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3716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优 易错 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docx

培优易错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2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山门圮于河()

(2)湮于沙上()(3)如是再啮()

2.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

(1)一老河兵闻之()

(2)当求之于上流()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

众服为确论。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5.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答案】

1.

(1)倒塌

(2)埋没(3)咬,这里意为冲激。

2.

(1)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

(2)石兽

3.众/服为确论。

4.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采分点:

“如”、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译出大意1分)

5.“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

【解析】

1.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啮”咬,这里意为冲激。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之”用法的掌握。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指代人、事、物,一般作宾语。

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2.指示代词,表近指。

这,这些,此。

(二)助词。

1.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6.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三)动词,往,到……去。

本题都是代词,结合上下文指出指代内容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51.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句中重点词语有“如”“果”等。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句话中可知: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

然不若武昌黄鹤楼。

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

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

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

①杰:

高大。

②殊:

差别。

③眼界:

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

雄伟景象。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排空:

一扫而空。

C.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薄暮:

傍晚时分。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锦鳞:

美丽的鱼。

2.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语段

(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

请简要分析。

4.语段

(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

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

(一)有什么不同?

【答案】

1.B

2.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3.看到阴惨可怖的景致,联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人生坎坷,于是心生悲情。

(意思对即可。

4.第一问:

用滕王阁、黄鹤楼层层铺垫,衬托岳用楼。

(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

语段

(二)目的就在岳阳楼本身,意在突出岳阳楼景最美、楼最雄。

语段

(一)目的不在岳阳楼本身,而是由岳阳楼引起下文,表达作者的情感。

(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B选项中的“浊浪排空”中的“排空”是冲向天空。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

“予”我;“胜状”,美好景色;“一”,全。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回的即可。

结合“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分析:

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

“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

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

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故而生“悲”。

264.本题考查学生的对比阅读能力。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结合“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

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分析。

对用了对比或衬托的写法,突出了岳阳楼景最美、楼最雄。

而《岳阳楼记》是借景抒情。

借美景抒发自己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主旨。

【点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亼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曰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全集》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②。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还(xuán):

同“旋”,转身。

②炯戒:

明显的警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媵人持汤沃灌(_____)

②缀公卿之后(_____)

③莫逾自厌(_____)

④迨年事蹉跎(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当余之从师也/乃记之而去

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C.王生好学而不得其法/濯清涟而不妖

D.以昭炯戒/可以为师矣

3.翻译下列句子。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

1.热水;跟随;满足;到,等到。

2.C

3.

(1)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菜肴可供享用。

(2)凡是老师所说的,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

4.①在学习中,不怕困难,敢于吃苦,勤奋努力,不自我满足。

②在学习中,勤思好问,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汤”:

热水。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迨”等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C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都是连词,表转折。

A前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代词。

B前者,比得上;后者,像。

D前者目的连词,来;后者介词,凭借。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寓”:

住。

“逆旅”:

客舍;旅店。

“再食”:

两顿饭。

“悉”:

都。

“识”:

记。

“是”:

这。

4.题干要求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好两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宋濂的求学经历及李生的话告诉我们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

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与客观学习生活条件关系不大。

在学习中我们要有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应该要好好珍惜我们现有的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努力学习。

还有应当尊重老师,特别是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

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二)译文:

王生喜欢学习,却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

“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确实是这样吗?

”王生不高兴,说:

“凡是老师所说的,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

”李生劝他说: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

”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转身就跑开了。

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

“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优秀的人而跟随他,是希望听到真理啊!

我话还没有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

几乎想要把人挡在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有的(态度)吗?

学习最忌讳的,没有超过自我满足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不这样,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

“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您说得对。

请允许我把您的话刻在我座位的右侧,当作座右铭,用来告诫(自己)。

4.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

"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

"世乱,此无主。

"曰: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其家人化之如此。

"后,衡病重而卒,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

谥文正。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或问之(________)②亦不睨视而去(_________)

2.翻译句子。

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3.许衡是一个怎祥的人?

【答案】

1.有的人斜着眼看

2.人们赠送的(东西),(即使)有一点儿不合乎道义也不接受。

3.品行方正,做事有原则,能抵得住诱感。

【解析】

1.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睨”是“斜着眼看”;“或”是多义词,“有人”的意思。

134.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遗(赠送)、弗义(不合乎道义)、受(接受)”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试题分析: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事件和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分析作答。

文章叙写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通过“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其家人化之如此”的话语,可以看出,许衡是一个品行方正、诚实,做事有原则,能抵得住诱感的品质高尚的人。

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

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的答题思路是:

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

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

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

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

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

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

最后,比较互证法。

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参考译文:

许衡曾经在盛夏时经过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由于行走路途遥远,天气又热)十分口渴,路上有一棵梨树,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安然如常。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许衡)说:

“不是自己拥有的却摘取它,不可以。

”那人说:

“现在时局混乱,这棵梨树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

”(许衡)说:

“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别人丢失的,(即使)一丝一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

(有教养的人家的)庭院里有果树,当果子成熟掉落在地上时,(有教养的)小孩经过它,也不斜着眼看就离去。

那是他家人的教化而所以像这样。

”许衡去世后,四方有学之士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痛哭在墓下的人。

皇上特赐谥号为“文正”。

5.文言文阅读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

“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②,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

“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③。

”石奢曰:

“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④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⑤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

“臣居⑥官为长,不与吏让位⑦;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⑧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

“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

”李离曰:

“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⑨,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注解)①行县:

出行属县。

②以父立政:

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

③子其治事矣:

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④惠:

恩惠.⑤听:

偏听,偏信。

⑤居官:

担当的官职。

⑦不与吏让位:

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

⑧傅:

推诿。

④听微决疑:

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纵其父而还自系焉(纵:

越过)

B.不私其父,非孝子也(私:

偏袒)

C.过听杀人,自拘当死(过:

经过)

D.辞不受令(辞:

言辞)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4.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

1.B

2.A

3.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

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4.共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

具体表现:

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

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

【解析】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A.纵其父而还自系焉(纵:

放纵);B项正确;C.过听杀人,自拘当死(过:

犯过错);D.辞不受令(辞:

推辞)。

2.“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的“以”解释为:

因为;A项的“以”解释为:

因为;B项的“以”解释为:

用,把;C项的“以”解释为:

来;D项的“以”解释为:

拿、向,用。

故选A。

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

“罚”,刑罚;“过”,过失。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

结合“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得出:

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结合“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得出:

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

得出共同点:

知理守法(或敢于担当责任)。

【点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译文: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

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

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

他派人告诉昭王说:

“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

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

”昭王说:

“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

”石奢说:

“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

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

”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自杀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

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

文公说:

“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

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李离说:

“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

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给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

”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

文公说:

“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

”李离说:

“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

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

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

”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6.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