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3271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5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docx

最新首师大版科学六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

小学科学第八册教材说明

本册教材有《技术与科学》、《设计与制作》、《飞行与空间技术》、*《科技探索》等4个教学单元,共19篇课文。

全学期授课为36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30课时,其余6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1)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

单元课时

单元

单元课时

《技术与科学》

8

《飞行与空间技术》

8

《设计与制作》

7

*《科技探索》

4

总计

30课时

(2)各课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序号

课题

课时

1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2

12

太空生活

1

2

制作简易显微镜

2

1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

3

微生物

2

*14

五土栽培

1

4

微生物技术

2

*15

温室技术

2

5

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

1

*16

克隆技术

1

6

自行车的结构

2

*17

机器人

1

7

自行车的行驶

2

*18

信息技术

1

8

制作机器模型

2

*19

海洋技术

1

9

降落伞

3

10

飞机

2

11

人造天体

1

 

小学科学第八册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1

2.16—2.20

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2

2

2.23—2.27

2、制作简易显微镜3、微生物

3

3.2—-3.6

4、微生物技术5、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

4

3.9---3.13

6、自行车的结构

5

3.16—3.20

7、自行车的行使

6

3.23—3.27

8、制作及其模型

7

3.30—-4.3

9、降落伞

8

4.6---4.10

10、飞机

9

4.13—4.17

11、人造天体

10

4.20—4.24

12、太空生活

放假

11

4.27—-5.1

12

5.4----5.8

1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4、无土栽培

13

5.11—5.15

15、温室技术16、克隆技术

14

5.18—5.22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15

5.25—5.29

16

6.1----6.5

17

6.8---6.12

18

6.15—6.19

19

6.22—6.26

20

6.29---7.3

 

学生情况分析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措施

五年级学生大部分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纪律比较稳定,能够自己设计实验,并能对实验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不过在学习中也存在浮躁,重视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的现象。

1、加强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对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做到熟悉,还要对整个课程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熟悉。

2、认真备课,加强对学生问题估计的设计,做到“有备”上课,提高课堂效率。

3、在备课中要体现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学生的活动,并对教材进行调整。

4、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实验记录,注重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5、改变课堂评价语言,以激励性语言为主,课上对学生的要求要到位。

6、适当加一些课堂巩固题,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记忆深刻。

本册教学要求

知识

要求

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的过程,学会使用显微镜。

2、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分布;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知道生活中简单利用微生物的方法与技能。

3、了解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历史;知道自行车的重要构造和用途;知道自行车是怎样行驶的;知道三种传动装置的特点和应用。

4、知道降落伞、飞机的主要构造和用途;知道影响降落伞速率的主要因素;了解降落伞、飞机的发明与发展的过程;初步知道飞机是如何起飞的。

5、知道人造天体的种类和作用;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一些情景;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概况。

能力

要求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德育

要求

发展学生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片、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学科学、做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2、学会使用显微镜,知道生活中简单利用微生物的方法与技能。

了解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历史;知道自行车的重要构造和用途;知道自行车是怎样行驶的;知道三种传动装置的特点和应用。

知道降落伞、飞机的主要构造和用途;知道影响降落伞速率的主要因素;了解降落伞、飞机的发明与发展的过程;初步知道飞机是如何起飞的。

知道人造天体的种类和作用;

3、知识进行自主研究、探讨的训练

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准备课(1课时)

一、简单总结上学期科学课学习情况。

二、提出本学期科学课上课要求:

1.摆放文具的位置,注意:

铅笔盒不能发出声音。

2.有问题举手,举手时不许叫,没叫到时放下手。

如果有特殊问题或上厕所时,举拳头姿势(左手)。

3.拿书姿势提醒一下。

4.上课时手平放腿上,不背后放。

5.排队去自然教室时要安静,右手将书夹紧,可以不带文具盒,以免有响声。

6.进自然教室后椅子怎么拿?

一定注意轻拿轻放,爱护桌椅。

7.出教室时,不要拥挤,保持安静。

8.分组讨论时的要求。

9.奖励措施。

(考试要求等)

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阅读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过程。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2、指导学生初步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并在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的比较中,使学生了解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技术的重要作用。

3、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初步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难点:

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普通显微镜、投影、短片

小组准备:

放大镜每组1个,普通光学显微镜,每组1台,细小物质如毛发、纤维等,制作好的玻片标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1.谈话(出示放大镜):

放大镜是一种观察仪器;我们以前经常用到它,谁来说说如何使用?

有什么注意事项?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使用科学仪器观察物体。

汇报:

手持镜柄,将放大镜放在布条或字上方,慢慢地向上移动,直到观察清楚为止。

也可以将放大镜先放在眼前,然后慢慢往下移动,直到观察清楚为止。

不能用手碰镜片。

 

明确本科的研究任务。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对放大镜观察到物体进行画图。

 

学习使用显微镜

 

比较放大镜和显微镜在进行观察时的差异

1.以前我们经常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但从没有对观察的物体进行记录,下面我们就用放大镜观察玻片标本,并对观察到的物体,以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2.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3.讲述:

物体到底是什么样的,看来利用放大镜确实不能看清楚,那该怎么办呢?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观察仪器——显微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

板书:

使用显微镜。

一、认识普通光学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和作用。

出示显微镜:

1.目镜——含有一个透镜。

2.物镜——放大倍数不同的低倍透镜和高倍透镜。

3.镜筒——上面装目镜,下面装转换器和物镜。

4.转换器——装有物镜,可以转动,每转动一次可以将一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置于镜筒下。

5.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平台。

6.标本夹——把标本固定在载物台上。

7.通光孔——可以让光线通过。

8.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载物台上的标本。

9.准焦螺旋——转动螺旋可以使镜筒靠近或远离载物台,以便看清楚标本的像(包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10.镜臂和镜座——显微镜的躯干。

二、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装

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显微镜一般要安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并按上目镜和物镜。

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双手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至看到明亮的视野。

3.安装玻片标本

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好,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4.观察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使物镜尽量接近玻片,但不要触及玻片。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楚物像。

如还有些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5.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6.观察完毕,整理显微镜。

把显微镜擦拭干净,恢复原状。

用与取镜相同的方法将显微镜放回镜箱。

(教师实物讲解演示,板书主要步骤)

教师安排学生负责协助教师进行管理。

 

汇报、讨论:

1.描述、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的差异。

2.放大镜与显微镜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玻片标准,并画图记录。

 

学生展示。

 

学生思考、汇报。

希望提到显微镜,如果不能想到,教师可进行提示。

 

学生认真听讲,看书第五页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图,进行记忆,并在此基础上在显微镜上进行辨认。

 

学生认真倾听。

 

学生认真研读第六页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在显微镜模型上练习,之后,在实物上练习。

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以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学生汇报:

希望

 

1.观察的结果是很不相同的,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细小物体的观察,显微镜能够比放大镜更好地观察细小物体,会有许多新发现

2.使学生了解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技术的重要作用。

 

指导学生初步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记录能力。

 

在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的比较中,使学生了解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技术的重要作用。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过程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显微镜,并学习了使用方法,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发明与发展过程。

2.请学生阅读第2页到第三页的资料。

包括:

①詹森父子发明显微镜的条件(背景);

②胡克等科学家利用显微镜的科学发现;

③阿贝根据光学研究的成果,提出了改进光学显微镜的方法,人们最终制成了现代的光学显微镜;

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3.讨论:

通过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过程,我们知道了什么?

4.教师小结:

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显微镜的发明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即能够研磨出适当的透镜,又需要对各种透镜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才有可能发明显微镜。

只有依靠科学与技术,显微镜才能有重大的发展。

而利用显微镜又能有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

 

学生阅读资料、并补充资料。

 

学生汇报。

 

学生画出重点资料。

通过学生阅读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过程。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布置作业

课下组内互查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使用方法(口述)

板书设计:

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显微镜各部分名称使用方法发明与发展

1.目镜1.取镜和安放1.詹森父子发明

2.物镜2.对光2.伽利略改良

3.镜筒3.安装玻片标本3.胡克自制

4.转化器4.观察4.阿贝提出改进方法,

5.载物台5.记录现代显微镜制成。

6.标本夹6.整理显微镜5.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7.通光孔

8.反光镜

9.准焦螺旋

10.镜臂和镜座

课后小记:

 

2.制作简易显微镜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2、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

3、了解通过两个放大镜的一种组合观察物体,与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物体,二者所依据的原理是相同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

难点:

如何通过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

每组两个普通放大镜,一些玻片标本,反光的小镜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谈话: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观察仪器——显微镜,它能观察到更加微小的物体。

今天我们要向研究显微镜的人们那样,学习制作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板书:

制作简易显微镜。

 

学生认真倾听

 

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

学习新课

利用一个和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确定问题

研究问题的各个方面,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进行设计、并制作。

活动:

1.用一个放大镜观察物体(印有文字的物体)。

2.显微镜有连个透镜,一个目镜,一个物镜。

下面我们用两个放大镜观察刚才的物体。

靠近眼镜的那个放大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远离眼镜而靠近物体的那个放大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显微镜镜筒的长度;前后移动放大镜,类似于上下转动显微镜的准焦螺旋,使透镜远离后靠近被观察的物体。

3.通过连个放大镜观察物体,你有什么收获?

4.教师小结:

通过两个放大镜的组合观察物体,与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物体的原理是相同的。

1.提问:

可以利用两个放大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吗?

怎么利用两个放大镜和其他材料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呢?

2.请学生上前展示。

 

3.选择一个方案进行制作。

 

4.在制作的基础上,讨论怎样该井自制的简易显微镜。

5.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一方面要求观察效果好,另一方面要求外表美观。

学生活动

利用一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学生将两个放大镜按照适当的距离组合起来,观察物体。

 

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

 

学生讨论、绘制制作简易显微镜的简图。

其他组学生认真倾听,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学生进行制作,并调试。

如果效果不好,现组内讨论,必要时拿到全班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并改进。

 

了解通过两个放大镜的一种组合观察物体,与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物体,二者所依据的原理是相同的。

 

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

布置作业

继续制作观察效果更好的显微镜。

板书设计:

2.简易显微镜

确定问题

研究问题

进行设计、制作

评价制作效果

课后小记:

 

3.微生物

教学目标:

1、了解微生物的大小、形态、分布、作用、定义及其所涵盖生物的种类。

2、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学会生活中常用到的简单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

3、通过一些观察和分析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发展、分析和解释问题、推理和概括等能力。

4、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5、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6、初步形成对微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具有对微观世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微生物的大小、形态、分布、作用、定义及其所涵盖生物的种类。

学会生活中常用到的简单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

难点:

通过一些观察和分析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发展、分析和解释问题、推理和概括等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一些微生物放大图片;微生物有利和有害方面的图片或照片。

小组准备:

酵母菌的永久装片、显微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1.引入:

前面学习的都是肉眼可以看到的生物世界,在本课中将要引入的是一个肉眼看不到、却又是热闹非凡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这个世界借助于显微镜,也可以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2.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对微生物的了解情况。

3.将学生所了解的有关微生物的情况写在黑板上。

 

相互交流和讨论彼此对微生物的认识情况

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微生物知识的积极性。

观察1和观察2

1.引入:

人们是如何发现微生物的?

当人们发明了显微镜之后,开始将很多东西都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观察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在显微镜下还生活着一个肉眼所看不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物的种类也很多。

那么,在显微镜下生活的生物中的一种——酵母菌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2.进行观察1的活动。

3.对观察1进行总结,得出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结论。

4.进行观察2的活动。

5.总结观察2,形成对微生物最为粗浅的认识。

1.做观察1的活动。

2.就观察1得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和归纳,得出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结论。

3.做观察2的活动。

4.总结观察2,形成对微生物最为粗浅的认识。

1.对微生物形成感性认识。

2.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学习微生物的形态、大小、分布、繁殖特点及作用

1.引入:

当对微生物进行过观察,有了最基本的认识之后,那么,微生物到底具有哪些特征呢?

这可以从微生物的形态、大小、分布、繁殖特点及作用几个方面分别来看。

2.展示有关微生物的态度、大小、分布、繁殖特点及作用等几个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就与教材中相对应的每个方面进行交流和讨论。

3.利用一些实例进行讲解,如“从古至今,已经有无数的生命曾经在这个地球上生存过,但现在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为什么不是横尸遍野呢?

”,“如果将一块橘子皮埋在地下,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挖开地面寻找,却再也找不到橘子皮的裂痕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

”……

1.阅读教材。

2.根据教师的要求,提前准备关于微生物知识的资料,在上课时进行交流和讨论。

3.根据教材、资料和实例分析,形成关于微生物的整体认识。

形成对微生物的整体认识。

有益微生物的作用

1.问题:

同学们对微生物对人有益的方面都有哪些了解呢?

2.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3.用实例对微生物的有益作用进行说明。

4.出示一些有益微生物的形态图片。

5.归纳出有益微生物的几个方面作用。

1.讨论微生物对人有益的方面。

2.学习微生物对人有益的方面。

认识大自然中的微生物并不全是有害的,而是大多数种类对人有益。

有害微生物的影响

1.问题:

同学们对微生物对人有害的方面都有哪些了解呢?

2.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3.用实例说明微生物对人体有害的影响。

4.出示一些有害微生物的形态图片。

5.归纳出有害微生物几个方面的影响。

1.讨论微生物对人有害的方面。

2.学习微生物对人有害的方面。

了解有害微生物对人影响的几个方面。

实验简单的消毒方法

1.讨论:

家庭中经常使用的消毒方法都有哪些?

(特别是在2003年春季的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

2.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方法。

3.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课文中的简单的消毒方法。

4.要求学生指出每类消毒方法的要点。

1.讨论家庭中经常使用的消毒方法类别。

2.实验操作。

3.分析归纳每类消毒方法的要点。

能够学到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实验灭菌方法

1.讨论:

家庭中经常使用的灭菌方法都有哪些?

(特别是在医院或家中有重病人期间。

2.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方法。

3.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课文中的灭菌方法。

4.要求学生指出每类灭菌方法的要点。

1.讨论家庭中经常使用的灭菌方法类别。

2.实验操作。

3.分析归纳每类消毒方法的要点。

能够学到生活中常用的灭菌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布置作业

课下组内互查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使用方法(口述)

板书设计:

3.微生物

体型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微生物

有益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消毒、灭菌)

课后小记:

 

4.微生物技术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已经到了专业化阶段。

2、认识微生物的利用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3、认识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广。

4、认识微生物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微生物的利用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难点:

认识微生物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

现代微生物技术发展方面的资料或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1.问题:

既然有大量的微生物是有益的,人们可以利用它们来做很多事情,那么,同学们知道现在科学家们对它们是如何利用的呢?

2.归纳学生提出的科学家对微生物利用的可能方式。

3.问题:

那么古代的人们对微生物又是如何看待和利用的呢?

4.交流:

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古已有之。

 

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

1.指导学生阅读本课的第一个阅读内容。

2.让学生归纳出这段阅读内容的主题。

3.让学生归纳出这段阅读内容中对微生物的利用涉及的几个方面。

4.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人类对微生物利用的发展过程。

5.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中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6.归纳提炼阅读内容的主题、所涉及的方面、基本的发展历程等。

根据教师的要求阅读、归纳、思考和总结。

让学生粗浅认识人们对微生物利用的发展历程。

实践1“面包的制作”

1.提问:

有哪位同学在家里做过面包或蒸过馒头?

如果做过这些事情,你是怎样做的?

你愿意将你的制作过程说给大家分享吗?

2.(可能有)同学相互交流做这些事情的过程。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制作面包(或蒸馒头)的过程。

4.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有些不明白的地方给予说明和指导。

5.板书面包制作的流程示意图。

6.要求学生根据板书上的要点,回家中根据喜好制作出一种食品。

7.规定时间,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食品带到学校来,大家一起品尝,并相互交流制作的经验。

8.让学生讨论“制作”后面的讨论题,可以畅所欲言。

1.明确制作这些食品的具体过程及制作要点。

2.在家中自己完成所喜欢食品的制作。

如果有必要,可以接受家长的指导。

3.将自己制作的食品带到学校来供大家品尝。

4.相互交流制作体会和经验。

5.创造性地讨论讨论题,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新想法。

学习面包的制作,体会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实践2“泡菜的制作”

1.提问:

有哪位同学在家做过泡菜?

如果做过,是怎样做的?

你愿意将自己的制作过程说给大家分享吗?

2.(可能有)同学相互交流做这些事情的过程。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制作泡菜的过程。

4.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有些不明白的地方给予说明和指导。

5.板书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