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35352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

课题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课时

两课时

教材简析

本文讲述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难点:

1、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师生活动

关注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感人的小故事:

  2、板书课题: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和我们以前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

  【提示】课文题目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的话。

上边有一个双引号。

  1、读了课题,你能提出问题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提示】现在请同学们放生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让老师听到你读书的声音。

  2、出示生字词:

必须汤姆铭刻允许从未见过钓鱼鱼竿遵守规则夜幕出垂小心翼翼

  斩钉截铁

  3、反馈检查生字、词语读音反馈检查生字、词语读音

  【点拨】重点读准下列字:

翘舌音“唇”、“垂”“甩”,平舌音“遵”,后鼻音“铭”

  4.读文交流

  自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文,要求边读边思,把字音读得更流利。

  指名读文: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流利,如果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

  交流:

你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解决了那些问题?

  说一说“爸爸()说: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谁能在这句话的括号内加上一个词?

  5.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

请你快速默读课文。

  【点拨】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

  6.默读质疑:

请学生默读课文的重要课文,看看在读书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哪些问题?

  7、合作学习生字。

  在小组内交流识字的方法,描红书写,互相评议,把字写美观。

三、总结反思,扩展延伸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了生字、词语,课文也读得争取、流利了。

大家还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

  词语。

大家学得很主动,收获也很大。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着重讨论“爸爸为什么要求儿子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钓鱼的知识。

有条件的可以亲自体验。

第二课时

师生活动

关注点

一、围绕课题设疑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指名朗读课题

    讨论:

课题为什么加引号?

“你”指谁?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结果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围绕以上问题,学生自学课文

     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自学情况

1、交流第一个问题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

“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

板书“汤姆”“惊喜”

 

(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爸爸”“赞赏”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

  (4)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2、交流第二个问题

  

(1)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

  

(2)比较句子

      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3)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

不情愿

理解词语“允许、必须”,练习造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

  3、交流第三个问题

 

(1)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

 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

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

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

 提示

  汤姆:

a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

    b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爸爸:

a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

    c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3)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

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

板书:

斩钉截铁

 (4)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

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

他会想些什么呢?

(2)再读课文5-12自然段      

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

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

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3)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板书: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五、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

惊喜→不情愿

爸爸:

赞赏→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分层作业

1、理解“允许”,并用允许说一句话。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要遵守规定”这句话的理解;

3、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

 

课题

18、狼和鹿

课时

两课时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

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

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结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初步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合理想象,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

教学难点:

为什么人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保护的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师生活动

关注点

一、导入新课,直奔重点: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朋友。

映示狼和鹿

小朋友,看到它们,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呢?

你们说的这些词语,其实表明了人们的态度。

人们喜欢谁?

讨厌谁?

这两种动物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中,作者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

是什么看法?

打开书,默读课文,把表达作者看法的句子划下来。

·映示句子: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谁来读一读?

·你能读懂吗,在这两句话中,谁是“功臣”?

谁是“祸首”?

“功臣”是什么意思?

狼是功臣,这是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从哪个词看出?

(居然)能读出这种语气来吗?

“祸首”又是什么意思?

鹿在什么样情况下成为祸首?

“一旦”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

·为什么这样说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请轻轻读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流利。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谁来读给大家听,你喜欢读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2、评价:

读得太好了,很流利,其他同学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听得也很认真。

3、学习词语。

课文中有一些词语,谁来读一读。

葱绿提防传染血泊贪婪

青烟袅袅哀嚎凯巴伯森林蔓延糟蹋

·这里有两个多音字,注意读音。

·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有关内容吗?

4、作者认为狼是功臣,而鹿是祸首,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回,我们先自己读读,想想,然后把你们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你们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呆会儿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同学做汇报员。

5、小组合作学习。

6、学生交流(充分交流)。

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可引导他们从课文中找依据。

7、小结:

老师要对你们竖起大拇指,我觉得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

你们用心地读书,积极动脑发现问题,这样的读书,才会有收获!

三、学习生字:

讨论我们告一段落,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现在,我们来把课后的生字读一读、写一写。

映示生字:

读一读(组组词)

闹:

可以组哪些词?

书上说的是闹什么?

闹是什么意思呢?

写一写:

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师生活动

关注点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狼是什么样的?

(凶残、凶恶、贪婪)鹿又是什么样的?

(美丽、活泼、善良)

   2、从你们的刚刚的表情中看出,大家都恨那贪婪、凶残的狼,而喜欢美丽可爱的鹿。

但是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却惊愕地发现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

  【出示】①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②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祸首”是什么意思?

   3、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狼成了“功臣”,而鹿却成了“祸首”呢?

就让我们一起到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寻找答案。

  二、研读课文(感受森林变化)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2、指名读:

“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出示句子

     师:

“生机勃勃”什么意思?

由“生机勃勃”,你想到了哪些景象?

     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

指名试读,评价,齐读。

   3、出示图片。

这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4、指名读: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出示句子、图片

     读着这句话,看着这幅图,你的心情如何?

有什么感想?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指名读,齐读。

  三、深入探究(感受狼与鹿的变化)

  

(一)狼的变化

   1、是呀,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读读课文,找到原因。

     点拨:

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为什么要捕杀狼呢?

谁能用书中的话回答?

指名说。

   2、这里说狼对鹿下毒手,进行暗算,想想看,狼会对鹿下怎样的毒手,进行怎样的暗算?

和你以前读过的那些故事、材料联系起来。

   3、狼对人们喜爱的鹿下毒手,进行暗算,人们会说什么?

   4、当地居民是怎样捕杀狼的?

放声读读第二小节,看看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么?

交流:

捕杀数量之多情景残忍。

   5、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6、鹿是一起倒下去的吗?

一只一只,用了25年。

谁能再读读这段话,把刚才的悲惨的、凄惨的、血腥的场面读出来,还有那么长的时间,要读好。

  

(二)鹿的变化

   1、狼被杀掉了,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当地居民,你会说什么了呢?

正如当地居民所想的一样,这一片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

(自由王国)自由王国还可以说成(自由世界、自由天堂)出示句子

   2、鹿没有了狼这一后顾之忧,它们在这一王国里会怎样的自由呢?

(学生自由表达)

   3、教师引导:

是呀,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饿了可以……渴了可以……累了可以……困了可以……

   教师小结:

总之,在这一自由王国里,它们可以自由地散步,可以安心地睡觉,可以毫无约束地生儿育女。

   4、于是,鹿的总数一下子就超过了十万只。

出示:

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25年前,鹿还只有四千多只,现在一下子猛增到十万只,是当年的25倍。

想象一下,这时候你放眼远眺,凯巴伯森林是什么?

再放眼远眺,你看到的还是什么?

还是鹿,密密麻麻的鹿呀,让我们看看这个景象吧!

(出示图片)

   5、凯巴伯森林真的永远成了人们心中鹿的自由王国了吗?

几年过去了,结果又怎么样呢?

(出示:

可是,……八千只病鹿。

   6、默读。

讨论:

鹿为什么相继死去?

    ①饿死。

(哪些句子说明它们没有吃?

不是有一片森林吗?

怎么被饿死?

鹿太多了,它们吃了灌木就吃(吃小树)吃了小树又吃(吃嫩枝)吃完了嫩枝甚至去吃(树皮)吃完了树皮还会去吃?

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时候让你画上凯巴伯森林,森林会是一番什么景象?

师出示句子:

“整个森林……蔓延”这个句子里面有一对反义词,哪一组?

(消退、蔓延)绿色是一点点消退的,还是突然消退的。

师引读:

一年过去了,绿色在……枯黄在……十年过去了,绿色在……枯黄在……二十年过去了,整个森林……绿色在……枯黄在……

      多么凄凉的景象啊!

凯巴伯森林一片悲凉,同学们,鹿相继死去,还有一个什么原因?

    ②病死。

(为什么二十多年前疾病没有在鹿群蔓延?

   7、因此,短短的几个冬天,十万只鹿只剩下八千只,而且是病鹿。

此时,如果让你在这幅画面上画上这八千只病鹿,这些鹿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8、多么悲凉的画面!

你能通过朗读表达这份悲凉吗(指导朗读。

  四、对照感悟

   1、在这份悲凉中,鹿怎能不回忆起昔日“与狼共处”的生活呢!

(出示并齐读第一自然段。

   2、男女生分别读昔日的凯巴伯森林与今天的凯巴伯森林。

   过渡:

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感受到了凯巴伯森林的生机和它的灾难、悲惨,面对着现在狼被除,鹿也惨败,森林也枯黄的景象,当地居民又会说什么呢?

   3、为什么狼反而成为了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为什么鹿又成为了破坏森林和毁灭自己的“祸首”?

你能不能用“因为……所以……”来回答呢?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4、同学们,鹿想当这个“祸首“吗?

真正的“祸首”是谁?

老师从网上的资料中了解到大量捕杀狼这一政策是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制定的。

罗斯福当初做出决定,本意是想保护鹿,但事与愿违,结果痛心不已。

   5、同学们,如果你是当地政府,面对惨状,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6、同学们,生物间有一种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

(板画天平;板书生态平衡)

   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地杀死,天平必将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

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

(板书:

保护)

   7、“保护生态平衡”齐读,再次大声呼吁。

请同学们把这六个字永远记在心中!

   过渡:

尽管人们如此不断地大声疾呼,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总一部分人贪婪一时的利益,而不惜破坏生态平衡。

下面我们就来看两则事例,然后谈谈感想。

  五、阅读资料,交流感受(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视情况)

宠物兔撒野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

  1859年,一个叫托马斯?

奥斯汀的英国人来澳洲定居,随身带来了24只野兔,放养在庄园里,供他打猎取乐。

后来,宠物兔子陆续逃亡到了野外,100年后,奥斯汀绝对没有想到,这24只野兔的上亿“子孙”给整个澳大利亚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野兔发现,这里简直是它们的天堂:

有茂盛的牧草,却没有鹰等天敌。

它们与牛羊争牧草,啃树干,常常把数万平方公里的植物啃吃精光,严重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导致其他种类野生动物面临饥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

  专家计算,这些野兔每年至少造成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澳大利亚人开始想尽办法控制兔子的扩散和繁殖——筑围墙,打猎,捕捉,放毒,引进天敌狐狸等。

但是,兔子的繁殖力极为惊人,一对兔子一年可生下成百上千只兔子。

因此,至今澳大利亚的兔子仍是祸害。

  一个村庄的故事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lí),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luǒ)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kuò)大。

树木变成了一栋(dònɡ)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páo)哮(xiào)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板书设计

 

狼和鹿  保持生态平衡

分层作业

1、多音字组词:

提()()倒()()泊()()

2、结合平时生活中看到和了解到得因破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事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3、写一封建议信。

教学后记

 

课题

19、放飞蜻蜓

课时

两课时

教材简析

本文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到底会不会吃自己的尾巴。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

由蜻蜓而联想到仿生学的运用。

(处理办法:

上网收集资料,教师简介仿生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

1、认真朗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圈圈划划,借助词典理解。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4、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师生活动

关注点

一、揭示课题:

1、指读以下词语:

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2、理解“放飞”:

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

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

为什么要“放飞”?

谁放飞?

怎么放的?

……)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2、自读课文:

A、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B、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C、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读后交流:

A、读准字音:

蜻蜓陶行知慈爱抚摸孑孓复杂

B、理解:

慈爱:

慈祥。

孑孓:

蚊子的幼虫。

口吻:

口气。

D、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4、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涉机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带读生字,注意“抢、蝇”后鼻音。

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3、交流,辨析:

抢——枪蝇——绳纹——蚊

钩——构饿——我夏——复

4、指导书写

5、描红习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师生活动

关注点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

2、师:

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

(板书:

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

上堂课,我们学了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板书:

放飞蜻蜓)

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合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小伙伴们捉住了蜻蜓为什么又要把它放飞呢?

在孩子们的眼中,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让我们一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说明: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一教学片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二、朗读、交流、感悟。

自读全文。

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知识丰富的陶行知。

从陶先生的问话和介绍中了解蜻蜓的知识。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

提问:

你是怎么知道陶先生知识丰富的?

陶先生的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

……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     (蜻蜓是益虫)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         (神奇的尾巴)

“指着它的尾巴说……”,“它的眼睛……” (奇特的眼睛)

“……” 引导学生交流收集的课外知识:

你们还知道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

书上说蜻蜓在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事实果真如此吗?

▲慈爱和蔼的陶行知。

抓住重点的词、句,朗读体会。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

……(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并体会)”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

▲爱护蜻蜓的陶行知。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你们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教育有方的陶行知。

陶先生看到孩子们捉蜻蜓,既没有责怪他们,又没有直接要求把蜻蜓放了。

而是……听了陶先生的话孩子们中怎么做的呢?

(主要通过孩子们态度的变化体会)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