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44372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试题II卷.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试题II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试题II卷.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试题II卷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历史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新学期开始,七年级

(1)班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

下列选项中的内容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汉藏“和同为一家”

B.鉴真东渡宣扬佛学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2.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3.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其中能够直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是()

①造纸术

②印制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假如你生活在唐朝,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①农民用曲辕犁耕地 ②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商业繁荣

③墓葬中随葬唐三彩  ④农民用筒车灌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的作者是

A.文天祥

B.岳飞

C.范仲淹

D.霍去病

6.“君,舟也:

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促使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伟大”的主要因素是

A.知人善任

B.隋亡之鉴

C.居安思危

D.虚心纳谏

7.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正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说到唐朝外交,我们不自觉地就会跳出一个词:

开放。

对于开放,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文化的输入,可是对唐代而言就是凭着开放,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唐文化圈。

下列与唐文化圈形成无关的是:

A.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B.玄奘西行

C.遣唐使、鉴真东渡

D.新罗留学生涌往长安

8.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之句,其中的“宋祖”指的是

A.秦始皇

B.李世民

C.赵匡胤

D.赵光义

9.西夏王陵位于宁夏银川市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园陵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

这一文化遗址属于古代的

A.女真族

B.党项族

C.契丹族

D.蒙古族

10.元朝在澎湖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管辖

A.西藏地区

B.岭北地区

C.新疆地区

D.台湾地区

11.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可能经历的事情包括

①参观都江堰

②穿蜀锦,用青瓷

③在纸上写诗

④长安城的“坊”里买到衣服

⑤看到颜真卿的书法作品

⑥参加科举考试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⑥

12.下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

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边疆少数民族使团的情形,这次接见成就了了民族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佳话。

这段佳话,最有可能是()

A.文成公主和亲

B.金城公主和亲

C.唐蕃会盟

D.昭君出塞

1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北宋时期,成都地区;

B.南宋时期,临安地区;

C.元朝时期,大都地区;

D.明朝时期,刘家港地区;

14.下列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的有

①秦朝推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③元朝实行行省制        ④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每年交纳岁币’银25万两,绢25万匹,双方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划定分界线.”签订以上条约的双方是()

A.南宋和金

B.北宋和金

C.北宋和西夏

D.金和西夏

16.历史上,黄河流城曾经是中作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但后来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7.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促使了唐朝的由盛而衰()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玄武门之变

18.宋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瓦舍。

瓦舍出现的原因是

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  ②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③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④经济重心南移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有人说: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对的是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励精图治

C.正式建立科举制度

D.开凿大运河

20.下列著名历史人物中,成就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汤显祖、辛弃疾

B.颜真卿、阎立本

C.苏轼、辛弃疾

D.吴道子、李白

21.杭州西湖边有一座墓,上有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与以下哪副对联写的是同一个人

A.政启开元,志宏贞观;流芳剑阁,光被利州

B.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C.世上疮痰,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D.报国精忠,三字冤狱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

二、综合题

22.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1)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

(2)隋朝大运河中心在哪里?

隋朝大运河南北两端分别是什么城市?

(3)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4)后人对大运河开通的两种不同评价有利有弊。

你更赞同哪一观点?

说说你的看法。

23.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创新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

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

……所以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东汉时期,他在总结这项发明经验的基拙上,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做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成本,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七年级历史教材

材料三:

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四: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

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五:

“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

我们认为爱迪生是这条道路开辟的伟大旗手。

——恩格斯

“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

——比尔盖茨

请回答:

(1)试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举出明代在医学和工艺百科领域内的实用性著作各1部。

(2)材料二中他是谁?

据材料说明他使该技术得到普及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结束了“地理上相对隔绝”局面的事件是什么?

列举1例证明宋代“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4)材料四中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5)依据材料五,试举例证明“爱迪生是这条道路开辟的伟大旗手”这一结论。

哪项科技成果使比尔盖茨的设想成为现实?

24.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包容度高的大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

材料一:

下图是唐代章怀太子(武则天儿子李贤)墓壁画《客使图》,画面上有六个人物,左边三位是唐朝外交事务官员,下边三个分别是来自东罗马帝国、新罗、靺鞨的使臣。

——中国国家博物馆、史家小学《写给孩子的传统文化·博悟之旅》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何?

根据所学分析是什么吸引了材料一中三个国家的目光,从而派使臣来大唐?

材料二 唐代的诗人外号特别多,基本上都是诗X,比如下图

(2)请根据这三位诗人的诗歌特点写出他们的名字。

(3)你能写出上述三位诗人的任意一句诗吗?

材料三: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的《祭侄文稿》于2019年1月16到1月24日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了,这一消息一出,很多中国书法爱好者前去观摩,一睹《祭侄文稿》的真容,对于书法爱好者们来说这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摘编自今日头条

(4)材料三写出“天下第二行书”的书法家另一部更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颜氏家庙碑》,你知道他是谁吗?

你还知道唐代哪位著名的书法家?

材料四:

下图是东晋高僧法显所著的《佛国记》(又名《法显传》)。

399年,六十多岁的他从长安出发,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天竺,成为我国最早到达印度的僧人。

归国后完成这一经典之作。

——中国国家博物馆、史家小学《写给孩子的传统文化·博悟之旅》

(5)请问大唐贞观年间,同样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取经的高僧是?

他留下的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是?

(6)唐朝时,虽屡次失败乃至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仍矢志不渝继续东渡传播佛法的高僧是?

他六次东渡的目的地是。

(7)从以上三位高僧身上你能学到哪些高贵品质?

25.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社会经济的和谐:

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君主与大臣的和谐:

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即对应的皇帝和大臣)。

(3)社会制度的和谐:

请举出这段时期开创的两项制度。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

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拾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

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一一以上材料出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次和议?

“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概括这个盟约订立的影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

你知道辽、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交融的吗?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怎样看待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二、综合题

1、

2、

3、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