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4468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邓三复习题.docx

《毛邓三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邓三复习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邓三复习题.docx

毛邓三复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全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

A八七会议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2.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D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

4.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是中共()

A十三大B十四大C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D十五大

5.邓小平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么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7.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执政为民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B全面C协调D以人为本

10.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文件是()

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决定》

C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解决》

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参考答案:

1-5BCADB6-10DDCAC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人()

A刘少奇B毛泽东C邓小平D王稼祥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改革开放D为人民服务

3.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强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

A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B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4.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最突出的贡献()

A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B强调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C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路线的心范畴D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5.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事实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首要条件是()

A理论联系实际B一切从实际出发C坚持执行党的政策方针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7.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指()

A马克思主义被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取代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已经过时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D它本身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8.事实求是思想路线根本体现是()

A尊重实践,尊重群众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C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D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

9.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A创新B改革C革命D发展

10.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在实践基础上的()

A制度创新B理论创新C科技创新D文化创新

参考答案:

1-5BADCC6-10BDAAB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本认清社会主义本质

C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邓小平反复强调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一方面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为了()

A搞清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B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C确立改革的目标模式D突破计划经济为主的传统观念

3.邓小平指出“将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成熟C上层建筑完善D法治健全

4.由于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虽说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

A我们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度时期B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我们的生产力不发达,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D我国不可能搞真正的社会主义

5.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

A本质B特征C目标D原则

6.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A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属性B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C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D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

7.邓小平指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困。

这个判断()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的理想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8.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突出的是()

A发展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B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

C发展经济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问题D姓“资”,姓“社”的问题

9.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10.发展之所以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党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前途,归根接地要看()

A党在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B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C党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和表现D党在政治稳定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5BBACA6-10DBDDA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并强调这一理论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在于()

A是我们深刻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B使我们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

C是我们在工作中避免“左”和“右”的错误D使我们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部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实际是(  )

A 生产力水平低且具有多层次、不平衡的特点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发达

C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         D 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我国实惠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

A社会主义基本改造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社会主义基本改造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着主要取决于(  )

A 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在于()

A 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

C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D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区域发展不平衡B城乡发展不平衡

C经济社会发展不平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9.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的中心内容是()

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C党和国家领导人制度的改革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  )

A 是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统一        B 是在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来的

C 是党的基本路线理论的有机部分

D 不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也是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12.我国提出“三步走”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以经济建设发展为中心。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 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13.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  )

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 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 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活比较富裕D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本协调发展

14.党的十六大指出:

“必须看到,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其中的很不平衡是指(  )

A 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还处在差距

B 地区之间,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C我国还刚刚进入小康社会的门槛D我国达到的小康还基本上处于生存性消费阶段

1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基本的是(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答案:

1-5 CCDAB  6-10 DDDDC   11-15 ADBBA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是(  )

A 列宁      B斯大林C毛泽东D邓小平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于东的特点是()

A完全适应B又相适应又相矛盾C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有点适应有点矛盾

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A靠自己的发展B靠国际形势的发展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靠世界银行贷款

4.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生产力标准B综合国力的标准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 整个社会的发展

5.改革的重点是(  )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科技体制改革D文化体制改革

6.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历史进程中,反复强调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中国的最高利益,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

A发展B 创新        C改革D稳定

7.我们应当把对改革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

C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D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8.我国经济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

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社会制度D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9.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

A对外贸易B对外资金交流C对外技术交流D对外劳务合作

10.邓小平指出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

A对外开放B争取外援C争取和平D独立自主

11.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

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12.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B社会主义本质学说

C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3.邓小平说:

“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

A是发展的前提B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才能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答案:

1-5CBAAA6-10DCDAC11-13AAB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的党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陈云

2.1984年10月,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大突破的文件()

3.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计划都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论断()

A阐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各自特点B强调了资本主义也是可以搞计划经济

C说明了计划与市场是覆盖全社会的D否定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4.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A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商品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

C扩大对外开放决定的D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决定的

6.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属于()

A私营经济B合作经济C公有制经济D全民所有制经济

7.党的十五大提出,共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

A更要注重质的提高B更要注重结构的优化C更要注重领域的广阔D更要注重比重的扩大

8.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形式

C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9.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的具体组织形式和()

A经营方式B管理方式C运行方式D调控方式

10.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

A股份合作制B全面合作制C股份制D集体所有制

11.按劳分配是()

A计划经济的分配原则B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C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D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以按资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C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体,其他收入方式为辅

D以老动价值收入方式为主体,其他收入方式为辅

13.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4.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A个体劳动者收入所得B外资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分红收入D集体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

15.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

A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B达到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C满足人民的富裕生活需要D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16.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思想,在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中央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即()

A实施科教新国战略B实施依法治国方略C实施人才强国战略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7.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中,“生活富裕”是()

A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B新农村建设的目的C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D新农村建设的条件

18.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的提出,我国进入创新国家行列的时间是()

A10年B15年C20年D25年

参考答案:

1-5DBDBA6-10CADAC11-15BACDA16-18DBB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思想,系统地回答了()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科学发展B坚持以人为本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民主法治

3.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政治保障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B发展和谐文化

C经济社会协调发展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4.为构建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B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C发展经济D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B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C坚持改革开放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

A创新B发展C管理D保障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排在第一的是()

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答案:

1-5DBABC6-7BA

辨析说明题

1、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正确

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继承过去在理论和实践中所取得一切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提出了一系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这一崭新的实践,是人民群众生机勃勃的伟大创造,是理论发展的源泉。

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从总结群众实践的成功经验中,也从总结工作的某些失误、教训中,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正是立足于中国而又面向世界,总结历史而又正视现实和放眼未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进行锲而不舍的理论探索,总结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才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2、“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

正确

(1)、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要全心全意依靠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个根本利益,满足最广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句话,就是以人民为本,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问中心是完全一致的。

第一、因为要比较充分地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有相应的物质基础。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第三、以人为本,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不可能一次性完成。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正确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无限创造力的根本所在;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本动力,新的理论产生于新的实践,新的实践需要有新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总结新经验,创立新理论,保证了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始终都要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一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4、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错误

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是共同富裕,通过先富带动后富。

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正确

第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改革,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改革而言的。

第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改革,是从解放生产国,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而言的。

第三,是中国的第三次改革,是从改革引起的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也是旧体制和旧观念的根本转变。

6、“发展才是硬道理”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指经济发展。

错误

这里所说的“发展”过于片面。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第三,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7、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之间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正确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之间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是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之间,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