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34810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生物23伴性遗传课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2.3伴性遗传课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1.与常染色体遗传相比,伴性遗传的特点是(  )

①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 ②男女患者比例大致相同

③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或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④可代代遗传或隔代遗传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往往与性别相关联,再加上有些基因在一对性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不一样,所以伴性遗传表现出和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不一样的特点,如正反交结果不同,与性别有关等。

常染色体遗传中男女患者比例大致相同。

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中都会出现代代遗传或隔代遗传。

答案:

C

2.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母亲为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4个孩子,其中1个正常(不携带致病基因),2个携带者,1个色盲。

他们的性别是(  )

A.三女一男或全是男孩

B.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

C.三女一男或两女两男

D.三男一女或两男两女

解析:

母亲为携带者(XBXb),父亲色盲(XbY),后代中子女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这对夫妇生下4个孩子,1个正常,基因型为XBY,2个携带者(XBXb),1个色盲(XbXb或XbY),他们的性别是三女一男或两女两男。

答案:

C

3.决定猫的毛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BB和Bb的猫分别为黄、黑和虎斑色。

现有虎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交配,生下了三只虎斑色小猫和一只黄色小猫。

它们的性别是(  )

A.雌雄各半

B.全为雌猫或三雌一雄

C.全为雌猫或全为雄猫

D.全为雄猫或三雄一雌

解析:

从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上看,猫的毛色性状是不完全显性遗传;又由于决定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伴性遗传,因此,虎斑色的猫一定是雌猫,基因型是XBXb。

而黄色猫则可能是雌猫,也可能是雄猫,基因型分别是XbXb和XbY。

答案:

B

4.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儿子均正常、女儿均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解析:

A项错误,男患者(XDY)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必定患病(XDX-);B项错误,男患者(XDY)的女儿(XDX-)也必定患病;C项错误,女性患病,其儿子和女儿都有可能患病;D项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子女只要表现正常就不携带该致病基因。

答案:

D

5.一正常女人与一患某遗传病的男人结婚,所生男孩正常,女孩都是患者。

他们的女儿与正常男人结婚,所生子女各有一半为患者。

判断决定该种遗传病的基因最可能是(  )

A.Y染色体上的基因

B.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D.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解析:

一正常女人和一患某遗传病的男人结婚,所生男孩都正常,女孩都患病,则此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答案:

B

6.色盲男性的一个正常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处于着丝点刚分开的状态,该细胞可能存在(  )

A.两个Y,两个色盲基因

B.两个X,两个色盲基因

C.一个X,一个Y,一个色盲基因

D.一个Y,没有色盲基因

答案:

B

7.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调查某一城市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为M,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率为N,则该市女性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分别(  )

A.大于M,大于N 

B.大于M,小于N

C.小于M,小于N

D.小于M,大于N

解析: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是男性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则是女性高于男性。

答案:

D

8.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

某男性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儿子和女儿都有可能出现患者

解析:

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该男性患病其基因型为XhY,他的岳父正常(XHY),岳母患病(XhXh),则其妻子的基因型为XHXh,他们的儿子和女儿均有患病的可能,概率均为50%。

答案:

D

9.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雌性个体的2条性染色体不一定是同型的

B.正常情况下,含两条Y染色体的细胞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是控制性别的

D.X与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与性别无关

解析:

A项正确:

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为异型的。

B项正确:

初级精母细胞含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尽管Y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于共用一个着丝点,只能算一条Y染色体。

C项正确: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控制其他性状,如果蝇的红眼与白眼。

D项错误:

X与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有关,例如,如果显性基因在Y染色体上,子代雄性个体全为显性性状,雌性个体不一定为显性性状。

答案:

D

10.将基因型AaXBX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XBY的个体杂交,其子代的基因型有(  )

A.4种

B.8种

C.9种

D.12种

解析:

Aa杂交子代基因型有3种;XBXb与XBY杂交子代基因型有4种,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其子代的基因型为3×4=12(种)。

答案:

D

11.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

A.1/2

B.1/4

C.1/6

D.1/8

解析:

假设色盲由基因b控制,由于该对夫妇表现型正常,其基因型是XBX-、XBY,又因后代中有色盲儿子,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XBXb、XBY,他们所生女儿的基因型是1/2XBXB、1/2XBXb,当女儿为1/2XBXb时,与表现型正常的男子(XBY)能够生出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且概率是1/2×1/4=1/8。

答案:

D

12.根据下面人类遗传系谱中世代个体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②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③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④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解析:

①双亲都不患病,而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如果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女性患者的父亲必为患者。

②双亲正常,后代有病,必为隐性遗传,由后代患者全为男性,可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母亲传递而来的可能性比较大,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三男患病、一女正常的概率极小,故此病一般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③父亲有病,母亲正常,子代女儿全患病,儿子全正常,可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可能性比较大。

④父亲有病,儿子全患病,女儿正常,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可能性比较大。

答案:

D

13.下图是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基因用B、b表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患者的基因型可表示为          。

此类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                                          。

 

(2)写出该家族中下列成员的基因型。

Ⅱ4    ,Ⅲ10    ,Ⅲ11          。

 

(3)Ⅳ14是色盲患者,其致病基因是由第一代中的某个个体传递来的。

用成员编号和“→”写出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

              。

 

(4)若Ⅲ7与Ⅲ8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   。

 

答案:

(1)X XbXb和XbY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2)XbY XbY XBXb或XBXB

(3)Ⅰ1→Ⅱ4→Ⅲ8→Ⅳ14

(4) 0

14.(xx课标全国Ⅱ理综,32)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

为什么?

(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    (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                          ;此外,    (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解析:

本题考查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

(1)若为常染色体遗传,由女孩基因型为AA可知,其父母亲均至少含一个A基因,但父亲的A基因可来自该女孩的祖父,也可来自其祖母,同理母亲的A基因可能来自该女孩的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其外祖母,所以不能确定该女孩的A基因来自于具体哪两个人。

(2)若为伴X染色体遗传,由女孩的基因型为XAXA可知,其父亲基因型必然为XAY,而其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女孩的祖母,Y染色体一定来自于女孩的祖父,由此可推知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其祖母。

女孩母亲的XA既可来自该女孩的外祖父,也可来自其外祖母,所以无法确定母亲传给女儿的XA是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答案:

(1)不能。

女孩AA中的一个A必然来自于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A,故无法确定父亲传给女儿的A是来自于祖父还是祖母;另一个A必然来自于母亲,也无法确定母亲传给女儿的A是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2)祖母 该女孩的一个XA来自父亲,而父亲的XA一定来自于祖母 不能

15.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

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    (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

 

解析:

(1)分析系谱图,Ⅲ1出现该性状,但其双亲Ⅱ1和Ⅱ2均不表现该性状,说明该性状为隐性性状。

(2)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则该性状由Y染色体传递,因此表现该性状个体的所有雄性后代和雄性亲本都表现该性状,且雌性个体不会表现该性状。

据此理论上第Ⅲ代各个体的性状表现应为:

Ⅲ1不表现该性状(因为Ⅱ1不表现该性状)、Ⅲ2和Ⅲ3均不表现该性状(因为是雌性)、Ⅲ4表现该性状(因为Ⅱ3表现该性状)。

结合系谱图可知,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Ⅲ1、Ⅲ3和Ⅲ4。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设为A、a),由

(1)知该性状为隐性遗传。

Ⅲ1表现该性状,基因型为XaY,Xa来自其母本Ⅱ2,且Ⅱ2不表现该性状,所以必为杂合子(XAXa)。

同理,Ⅱ3表现该性状,其母本Ⅰ2不表现该性状,一定为杂合子(XAXa)。

Ⅲ3表现该性状,基因型为XaXa,X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其母本Ⅱ4一定为杂合子(XAXa)。

答案:

(1)隐性

(2)Ⅲ1、Ⅲ3和Ⅲ4

(3)Ⅰ2、Ⅱ2、Ⅱ4 Ⅲ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2.3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课后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

一、选择题

1.动物细胞培养时,最好选用的培养材料是(  )

A.衰老退化的动物组织细胞

B.成熟动物个体的体细胞

C.动物的受精卵细胞

D.胚胎或幼龄动物的体细胞

解析:

胎胚或幼龄动物的体细胞增殖能力强,易于培养。

答案:

D

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顺序是(  )

①原代培养 ②传代培养 ③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形成分散的细胞悬液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D.③①②

解析:

动物细胞培养的材料选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器官或组织,先用胰蛋白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液,再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答案:

D

3.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以获得杂交瘤细胞,下列针对单个杂交瘤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筛选过程方可获得

B.具有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

C.可分泌多种特异性抗体

D.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大量增殖

解析:

杂交瘤细胞的制备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其过程是从已免疫的小鼠体内取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使之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单个杂交瘤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

答案:

C

4.生产单克隆抗体时,在培养液中加入某种试剂能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因为该试剂(  )

A.能抑制淋巴细胞和杂交瘤细胞的DNA复制

B.能阻止淋巴细胞的原癌基因被激活

C.选择性抑制骨髓瘤细胞的DNA复制

D.能阻止杂交瘤细胞核糖体上所有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

由于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而生产单克隆抗体需要选择出杂交瘤细胞,所以需要用试剂抑制骨髓瘤细胞DNA的复制。

因此,该试剂的作用为选择性抑制骨髓瘤细胞的DNA复制。

答案:

C

5.伦理学家极力反对克隆人,以下哪项不是他们反对克隆人的原因?

(  )

A.严重地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

B.冲击了现有的伦理道德观念

C.克隆人是心理不正常的人

D.干扰正常的社会和家庭关系

解析:

克隆人严重地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冲击了现有的伦理道德观念,干扰了正常社会和家庭关系,我们应持反对态度。

答案:

C

6.关于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的诊断

B.可以在生物体内生产,不能体外生产

C.具有特异性强、纯度高、灵敏度高等优点

D.可以与药物结合,用于病变细胞的定向治疗

解析:

杂交瘤细胞的制备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其过程是从已免疫的小鼠体内取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使之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经过筛选与培养,可得到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再经过体内或体外培养可获得单一抗体,因而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还具有纯度高、灵敏度高等优点。

由于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所以可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诊断,也可以与药物结合,用于病变细胞的定向治疗。

答案:

B

7.下图为“多莉”,有关“多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多莉”的诞生属无性繁殖 ②“多莉”的诞生采用了核移植技术 ③“多莉”的诞生采用了胚胎移植技术 ④“多莉”的诞生采用了细胞融合技术 ⑤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

克隆“多莉”羊的过程没有利用细胞融合,而是将体细胞细胞核与去核卵细胞进行核质重组,利用了核移植技术。

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

答案:

C

8.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其中1过程注射的物质和A细胞的名称为(  )

A.抗体、T淋巴细胞B.抗原、T淋巴细胞

C.抗体、B淋巴细胞D.抗原、B淋巴细胞

解析:

单克隆抗体制备时,必须先给小鼠注射抗原,获得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

图中1代表的是抗原,A代表的是B淋巴细胞,B代表的是骨髓瘤细胞,C代表的是杂交瘤细胞。

答案:

D

9.卵细胞作为生殖细胞,在生物技术中可用于(  )

①克隆动物时细胞核的受体 ②进行体外受精,培育试管动物 ③形成受精卵,作为培育转基因动物的受体细胞 ④植物组织培养形成试管苗 ⑤动物细胞融合形成单克隆抗体 ⑥形成受精卵,利用转基因培育抗虫棉植株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D.①②③⑥

解析:

在克隆动物时,去核的卵细胞作为受体细胞与体细胞核融合形成重组细胞;进行体外受精时,卵细胞作为生殖细胞参与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在转基因过程中,卵细胞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例如可以作为培育抗虫棉时的受体细胞;植物组织培养形成试管苗用的是体细胞,而非卵细胞;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用的是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而非卵细胞。

答案:

D

10.现将“细胞工程”中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列表比较如下,你认为哪一项有错误?

(  )

比较项目

原理

培养基

区别

培养基的

的物理状态

培养目的

植物组

织培养

细胞的

全能性

需加植

物激素

固体

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等

动物细

胞培养

细胞的

全能性

需加动

物血清

液体

获得细胞或细胞的产物等

 

A.原理B.培养基区别

C.培养基的物理状态D.培养目的

解析:

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而不是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

A

11.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通常要在培养基中补充一定浓度的某些物质。

下图是血清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培养影响的实验结果。

从该图提供的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血清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培养的影响

A.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相同

B.有无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的影响不同

C.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

D.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影响不大

解析:

由题图中所示的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生长曲线可明显看出在有血清或无血清条件下,癌细胞的增殖速率都高于正常细胞的增殖速率。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2.下图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示意图。

请据此完成后面的问题。

(1)容器A中放置的是动物器官或组织,它一般取自 

 。

 

(2)容器A中的动物器官或组织首先要进行的处理是    ,然后用    酶处理,这是为了使细胞分散开来,目的是 。

 

(3)培养首先在B瓶中进行,瓶中的培养基成分有            等。

在此瓶中的培养称为    。

 

(4)把B瓶中的细胞分装到C瓶中,继续进行培养,称为    培养。

 

解析:

(1)动物细胞培养一般取材于动物胚胎或出生后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因为这些细胞的分裂能力强。

(2)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应尽量使细胞分散,便于与培养液充分接触,进行物质交换,使动物细胞分散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

(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应尽量使培养基成分与体内基本相同,所以需要添加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动物血清等。

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两个阶段。

原代培养是指从供体获取组织或细胞后的初次培养。

(4)将原代培养的细胞分离稀释后转入新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称为传代培养。

答案:

(1)胚胎或出生后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2)剪碎组织 胰蛋白 使细胞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3)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和动物血清 原代培养

(4)传代

13.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奶牛场有一头奶牛,年产奶量达15.8t,我国奶牛产奶量年平均水平仅为3~4t。

某人用该高产奶牛的耳细胞,采用核移植技术获得高产奶牛(如下图)。

(1)③过程中选择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     

 。

 

(2)④过程所利用的技术是 , 

其原理是 。

          

(3)该实验的成功说明已分化的耳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与    一样的全套基因,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4)若研究发现该高产奶牛线粒体发达,故而它的产奶量高,则小牛d成年后具有这一优良性状吗?

    。

你的依据是  

 。

 

解析:

(1)在核移植中常用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是因为卵母细胞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体积比较大,容易操作,且细胞质中含有激发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2)④过程属于动物细胞培养,其原理是细胞增殖。

(3)该实验的成功证明了动物细胞核有全能性,因为细胞核中含有和供体奶牛一样的全套基因。

(4)线粒体位于细胞质中,主要来源于受体细胞,因此小牛没有产奶量高的优良性状。

答案:

(1)卵母细胞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且细胞质中含有激发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2)动物细胞培养 细胞增殖

(3)供体奶牛 无性繁殖

(4)不具有 线粒体中的基因一般通过细胞质传递给后代,而小牛d的细胞质主要来自于普通奶牛

14.1984年,德国科学家柯勒和阿根廷科学家米果斯坦由于发展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完善了极微量蛋白质的检测技术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    技术是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而    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2)图中过程1常用的促融剂是    ,过程2常在    培养基中完成。

 

(3)A细胞为    细胞,其特点是  

       。

 

(4)合成的单克隆抗体最终可以从    和    中提取。

 

解析:

(1)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细胞融合是在自发或人工诱导下,两个或多个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一个杂种细胞,该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2)过程1中细胞融合的诱导物种类很多,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如利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化学法(如利用聚乙二醇诱导)和物理法(如利用高电压刺激)。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利用聚乙二醇诱导,因为它易得、简便,且融合效果稳定。

动植物细胞融合方法不完全相同,生物法(如利用灭活仙台病毒诱导)是动物细胞融合所特有的。

过程2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第一次筛选(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目的是筛选出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

(3)A细胞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具有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的遗传物质,因而具有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性抗体的特点。

(4)杂交瘤细胞的培养一般有体外培养和体内培养两种方式,体外培养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后从培养液中提取单克隆抗体;体内培养是在小鼠腹腔中培养,培养后从小鼠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

答案:

(1)动物细胞培养 细胞融合

(2)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高电压) 选择性

(3)杂交瘤 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性抗体

(4)培养液 小鼠腹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