型化。

(4)抗干扰能力强。

信号是以数码形式进行传送的,被噪声干扰后只要数码尚未恶化鲥一定程度,接收端就不会形成错判。

即使出现了一些差错,也可以用差错控制技术加以消除。

(5)可采用再生中继。

数字通信传送的是数字信号,可用再生中继的方法将在传输过程中信号所受到噪声干扰加以消除,实现商质量的远距离传输。

数字通信的缺点在于它比模拟通信所用的信道频带要宽得多,而信道的利用率较低,且系统和设备也比较复杂。

近20多年来,数字通信技术随着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与设备的不断更新而日新月异。

但由于我国在这方面起步晚,基础薄弱,所以目前国内通信行业仍旧是模拟与数字并存的时代,并将保持相当一段时间,但总的趋势是数字通信必将代替模拟通信,在信息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内容也会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其中以数据通信最为突出,并成为一个通信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新兴学科。

[参考文献]1.《通信导论》图书编号:

1055305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isbn:

756350869作者:

魏更宇/孙岩/张冬梅编

2.《计算机通信与网络》isbn978-7-115-24866-4作者:

沈金龙杨庚主编isbn:

978-7-115-24866-4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浅论模拟网络与数字网络的优缺点

院系:

电信工程系

专业:

铁道通信信号

班级:

1202班

学号:

时间:

2014年5月16日

【篇三:

《计算机通信网络》教学大纲(电子信息)】

txt>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和通信产业以一种异乎寻常的速度持续发展,计算机通信网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信息社会关键的基础设施,通信产业已成长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对计算机通信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对当前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掌握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掌握局域网、广域网以及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实用技术,掌握计算机通信网络管理与安全方面的知识,了解计算机通信网络新技术与新发展。

并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生产实践、科研开发和其它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以实验来促进教学,以教学来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向学生介绍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典型网络设备(集线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工作于各层的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分析和理解这些网络协议,使学生了解计算机通信网络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通信网络基本体系结构和原理、各个层次的协议标准,掌握计算机网络互联与tcp/ip协议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如何分析网络协议,给出网络设备,能够根据网络的要求组建相应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对网络的故障,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进一步了解网络新技术和网络新动态,为进一步进行计算机通信

网络设计和开发网络产品打好理论基础。

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基本技能,了解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相关的通信技术,理解和掌握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传输层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网络互连和因特网的有关概念、协议及其应用,了解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三)课程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理论授课与实验教学(独立设课)相结合的方式。

在相关重点章节布置习题帮助学生掌握与巩固课堂知识。

实验课安排与理论教学和计算机通信网络应用密切相关的内容,以增强学生对理论课的认识和对计算机通信网络设备仪器的操作能力。

本课程理论部分考核方法为采用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成绩为:

考试卷面成绩(60%)+平时成绩(40%)。

在教学手段上,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四)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

1、杨庚,章韵等,《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林生,范冰冰等,《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教程(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教学参考书:

1、薛质,袁艺等,《计算机通信网原理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沈金龙,杨庚编,《计算机通信与网络》,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概论

1.1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发展过程1.2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基本概念1.3网络的类型及其特征

1.4计算机通信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

重点:

计算机通信网的定义、组成、分类等基本概念;计算机通信网的网络体系结构与

协议的定义,网络层次的功能与划分,层间接口的实现等内容。

难点:

计算机通信网组成的概念;各层协议的实现方法,接口原语的理解,链路层、网

络层及运输层的概念等。

第二章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2.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2数据传输方式2.3数据传送技术2.4多路复用技术2.5数据交换技术2.7数据通信接口特性

重点:

数据通信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有关的概念,如:

数据通信模型、电路交换、分组交

换、时分复用、传输介质的种类和使用环境及物理层的一些常用接口标准。

难点:

信道、信号、模拟和数字传输、信道共享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局域网3.1局域网概述3.2以太网技术3.3以太网的mac层3.4以太网的连接方法3.5局域网的扩展3.6高速以太网3.7虚拟局域网3.8无线局域网

重点:

局域网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以太网的介质访问原理与

实现方法,网桥的工作原理,vlan的工作原理,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交换式lan技术。

难点: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csma/cd协议,以太网mac地址的格式。

第四章网络层与网络互连4.1网络层概念4.2网络互连

4.3数据报传送与差错处理4.4子网编址及无分类编址与cidr4.5互联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重点:

网络层与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及其技术、路由器及其路由实现方法;网际协议ip,

ip地址的分类,子网的划分和超网;常用的路由协议,路由选择协议,ipv6的基本概念。

难点:

子网的划分和超网,路由选择协议,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第五章传输层5.1传输服务

5.2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udp5.3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tcp

重点:

传输层的功能,tcp协议和udp协议(包括tcp连接的建立、数据的发送、连

接的释放)。

难点:

tcp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第六章应用层6.1网络应用模式6.2网络基本服务6.3万维网与http

重点:

网络应用模式、dns域名系统,http的工作原理。

难点:

http协议的理解。

第七章网络安全7.1网络安全概述7.2数据加密技术7.3用户身份认证7.4访问控制

重点:

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的概念、主要方法和实现机制。

难点:

数据加密算法的理解,网络安全实现机制的理解等。

三、学时分配

四、实验教学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计算机通信网络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八个不同类

型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分析。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生产实践、科研开发和其它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以实验来促进教学,以教学来指导实践。

配合理论教学通过相关实验课的学习和操作使学生对当前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能够熟练制作线缆并配置网络连接设备交换机和路由器,培养学生设计网络并维护网络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计算机通信网的基本实用技术并能够根据网络的要求组建相应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对网络的故障,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三)、每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1.网线的制作与测试

实验内容包括网线的制作步骤:

剥、理、插、压;利用utp进行实验,做出一条直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