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440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心理学6Word文件下载.doc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

7、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显成熟的,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的特点B

A.不平衡性;

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C.个体差异性;

D.发展的关键期

8、“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哪种形态的陈述性知识C

A.有关事物名称或符号的知识;

B.有关简单命题性知识或事实性知识;

C.有多个命题构成的组合性知识;

D.获得性知识

9、在符号表征中,个体可直接运用()发现原理和原则,或者解决问题。

C

A.具体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图形思维

10、社会心理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A

A.社会行为;

B.社会舆论;

C.社会潮流;

D.社会传统

11、社会知觉最早是有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C

A.弗洛伊德;

B.洛克;

C.布鲁纳;

D.斯滕伯格

12、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A

A.社会心理;

B.社会知觉;

C.社会态度;

D.社会归因

13、品德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是一种()A

A.心理现象;

B.社会现象;

C.生理现象;

D.管理现象

14、我们对见义勇为的行为往往会感到敬佩,对自私自利的行为会感到鄙视,这是一种()B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5、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大学品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D

A.自我熏陶;

B.道德灌输;

C.制度约束;

D.榜样作用

16、我们对见义勇为的行为往往会感到敬佩,对自私自利的行为会感到鄙视,这是一种()B

A.道德认识;

17、“社会道德反应测验”量表制定者是()B

A.莱斯特;

B.吉布斯;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18、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心理咨询理论是()C

A.精神分析理论;

B.行为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19、属于大学教师职业特征的是()A

A.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B.教师劳动的高难度;

C.教师劳动的高强度;

D.教师劳动的学术性

20、“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用在教师身上,可以反映教师的职业具有的一个特征是()C

A.复杂性;

B.独立性;

C.示范性;

D.长效性

21、属于大学教师的一般能力的是()D

A.学术能力;

B.管理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想象能力

22、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D

A.班级管理能力;

B.心理辅导能力;

C.敏锐的思维能力;

D.教学的能力

23、下列属于社会文化的是()B

A.学校文化;

B.民族文化;

C.企业文化;

D.制度文化

24、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有多久()D

A.20多年;

B.30多年;

C.50多年;

D.与大学有同样长的历史

25、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D

A.政治观点;

B.思想意识;

C.理想信念;

D.价值观

26、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C

A.平稳期;

B.高原期;

C.高峰期;

D.下降期

27、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表现是()A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

28、“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A

A.升华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29、()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由感官觉察、注意、辨别、转换、记忆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以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A、意义学习;

B、行为主义学习;

C、建构主义学习;

D、信息加工学习

30、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31、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A

A.人际沟通;

B.人际交往;

C.亲和行为;

D.人际关系

32、侵犯行为可以分为工具性侵犯和()D

A.行为性侵犯;

B.意图性侵犯;

C.动机性侵犯;

D.敌意性侵犯

33、心理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等变化,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B

A.简述语意技术;

B.倾听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

34、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A

A.释意;

B.澄清;

C.提问;

D.具体化

35、心理辅导员辨认、体验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中明显或隐含的情绪情感,且反馈给来者,协助来访者察觉和接纳自己的感觉的技术是()B

A.共情技术;

B.情感反应技术;

C.具体化;

36、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的表达其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的技术是指()C

B.立即性技术;

D.内容反应

37、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是()A

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

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

D.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

38、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

A.行为强化激励;

B.物质激励;

C.精神激励;

D.环境激励

39、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B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弗鲁姆;

D.亚当斯

40、发散思维测验是创造性测量的核心,而将对发散思维的测量作为测量创造性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吉尔福特提出的()。

A.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B.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C.智力结构论;

D.条件反射理论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下列心理过程中属于认知过程的是()ABCD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2、心理发展的特点是()ABC

A.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C.个体的差异性;

D.平衡性

3、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哪两个过程的循环而不断发展?

()BD

A.调整过程;

B.同化过程;

C.反馈过程;

D.顺应过程

4、发现式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意义上,主要指()ABCD

A.有助于学后长时记忆;

B.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C.容易获得成就感的满足;

D.有助于以后的独立求知与研究

5、意义学习的三个特点是()ABC

A.揭示知识的意义,并使之成为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

B.学习过程就是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C.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D.学习的内容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6、大学生社会知觉的途径主要有()ABCD

A.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观察;

B.对交往中的动作、表情、态度、语言、等进行人际知觉;

C.通过对自己或他人在特定的社会或组织中的地位、权利等由此产生的行为知觉来进行角色知觉;

D.通过对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的知觉来进行自我知觉

7、健康的传播下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ABCD

A.知晓健康信息;

B.健康概念认同;

C.态度转变;

D.采纳健康行为

8、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有()ABCD

A.描述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B.表示心理健康工作;

C.是一门学科;

D.以上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9、大学教师的职业特征包括()ABCD

A.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B.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C.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D.教师劳动的长效性

10、人的心理的实质是()BC

A.天地万物皆在心理之中;

B.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C.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D.心理是神灵所集;

11、促进大学生认知发展的教育对策是()AC

A.加强多边协作,形成大学生认知促进的合力;

B.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C.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教育;

D.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12、不良品德的转化一般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ACD

A.醒悟;

B.遵从;

C.转变;

D.巩固

13、大学校园文化的心理调试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

()BC

A.文化氛围与心理调试;

B.校园物质环境与心理调试;

C.校园精神环境与心理调试;

D.校园制度环境与心理调试

14、大学生集群行为的特点包括?

()ABCD

A.自发与组织并存;

B.理性与激情并存;

C.行为目标可大可小;

D.易被暗示利用

15、大学生的品德教育就是要回归现实生活,要从现实出发,()ABD

A.贴近现实;

B.贴近生活;

C.贴近课堂;

D.贴近大学生

16、大学生道德行为习惯比较差的表现主要有()ABCD

A.上课忘关手机;

B.上网成瘾;

C.不按时就寝;

D.阅览室聊天

17、特质因素学派协助青少年进行职业选择的策略是()BCD

A.职业生涯的决定;

B.帮助学生自我了解;

C.获取有关工作的知识;

D.整合有关自我和职业的知识

18、大学教师激励的方法包括()BC

A.学术激励;

B.职务考核;

C.目标激励;

D.提高待遇

19、可以通过以下哪几个方面来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品位?

()ABC

A.美化校园物质环境;

B.倡导正确办学理念;

C.促进师生和谐的文化;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类型有()ABCD

A.缺乏知心朋友;

B.与别人难以相处;

C.感到交往困难;

D.社交恐惧症

三、判断题(请在“对”或“错”选项前点选,每题1分,20题,共20分)

1、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了心理学是社会科学。

2、气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

3、目前较为公认的看法是:

心理发展只是数量上的变化,即发展只有连续性,儿童只不过是成人的缩影。

4、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身心连续又稳定的变化。

5、社会心理通常是通过社会行为表现出来的。

6、大学生的社会知觉,就是大学生对社会客体的感知和认识过程,包括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和人际知觉。

7、心理健康教育的防治性目标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潜能,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素质,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8、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一种完好状态对

9、大学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劳动对

10、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这是教师首要的基本心理素质对

11、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中师生员工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处事风格等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

12、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在学校的规章、行政、道德和习惯层面上的表现。

13、成熟的道德判断是成熟的道德行为的充分条件。

14、倾听技术是心理辅导的核心任务之一对

15、韦纳的自我归因理论试图寻求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而卡芬顿的自我价值论(self-worththeory)重在解释学生为什么缺乏学习动机的问题。

16、自我强化指的是个人按照他人的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17、集群行为一般都有自发、短暂、无组织、情绪化、极易受暗示等特点。

18、自觉性是品德修养的最先特征。

19、品德修养是品德养成的核心。

20、“头脑风暴法”有助于促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浙江师范大学高校教师培训中心版权所有

窗体底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