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26247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docx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

16、这条小鱼在乎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

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3.了解比较男人和男孩的不同做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小鱼有生命吗?

在困境中小鱼能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这条小鱼在乎。

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

(2)在课文中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小鱼被困,男孩去救鱼,和一个男人的对话。

(2)学生质疑。

通过讨论,朗读课文来解决,个别的放在学文时解决。

三、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1.那个男人在海边散步,他看到了什么?

小鱼被困,处境极危险,“虽然大海近在咫尺,但他们回不去了。

”“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尽,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去。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小鱼被困的无助。

2.男人还是向前走着,忽然他停下了,他看到了什么?

“(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他们扔回大海。

“走得很慢”、“弯下腰”、“捡起”、“扔回”这四个动词写出了他全神贯注和不遗余力的情状。

练习朗读。

3.男人忍不住了,问那个小男孩“为什么还在扔?

谁在乎呢?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既然知道这种努力是无济于事的,那继续干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

有谁会感激呢?

小男孩怎么回答?

“这条小鱼在乎!

他认为怎么样?

(在他的心目中,每一条小鱼都是独立、完整的生命个体,都和人一样有生存的权利,有获得同情、关爱和帮助、呵护的需要。

救活一条小鱼就是救活一条生命。

尽管这么多小鱼他救不过来,可是对于被救的小鱼来说,他的新生不就意味着重新获得了整个世界吗?

有什么理由不倾情相救呢?

别人在乎不在乎有什么重要呢?

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

齐读课文,简单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

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他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板书设计:

            

                 这条小鱼在乎

                  (生存的权利)

 

小鱼被困:

近在咫尺   回不去

 

男孩救鱼:

走  弯  捡  扔

 

 

 

 

 

作业设计

1、 朗读课文

2、 抄写词语

3、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

教完这篇课文,不禁感慨:

课文中的男人不是没有经历过童年时代,那么他是怎样丢失了一颗童心而变得如此世俗和功利的呢?

反过来说,若干年后,男孩也会长大成人,走向成熟,那时他还能保持这一颗纯洁无暇的童心吗?

在人类不断走向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怎样消除这种隔膜和异化现象呢?

令人深思。

 

17、温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师生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

如:

雷锋画像、雷锋的故事、雷锋的阿记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明白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

写好课文中的一些生字,如:

“捅”“宿”“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导入

 

l你知道每年的3月5日是什么日子吗?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2雷锋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生介绍,师补充)

3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生介绍自己了解的雷锋事迹

 

 

 

读题,质疑

 

进入学习状态,读课题,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

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

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小韩   雷锋   火炉吭声   捅炉子 半宿

煤块   添饭 暖烘烘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指名读

②评价

③再指名读

①   齐读

 

(3)交流读书收获:

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读课文,指明分段读

3       读课文

 

 

4、课文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读准带音节的字,反复朗读课文中的长句。

`

自学生字:

同桌学习,先读准字音,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字典理解字意,并找出形近字

“肢”和“技”

“扯”和“址”

 

理解词语

结合生活实际

“暖烘烘”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用换词语、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的方法进行。

借助词典理解词语。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词典  

2、联系上下文。

 

交流读书收获。

 

集体评议交流

 

练习,比赛

 

讲雷峰为战友做很小的好事情的故事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范写,明确注意点

重点指导“捅”“宿”“添”等的写法。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观看学习。

观察生字,正确书写“捅”“宿”“添”等

 

展示交流,取长补短。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仿写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复习引入

1、抽生读生字词。

 

2、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复习,进入学习状态。

 

 

二、精读感悟

1、默读,勾画出描写雷峰心理活动、动作和语言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

2、你喜欢哪些词语,读给大家听听。

3、学生自由练习,读给大家听,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4、重点指导

A请大家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比较用上“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这些词语。

B朗读指导:

“轻手轻脚”给战士盖被子,要读得轻柔。

在读“天冷风寒,不可能让小韩穿这样的衣服去出操、出车”联系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心疼,体会雷峰对战士无微不至的关爱。

指导学生通过揣摩人物的内心。

进一步感受雷峰给战士带来的温暖。

C探讨“又是班长”的“又”字说明了什么?

5、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吧。

6、战士为什么心里会觉得暖烘烘的?

题目的意思有是什么呢?

7、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吧!

 

 

 

 

 

 小鱼被困,处境极危险,“虽然大海近在咫尺,但他们回不去了。

”“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尽,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去。

“(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他们扔回大海。

“走得很慢”、“弯下腰”、“捡起”、“扔回”这四个动词写出了他全神贯注和不遗余力的情状。

练习朗读。

 

 

 

 

 

 

 

反复朗读这几段话,激发学生关心鱼儿命运的感情。

 

 

学生朗读,体会小男孩对挽救生命的执着,也体现了他的善良,从而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三、拓展思维.启发想象

 

 

1、总结:

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他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2你学了课文后,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

对自己说些什么?

3假如你看到小动物遇险,你会怎么做?

 认真倾听,学习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说说课文。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体会对生命的尊重。

 

五、作业设计

 

收集雷锋的名言警句: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3、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做好事,不做坏事。

 

18、小读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把杂志当作朋友,对朋友的错误“及时帮助他改正”的真诚态度。

   2、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3、根据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教时安排:

2教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板书课题。

   2、小读者是谁?

课文写了这位小读者的意见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运用已学的方法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思考:

“良师益友”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在这两段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什么是“良师益友”?

这段话中“他们”是指谁?

“我们”又指谁?

   3、小结: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作者的心情,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是什么引起作者心情的变化呢?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小姑娘是“我”的良师益友?

   2、小姑娘为什么敢于向编辑提意见?

   3、感情朗读第二段。

   4、归纳第二段段意。

  五、归纳主要内容。

   1、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题扩展法;

    *抓重点段的方法;

    *段意归并法。

   2、确定归纳方法,并说明理由。

   3、归纳主要内容。

  六、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板书:

        提意见 

    小读者       编辑

        良师益友

 

19、威尔逊出游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用钢笔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边读边批,读懂课文内容。

   4根据旁批,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有计划、要细心,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事情。

  教学重点

   自主识字,根据旁批,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有计划、要细心,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事情。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妈妈发现威尔逊没有带齐东西却不提醒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引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有外出旅游或野营的经历吗?

请大家谈谈自己外出的经历吧!

学生自由畅、谈。

   2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外国小朋友出游的故事,齐读课题,想知道什么:

威尔逊是怎样一个孩子?

在野营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结果怎么样呢?

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自主识字,读通课文

   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测生字。

(出示生字词)采取多种方式读(开火车、小组赛读、齐读)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给学生归纳写事文章的好方法:

谁到什么地方干什么?

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威尔逊到山里野营,妈妈发现他少带了衣服和手电筒,但没有提醒他,威尔逊回来后与妈妈总结了教训,明白了今后该怎么做。

  三、学习课文,学会批读

   1指名读第1~3段。

边听边想:

在威尔逊出游时,校方、妈妈、威尔逊分别做了哪些事?

从他们的所做中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批在旁边。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点拨、评价)

    

(1)校方:

介绍营地,提出建议。

(体会校方为孩子们考虑周到)

    

(2)妈妈:

问威尔逊是否需要帮忙,检查威尔逊的行李。

(体会妈妈从话语、行为上关心和疼爱孩子,是一位好妈妈)

    (3)威尔逊:

拒绝妈妈的帮助,信心十足地说,“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

理解“信心十足”,指导读好威尔逊信心十足的话。

(自由读、指名读、教师引读)

    师:

听了威尔逊信心十足的话语,你有怎样的体会,齐读旁批。

你有什么体会?

(威尔逊是个自信、聪明、有主见的孩子)

   2师:

虽然威尔逊自信、聪明、有主见,可他毕竟是个孩子,有些马虎,他没有带足够的衣服,忘了带野营时用的手电筒。

以往你出门,有过这样的情况吗?

妈妈发现了是怎么做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

威尔逊的妈妈没有告诉他。

学到这里,孩子,你有疑问吗?

    生:

为什么妈妈不提醒他呢?

    师:

是呀,妈妈为什么不提醒他呢?

   3带着问题学习课文第4~12段。

要求: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读一读,边读边体会,把自己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再批在书上。

全班汇报、交流。

(体会妈妈的用意)

   

(1)威尔逊说:

“我带的衣服太少了,而且因为我没有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别人借,才能够出去。

这两件事让我很难堪。

     生1:

我体会到威尔逊过得不开心。

     生2:

威尔逊的衣服带得太少,感到很冷。

     生3:

威尔逊没有手电筒不能出去。

想要出去,只有向别人借,让威尔逊很难堪。

     师:

谈得真好,请大家结合当时的情境想象一下威尔逊遇到什么样的难堪?

(生自由发言)

     师:

是呀,衣服带少了,到了夜晚感到很冷,甚至冷得发抖;没有手电筒,想要出去,只有向别人借,也许别人不借,向别人借了多次自己也不好意思,真让威尔逊感到难堪。

     指导朗读,体会威尔逊在野营时遇到的难堪。

   

(2)“我以为那里的天气会与这里一样,所以只带了家里平常穿的衣服,没料到山里比这里冷。

下一次再去,我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生1:

我知道山里比家里温度低。

     生2:

我体会到威尔逊知道了出门时应了解出游地方的天气,根据天气带衣服。

     师:

威尔逊事先没有了解山里比家里冷,少带了衣服。

拿手电筒是怎么回事呢?

   (3)“我想到的,老师也告诉过我们,可是我忙来忙去,就把它给忘了。

     师:

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因为忙而把重要的事情给忘了的呢?

现在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克服容易忘事的毛病?

(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4)“我想,下一次野营时,我应该先列一个单子,就像爸爸出差前列单子那样,这样就不会忘掉东西了。

     生1:

威尔逊知道了出门前列一个单子,避免忘掉东西这个道理。

     生2:

威尔逊得到了教训,这次出游收获很大。

     (指导朗读)

     师:

作者明白了妈妈的用意,你明白了吗?

     生1:

我明白了妈妈不提醒威尔逊是想给他教训。

     生2:

妈妈是要让威尔逊以后做事要细心,不能马虎。

     师:

是呀,通过妈妈的一番良苦用心,通过威尔逊野营中小小的挫折让威尔逊明白了做事要有计划,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次出游的收获可真不小呀!

   4分角色朗读课文第4~12段,感受威尔逊出游的切身经历和体会。

  四、拓展实践,启发思维

    某一个周末,你要和家人外出旅游,请列一个单子,看看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全班交流。

    师小结:

孩子们真聪明,为自己此次出游考虑得非常周到。

  附:

板书设计

         威尔逊出游  吸取教训

列出单子

 

2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齐读课题两遍。

师范读。

(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生齐读全诗。

    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

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

(放幻灯片1、2)(学生思考讨论)

   1.九月九日:

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

重阳节又是什么节?

(生:

老人节)

   2.忆:

想念,思念。

   3.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

(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

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

(幻灯片3)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

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

(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

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

他乡、外乡。

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

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

每当。

    逢:

遇到。

倍:

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

(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诗意:

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

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

(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yú):

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诗意:

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

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

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

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

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五、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考:

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

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

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

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

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师:

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师: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

请你来背一背(生:

李白的“静夜思”)

  课后题解:

   注意带点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

(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

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倍:

格外;加倍、更加。

   (我单独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练习:

   1.你如果有亲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话说说你对他的思念吗?

   2.如果你没有亲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当作王维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阳登高了,会对身处外地的王维哥哥说些什么话,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呢?

  六、总结。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单位秒,知道60秒=1分,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逐步建立1秒、1分等的时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播放雅典奥运会刘翔夺冠、春节联欢晚会和神6发射录像。

引出秒。

2、秒的认识

(1)认识秒针

课件:

钟表店,说说哪些钟表可以直接计量时间过去了几秒?

(2)小组交流。

秒针走一格是几秒?

秒针从2走到3,再走3秒(演示秒针走的过程),一共走了几秒?

从现在的这里走到6,秒针走了多少秒?

假如时间过去10秒,秒针从6到几?

为什么?

从1到几?

从7到几?

从12到10是10秒吗?

(课件演示)

再从10到12呢?

秒针走一圈呢?

生1:

60秒

生2:

12秒

生3:

1分

师:

12秒对吗?

生:

不对,是60秒=1分。

师:

秒针走一圈是几秒?

为什么?

生1:

因为1分=60秒。

生2:

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

师带生全体再5、10、15……的数。

秒针走一圈,分针会有什么变化?

(观看钟面的变化)

(感:

学生都有生活经验,没有必要去慢慢看,更应侧重在感受时间的长度上)

师板书:

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如果不看秒针走动,能知道秒针走多少吗?

生:

听声音,响一下是1秒。

游戏:

闭上眼睛感受十秒,认为时间到了就睁眼。

师:

你准吗?

生:

我准

师:

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

掰手指

生2:

心里报数

师:

你们觉得报的怎么样?

生:

师:

1嗒嗒

生:

你慢

师:

怎样才能不快不慢?

生:

不知道

师:

怎样才能掌握节奏?

和师一起打节拍。

生:

我心跳跳五下是一秒

师:

你能找到方法准确感受一秒了吗?

集体拍手再感受。

3、体验:

闭眼体验15秒的长度。

(1)学生拍掌集体感受。

(击掌越来越快,学生个体感受受到集体击掌的影响,出现错误)

(2)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感受15秒的长度。

4、闭眼感受1分的长度。

(1)      闭眼感受,先有声,数秒后关闭,让生闭眼感受1分长度。

(2)      1分钟能做什么?

师提供:

一篇文章、画画、口算题让生选择,做1分钟。

汇报:

口算做了几道?

(生:

4道、2道、9道)

欣赏1分钟之内的绘画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