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42273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德与法治教案 2.docx

道德与法治教案2

第一单元 我的好习惯

1、我们爱整洁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

   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师准备:

PPT、手帕、书包、文具盒、书本等若干件(干净与不干净的),脸盆若干。

   学生准备:

抹布、手帕、安全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了。

能告诉大家,你每天起床后都做了些什么吗?

(穿衣、扣扣子、穿鞋、系带子„„) 

  很多同学都非常能干,学会料理自己的事了。

那你会整理房间、打扫教室卫生,并保持它们的整齐清洁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爱清洁》,看一看什么叫整洁和怎样做到爱整洁。

  

 二、学习新课:

  

 1、在家爱整洁。

 

  ⑴出示课件,领会“整洁”的含义。

 

  ①出示:

这块手帕干净吗?

这一块呢?

这个书包不仅外面脏,再看里面的书本放得怎样?

我们说:

这个书包不干净、不整洁。

 

  ②投影片:

这个小朋友的家干净又整齐。

我们说:

他的家很整洁。

  

 ⑵了解“按时”的含义。

 

  ①你们知道清晨大约是指什么时候?

(天刚亮) 

  ②你每天几点钟起床?

是谁叫醒你的?

每天都在这个固定的时间起床,就叫按时起床,“按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⑶提问:

起床后,你做些什么事?

怎样做的?

 

  ⑷讲述:

我们所做的这些事都是围绕着个人卫生来做的。

你们看,××同学穿的衣服多整齐,××同学的手、脸洗得真干净,××的头发(小辫)梳得真整齐„„他们真整洁。

 

  ⑸除了个人卫生做得好,你房间里的被子谁叠?

枕头、床单谁铺、谁掸?

桌子谁来抹?

我们应当自己的事自己做。

(看投影片或录像片)   

①指定学生复述自己平时的做法。

 

②突出:

叠、铺、掸、抹。

表现:

四四方方、平平展展、一尘不染。

   

2、在学校爱整洁。

了解学校环境整洁的内容与保持环境整洁的方法。

  

 ⑴清扫教室的步骤是怎样的?

 

 ⑵为什么要先开窗户,再洒水、擦黑板、扫地、抹桌椅?

不这样做会怎样?

步骤颠倒又会怎样?

为什么?

 

 ⑶老师为什么要夸奖我们?

是怎样夸的?

  

 3、身心健康与环境整洁。

 

 1、为什么生活在干净、整齐的环境里才会真开心?

 

 2、怎样才能长久保持这样的美好环境?

(指定学生上台表演、操作)   3、小结全课学习内容。

   

三、反馈检测   

1、游戏。

 比赛穿衣、系鞋带。

请四位同学脱掉外衣,解开鞋带,看谁最先穿好衣服、系好鞋带。

  

 2、思考题。

 

  说一说怎样才算整洁?

你做得怎样?

   

板书设计:

 

  按时起床:

穿衣、洗漱   在家里 

  整理房间:

叠、铺、掸、抹   

1、我们爱整洁 

  打扫教室卫生:

开窗、洒水、擦黑板、   扫地、抹桌椅   在学校 

  保护校园环境:

不乱丢、不践踏„„    

   

2、我们有精神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精神,人为什么要有精神。

 2、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精神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视频、PPT、图片、音乐等若干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国旗班升旗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他们的仪态。

并请同学站起来模仿。

 

2、PPT展示课本第七面主题图,让学生回忆一下,还有哪些样子也精神。

 

3、出示几张小动物行为的对比图,让同学们比一比谁最精神。

 

二、学习新课 

1、解释精神的含义。

 

2、强调一下,为什么要有精神才好。

 

3、怎么样才能每天都有精神?

 

4、小组比赛,展示小组的精神劲。

 

三、反馈练习 

1、游戏,比比谁最精神 

2、小组讨论互评,如何才能更精神。

 

四、作业:

 

将好的精神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我不拖拉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做事不拖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要从抓紧时间开始,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和抓紧时间做事的态度。

 

2、教育学生学会有计划、抓紧时间来学习和生活,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3、使学生了解无论在学校和家里,都要作到学习时就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娱乐时就要痛痛快快地玩耍,学会抓紧时间的常识和技能。

 

4、通过讨论、体验和向他人学习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紧时间的快乐,学会珍惜时间。

 

活动重难点:

通过讨论、体验和向他人学习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紧时间的快乐,学会珍惜时间。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课件,出示一个没有着色的闹钟图形。

先请学生认一认。

 

  2、电脑演示在这个时钟的不同时段,一位小朋友一天的学习生活,并配上解说。

3、学生交流讨论:

你觉得这位小朋友怎么样?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教师总结。

 

  活动

(二)-----小小故事会

1、播放课件,盼盼睡在床上,渐入梦境,他被邀请到拖拉国参加运动会,盼盼向前冲,回头看见有人在系鞋带。

 

 2、小组讨论交流:

他们是怎样参加运动会的?

 

 3、故事会:

同座互听互编,也可小组坐在一起编故事;小组推荐或学生自荐上台讲故事。

   4、教师总结评价。

 

  活动(三)-----七嘴八舌话拖拉 

  1、播放课件,出示一同学未吃多少,其他同学已吃好;一同学边做作业边玩玩具。

   2、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

这样做有什么后果?

 

  3、同桌或小组交流,你做事拖拉吗?

结果怎样,如果不拖拉,会有什么好处?

4、教师总结。

   

活动(四)----小小讨论会 

  1、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出示“医生在抢救病人”“发生火灾,消防队赶到火灾现场”“农民在农田里劳作”的图片,设想他们如果拖拉会有什么后果?

 

  2、拓展延伸:

联想一下除图片以外的各行各业如果拖拉会有什么后果?

 

  3、学生自由组合,任选其中一种职业或角色,用上道具,说一句“时间就是„„”    

4、不做“小马虎”

教学目标:

 

  1.做事情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2.初步养成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

   3.知道要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4.学习使用交流、讨论等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知道要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初步养成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小马虎” 

  

(1)师: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看看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马小虎)向马小虎打个招呼吧!

 

  

(2)师:

马小虎今天要去种树,愿意跟他一起去吗?

(课件出示马小虎种树的故事情境图)   (3)师:

仔细看图,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4)师:

你们认为马小虎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

(引导学生回答马虎、粗心等) 

  (5)师:

像马小虎这样,做事不认真,粗心大意,没把要做的事情放在心上,就是马虎。

怪不得他的好伙伴又给他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因为马上虎做事情太马虎了,所以大家都叫他小马虎。

(课件出示名字小马虎)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联系自身——捉马虎   

1、找学习上的小马虎 

  ①师:

小朋友,其实小马虎这个小毛病也来找过我们每个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

请大家仔细想一想,从开学到现在,你在学习上有没有像小马虎一样不认真、马马虎虎的?

(教师引导学生找马虎)

  ②师:

我们先来做小老师,给别人找找作业上的小马虎吧。

(学生批拼音作业,找出错误的地方,上台来请同学订正) 

  ③师:

请作业正确的学生举手,你是怎么做的呢?

说说怎样才能做到不马虎?

 

  ④师:

请打开你们的语文、数学作业本,找一找自己作业本上的小马虎。

(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交流,大家互相提个醒,以后改正这些马虎的小毛病) 

  ⑤师:

刚才我发现我们小朋友又找出了很多作业本上的小毛病,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小朋友平时的作业,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你能捉出其中的马虎吗?

(课件出示学生错误作业,学生找马虎)作业本上的错误都是我们马虎造成的,我们以后做作业可不能再马虎了,一定要认真检查呀。

 

  ⑥师:

马虎这个小毛病有时很狡猾,有时候要别人提醒或要用时才会发现呢!

仔细想一想,从开学到现在,你有没有忘记过做值日?

忘带过小黄帽?

有没有忘了带文具来上学?

 

  教师总结:

小朋友的眼睛真亮,能再现这么多学习上的马虎。

学习上有了小马虎,会影响我们的成绩,我们不知不觉还会养成马虎的坏毛病。

以后我们可不能马虎呀。

   

2、找生活中的小马虎 

  ①师:

小马虎不仅来到我们学校,有时还会跟着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到家里,再仔细想一想,在家里,你像小马虎一样做过马虎的事吗?

 

  ②师:

你能找出他们马虎的表现吗?

这样有什么不好?

(课件出示情景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的马虎事) 

  教师总结:

看来,我们生活中的小马虎还真不少呢,以后可得细心点,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呀!

   

活动二:

榜样导行——克马虎 

  

(1)师:

一次次小小的马虎不但影响了我们的学习,还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同学们,你们愿意和马虎做朋友吗?

要不要做小马虎?

(2)师:

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学习生活中的小虎,那我们怎样才能克服马虎呢?

你们有没有好办法?

(引导学生说出认真、不粗心„„) 

  (3)师:

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和马虎做朋友,都想做个细心的小朋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其实啊,在我们身边就有好多做事认真的小朋友。

(课件出示做事认真的小朋友的照片)请你为细心的小朋友带上小红花,并说一句表扬他(她)的话。

   

活动三:

游戏考验——练认真 

  

(1)师:

小朋友,嘴上说说做事不马虎是很容易的,但真的要改掉马虎这个小毛病却很难,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传悄悄话”,老师要考考你们,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做到不马虎了。

(学生分组玩游戏)   

(2)师:

老师想知道你们说了什么悄悄话,其他组的小朋友也想知道。

请每组最后听的小朋友来说说你们说的悄悄话。

 

  (3)师:

小朋友们想想:

什么原因使我们游戏失败了呢?

(引导学生说出不仔细、不认真)   

(4)师:

请胜利的小组说说怎样才能做好这个游戏。

 

  (5)师:

做游戏时,听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听。

还要记住,说的时候要说清楚。

还想再玩一次吗?

有没有信心胜利?

希望大家能向胜利的小组学习,做到“听仔细、说清楚”,相信你们也会成功。

(再玩说悄悄话的游戏) 

  三、总结收获,感悟提升 

  师:

小朋友们,马虎的危害可真不小啊!

马小虎找到了做事不马虎的秘诀,他编了首儿歌送给我们,提醒小朋友以后做事可千万不能再马虎了,大家一起跟老师读一读吧。

(教师出示儿歌:

小朋友们听分明,马虎危害可不轻。

做的事情放心上,认真仔细不分神。

做完记得要检查,才能做到不马虎。

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干啥啥都行) 

  (师拍手读后,师生再读一遍)师:

只要记住认真、仔细,我们一定能行。

   四、拓展延伸,指导生活——巩固好习惯 

  

(1)师:

小朋友,刚才我们做游戏时要想做到不马虎就感觉很难了,要想养成不马虎的好习惯那就更难了,如果小马虎再跑出来找我们做朋友,你们还会理他吗?

 

  

(2)师:

老师有个好主意,今天老师送大家一朵“七色花”,你们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把你以前的小马虎填写在花瓣上,如果你改掉了这个坏毛病,就在这个花瓣上涂上你喜爱的颜色,等你把小马虎全都改掉了,那你的花就变成了神奇的“七色花”。

然后把花拿到学校里来,我们把它贴在教室的墙上,看谁的“七色花”开得最早,开得最艳。

第二单 我和大自然

 5、风儿轻轻吹

 一、教学目标:

 

 1、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2、了解并体会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人们对风的利用,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 生或求助方法。

  

二、教学重点:

 

① 了解风的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② 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①人们对风的利用。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四、活动准备:

扇子 风车 气球 薄纸张 香水 

 五、活动过程:

 

一、风儿在哪里 

游戏导入,引入主题——猜谜语 

1.师:

同学们 ,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好) ,那就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 瓜猜一猜这是什么?

(出示课件) 

2、师:

同学们,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风)对,是风。

今天,老师把风 娃娃请到了我们的教室,让他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好不好?

(好)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风儿轻轻吹》 。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和风儿一起玩 感受风,发现风。

 

 师:

风娃娃天天和我们在一起,但风娃娃可喜欢捉迷藏了,粗心大意的 小朋友看不见风娃娃,细心肯动脑筋的小朋友就可以找到它。

同学们,你们 能找到风娃娃吗?

(能)  

师:

老师看见风娃娃躲在河水里,因为他把河水吹皱了。

我找到风娃娃 了,就在旁边的花丛里。

同学们,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找到风娃娃吗?

(能) 好,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一起找风娃娃吧!

  

① 学生在四人小组找风娃娃, 边找边说风娃娃藏在哪里?

 ② 集体交流,指名学生说。

  

生:

我做的风车被风吹转起来了。

  

生:

风藏在柳条里,因为柳条被风吹地斜斜的。

生:

小女孩手里拿着的手绢,因为被风吹得飘起来了。

  

生:

那个男孩子用手把帽子捂住了,不然他的帽子就要被风吹走了。

  

生:

这个小女孩闻到了花香。

  师:

这个小女孩是怎么闻到了花香呢?

  

生:

因为风把花儿的香味带过来了,所以她闻到了花香。

  

生:

小男孩在河边玩帆船,风把帆船吹向远方。

  

生:

房子上的炊烟也被风吹得越来越远了。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你们还能在教室里、校园里、生活中找到风 吗?

 

 生:

旗杆上的国旗在飘动,说明有风。

三、风儿能帮我们  

1、风儿吹动,帆船行驶更快。

  

2、风儿吹动,衣物晾干了。

  

3、风车的转动,能为我们发电。

  

4、风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5、风儿还能帮我们„„  

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

风娃娃决定带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

 (用 课件让学生欣赏风)  

四、风儿的“脾气”  

师:

同学们,风确实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情,不过有时风也会发脾气, 播放沙尘暴、台风、龙卷风的视频。

  

师:

同学们,我们只有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才能让风娃娃成为我 们的好朋友,专门为我们做好事。

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

  

生:

能!

  

师: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强风天气,交流极端天气下的自护措施。

 (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总结:

风儿能够帮助我们,但是他也有脾气,假如台风来袭击,我要保护我自己。

 

6、花儿草儿真美丽

一 、教 学目 标 

1、通过认识植物来欣赏大自然的美,亲近大自然,了解并爱护花儿这样的小 生命; 

2、对自然界有好奇心、共在感,乐于探索; 

3、能够在与大自然相处时保护自己。

  

二、教学难点 

促进学生环保意识与生命意识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  

一、走,看花看草去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不同的生命形态;  

2、孩子在成长,小树也在成长。

 “我”的生命需要爱护,小树的生命也同样 需要关心。

  

3、激发学生分享自己独特的感受。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表达他们细致而微的发现。

  

二、爱护花和草  

1、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关于“爱护花和草”的所见与所思在课堂中分享,进而明理、导行。

  

2、同样是花草,但在不同的环境里,应该有不同的面对方式。

花园以及其他 公共场所里种植的花草不能摘,但是野外的花草可以适度采摘和欣赏。

  

三、花草面前要小心  

1、有些植物可能有毒;有些植物有比较尖锐的外缘;有些植物会让一些人花 粉过敏。

  

2、让学生了解与植物相处的常识,也可学着种些花和草,探寻美丽而神秘的 植物世界。

、可爱的动物 

7、可爱的动物

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亲近身边的动物,对自然界有共在感; 2.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提升珍爱动物生命的意识; 3.在爱护动物的同时,懂得如何自我保护。

  

二、 【教学重难点】

1.提升珍爱动物生命的意识,并且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喜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初步认识到人与动物和谐 相处的重要性。

  

三、 【教学过程】  

一、我喜欢的动物

 1.伴随英文歌曲《兔子舞》的节奏,教师不断地变换动作并提问:

这是什 么动物?

学生一边跟着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一边说出:

小狗、小猫、羊、 兔子、燕子

2.通过蛙泳、蛇拳、孔雀舞„„等,让绘本内容丰富起来。

  

二、我和我的动物朋友  

1、把学生分成 8 个小组,进行交流,然后,推荐学生上台讲自己与动物的故事,介绍自己最亲密的动物朋友。

  

2、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的发言让老师明白了,动物与我们人类一样,都有着宝贵的生命。

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的朋友。

世界因为我们能与动物们和谐相处而更温暖、更可爱、更美丽!

  

三、怎样才是真喜欢 1、阅读绘本《我和小蜻蜓的故事》 ,请学生畅谈感悟,相机引导学生谈谈“假 如自己是那只小蜻蜓,你会想说什么?

 2、看 28 页图,引导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教师相机提示了解动物习性的重要性,并渗透喂养动物的方法指导。

  

四、别让自己受伤害 1、播放被动物伤害的视频资料。

 2、分组交流自己遇到的或知道的因与动物接触而受伤的事,教师相机加以指 导。

 3、让学生明白与动物相处时,要爱护动物,同时也要爱自己,注意自身的安全。

8、大自然,谢谢您

 

一、教学目标:

  

1. 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2. 在与大自然共在中成长,领悟大自然的博大,形成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恩 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的礼物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人们的吃、穿、住都来自自 然,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大自然依存关系;  

2、由于人类的积极活动,使得大自然更加有生机与活力。

  

3、让学生感受丰富、博大的大自然用空气、阳光、水、土地等诸多资源养 育了人类。

同时感知“大自然只对勤劳的人们赋予丰厚的回报” ,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使用者要倍加珍惜。

  

4、大自然给予人们的智慧启迪。

 

(1) 、天上的白云飘得高,明天可能是晴天; 

(2) 、地上的蚂蚁忙着搬家,可能要下雨,出门要带雨伞。

 

(3)水里的蝌蚪,就像黑色的“逗点” 。

在水面上写着:

春天已到人间。

 

(4)大雁集队南飞,就像“人”字一般。

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已在眼前。

  

二、大自然中的快乐  

1、在大自然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也感受到了很多快乐。

大家一起谈一 谈自己在大自然中活动时感受到的快乐吧。

  

2、齐诵教材 33 页。

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关注小诗中的细节,感受 与自然亲密接触时美好愉快的心情。

  

3、引导学生结合春游、假期交游以及前期活动进行回忆畅谈,让学生细品一 年四季中与大自然相处时的快乐,交流自己的独特体验,感受大自然对人类 慷慨赠与的美好,并以大家喜爱的小诗做小结。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

9、我和我的家

教学目标 :

 

了解自己与家人之间的血缘关系,能正确地称呼家人。

 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谊,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让学生感受到与家人之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我来到我家    

师:

同学们,你们的出生对于你们的家人来说,是一件怎样的事情呢?

谁能讲一讲自己的生日是如何度过的 。

 

师:

刚才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关于家人的称谓,你们都了解这些称谓嘛?

这些称谓都与你们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教师点评:

了解“我”的到来给家里带来的喜悦, 体会 “我” 的生命对家庭的重要。

提升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和自信心,进儿引导学生产生对和谐家庭关系的积极期待。

  我的家庭树  

师:

同学们,你们听过《家庭称谓歌吗》?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指导学生边听歌边结合教材中的家庭树, 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

  设置情境,通过表演“课本剧”来加深家庭成员称谓的印象。

 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师: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看一看我们的身上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家人的影子。

 学生回答自己与佳人长得相似的地方,家人的故事 小组分享自己家人的故事 最后回答自己听故事后的感受、想法.。

10、 家人的爱

 

教学目标 :

 

体会家认为自己的健康成长沽出的辛劳, 感激、 体谅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使学生领悟家人对自己的爱, 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 “爱的百宝箱”——回忆成长经历  

出示自己的生活照或者有意义的物品, 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向同伴分享家 人对自己的爱。

 师:

老师这里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手机了家人关心你嘛的照片,还有他们送给你们的礼物。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这些照片和礼物背后的故事吧。

  

(学生分享不同的家庭故事,教师根据发言情况,引导学生从家人的表情、心情、语言中体会家人的爱) 

 二、 “爱的放大镜”——感受点滴细节 中家人的爱  

师:

老师想了解一下,在生活中,你们的家人为你们做过哪些事。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 “爱的温度计”——辨析生活中的爱  

1、 教师展示教材 38/39 页绘本故事 《肩头上的爱》 学生讨论奶奶的爱是怎么样的爱?

而明明又需要什么样的爱呢?

 话题辩论:

住宿的孩子——爸爸妈妈不要我们了吗?

 

(1) 老师创设情境, 让学生敞开心扉, 谈自己对住读的感受,谈对父母的感受。

  

(2)教师小结  

四、 “爱的大喇叭”——表达对家人的爱  

1、我手写感恩教师总结过渡:

孩子们,原来,家人的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

你们知道吗,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更深沉的爱。

 请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播放故事《来自天堂的短信》 ) 感恩进行时 教师总结:

同学们,家人的爱藏在我 们身边,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因为有了家人浓浓的关心,我们才 能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让我们用实 际行动回报家人吧!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学目标  

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

 学习整理的两种方法, 即五品归类及定时整理。

 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和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绘本导入——“乱作一团”的我们  

1、选用绘本《乱作一团》作为趣味导 入,内容讲到全家总动员,一起寻找小仓鼠一幕时戛然而止,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不学会收拾房间,那么房间里真的会乱做一团,整个生活也会 乱作一团哦!

  

2、寻找身边的小伙伴: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麻烦?

大多时候, 你总会找不到哪些小伙伴呢?

这些 “小伙伴”分属于哪些生活场景?

遇 到找不到“小伙伴”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3、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同学日常生活中的整理情况的视频和照片等。

请学生说感受,引导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并引导学生思考:

在整理自己的物品时, 哪些是需要扔掉的?

哪些是需要分别 进行整理的?

 

二、模拟操作—“虚拟空间整理魔法” ; 

1、借助多媒体,呈现儿童的生活场景, 包含客厅、 卧室;  

2、 分组随机给予场景图片,引导各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3、集体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