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4047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docx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影像诊断学》课程思政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开设学期:

第二学年

计划学时:

96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利用各种影像设备(包括X线、CT、MRI、超声、核素显像等),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助图像来了解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改变,以达到诊断疾病目的的一门学科,是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

课程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农村、社区等医疗卫生单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维护患者权益、良好沟通技巧的实用型影像技术人才。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为确保本大纲的落实,本课程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及自身学科特点,以毕业生岗位工作性质和任务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采用院校联动进行教学,以教学-实践-总结的方式实现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三方面的具体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加大实验教学力度,遵循人才培养需求与规划行业发展相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职业岗位需求和要求相结合;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与岗位知识、专业技能、人文素质、职业道德、思想政治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和诚信服务的理念,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教育于一体。

确保教学大纲的全面落实。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本门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获得本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临床医患沟通技巧、放射科普能力,基准精益的科学素养。

并为适应职业变化、放射发展的需要而继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五、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正确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方法。

熟悉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理解影像诊断学为临床医疗服务的特点与目的。

(二)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影像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自行观察和辨认人体组织结构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操作与练习,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思想与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基准精益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爱护患者维护患者权益的职业道德。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自身特点,注重职业素质教育,重视诚信意识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学习后续课程,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

六、前后课程的联系

(一)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影像诊断学是影像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

与医学各学科关系密切,尤其是人体解剖学、断层解剖学与病理学是本门课程的必修基础课,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必须在掌握各个系统、各个器官的解剖结构及正常功能后,才能进行影像诊断学学习。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才能由基础理论转变到临床实践,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影像技能型人才。

项目一总论

(一)主要知识点

1.影像诊断原则及步骤

2.X线图像阅读方法

3.CT图像阅读方法

4.MRI图像阅读方法

5.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

(二)主要技能点

1.X线、CT、MRI图像的阅读方法

2.影像学诊断报告中的书写规范和注意事项

(三)学习目标

1.熟悉影像诊断的原则和步骤

2.熟悉X线、CT、MRI图像的阅读方法

3.掌握影像学诊断报告中的书写规范和注意事项

4.具备精准精益的职业追求,爱岗敬业维护患者权益的职业操守

(四)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参观、任务驱动教学法

辅助教具或设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影像视频

项目二呼吸系统

(一)主要知识点

1.影像学检查方法

2.正常影像学表现

3.异常影像学表现

4.支气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5.肺先天性疾病的影像诊断

6.肺部炎症的影像诊断

7.肺结核的影像诊断

8.肺肿瘤的影像诊断

9.其他肺部疾病的影像诊断

10.纵膈疾病的影像诊断

11.胸部创伤的影像诊断

(二)主要技能点

1.各种检查方法的选择与评价;胸部透视的检查技术

2.支气管扩张的影像诊断

3.肺部炎症、结核及肿瘤性疾病的影像诊断

4.纵膈疾病的影像诊断

5.胸部创伤的影像诊断

(三)学习目标

1.了解影像学检查方法评价与选择

2.熟悉正常影像学解剖

3.掌握正常影像学表现

4.熟悉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5.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四)实践项目

实训一胸部透视

(1)实践类型:

示教、实训

(2)目的要求:

1.掌握胸部透视的基本原则及操作方法。

2.认识透视条件下胸部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影像。

3.掌握透视诊断报告的书写要点。

(3)内容提要:

分组轮流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掌握胸部透视的基本条件及基本方法,明确观察肺野的顺序,教师在荧光屏前指导学生认识呼吸系统影像的正常投影,提示呼吸时对肺野透亮度的影响及纵隔、横膈的变化。

(4)实训器材:

300mA以上的X线机及符合透视条件的实训室。

实训二呼吸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1)实践类型:

示教、实训

(2)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影像诊断基本原则和步骤。

2.掌握呼吸系统各组织器官在X线平片的正常表现。

3.熟悉呼吸系统CT检查,MRI检查的基本要点及正常影像。

(3)内容提要:

讲解演示胸部各位置平片的摆放和观察胸片时注意事项。

提示学生注意该照片的投照技术条件是否符合诊断要求。

指导学生观察认识描述胸部各种体位显示的各组织器官的影像。

(4)实训器材:

1.胸部正侧位片。

2.胸部CT扫描影像片及MRI影像片。

3.观片灯、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及实训报告单等。

实训三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1)实践类型:

示教、实训

(2)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主要包括支气管改变、肺部改变、肺门改变、肺纹理改变、胸膜改变、纵隔改变及横膈的改变。

2.熟悉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CT表现。

3.了解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主要MRI表现。

(3)内容提要:

教师讲解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观看各种改变的典型影像学征象。

分组阅片,指导学生描述病变部位的分布、形态、大小、密度与边缘等,指出并确认是何种改变,从而完成实训报告单的书写。

(4)实训器材:

1.呼吸系统常见病变的典型X线片,能反映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的七种改变。

2.呼吸系统典型CT病变照片与MRI病变照片,能反映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CT表现及主要MRI表现。

3.观片灯、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及实训报告单等。

实训四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1)实践类型:

示教、实训

(2)目的要求:

1.掌握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主要的影像表现。

2.掌握间质性肺炎及肺脓肿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3.掌握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4.掌握支气管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要点。

(3)内容提要:

教师讲解复习常见肺部疾病的主要影像学表现,指导学生观看常见肺部疾病的影像学特征。

分组阅片,确认病灶影像,从部位、分布、形态与大小、密度与边缘等进行描述。

完成实训报告单的书写。

(4)实训器材:

1.肺部疾病的X线片、CT片。

2.观片灯、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及实训报告单。

实训五纵隔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1)实践类型:

示教、实训

(2)目的要求:

1.掌握纵隔内肿块定性诊断原则

2.熟悉纵隔内肿瘤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3.掌握纵隔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4.掌握纵隔内肿瘤和肺内肿瘤的鉴别诊断

(3)内容提要:

教师讲解复习纵隔内肿瘤的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及主要的影像学表现及纵隔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要点,观看其教学片。

分组阅片,完成实训报告单的书写。

(4)实训器材:

1.各类纵隔内肿瘤的X线片及CT、MRI片。

2.观片灯、多媒体教学设备、幻灯片、录像及实训报告单。

综合实训一大叶性肺炎影像诊断

综合实训二肺结核的影像诊断

综合实训三支气管肺癌的影像诊断

(五)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理论讲授和学生实际观察相结合,并辅以临床病例分析和讨论

辅助教具或设备:

多媒体设备,胸部教学课件

项目三循环系统

(一)主要知识点

1.影像学检查方法

2.正常影像学表现

3.异常影像学表现

4.先天性心脏、大血管位置异常的影像诊断

5.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诊断

6.后天性心脏病的影像诊断

7.心包疾病的影像诊断

8.大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二)主要技能点

1.各种检查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2.心脏血管径线测量

3.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房间隔缺损的影像诊断

4.大血管疾病、心包疾病的的影像诊断

(三)学习目标

1.了解心血管系统CT和MRI的诊断价值

2.掌握正常心脏大血管影像学表现

3.熟悉心脏大血管异常改变的影像表现

4.掌握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影像学特点

(四)实践项目

实训一心脏大血管正常影像学表现

(1)实践类型:

示教、实训

(2)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大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

2.能够正确认识和摆放心脏正位,左右斜位片。

3.认识心脏大血管在X线片上正常解剖投影。

4.在心脏正位片上完成心脏径线的测量。

5.熟悉心脏大血管的正常CT、MRI表现。

6.正确描述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影像,书写报告。

(3)内容提要:

教师讲解、演示心脏正位,左右斜位片的观察和摆放。

分组阅片讨论,描述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影像。

测量心脏各径线。

熟悉心脏大血管的正常CT、MRI表现。

书写心脏平片X线诊断报告。

(4)实训器材:

1.三联或三联以上的观片灯若干个、幻灯机、多媒体投影设备等。

2.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CT和MRI教学片、幻灯片、录像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料。

实训二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1)实践类型:

示教、实训

(2)目的要求:

1.熟悉心脏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

2.能够认识并描述心脏增大的分型。

3.掌握肺循环改变的X线表现。

4.熟悉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的CT、MRI表现。

(3)内容提要:

教师讲解、演示心脏增大的观察和描述。

分组阅片讨论,描述心脏增大的分型,心脏左、右心房、室增大在各个体位上的X线表现。

描述并指认肺充血、肺瘀血、肺血减少、肺水肿、肺栓塞与肺梗死、肺循环高压的X线表现。

阅读CT、MRI片,熟悉心脏血管基本病变的CT、MRI表现。

书写实训报告。

(4)实训器材:

1.三联或三联以上的观片灯若干个、幻灯机、多媒体投影设备等。

2.常见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的X线、CT和MR教学片、幻灯片、录像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料:

实训三先天性心脏病影像学表现与诊断

(1)实践类型:

示教、实训

(2)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观察重点。

2.了解房、室间隔缺损的X线表现和描述。

3.了解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的X线表现。

4.了解常见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血管造影、CT、MRI表现。

(3)内容提要:

教师讲解、演示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表现的观察重点和描述。

分组阅片讨论,描述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的影像学表现。

书写实训报告:

房间隔缺损的X线表现。

(4)实训器材:

1.三联或三联以上的观片灯若干个、幻灯机、多媒体投影设备等。

2.常见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X线、CT和MRI教学片、幻灯片、录像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料。

实训四获得性心脏大血管病变影像学表现与诊断

(1)实践类型:

示教、实训

(2)目的要求:

1.掌握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X线表现。

2.掌握心包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影像学表现。

3.熟悉常见心脏病的心血管造影、CT和MRI表现。

4.熟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动脉血栓阻塞影像学表现。

5.熟悉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

(3)内容提要: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X线表现以及它们的CT、MRI、心血管造影的表现。

心包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动脉血栓阻塞、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

(4)实训器材:

1.三联或三联以上的观片灯5-6个、幻灯机、计算机多媒体投影设备等。

2.有关获得性心脏大血管病的X线、CT和MRI教学片、幻灯片、录像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料。

综合实训一风心二狭的影像诊断

综合实训二大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

(五)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理论讲授和学生实际观察相结合,并辅以临床病例分析和讨论

辅助教具或设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项目四乳腺

(一)主要知识点

1.影像学检查方法

2.正常影像学表现

3.异常影像学表现

4.乳腺疾病的影像诊断

(二)主要技能点

1.各种检查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2.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三)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2.熟悉乳腺正常影像学表现和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3.了解乳腺增生症和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理论讲授并辅以临床病例分析和讨论

辅助教具或设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项目五消化系统

(一)主要知识点

1.食管与胃肠道影像学检查方法

2.食管与胃肠道正常影像学表现

3.食管与胃肠道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4.食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5.胃部疾病的影像诊断

6.十二指肠疾病的影像诊断

7.小肠疾病的影像诊断

8.结肠疾病的影像诊断

9.肝胆胰脾影像学检查方法

10.肝胆胰脾正常影像学表现

11.肝胆胰脾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12.肝脏疾病的影像诊断

13.胆道疾病的影像诊断

14.胰腺疾病的影像诊断

15.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

16.急腹症影像学检查方法

17.腹部正常影像学表现

18.急腹症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19.常见急腹症的的影像诊断

(二)主要技能点

1.各种检查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2.食管与胃部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3.肠道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4.肝胆胰脾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5.急腹症的影像诊断

(三)学习目标

1.掌握食管与胃肠道正常及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掌握食管与胃肠道炎症、溃疡、肿瘤及食管静脉曲张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3.熟悉食管异物、贲门失弛缓症、胃扭转、十二指肠憩室影像学表现

4.了解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肠淤滞症、克隆氏病、肠结核、结肠息肉及息肉病影像学表现

5.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肝胆胰脾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6.掌握肝胆胰脾正常影像学表现和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7.掌握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海绵状血管瘤、肝硬化、胆石症、胆道梗阻、胆囊炎、胆囊癌、胰腺癌、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8.熟悉肝脓肿、脂肪肝、肝囊肿、脾血管瘤、脾栓塞和脾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9.掌握急腹症的检查方法、腹平片的正常及异常X线表现。

10.掌握胃肠道穿孔、急性小肠梗阻、肠套叠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11.熟悉乙状结肠扭转、脾破裂、肝脏损伤的影像学表现。

(四)实践项目

实训一低张双对比胃肠造影

(1)实践类型:

示教、实训

(2)目的要求:

掌握胃肠造影检查的方法、步骤;造影前的准备;造影剂的配置;胃肠造影检查的目的。

(3)内容提要:

①肌注654-2、0.5-1.0mg,目的是使胃肠平滑肌松弛,减少消化液分泌。

10-20min后口服造影剂进行检查;②造影剂配置:

钡水之比约1:

1,并充分搅拌均匀;③分别采用立位、倾斜卧位、俯卧位、仰卧位等位置检查,并配合使用压迫器,操作中应充分显示胃小区,充分观察胃肠道的轮廓、黏膜、柔软度、蠕动等变化,摄充盈像、黏膜像,并点片;④学生认真观察造影的全过程,应注意观察不同的体位,所观察的部位成像有何不同。

(4)实训器材:

500mAX线机一台、医用硫酸钡1袋、发泡剂1袋、低张药物654-20.5-1.0mg、一次性10mL注射器1支、水杯、消毒棉球、温开水适量。

实训二消化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1)实践类型:

示教、实训

(2)目的要求:

掌握正常食管、胃肠道造影片的X线表现。

(3)内容提要:

消化道造影片的正确摆放。

消化道造影片影像分析,包括轮廓、黏膜、管壁、形态、大小、位置等。

分组讨论:

正常食管、胃肠道造影X线片。

书写正常消化道的X线报告书。

(4)实训器材:

观片灯、正常食管造影片、胃肠道造影片(包括充盈像、黏膜像、点片)。

实训三消化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1)实践类型:

示教、实训

(2)目的要求:

掌握食管、胃肠道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3)内容提要:

消化道造影片影像分析,包括轮廓、黏膜、管壁、形态、大小、位置等。

分组讨论。

书写消化道基本病变的X线报告书。

(4)实训器材:

观片灯、食管造影片、胃肠道造影片(包括充盈像、黏膜像、点片)及实训报告单。

实训四上消化道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

(1)实践类型:

示教、实训

(2)目的要求:

掌握食管、胃肠道常见病变的x线表现。

(3)内容提要:

上消化道造影片的正确摆放。

根据食管、胃肠道的轮廓、黏膜、管壁、形态、大小、位置的变化,分析这些常见病的x线表现。

分组讨论常见病的X线表现。

(4)实训器材:

观片灯;各型食管癌片、胃溃疡片、胃炎片、各型胃癌片、十二指肠球溃疡片及实训报告单。

实训五下消化道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

(1)实践类型:

示教、实训

(2)目的要求:

掌握下消化道常见病变的x线表现。

(3)内容提要:

根据下消化道的轮廓、黏膜、管壁、形态、大小、位置的变化,分析这些常见病的x线表现。

分组讨论常见病的X线表现。

(4)实训器材:

观片灯;肠结核片、溃疡性结肠炎片、结肠息肉片、结肠癌片及实训报告单。

实训六肝胆胰脾影像学表现

(1)实践类型:

示教、实训

(2)目的要求:

熟悉正常肝脏、胰腺CT、MRI表现,学会CT、MRI片的摆放。

(3)内容提要:

根据正常肝脏、胰腺CT片、MRI片,分析其轮廓、形态、大小、密度、位置、与周围比邻关系等CT、MRI表现。

分组讨论正常肝脏、胰腺CT、MRI表现。

(4)实训器材:

观片灯;正常肝脏、胰腺CT片、MRI片。

实训七肝胆胰脾疾病影像学表现

(1)实践类型:

示教、实训

(2)目的要求:

掌握肝胆胰脾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

(3)内容提要:

教师讲解、演示肝胆胰脾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的观察重点和描述。

分组阅片讨论,描述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海绵状血管瘤、肝硬化、胆石症、胆道梗阻、胆囊炎、胆囊癌、胰腺癌、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

书写实训报告。

(4)实训器材:

观片灯;影像图片及实训报告单。

实训八急腹症影像学表现

(1)实践类型:

示教、实训

(2)目的要求:

掌握急腹症X线表现。

熟悉腹部外伤的CT表现。

(3)内容提要:

急腹症片影像分析,包括轮廓、黏膜、管壁、形态、大小、位置等。

分组讨论:

急腹症X线片、腹部外伤的CT片。

书写急腹症的X线报告书。

(4)实训器材:

观片灯、急腹症X线、腹部外伤CT片及实训报告单。

综合实训一肝脓肿的影像诊断

综合实训二脂肪肝的影像诊断

综合实训三胆囊炎的影像诊断

综合实训四胰腺炎的影像诊断

(五)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实验教学、理论讲授与多媒体教学课件相结合,并辅以临床病例分析和讨论

辅助教具或设备:

多媒体设备,消化系统教学课件

项目六泌尿与生殖系统

(一)主要知识点

1.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2.泌尿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3.泌尿系统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4.泌尿系统先天性异常的影像诊断

5.泌尿系统结石的影像诊断

6.泌尿系统结核的影像诊断

7.泌尿系统肿瘤与囊肿的影像诊断

8.肾损伤影像诊断

9.生殖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10.生殖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11.生殖系统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12.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13.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14.肾上腺和肾上腺疾病的影像诊断

(二)主要技能点

1.各种检查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2.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性疾病的影像诊断

3.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三)学习目标

1.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泌尿系统与肾上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应用。

2.掌握泌尿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与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掌握肾癌、肾母细胞瘤、单纯肾囊肿、多囊肾、泌尿系结核、尿路结石、膀胱癌的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3.熟悉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盂癌、马蹄肾、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肾动脉狭窄、肾上腺增生、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4.了解异位肾、游走肾、肾上腺腺瘤等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5.掌握生殖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生殖系统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和慢性输卵管炎、子宫输卵管结核、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卵巢畸胎瘤、卵巢癌、前列腺增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6.熟悉生殖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子宫癌、卵巢囊腺瘤、异位妊娠和前列腺癌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7.了解女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8.掌握肾上腺正常影像学表现与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四)实践项目

实训一泌尿、生殖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1)实践类型:

示教、实训

(2)目的要求:

1.能够正确认识和辨别腹部前后位平片肾的轮廓、形态、位置和大小。

2.能够正确认识静脉尿路造影片上的肾盂、肾大盏、肾小盏、输尿管和膀胱的正常形态。

3.能够在CT和MRI片上正确区分肾皮质、肾髓质、肾窦、肾门、肾盂、肾大盏、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膀胱和前列腺的正常形态,以及密度和信号特征。

4.子宫输卵管造影正常X线片、正常CT片、正常MRI片;

(3)内容提要:

教师示教正常前后位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片,正常CT平扫和增强横断面图像,正常MRI横断面和冠状面图片,讲解读片的方法和内容。

分组讨论肾脏的正常影像表现。

认识正常子宫输卵管造影片的结构。

(4)实训器材:

1.腹部前后位平片。

2.静脉尿路造影片。

3.正常CT平扫和增强横断面、重建图像。

4.正常MRI平扫和增强横断面、冠状面图像。

实训二泌尿生殖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1)实践类型:

示教、实训

(2)目的要求:

1.能够认识肾脏形态、位置和大小的改变,认识输尿管和膀胱的异常改变,并认识分析造成异常改变的原因。

2.能够认识生殖系统组织密度信号的改变,并仔细分析造成密度信号改变的原因。

(3)内容提要:

教师示教异常静脉肾盂造影片,异常CT横断图像,异常MRI横断面和冠状面图像,逐一仔细讲解读片的方法和观察的主要内容。

分组讨论泌尿生殖系统的异常影像表现。

(4)实训器材:

1.静脉尿路造影片,包括肾形态异常(马蹄肾)、肾位置异常(异位肾、游走肾)、肾大小异常(先天性一侧肾缺如、一侧肾切除术后)、输尿管异常(尿路远端梗阻)、膀胱异常(膀胱结核)。

2.肾脏病变影像学照片,包括水样密度病变(肾囊肿)、等密度病变(肾肿瘤)、低密度病变(脂肪瘤)、高密度病变(肾结石)、混杂密度病变(肾癌)。

3.生殖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