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280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 5.docx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5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

第七单元

主备教师:

王涛

备课时间:

2007年10月19日

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

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以及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与前后知识间的联系: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以及认识了万以内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

3.本单元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时应注意留出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计算过程中理解算法,发现计算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理念: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2.重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发计算需求,锻炼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意识。

3.使学生在集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各位都不进位.)

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

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仪

课时安排:

乘法10课时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主备教师:

王涛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

037

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出示;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场面,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题

(1)提问:

根据刚才看到的,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怎样解决?

(2)谈话;你们能列竖试计算出4×152的得数吗?

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先独立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计算时怎样想的。

小组汇报,老师归纳。

(3)提问:

看一看这题的计算过程,联系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想一想,三位数乘一位数在竖试的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等方面你发现了什么?

2.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定一人板演,老师巡视,全班集体订正。

3.小组讨论: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书上将竖式补充完整。

同桌互相检查,集体订正。

2.做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做第3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全班集体订正。

4.做第4题

指名说一说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要求口算哪些题。

口算给同桌听,一人口算乘2的题,一人口算乘3的题。

5.做第5题

(1)让学生先看懂题意,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用竖试计算得数,然后口头回答问题。

(3)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6.做第6题

独立做题,全班共同校对。

7.拓展题

 

1□3□1□

×4×6

4921914

四.总结

提问: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P73第2题。

板书设计:

4×152=

152

×4

□08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

练习七

主备教师:

王涛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

038

第74页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提高计算技能。

2.让学生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交流自己的收获,体会和发现。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做第1题

投影出示:

先让学生估算每题的得数大约是几十多,然后再指名追问:

你能说出每组中两道题的的区别吗?

2.做第2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定几人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3.做第3题

(1)让学生先看懂图意,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用竖式计算得数,然后回答问题。

4.做第4题

(1)让学生自己观察题中的插图,搜集图中的信息。

(2)独立思考,解答题目。

(3)小组内交流,重点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4)全班交流。

二.能力拓展(投影出示)

1.小朋友们绕着边长是125米的正方形广场跑了一圈,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

2.王家村有一块长128米,宽121米的长方形空地。

划出一块最大的正方形地种树,剩下的地四周围上栏杆用来做花园。

栏杆全长多少米?

学生口算。

三.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2题。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

练习七

主备教师:

王涛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

039

练习七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或发现蕴涵其中的一些规律。

2.进一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并根据需要解决问题,主动搜集和组合信息,以提高解决问题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投影出示第5题

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算,再比较每组中的两道题算法上的联系。

2.做第6题

指名学生估计,说说估算方法,再让学生笔算,笔算后再与估计的结果对照,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3.做7、8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题中插图,搜集图中的信息.

弄清题中的的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2)独立思考,解答题目。

(3)小组内交流,重点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4)全班交流。

4.做第9题

(1)出示图,提问: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要求小路长指的是什么?

(2)独立思考,解答题目。

(3)同桌交流,集体订正。

二.能力拓展

做思考题

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思考的,结果一样吗?

指几名优秀学生回答,老师帮助归纳总结。

三.布置作业

练习七7—9题。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主备教师:

王涛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

040

第76—7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

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

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今天有3只小猫去钓鱼,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有什么收获。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探索

(1)挂图出示小猫钓鱼场景图。

提问:

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鱼?

可以怎样列式?

(2)学生独立列式。

并计算出结果。

(3)提问:

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4)想一想:

0×7=8×0=

指名口答

提问:

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

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1)挂图出示看台图

提问:

这个看台一共有几排?

每排有几个座位?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求出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座位吗?

(2)学生独立列试计算。

(3)一个看台102个座位,学校体育馆有4个这样的看台,估计一下,学校体育馆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小组交流,并说出估计的方法。

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

(4)算一算到底有几个座位?

学生尝试计算并指名板演。

(5)全班交流102

×4

408

(6)试一试:

104×4

二.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做第2题

独立做在书上,做问后在小组里交流批改。

3.做第3题

独立检查,在书上订正,然后全班交流。

4.做第4题

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5.做第5题

提问:

4个书架大约有多少本?

你有什么发现?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解答。

三.质疑。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0+0+0=0

0×3=0

0×7=0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主备教师:

王涛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041:

第78-7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试的简便写法。

2.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试的简便写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复习

投影出示:

3×2=7×2=

13×2=

3×20=7×20=

21×4=

口算讨论:

你是怎么口算的?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插图和她的话

提问:

你从题中了解到那些信息?

你能题出什么数学问题?

你能列出算式吗?

指名说出口算方法和结果。

板书:

4×12=484×120=480

提问:

你是怎样由4×12=48想到

4×120=480?

学生独立用竖试计算,指名板演。

提问:

积末尾的0是怎样得到的?

2.教学:

试一试

(1)让学生在书上计算,指名回答

(2)让板演的学生给全班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做在书上,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做第3题

独立做题小组长检查,订正错误.

2.做第4题

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口算,体会它们的内在联系,掌握几百几十和几相乘的口算方法。

3.做第7题

让学生读题。

提问:

你能看懂表的内容吗?

让我们计算什么?

让学生填表。

提问:

观察这张表,你有什么发现?

四.质疑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是怎样掌握的,先相互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2、5、6题。

板书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4×120=4×12=48

4×120=480

120120

×4×4

480480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主备教师:

王涛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

042

第80-81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理解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提高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同一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具准备:

投影仪

一.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投影出示例题图。

提问:

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完整出示例题,学生自由表述题意。

二.合作探究

1.组织探究: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你可以自己先想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2.汇报交流:

哪一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解决方法?

(小组自由汇报,师边听边板书)

方法一:

5×2=10(元)

10×6=60(元)

方法二:

6×5=30(元)

30×2=60(元)

分别提问:

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学生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2×6=12(元)

12×5=60(元)

教师应当让学生说明理由

3.归纳反思

(1)提问:

方法一先算什么?

方法二呢?

(2)提问:

你能用一句话说出刚才我们解决的是什么样的实际问题吗?

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怎样观察和思考?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从画面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

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先求出什么?

(2)生独立分析并解决,师依据学生汇报出示答案,并重点问一问不同的方法先算的各是什么?

2.做第2、3题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评议。

3.模拟购物游戏

投影出示有关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轮流推选一名顾客和一名售货员,学生根据顾客的不同购物要求进行计算售货员进行裁判。

四.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能力拓展:

一捆电线长405米,重5000克,6捆这样的电线长多少米?

重多少千克?

P802-3题

板书设计:

两步连乘实际问题

5×2=10(元)6×5=30(个)

0×6=60(元)30×2=60(元)

 

练习八

主备教师:

王涛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

043

P82页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笔算法的多样化。

2.进一步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出示第一题口算

指名学生口算,并指几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3)学生讨论:

乘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的区别。

3.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估算,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说说估算思路。

4.做第4题

先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评议。

5.做第5题

让学生读题,提问:

你能看懂表的内容吗?

让我们计算什么?

让学生填表,提问:

观察这张表,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

总结,数量与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智力冲浪

算一算,填上得数

9×9+7=1+121×9=

98×9+6=2+232×9=

987×9+5=3+343×9

你能找到规律吗?

请在横线上按规律接着算式。

三.布置作业:

做练习八2、4

板书设计:

练习八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练习八

主备教师:

王涛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

044

练习八6-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

1.做第6题

(1)让学生做在书上,独立做题。

在班内共同订正。

(2)让学生找一找规律,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同桌交流。

(3)让学生根据已发现规律,接着写一些相应的算式.

2.做第7题

(1)让学生观察画面,提问:

从画面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先求出什么?

(2)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教师依据学生汇报出示答案,并重点问一问不同的方法先算的各是什么?

3.做第8、9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场景图,仔细阅读题中提供的信息。

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把各自的思考方法展示出来。

二.做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提问:

你能看懂吗?

是让我们计算什么?

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做出合理的假设,并进行相应的试验和调整。

学生汇报交流

师归纳总结

三.布置作业

练习八7-9

 

复习

主备教师:

王涛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

045

第84页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高对算法选择的自觉性。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地掌握有关计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做第1题

投影出示口算题,指名学生口算,并指几道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2.做第2题

独立思考做后讨论:

每组题有什么联系?

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

3.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共同订正。

(3)让学生比较上下两题的联系?

4.做第4题

(1)让学生独立估算,同桌交流。

(2)

(2)指几名学生说一说是如何估算的。

二.能力拓展

投影出示:

1.一捆电线长405米,重5000克,6捆这样的电线长多少米?

重多少克?

2.电器商场出售彩电,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是10台,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多20台,还剩95台,商场原有彩电多少台?

以上两题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

重点讲解。

 

复习

主备教师:

王涛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

046

第84—85页第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解决实际问题

1.做第5题

先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评议。

重点提问:

小明游了4个来回是什么意思?

2.做第6题

投影出示:

谈话:

认真看图读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在班内交流。

(1)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师依据学生汇报出示答案,并重点让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想法。

3.做7、8题

(1)

(1)让学生看懂图意,从画面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

组织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4.做第9题

收集信息,从画面上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提问:

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

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先求出什么?

(1)让学生逐个完成并分别进行交流

你还能感提出哪些问题做思考题

先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再小组讨论。

着重研究:

从第1棵树到第200棵树,一共有多少个5米?

让学生观察插图。

看一看从第1棵树到第2棵树,第3棵树……各相距几个5米。

从而发现隐含其中的数量关系。

师归纳。

(2)布置作业:

复习5—8

板书设计:

复习

8×5×4=160(千克)

140×3=420(元)420×5=2100(元)

 

八、观察物体

主备教师:

谭学香

备课时间:

2007年11月19日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教材分两段安排:

第一段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第二段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有以下特点:

1、由易到难安排教学内容,逐步丰富学生对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先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体会到不管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在此基础上,安排对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观察。

而且先让学生根据实际的观察选择相应的视图,再发展到让学生根据指定的视图摆一摆。

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是拾级而上,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观察的经验,激发参与观察和操作的兴趣,不断改善学习方式。

一方面,教材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或判断,适应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另一方面,也重视让学生根据获得的经验,开展不同层次的操作活动,

既增强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也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理念: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

2、学生自主观察、探究,在比较中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观察和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

能指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摆成简单物体的视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摆一摆,能发现问题,形成见解,学会表达。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和投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教师:

谭学香课时编号:

047

备课时间:

2007年11月19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6-8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能体会到站在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2、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能正确指出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用具: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和挂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出示长方体

你能看到几个面?

生观察后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看到的面。

猜一猜:

你知道老师在这儿观察到了几个面?

鼓励学生大胆地猜一猜,并说说依据。

(出示两幅图)提问:

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各看到了哪几个面?

学生判断,并说说理由。

小结:

观察者站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物体的面也会不同。

老师的个子高,他站的位置可以看到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而学生的个子矮,他只能看到图书柜的正面和侧面,看不到图书柜的上面。

二、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提问:

你能指出洗衣机和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

学生在小组里指一指,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二题

谈话:

把文具盒放在桌子上,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活动,指名回答

3、做“想想做做”第三题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学生观察、讨论,小组交流

4、做“想想做做”第四题

指名读题,学生活动

5、做“想想做做”第五题

学生按要求完成题目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物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主备教师:

谭学香课时编号:

048

备课时间:

2007年11月19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观察3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不同形状,并能画出看到的图形;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能跟据从某一面的图形用3个正方体把物体摆出来。

2、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跟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教学难点

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进行直观思考

教学用具:

小正方体模型纸、投影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

1、谈话:

你能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拼搭搭吗?

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汇报

3、揭题:

这节课我们将对这些物体进行观察(板书:

观察物体)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图形,谈话:

请同学们从正面观察这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用纸片在课桌上摆一摆。

全班交流

(2)提问:

例题除了让我们摆一摆、看一看之外还让我们做什么?

你能在书上连一连吗?

学生连线后在小组内互相检查,校正。

2、教学“试一试”

(1)指名读题

(2)学生操作,根据看到的面画图,同桌互查

三、练习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1)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

(2)在书上连线,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订

2、做“想想做做”第二题

(1)各自读题,指名说出题目要求

(2)学生摆好,同桌互查

3、做“想想做做”第三题

(1)默读题目,指名说出题目要求

(2)学生操作,全班交流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