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29740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docx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docx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第一篇

曾几何时,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畔,响起了红军“嗒嗒”的马蹄声;

曾几何时,峰峰如剑,直入云霄的娄山关前,流传着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困难地前进。

狂风咆哮,大雪纷飞,好像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

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

开拓一条通道。

等待著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

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攻击。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

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将军思考著。

队伍突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很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

“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

”警卫员跑回来告知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著。

他一动不动,好像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马上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著。

突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

“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

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咆哮的狂风沉没了将军的话音。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格外可怕。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知将军:

“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潮湿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大雪很快地掩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

他听见很多沉重而坚决的脚步声。

那声音好像在告知人们:

假如成功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岷山到草地,从遵义到延安,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像这样感动和震撼的故事还有很多,在茫茫的沼泽地,多少红军将士相继倒下、却义无反顾,他们的信念从不曾动摇;枪林弹雨中,多少革命前辈扎紧伤口重赴疆场,勇往直前,他们的灵魂永存。

他们是英雄,是路标,他们是丰碑!

万里长征路,是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经典。

其中的血雨腥风、艰苦卓绝是和平年月的我们难以想象的。

而长征留给后人的,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宝。

它隐蔽着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永恒追求的:

“坚忍不拔”的精神。

把目光投向自己,我们的人生不也像一次长征吗?

赐予我们力气和士气的,正是长征精神。

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战胜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的恐惊,挑战自我的极限。

面对事业、成就、前途上的迷惑,必需坚韧坚韧、勇于开拓,誓不退缩。

正是这种精神,鼓舞了一代代中国革命者前赴后继,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与时俱进、仰头阔步掀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

七十七年的风雨,七十七年的追求,七十七年的缅怀,七十七年的奋斗。

祖国已发生沧桑巨变,足以告慰先烈英灵。

万里长征,红色的经典,那英勇的脚印,深深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史册中,为红军的后人们永久牢记和传承;那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激励中国人民走向一个辉煌的将来。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其次篇

敬重的老师们,友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初一(8)班的施娇娇。

宏大的红军长征成功75年了,很多的长征故事始终感动着我们的心。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不能遗忘长征,不能遗忘千千万万红军流血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与奉献,能有我们的今日吗?

在纪念红军长征成功75周年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一位长征路上红小丫的故事。

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参与红军后改名王新兰。

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因此,我把她尊称为长征路上的红小丫。

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9岁,10岁开头到12岁跑着参与了长征,由于她人小,别人走一步,她得跑两三步,才能跟上队伍。

1935年3月30日晚上,不满11岁的王新兰,由宣扬队的大哥哥们搀扶着,在爆豆似的枪炮声中登上木船渡过了嘉陵江,开头了万里长征。

王新兰跟着队伍始终往西走,成天整夜地走,没完没了地走。

往哪走?

那时她不知道,只知道必需跟着队伍走,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是死亡。

王新兰在宣扬队,他们带着乐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边走边宣扬鼓动。

山路坎坷难走,十几个小战士用绳子把胳膊连到一起,一个人倒下了,其余的人就一起拉。

他们一边困难的行走,一边宣扬鼓动。

打起仗来,宣扬队员们就去抢救伤员,抬担架。

王新兰人小,抬不动担架,就搀着轻伤员走。

王新兰不仅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

可是,半个月以后,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重伤寒。

一天早晨,身体越来越虚弱的王新兰,拄着一根木棍,摇摇摆晃地往前走,咬着牙坚持着。

宣扬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问她要不要歇一会儿,她摇摇头。

走了10多里地以后,她眼前一黑,一头栽到了地上。

大家用树枝扎了一个担架,抬着她走。

躺在担架上的味道很不好受,抬担架的同志也都骨瘦如柴,走路困难。

几天以后,王新兰连饭也吃不下,昏昏沉沉,头发眉毛都脱落了,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了。

炊事员老谢给她送饭来,摸摸她的额头,翻开眼皮看了看,沉重地说:

“这娃儿生怕不行了。

”彭道华大姐抱着一线期望,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一口一口喂她。

有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形,建议给当地的老乡30元钱,把她留下。

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知道以后,亲自来到宣扬队,说:

“不能把她留下,这孩子能唱会跳,再困难也要把她带上。

王新兰躺在担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

同志们都说:

“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

奇迹发生了。

同志们抬着王新兰走了个把月,她开头能吃东西了,脸色也好多了,能坐起来了。

死神与王新兰擦身而过,她的病好了。

部队来到了雪山脚下。

军长许世友亲自来到宣扬队给大家讲了过雪山的留意事项。

临走时,军长开玩笑地对王新兰说:

“你这么小,山那么高,爬得过去吗?

王新兰满有信念的说:

“爬的过去!

徐军长又说:

“山上冷得很啊!

可不要冻哭了,一哭眼泪就成了冰棒棒,在脸上扒不掉。

王新兰说:

“哪个会哭啊!

这天夜里三点,队长就把王新兰几个姑娘叫了起来,说该上山了。

大部队五点钟动身,宣扬队早点上山去预备宣扬,还要搭个棚子。

每人发了一块布,让把脚裹上,每人还喝了一碗辣椒水。

队长说山上冷,让大家把全部能穿能戴的都套上。

来到山脚下,凉气袭人。

爬上雪山,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有时下雨,有时下雪。

大家把全部的东西都穿上披上,都不顶用。

雪山皑皑,冻煞人啊!

宣扬队员们在寒风飞雪中刚把宣扬棚搭好,大部队就开头到来了。

王新兰打起了小竹板,向一队队红军一遍遍说着她背的滚瓜烂熟的顺口溜:

同志们,加劲走,

赶快穿过大风口。

莫歇劲,莫逗留,

“三不准”要求记心头。

累了不准地上坐,

坑洼里的积水不能喝。

不准打闹大步跑,

相互关怀都走好。

红军战士英雄汉,

定能制服大雪山……

十一师政委陈锡联带着队伍走上来了,他爱怜地摸着王新兰冻得通红的小脸蛋,说:

“部队快走完了,这里风大,不能多呆。

”宣扬队领导打算让年龄小的队员先上山,大一点的再坚持一会儿。

王新兰还想坚持,但是不得不听从命令。

到了雪山顶,她往下一看,只见红军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像一条长龙,把茫茫雪山划成了两半,格外壮丽。

王新兰又打起了小快板,等队伍差不多都过完了,才坐“冰飞机”滑下了山。

红军长征堪称世界奇迹,10岁的王新兰跑着长征是人生的奇迹。

我们要纪念长征,也要学习长征路上的红小丫王新兰,向千万红军先辈致敬!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第三篇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发扬红色精神,立报国之志》。

从1919年5月北京城内爆发出那觉醒的呐喊到1949年10月北京城内响彻云霄的《义勇军进行曲,从1921年七月嘉兴红船上传出的挽救中国的声音到20xx年党的十七大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从马列主义在中国大地的连续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到指引我们在新世纪实现民族宏大复兴的法宝科学进展观的诞生。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中国共产党用红色精神让红色明丽的幸福之花开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五月,神圣的五月,多少年前的这个时候,先烈们用他那火热的身躯解放了全中国。

青春不会再回,年轮不会再回,历史不会再回,但它永久记在中华民族的丰功碑上,闪着不朽的光辉。

在革命战斗年月,很多革命先辈为了革命的成功英勇牺牲在红军翻阅雪山的途中,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犹如敌人般残酷的考验着战士们的意志,寒冷侵袭着每一个人。

一位军需处长为了确保行军正常进行,为了长征的成功,尽量为每一位战士配备棉衣,而自己却身着破旧单薄的军装被寒冷夺取了生命,他倚靠在光秃的树干上,好像一座雕塑,这座雕塑就是红军长征中永久矗立不倒的丰碑,这座丰碑就是红色精神的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铁人王进喜凭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的爱国热忱投身建设,在大庆一座座像解放军战士一样矗立的石油钻井,就是“铁人精神”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

仰视这座宏大丰碑我感到中华民族正闪烁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困难的宏大精神,而且,也正是这种不去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历史如烟,恍如一部诗篇巨着,以悲壮、以凝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这部宏伟诗篇中,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一面明丽的红旗,指引我们奋勉向前!

今日,坐在宽敞光明教室的我们,沐浴着祖国的春风,成长在幸福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我们,仰视着我们的五星红旗,更应当深刻领悟和继承红色精神,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刻苦学习,把握丰富的科学学问,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重温入团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乐观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让我们在学问的海洋里飞行,在抱负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学问丰满羽翼、武装自己。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响应时代的号召,弘扬民族精神,挺起我们的民族脊梁,为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而拼搏!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第四篇

第29届奥运会正在中国进行。

中国健儿们身着红色主基调的运动服活跃在各个赛场上,满载着感动!

红色,传承了中华民族多少历史,多少的辛酸。

那种鲜亮,那种光线——肤浅而又英勇。

饱经风霜,饱经磨难。

在我读学校的时候,就从教科书里知道了邱少云、罗盛教的英雄故事。

毛主席领导工农红军赤手空拳打江山,为的就是能让老百姓翻身作主过上好日子!

历经千辛万苦,血染的日子里记满了多少英烈的动人事迹。

1998年,在那个烈日灼灼的夏天,疯狂地洪水在中国大地从南到北泛滥,肆无忌惮!

第一时间,几十万人民子弟兵们冒着生命危急,以排山倒海之势奔涌在大堤上。

“董存瑞连”、“沙家浜连”、“双大功连”、“蟠龙山英雄连”、“三八线英雄尖刀连”……数百面不同历史时期的战旗迎风飘扬在大堤上。

那个时候,抗洪战士吴良珠已是肺癌晚期了!

可是在这灾情日益严峻的时刻,他却没有放下责任,照旧奔赴在前线,竟连续工作了55个昼夜。

开汽车、垒堰堤、堵渗漏、背沙袋,直到昏倒在大堤上。

当医生打开他的腹腔时,全都被镇住了!

肿瘤已经像葡萄一样布满了整个肝区,其余的都已裂开。

腹腔内竟出血达700毫升!

冰冷的讯息传来——抢救无效!

55天!

或许对常人来说很平凡,但对于他,每一日都是煎熬!

每一日都背负着千斤重的责任。

20xx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

0级的大地震。

时间凝固了,停滞在被残酷的大地摧毁了的汶川!

那前一秒还欢声笑语的家园——顷刻毁于一旦!

天一下子暗了,梦碎了!

原本舒适的城镇,被面目凶狠的残垣断壁、砖石瓦砾所-。

心,在猛烈地抖动!

泪,好像绝了堤!

我无法遗忘母亲的那条短信“友爱的珍宝,假如你能活着,确定要记住妈妈永久爱你!

”,我无法遗忘那名不顾自己安危的子弟兵的哭喊声:

“求求你们!

让我再救一个!

让我再救一个!

”我更加无法忘却那名普一般通的人民老师——谭千秋!

他弓着背,双手紧紧抓住讲台边沿,一动也不动,而他的头部却已经深深地凹下,红殷殷的一片……

20xx年8月8日20点在北京拉开了第29届奥运会序幕,至今已囊货了枚金牌,这与中国人第一次参与奥运会相比已有了飞跃般的突破,更转变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当他们还在想中国是否仍处在汶川的哀思中时,却已被这个民族的力气所震撼!

这个5月,这个20xx是那么的伤痕累累,又那么坚韧!

就像先辈们留下的那些脚印一样!

他们的爱国之心,敬奉之心,团结都让我们深深感动和牢记。

由于我知道,我的祖国历史是多么悠久,多么沉重;我知道,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这片土壤,还有中国人的傲慢和自强!

这不是外国人说的民族特色,而是民族精神,是中国56个民族团结一心、憾天动地的民族魂!

演讲稿感人的英雄事迹第五篇

小时候,看着有关长征的电视节目,我曾天真地问爷爷:

“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

”爷爷摸摸我的头,只是叹了一口气,说声:

“傻孩子!

”对于幼小的我来说,长征是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

随着岁月的消逝,我上了学校,一次小伙伴们在一起又争辩起这个话题,一位同学说:

“假如我生在那时候,我确定在雪山和草地开很多很多的商店,特地卖健力宝和巧克力给红军爷爷。

”当时连老师都忍不住笑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一首多么气概的壮歌,这又是一个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啊。

爷爷讲的故事穿越时空,把我带到了七十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

漫漫征程,红军跨越11个省,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红军的热血?

长征路上的第一战——血战湘江。

红军战士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拼死渡江,牢牢锁住渡口,誓死保卫中心,红军战士死伤过半,8。

6万人仅存3万人。

生死攸关,痛定思痛,关键时刻,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从今,红军心存信念,布满了期望,-的军事思想成了红军从一个成功迈向另一个成功的制胜法宝。

四渡赤水演绎了战斗的千古绝唱,红军跳出了国民党-的包围圈,从今长征路上捷报频频: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红军特殊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最终迎来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欢腾。

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日的,已不足300人。

但这用很多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奇迹、世界军事的壮举,制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革命篇章。

长征途中,红军不畏征途艰险,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成功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热团结的高尚品德。

爷爷曾讲过在长征中发生的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

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

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

就这样,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

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

”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傲慢?

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

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终一次的党费。

茫茫两万五千里长征路,面对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面对空气淡薄的冰山雪岭,面对险象环生的沼泽草地,全部红军官兵坚守着这样一个铁的承诺,只能攀登,不能停留,只能向前,不能回头,直至牺牲自己的一切。

正是有了这种为党救国救民的革命抱负信念,在死前的瞬间,在大雪埋身的瞬间,他们照旧特殊糊涂,还念念不忘伸出胳膊指向前进的方向,坚信革命确定会成功。

他们生命虽然结束了,但他们的精神永生,永久激励着活着的人革命到底。

这些震撼心灵的画面,向人们雄辩地证明:

世界上的中国红军长征史,就是红军官兵在崇高抱负和坚决信念下的奋斗史。

红军长征的宏大成功,实现了把党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从长江以南奠基于大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的战略任务,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扬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地球上的一条永恒的红飘带;

长征是铭刻在人类历的一部英雄史诗;

长征是中国-在中华民族历谱写的千古绝唱。

70年弹指一挥间,长征已经走进了历史的深处。

但时至今日,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造就的不朽精神却照旧穿越时空,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长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着我们这一代人,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听着爷爷讲红军长征的故事、我们唱着长征歌曲,长征精神已从父辈身上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并且成为我们的人生航标,不断激发着我们潜在的生命能量。

正如臧克家的“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听着爷爷讲的故事,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消灭在我的面前,那一幕幕战斗的场面壮烈在我的身边……或许我无法体会先辈们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的真谛,或许我永久不能走进长征中牺牲将士的英灵,但我明白了什么叫华夏子孙“生当做人杰,死为亦鬼”那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我懂得了中国-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英雄气概。

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洪亮的歌声回荡在我的耳畔,老人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孩子们尽情的玩耍……

我已经观看了那飘扬的国旗上,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颜色,是长征点燃的火炬燃烧在中华大地的上空。

最终请让我用歌声来结束我的演讲: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成功歌声多么洪亮,

唱歌我们宏大的祖国,

从今走上富强富强……

我的演讲结束了,感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