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34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

《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

辽宁省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五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无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

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

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

近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

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中,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

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

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

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

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

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

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

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

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

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

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

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

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

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

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

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

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

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

如马克思所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

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

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

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

“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

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摘自《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D.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当前传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C.材料二指出“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可见中国文化要想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困难比较大。

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优势研究

B.数字技术与中国文化遗产关系研究

C.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结合方式研究

D.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国际化研究

4.结合材料内容,给“盗火者”下一个简要定义。

(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秋天的音乐

冯骥才

①秋天十月,我松松垮垮套上一件粗线毛衣,背个大挎包,去往东北最北部的大兴安岭。

赶往火车站的路上,忽然发觉只带了录音机,却把音乐磁带忘记在家,恰巧路过一个朋友的住处,他是音乐迷,便跑进去向他借。

他给我一盘说是新翻录的,都是“背景音乐”。

我问他这是什么曲子,他怔了怔,看我一眼说:

②“秋天的音乐。

③他多半随意一说,搪塞我。

这曲名,也许是他看到我被秋风吹得松散飘扬的头发,灵机一动得来的。

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戴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

开端的旋律似乎熟悉,没等我怀疑它是不是真正的描述秋天,下巴发懒地一蹭粗软的毛衣领口,两只手搓一搓,让干燥的凉手背给湿润的热手心舒服地磨擦磨擦,整个身心就进入秋天才有的一种异样温暖甜醉的感受里了。

④带着享受的渴望往车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

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这收割过的田野上,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晴空下,躺着,丰满而柔韧的躯体!

从麦茬里裸露出浓厚的红褐色是大地母亲健壮的肤色;所有树林都在炎夏的竞争中把自己的精力膨胀到头,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它优美的枝条;所有金色的叶子都是它的果实,一任秋风翻动,煌煌夸耀着秋天的富有。

真正的富有感,是属于创造者的;真正的创造者,才有这种潇洒而悠然的风度……一只鸟儿随着一个轻扬的小提琴旋律腾空飞起,它把我引向无穷纯净的天空。

任何情绪一入天空便化做一片博大的安寂。

这愈看愈大的天空有如伟大哲人恢宏的头颅,白云是他的思想。

有时风云际会,会闪出一道智慧的灵光,响起一句警示世人的哲理。

此时,哲人也累了,沉浸在秋天的松弛里。

它高远,平和,神秘无限。

那乘着小提琴旋律的鸟儿一直钻向云天,愈高愈小,最后变成一个极小的黑点儿,忽然“噗”地扎入一个巨大、蓬松、发亮的云团…

⑤接下去的温情和弦,带来一片疏淡的田园风景。

秋天消解了大地的绿,用它中性的调子,把一切色泽调匀。

和谐又高贵,平稳又舒畅,只有收获过了的秋天才能这样静谧安详。

几座闪闪发光的麦秸垛,一缕银蓝色半透明的炊烟,这儿一棵那儿一棵怡然自得站在平原上的树,这儿一头那儿一头慢吞吞吃草的杂色的牛……近景从眼前疾掠而过,远景跟着我缓缓向前,大地像唱片慢慢旋转,耳朵里不绝地响着这曲人间牧歌。

⑥一株垂死的老树一点点走进这巨大唱片的中间来。

它的根像唱针,在大自然深处划出一支忧伤的曲调,心中的光线和风景的光线一同转暗,即使一湾河水强烈地反光,也清冷,也刺目,也凄凉。

一切阴影都化为行将垂暮秋天的愁绪;萧疏的万物失去往日共荣的激情,各自挽着生命的孤单;篱笆后一朵迟开的小葵花,像你告别时在人群中伸出的最后一次招手……春的萌动、颤栗、骚乱,夏的喧闹、蓬勃、繁华,全都销匿而去,无可挽回。

一种浓重的忧伤混同音乐漫无边际地散开,渲染着满目风光。

我忽然想喊,想叫这列车停住,倒回去!

⑦突然,一条大道纵向冲出去,黄昏中它闪闪发光,如同一支号角嘹亮吹响,声音唤来一大片拔地而起的森林,像一支金灿灿的铜管乐队,奏着庄严的乐曲走进视野。

当浓林深处一棵棵依然葱绿的幼树晃过,我忽然醒悟,秋天的凋谢全是假象!

它不过在寒潮来临之前把生命掩藏起来,把绿意埋在地下,在冬日的雪被下积蓄与浓缩,等待下一个春天里,再一次加倍地挥洒与铺张!

远远山坡上,坟茔,在夕阳里像一堆火,神奇又神秘。

它哪里是埋葬的一具尸体或一个孤魂?

死亡,不正是一种生命转换,旋律的变化,画面的更迭吗?

那么世间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庄严、更神圣、更迷人!

为了再生而奉献自己的伟大的死亡啊…

⑧秋天的音乐已如圣殿的声音;这壮美崇高的轰响,把我全部身心都裹住,都净化了。

我惊奇地感觉自己像玻璃一样透明。

⑨这时,忽见对面坐着两位老人,正在亲密交谈。

残阳把他俩的脸晒得好红,条条皱纹都像画上去的那么清楚。

人生的秋天!

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所有精力为这世界付出,连同头发里的色素也将耗尽,那满头银丝不是人间最值得珍惜的么?

我瞧着他俩相互凑近、轻轻谈话的样子,不觉生出满心的爱来,真想对他俩说些美好的话。

我摘下耳机,未及开口,却听他们正议论关于单位里上级和下级的事,哪个连着哪个,哪个与哪个明争暗斗,哪个可靠和哪个更不可靠,哪个是后患而必须……我惊呆了,以致再不能听下去,赶快重新戴上耳机,打开音乐,再听,再放眼窗外的景物。

奇怪!

这一次,秋天的音乐,那些感觉,全没了。

⑩“艺术原本是欺骗人生的。

在我返回家,把这盘录音带还给我那朋友时,把这话告诉他。

他不知道我为何得到这样的结论,我也不知道他为何对我说:

“艺术其实是安慰人生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天的音乐”在文中含义丰富,既指磁带音乐,又指“我”在音乐中感受到的秋天的景色,还指“我”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B.文章第④段的末尾借小鸟扎入云团,形象地写出了“我”乘着音乐的翅膀达到了一种空灵的境界,感觉无比轻松和自如。

C.文章第⑥段说“我忽然想喊,想叫这列车停住,倒回去”是因为听音乐和观景时感到了凄凉和孤单,想回归温暖的家。

D.第⑨段“我”看到两位满头银丝的老人“不觉生出满心的爱来”,是基于之前对秋天以及对人生感悟的自然心理反应。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音乐本无形,描摹殊未易,但高明的作者往往能独出机杼,以形写声,在这点上本文与“间关莺语花底滑”有异曲同工之妙。

B.文章题为“秋天的音乐”,但内容不局限于写音乐,而是将“耳中声”“眼前景”“心中情”巧妙地结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C.第⑦段中“秋天的凋谢全是假象”与第⑩段中“艺术原本是欺骗人生的”形成了巧妙的印证关系,体现了作者在构思上的匠心独运。

D“朋友”这一形象在文章的首尾出现,既使作品首尾圆合,又达到开头借朋友的话引出下文、篇末借朋友的话升华主旨的效果。

8.试从与前后文内容关联的角度分析第⑥段中”一株垂死的老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分)

 

9.艺术到底是“欺骗人生”的还是“安慰人生”的?

请结合文意及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

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

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

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邓傀以招贤者。

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

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昩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

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

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

湣王自矜,百姓弗堪。

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

乐毅对曰:

“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

”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吹说秦以伐齐之利。

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

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

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淄。

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

乐毅独留构齐,齐皆城守。

乐毅攻入临淄,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

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

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

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

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

“齐城不下者两城耳。

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

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

”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

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

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

(《史记·乐毅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B.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C.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D.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委质,向君主献礼,表示忠心。

古代卑幼见尊长,不行宾主授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后退出。

B.霸国,指春秋时代的齐国,因齐桓公曾是春秋五霸之首;战国时代的齐国仍然有“霸国”余威。

C.合从,即“合纵”,文中指东方六国诸侯联合抗拒西方的秦国;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D.卤获,掳掠。

卤,通"掳"亦指掳掠所得的财物。

文中含义与《汉书·匈奴传上》:

“斩首捕虏七百馀级,卤获马牛羊万馀”中“卤获”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毅出身名门,早年便有贤名。

乐毅的先祖乐羊曾在魏文侯手下任职,因功被封在灵寿,后乐氏子孙辗转为赵国人。

乐毅喜好兵法,赵国曾有人举荐他出来做官。

B.乐毅经历丰富,善于利用机会。

沙丘之乱后乐毅离开赵国到了魏国,适逢燕昭王招揽天下贤士,乐毅借为魏昭王出使的机会投靠燕国,并担任了燕国的亚卿很久。

C.乐毅审时度势,制定正确策略。

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认为单独行动不易获取胜利,建议联合赵、楚、魏等国一起攻击齐国,得到了诸侯们的热烈响应。

D.乐毅谋略过人,伐齐功勋卓著。

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仅仅留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池围而不攻,目的在于收服人心,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4分)

 

(2)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4分)

 

14.燕昭王死后,乐毅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

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

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①此词作于作者自请闲职以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

②沉累:

指屈原。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日落”三句,描写远眺之景,此景使词人感触深长,思绪难平。

B.上片尾句描写从傍晚到月夜的景色,承上启下,为下片抒情积蓄了情势。

C.下片“人间好处”二句,运用反问,表达世间好处比不上此处风景的意思。

D.下片尾句,词人想象漫山遍野的杜若花,用美景反衬心境的悲凉。

16.有人评价此词:

“吊古是明写,伤感见于言外。

”请结合本词分析“伤感”的内涵。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书愤》记述在一个冬天的晚上抗金胜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最能揭示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用严酷刑罚奴役天下百姓,而造成人民起来反抗的一句是。

(4)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5) 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其中表现老鱼为之跳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伶官传序》中,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自然之理也”

(7)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8)《锦瑟》一诗中用“玉”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中国古典舞在刚柔相济之风姿中隐喻着的曼妙形象和含蓄力量的美感,体现出中国哲学以静制动、关注心性的内倾性特点和精神,在之情态里寄托着艺术追求无限向往永恒歌颂生命的高远情怀,以清空曼妙之品性标示中国古典舞高洁的艺术品质和唯美的艺术追求。

以诗情画意之意境创造出一个超越凡尘、清新自然的心灵世界。

以的独立而崇高的人格,追求诠释了艺术美的真谛。

中国古典舞气韵之美从社会生活的常态中超然逸出,以清空曼妙的艺术追求和境界创造了无限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精神的美的世界。

在的文化承传中,以发自生命深层的自觉力量,表达着生命的精神和气韵之美的光芒。

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中国舞蹈也是就生命本身悟道的节奏。

以生命活动作为中国舞蹈的内涵,追求生命活力和律动的过程中,达致生命的自由而解放,实现终极意义的超越。

而这个过程也是舞蹈的气韵之美的实现过程。

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静制动德容兼备超然物外孳孳不息

B.以柔克刚德容兼备超凡脱俗孳孳不息

C.以静制动形神兼备超凡脱俗生生不息

D.以柔克刚形神兼备超然物外生生不息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舞蹈以生命活动作为内涵,在追求生命活力和律动的过程中,达致生命的自由而解放的境界,实现终极意义的超越。

B.中国舞蹈以生命活动作为内涵,追求生命活力和律动的过程中,达致生命的自由而解放,实现终极意义的超越。

C.以生命活动作为中国舞蹈的内涵,在追求生命活力和律动的过程中,达致生命的自由而

解放,实现终极意义的超越。

D.以生命活动作为中国舞蹈的内涵,追求生命活力和律动的过程中,达致生命的自由而解

放的境界,实现终极意义的超越。

20.下列句子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组是(3分)     

请柬:

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书信:

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询问:

家严大人今年高寿?

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介绍信:

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

我校拟筹办150年校庆庆典,届时欢迎各兄弟学校莅临指导。

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

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A.

B.

C.

D.

21.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并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就复工复产期间渔业安全生产做出部署。

《通知》要求严格落实渔船进出港报告制度,对从重点地区返抵和出现发热等症状的渔民,按医学要求进行隔离和检查,并及时向船籍港渔业主管部门报告。

且需紧盯渔船恶劣天气防范以及商渔船碰撞等关键环节,重点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安全隐患突出的地区和作业渔船进行重点整治,严厉打击“超员、超载、超风级、超航区”航行和冒险出海作业行为。

(1)请对上面的新闻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分)

 

(2)请概括《通知》内容中的两条要求,每条不超过12个字。

(2分)

 

22.下图是某社区预防接种站的工作流程,请你介绍此流程图。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

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

”这是美国诗人狄金森关于阅读的著名诗篇。

是的,世界上有什么事情能够比阅读更加重要,更加美好呢?

阅读一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