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2208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docx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编制

二○○四年四月

 

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指导书

一、微生物实验室主要设备与样品采集

(一)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

1、光学显微镜及镜检仪器:

光学显微镜、接目测微尺、接物测微尺、血球计数器、测微网、显微镜灯、日光灯等照明设备。

2、消毒、灭菌设备:

高压蒸汽灭菌锅、铝锅、干燥箱、电炉、酒精灯、喷雾器、紫外光灯等。

3、微生物培养设备;恒温培养箱、液体培养振荡器、培养皿、三角瓶、试管等。

4、微生物分析设备和仪器:

无菌室、无菌操作箱、超净工作台、振荡器、混合器、组织捣碎器、高速离心机、天平、接种针、接种环、镊子、剪刀、仪器盘、平皿、吸管、载玻片、盖玻片、广口瓶、试管架、特种蜡笔、记号笔、纱布、铁丝筐等。

5、菌种保藏设备:

冰箱。

6、霉菌毒素一般测试仪器:

层析缸、电动吹风机等。

7、专项仪器:

恒温水浴锅、注射器、涂布棒、放大镜、自动温度计、自动湿度计等。

8、采样工具:

铲子、匙、采样器、塑料袋等。

9、通风设备:

通风橱、无菌室通风设备等。

(二)微生物学检验的样品采集

1、样品采集的目的

样品的采集简称采样。

采样是从生产和经营的产品中,按照采样规定采集检验样品的过程。

通过对检样的微生物学检验,可以准确评价产品状况,并为保证产品质量改进管理提供依据。

2、样品采集的要求

采集样品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第二,样品要妥善存放,严防污染。

第三,样品必须及时送检和检验。

采样前,应事先准备好经过灭菌的容器和采样工具。

在无菌条件下,按国家有关样品采集标准均匀而准确地取样,使样品具有正确性和代表性。

存放样品,应用灭菌后的纸袋或玻璃器皿为好,通常不宜直接使用塑料袋存放。

采集后的样品,必须及时封口,做好记录,贴上标签,每件样品必须标记清楚(如样品名称,采样地点,时间,储藏情况,数量,食用或中毒情况。

采集或送检单位及姓名,采样现场的温度、湿度及卫生状况等)。

尽量保持样品的原始状态,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基本条件。

微生物学检验还必须具有及时性。

样品送到微生物检验室应越快越好,有一般不超过3小时,如果路途遥远,可将样品保持在0―5℃环境中。

3、样品采集的方法

(1)采样用具

宜选用耐消毒灭菌的材料。

使用前,应进行认真清洁干燥和相应的灭菌处理。

湿热灭菌121℃至少20分钟,干热灭菌170℃至少1小时。

不能用消毒剂消毒,样品中也不得加入防腐剂,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采样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2)采样方法与步骤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按有关国家规定标准采集样品:

样品是固体粉末,应边取边混合;是液体,则通过振荡可混匀;检样是冷冻食品,应保持在冷冻状态(可放在冰内,冰箱的冰盒内或低温冰箱内保存);非冷冻食品须在0―5℃环境中保存。

采样数量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微生物的镜检技术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保养

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光学系统和机械系统两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是应用光学原理经过透镜使被检物体的物象放大。

机械系统具有支架作用,并有调节装置。

(1)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有物镜和目镜组成。

此外,还有反光镜、聚光镜等。

1)物镜物镜是由多组透镜组成,分为干燥系和油浸系两组镜头。

干燥系镜头是指镜检时物镜和镜检物之间的介质空气的物镜,通常可分为两种:

一是低倍镜,二是高倍镜。

油浸系镜头是指镜检时物镜和镜检物之间的介质是折光率玻片和镜头相似的油类(如香柏油),镜头浸入油中而进行调焦镜检的镜头,这样可避免光线通过空气时发生散射现象,从而保证视野亮度,提高镜头分辨率。

2)目镜目镜装在镜筒上方,它是由两块透镜组成,它可将物镜所造成的实像进一步放大形成虚像,并映入眼部。

目镜不增加分辨率。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但从提高分辨率的实际效果来看,还是选用放大倍数较高的物镜为好。

3)聚光镜聚光镜一般由两个或几个透镜组成,它可以使光线从正面和斜面照射到标本后进入物镜,形成一个大角度的锥形光柱,以提高物镜的分辨率。

4)反光镜它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取光设备,装置在镜座上。

它是个双面镜子,一面是平面镜,另一面是凹面镜,镜体可在弧弓上自由翻转以调整位置,使光线射向聚光镜。

5)光源自然光线和灯光均可作为光源,以灯光较好,因为光色和强弱都可以得到控制。

(2)机械系统

显微镜的机械系统主要由镜座、镜臂、镜筒、调节器、转换器、载物台和标本推动器等部件组成。

1)镜座镜座是显微镜的基座,在镜体的底部,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臂镜臂是显微镜的脊梁,机械装置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其相接,用以支撑与连接镜筒和镜座。

3)镜筒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连接转换器。

4)转换器转换器是由两个金属碟组成,上面一个固定在镜筒上,下面一个可转动,在其上安装物镜,转换器可按需要来转动以更换物镜。

5)调节器调节器是升降镜筒或镜台,调节物镜和标本间距离调焦的机件,分为粗调节器和细调节器。

6)载物台载物台又称镜台,用于放置镜检物,台上装有标本推动器。

7)标本推动器标本推动器又称十字动台,安装在载物台上,标本推动器一方面用来固定标本,另一方面通过旋转推动器上的螺旋,可使标本前后左右移动,便于检查标本的不同部位。

2、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

显微镜是贵重的精密仪器,取镜时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轻拿轻放,切忌碰撞和猛震,以免光学系统光轴偏斜,影响使用。

(2)采光与调焦

对光时,要将低倍镜与镜筒成一直线,用左眼看目镜内,同时调节反光镜寻找光源,调节到全视野有均匀的明亮度,照明效果到最佳时为止。

可通过开大或缩小光圈、升降聚光镜、旋转反光镜等来调节光线。

使用显微镜必须调焦。

先粗调至镜检物呈模糊状,在细调至镜检物清晰为止。

(3)镜检

镜检时,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对准通光孔,并用标本推动器或标本夹将其固定,然后按照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在油镜的原则,依次观察。

1)低倍镜观察任何标本都先经过低倍镜观察。

首先移动推动器,使标本处于低倍镜的正下方,旋动粗调节器,物镜降到距标本5mm处,用左眼由目镜向下看,慢慢使镜筒上升,直至发现视野中有被观察的物象后,再使用细调向下或向上移动,直到能清楚地看到标本为止,将要观察的标本目标移至视野中央,以备换高倍镜或油镜镜检。

2)高倍镜观察显微镜的成套物镜,一般设计为共焦点,低倍镜对准焦点后,移动转换器,改换高倍镜后基本上也对准焦点,只要稍微转动细调即可。

3)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目标后,移动转换器,在标本的欲检部位加一滴香柏油,改换成油镜,只要稍微转动细调即可。

4)记录使用显微镜时,用左眼观察目标,右眼看记录本,以便边观察边记录。

5)收镜与存放镜检结束后,把标本取下,擦净显微镜各部,将镜头转成“八”字行,再将镜筒向下调节以免物镜与聚光镜相碰受损,然后将显微镜放入镜箱内,妥为保存。

3、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保养

(1)显微镜应避免直接在阳光下暴晒。

(2)显微镜及镜头严禁随意拆卸。

(3)显微镜应保持干净,尤其是目镜和物镜必须保持高度清洁,如有不洁,机械部分用软布擦净,光学系统用擦镜纸擦拭。

(4)油镜使用后,用擦镜纸沾二甲苯擦拭,再用擦镜纸把镜头擦净。

(5)微镜调焦时,如为镜筒升降者,只准升,不能降;如为镜台升降者,只准降,不能升。

(6)显微镜使用时或装箱存放后,均需注意防潮、防霉、防晒、防震。

(二)测微与计数

1、测微

测微就是测量微生物的大小,其大小用测微尺来测定,测量微生物个体大小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一项重要工作。

测微尺包括两种:

接物测微尺和接目测微尺。

(1)测微尺的构造

1)接目测微尺简称目尺,是一圆形玻片,玻片中央有一刻度尺,使用时装入目镜内的光阑处。

2)接物测微尺简称物尺,是放在载物台上的一块玻片。

在它的中央有一条长1mm被分成100个小格的等分线,每一小格长0.01mm即10um。

(2)测微尺的使用

1)目尺显微长度的标定因目尺是安装在目镜中,所测得的物象均已被物镜放大,因此在使用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时,目尺的显微长度(即目尺每小格代表经过显微放大的实际长度)是不一致的。

所以在不同放大倍数的镜头系统下,必须分别用物尺来标定目尺每格的显微长度。

目尺显微长度标定的具体方法如下:

先将目尺装入目镜内,刻度向下,并将物尺放在载物台上,使刻度朝上。

按镜检的方法,在镜下找到物尺的刻度,再转动目镜,使两尺刻度平行,并使两尺第一条刻度线重合,向右寻找第二条相重合的刻度线。

记录两个重叠刻度线间目尺和物尺的格数,根据下列公式计算目尺的显微长度。

目尺显微长度=(两个重叠刻度线间物尺的格数/两个重叠刻度线间目尺的格数)×10(微米)

2)微生物菌体大小测量在目尺的显微长度确定以后,便可取下物尺,放上欲测定其大小的微生物玻片标本,进行测微。

首先,在视野中选取一个单独的菌体,以横和纵的方向来测量,视其相当目尺刻度多少格,再乘以目尺显微长度,即可算出菌体的大小。

2、微生物的显微计数

显微计数是在显微镜下直接计算菌液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显微计数法有三种,即计数器测定法、视野计数法和目镜计数网测定法。

这里主要介绍计数器测定法。

计数器测定法是利用血球计数板测定单位容积(或重量)内微生物数量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细菌、真菌孢子、酵母菌细胞及病原菌的直接显微计数。

(1)血球计数板的构造(以25×16规格计数板为例)

血球计数板的构造是一块厚的载玻片中央两边各有一个计数室,计数室的长宽各是1mm,深度为0.1mm,其容积为0.1mm3。

0.1mm3的计数室又均分为25个中格,每个中格又分成16个小格,因此有计数室0.1mm3=25中格=400小格。

(2)血球计数板的使用与计算

操作时,先将血球计数板、吸管、盖玻片充分洗净,并使其干燥,再用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然后用吸管吸取稀释菌悬液放在盖玻片的边缘上,待菌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内,然后在高倍镜下观察计数,计数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及中央五个中格内细胞数,每个样品重复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计算公式是:

样品菌量(个/ml)=(五个中格内细胞数之和/80)×400×104×稀释倍数

(三)微生物的镜检技术

1、细菌的镜检

细菌镜检的项目为:

细菌的形态、大小。

革兰氏染色反应,有无芽孢、荚膜、鞭毛及细胞运动情况等。

在细菌形态观察中,必须借助于染色的方法,使菌体着色,增加与背景的明暗对比,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较为清楚地观察其个体形态和部分结构。

细菌染色法分为:

单染色法和复染色法。

(1)单染色法

单染色法是用一种染料染色,适用于菌体一般形态观察。

操作过程如下:

涂片→干燥→固定→染色(1~2分钟)→水洗→吸干→晾干→镜检

(2)复染色法

复染色法是用两种或多种染料进行染色,最常用的是革兰氏染色法。

所有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一类是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革兰氏染色法的操作过程如下:

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初染1分钟→水洗→路氏碘液媒染1分钟→水洗、吸干→95%乙醇脱色→水洗、吸干→番红复染30秒钟→水洗、吸干→晾干→镜检

在进行革兰氏染色过程中,以涂片和酒精脱色这两步骤最为关键。

2、酵母菌的镜检

酵母菌镜检的主要项目有:

营养细胞的形状大小和出芽繁殖的特征,有性繁殖和假菌丝的有无等特征。

(1)制片方法

观察酵母菌的基本形态,可用水浸法制片,于显微镜下观察。

方法如下: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方法从培养48小时的固体斜面上取少量酵母菌与水混匀至浑浊即可;亦可直接从液体培养基中沾取一环菌液于载玻片上,加盖盖玻片,在显微镜下即能清楚地看到酵母菌的形态及其出芽繁殖的特征。

(2)染色方法

美蓝染色法:

取美蓝染色液滴加在洁净载玻片中央,用接种环取少量酵母菌于美蓝液中,加盖盖玻片镜检,在显微镜下可见到死细胞被染成蓝色,活细胞则无色透明。

因为活细胞新陈代谢旺盛,细胞内还原能力强,能将进入细胞的美蓝还原成无色,而死细胞失去代谢活力,被染成蓝色。

3、霉菌的镜检

在镜检,首先观察霉菌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菌落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然后再进行镜检。

霉菌镜检项目为:

营养体的类型、营养菌丝是否分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类型、形态、颜色、大小及其着生方式。

在霉菌形态研究中,主要采用制片镜检和活物镜检两种方法。

(1)培养物的直接观察

用尖头镊子或接种针挑取有绒毛状的培养物一小块,将其小心地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低倍镜观察,一般可以观察霉菌的菌丝孢子囊或分生孢子头及其着生情况。

(2)制片镜检

霉菌制片方法是在洁净的载玻片滴加一滴乳酚油,用经过火焰灭菌的镊子挑取培养物上的霉菌(注意从靠近基质处取取)少许,放入乳酚油中,然后轻轻压上盖玻片,即可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3)霉菌的活物镜检

为了研究霉菌的生长情况,活物镜检是将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菌落直接用低倍镜镜检。

用这种方法观察,能看到菌体实际生长的全貌,可以直接鉴别许多霉菌,还有利一些霉菌生长特征(菌丝分枝、孢子及孢子梗着生状态等)。

活物镜检的方法有载玻片培养镜检、平板培养镜检、斜面培养镜检三种。

观察活物时,必须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避免镜头接触霉菌,以防镜头生霉;二是看完后要及时加盖和清理,避免标本污染;三是镜检人员必须加强防护,严防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

三、培养基的制备和消毒灭菌技术

(一)培养基的制备

1、制备培养基的准备工作

(1)仪器用具的准备

烧杯、玻棒、台称、吸管、玻璃漏斗、试管、三角瓶、电炉、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皿、铝锅、恒温箱、干燥箱、无菌室等都是制作培养基不可缺少的仪器用具,事先必须准备齐全。

(2)玻璃器皿的清洗

玻璃器皿的清洁度,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是否准确。

因此,要求所用的玻璃器皿必须洗涤后才能使用。

洗涤的方法及所用洗涤剂因目的不同而异。

一般新玻璃器皿可用2%盐酸浸泡1~2小时,再用水冲洗干净;一般玻璃器皿(如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等)先用毛刷及洗衣粉去污垢、无机盐等物质,然后再用水冲洗干净;少数实验室要求清洁度较高的器皿,可先放在洗液中浸泡数十分钟,在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洗2~3次,以水在器壁上均匀分布成一薄层而不出现水珠时,为油垢除尽的标志;玻璃器皿用过之后,在未干之前应立即洗涤;带菌的玻璃器皿,应先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再洗涤。

培养皿经洗刷晾干后,配成套,5~10套为一包,用旧报纸包扎,干热灭菌后备用。

2、培养基制备的过程

配料→溶解→校正PH值→加琼脂融化→过滤→分装→加棉塞,包扎→灭菌

(1)用具的选择

制备培养基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用具,不能用铜铁器皿,以免铜锈、铁锈混进培养基中。

一般可用搪瓷缸或铝锅等。

(2)配料溶解

容器中先盛所需量的水(按需要可为蒸馏水或自来水),然后按照培养基的配方,准确称取各种原料,依次加入,使之溶解。

一些不易称量的成分,如牛肉膏比较粘稠,可先称好一根玻棒和烧杯,再用玻棒取牛肉膏放在烧杯中一起称。

有些需要量甚微的药品,可先配成定量比的稀释液,再从中定量取出需要的量。

(3)调节pH值

除培养基配方为自然pH值,配制时不用调节pH值外,其它皆需按要求调节pH值。

调节pH值必须待加入水中的物质全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时才可进行。

调节前先用精密pH试纸测定所配得溶液的pH值,然后根据配方所要求的pH值确定加碱还是加酸来调节pH值。

所用酸一般为1mol/LHCl溶液,碱为1mol/LNaOH溶液。

调节时要小心,逐滴加碱或酸,且要边加边搅,防止局部过酸或过碱而破坏培养基的营养价值,尽量不要调过头。

(4)固体培养基制备

如需配成固体培养基,应将适量琼脂投入所配的溶液中,加热使其全部融化。

琼脂完全融化后,要加热水补足所蒸发的水分。

(5)过滤

可用二层纱布中间加脱脂棉趁热过滤,如气温低容易凝固可用保温漏斗。

(6)分装

趁热用玻璃漏斗或保温漏斗将培养基按需要分装于试管或三角瓶内。

管口或瓶口不能粘附培养基,以免引起污染。

装入试管的培养基的量一般为试管高度的1/5~1/4,装入三角瓶内的培养基的量一般为瓶容量的1/3。

(7)加棉塞,包扎,灭菌

为了避免试管和三角瓶中的培养基被污染,又能使培养的微生物获得必要的氧气,因此管口和瓶口要用棉花塞加封。

棉花塞的大小要合适,既能塞牢,又能拔出。

棉花塞塞好后,外包一层油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湿润棉花塞),用棉绳扎牢,即可进行灭菌。

灭菌后,斜面培养基趁热摆成斜面。

冷凝后无菌存放,备用。

(8)无菌检查

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的温室中培养24~48小时,或放入28℃的温室中培养5~7天,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

3、常用培养基配方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MPA)

牛肉膏5克蛋白胨10克NaCl5克琼脂20克蒸馏水1000mLpH7.4~7.6

2)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

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蒸馏水1000mLpH4.0~6.0

3)麦芽汁培养基(MDA)

麦芽汁(10°Bx)1000mL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

4)察氏培养基

NaNO33克KCl0.5克K2HPO41克FeSO40.01克MgSO45克蔗糖30克蒸馏水1000mLpH6.7

5)豆芽汁培养基(BSA)

黄豆芽100克蔗糖50克琼脂20克蒸馏水1000mLpH4.0~6.0

(二)消毒、灭菌技术

1、加热灭菌

(1)干热灭菌法

1)火焰灭菌法直接利用火焰把微生物灼烧死。

此法灭菌可靠,简便迅速,适用于接种环、接种针、玻璃棒、镊子、解剖刀等用具的灭菌。

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

三角瓶口也都用火焰作短暂灼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2)干热空气灭菌法在干燥箱内,通过加热使箱内空气温度上升,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具体操作方法是:

首先将包扎好的器皿放入干燥箱内,使其勿与箱壁接触,并保持箱内空气流通;然后接通电源加热,使温度升至160~170℃,恒温维持2~3小时;再切断电源停止加热,当箱内温度降至60℃以下时,方可打开箱门,取出被灭菌的物品。

此法只适用于玻璃仪器及金属用具。

(2)湿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是用煮沸或饱和水蒸气等湿热进行灭菌,此法适用于一切含水物品。

实验室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

首先,在灭菌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然后把欲灭菌的物品放入,盖上内盖,再对称拧紧外盖上的螺栓;打开锅盖上的放气阀,开始加热;锅内产生蒸汽后,放气阀即有蒸汽排出,约3~5分钟后,待冷湿空气排尽,再关闭放气阀;待压力升到0.1兆帕(121℃)时,维持此压20~30分钟;停止加热,自然冷却,待压力降为零后,打开放气阀,排出残留蒸汽;打开锅盖,取出灭菌的物品,无菌放好。

2、过滤除菌

不适于加热灭菌的物质,可以采用过滤法除菌。

过滤除菌就是利用特别的细菌过滤器,以及活性炭、超细纤维等,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滤掉。

一般以细菌过滤器为常用。

3、化学药剂消毒与灭菌

化学药剂消毒是利用化学药剂来杀死微生物。

实验室和生产中常用的消毒剂有:

5%苯酚溶液常用于实验室、无菌室和无菌操作箱中的空间消毒;10%的福尔马林溶液常用于容器消毒;70~75%酒精是最常用的消毒剂,可用于一般器皿、器械、皮肤、玻片等表面消毒;0.1%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粮粒表面消毒,5%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霉菌毒素的去毒;3~5%的来苏儿常用于桌面地面及皮肤的消毒。

4、紫外线灭菌法

紫外线灭菌法主要应用于无菌室和无菌操作箱的空气灭菌。

通常在10~15㎡空间容积内,采用30瓦紫外光灯照射5~15分钟即可。

为了加强灭菌效果,在开灯之前,可以在无菌室内喷5%苯酚溶液或2~3%的来苏儿溶液,使空气中微生物随雾滴和尘埃降落,以便有效地杀死微生物。

紫外线对人体有伤害,应注意防护。

四、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培养技术

(一)无菌操作基本环节

1、分离、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1)应经常用消毒液擦洗无菌室的桌面及墙壁,用乳酸或甲醛熏蒸无菌室。

(2)无菌室在使用前,应先打开紫外光灯灭菌30分钟。

(3)经常对无菌室作无菌程度检查。

(4)进入无菌室前,应先做好个人卫生工作,换工作服、工作鞋,戴口罩。

工作服、工作鞋、口罩只准在无菌室内使用,不准穿着到其它地方,并定期洗换和消毒灭菌。

(5)接种的试管、三角瓶等应做好标记,注明培养基、菌种的名称和日期。

移入无菌室内的所有物品,均须在缓冲室内用75%酒精擦拭干净。

2、接种时操作要点

(1)用75%酒精擦双手

(2)操作过程不离开酒精灯火焰。

(3)棉塞拿在手上,不要乱放。

(4)接种工具使用前需经火焰灼烧灭菌。

(5)操作要正确、迅速。

(6)接种工具用后需经火焰灼烧灭菌,才能放在桌上。

(7)棉塞必须塞得松紧适宜。

(8)所有使用的器皿均须严格灭菌。

(9)接种用的培养基均需事先作无菌培养试验。

(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常用的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是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划线法。

1、稀释分离法

稀释分离法主要步骤是:

(1)取样

方法见一

(二)样品采集的内容。

(2)制备菌悬液

称取一定量样品1~25克(或毫升),在酒精灯火焰旁放入装有9倍或99倍于样品重量(或体积)的无菌水的试管或三角瓶中,经充分振动只能感洗涤或组织捣碎后即制成稀释度为10-1或10-2的菌悬液。

(3)稀释

按1:

10的倍比稀释法把菌悬液依次稀释成10-2、10-3、10-4……菌悬液。

注意:

以上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每一浓度更换一支灭菌移液管,以减少稀释中的误差。

(4)接种

事先准备好直径为9~11㎝的灭菌培养皿12只,分成三组。

通常在食品细菌分析时,分别选用三个连续稀释度10-3、10-4、10-5,每个稀释度为一组,定为四个培养皿,即四个重复,计数时取四皿平均值,使测定结果更为准确。

如如果分离霉菌或酵母菌,一般采用10-2、10-3、10-4三个稀释度。

必须说明,各种发酵食品的样品分析,其菌悬液的稀释度,应根据样品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稀释度确定后,用灭菌的1ml移液管,依次从低稀释度到高稀释度,分别吸取1ml菌悬液,注入已经编号的相应稀释度的平皿中进行接种。

(5)制作平板

将已热融并已冷至45~50℃左右的培养基以无菌操作方法倒入上述已接种的培养皿中,每皿15ml左右,立即轻轻地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与菌悬液充分混合,然后静置,待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皿翻转,置于恒温箱中定温培养。

(6)培养

根据分离微生物类群不同,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及分离用培养基均有所不同。

如细菌,一般用MPA,于37℃恒温箱中培养1~2天;霉菌用PDA或CA,于28℃培养5~7天;酵母菌用MDA或PDA,于28℃培养2~4天。

(7)结果观察

通过培养既可见培养皿内长出各种菌落,可分别进行观察。

首先从外观上辨认出细菌、酵母菌、霉菌的菌落,选择所需要的稀疏的单个菌落,接至相应的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待斜面上长成成片的菌落后,用无菌操作取出少量菌体(或菌丝体),制片,用显微镜检查是否已得到单一的纯种。

如仍有其它菌混杂,就应再经稀释分离或平板划线分离进行纯化,直到获得纯培养。

用此法可以及时分离到多种菌种。

2、平板划线法

这是分离纯化菌种的常用方法。

操作过程如下:

(1)制作平板

将已热融并已冷至50℃左右的培养基以无菌操作方法倒入已灭菌培养皿中,每皿15ml左右,待其凝固稍干燥后可使用。

(2)划线分离

以无菌操作方法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待分离的混杂菌,左手拿起已制好的培养皿平板(用大拇指和中指夹住皿盖的两边,无名指和小指托住皿底)拇指稍稍用力把皿盖打开一缝隙,右手把已沾上菌的接种环迅速通过缝隙伸入平板划线,然后取出接种环,合上皿盖,平板倒置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划线时要注意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