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45216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docx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试题提纲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4、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1、(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2、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二、溶解

1、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

5、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7、水中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8、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9、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三、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4、(鼓膜)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6、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7、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8、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

10、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11、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高),拉得松,声音(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强),轻轻拨,声音(弱)。

12、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4厘米和8厘米的钢尺,伸出桌面短,听到声音(高),伸出桌面长,听到声音(低);把钢尺伸出桌面8厘米,轻轻拨动时声音(弱),用力拨动时声音(强)。

四、我们的身体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它(支持)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骨骼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加,但(氮气)不变。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处,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7、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流出)心脏,心肌舒张,血液(流回)心脏。

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9、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10、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

11、人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量),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氧气),需要的能量来自(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2、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

1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肺活量)增大,(心脏)强健。

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   姓名: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4、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1、(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2、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二、溶解

1、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弱)。

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

5、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7、水中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8、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9、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三、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4、(鼓膜)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6、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7、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8、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

10、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11、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高),拉得松,声音(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强),轻轻拨,声音(弱)。

12、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4厘米和8厘米的钢尺,伸出桌面短,听到声音(高),伸出桌面长,听到声音(低);把钢尺伸出桌面8厘米,轻轻拨动时声音(弱),用力拨动时声音(强)。

四、我们的身体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它(支持)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骨骼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加,但(氮气)不变。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处,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7、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流出)心脏,心肌舒张,血液(流回)心脏。

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9、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10、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

11、人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量),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氧气),需要的能量来自(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2、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

1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肺活量)增大,(心脏)强健。

四年级科学一至四单元判断题

一单元、判断题

1、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

 ( 错  )

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对 )

3、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

 (错  )

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

  ( 错 )

5、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对   )

6、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   错)

7、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对  )

8、当天空被云覆盖四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时的天气为多云。

 ( 错  )

9、在雨量器的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对  )

10、今天下了中雨,我知道降水量在25--50毫米之间。

( 错 )

11、晴天的时候,天空中是没有云的。

  (错   )

12、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  对  )

13、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就是北风。

( 对  )

二单元、判断题

1、可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没有限度的。

  (错  )

2、溶解的速度只与物质本身有关,与其他条件无关。

(错 )

3、酒精能在水中溶解,但水不能在酒精中溶解。

   (  错)

4、空气不能在水中溶解。

 ( 错)

5、我们通常利用酒精灯的内焰给物体加热。

 (错  )

6、两块肥皂同时放入装水的杯子中,放在热水中的溶解的快。

 (  对 )

7、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分离出来。

 (错 )

8、在“搅拌是否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实验中,两个杯子中水可以不一样多。

( 错 )

9、在“比较水温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可以在其中的一个杯子中搅拌。

  (错   )

10、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对 )

11、所有液体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   错)

12、酒精灯温度最高的是焰心部分。

  (错    )

13、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

  (  错 )

14、石棉网的作用是让物体加热的更快。

  (  错)

15、肥皂粉、鸡精、面粉、白酒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 错 )

16、一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中,但可以溶解在其他液体中。

 (对   )

17、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大有小的。

(对  )

18、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液体可以超过滤纸的边缘。

(错)

三单元、判断题

1.耳朵可以长时间使用,所以也可以长时间使用耳塞听音乐( 错)

2.噪声只会影响我们的听力,与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关系。

( 错)

3、当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 对 )

4、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声音的。

  ( 对  )

5、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

(对  )

6、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不看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不振动。

(错  )          

7、嘈杂刺耳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  对 )

8、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  对)

9、物体发出声音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  对  )

10、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高。

( 错  )

11、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  对 )

12、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  对  )

四单元、判断题

1、身体工作时,需要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 对 )

2、骨骼能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输送营养。

  ( 错 )

3、我们呼出来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 错 )

4、锻炼身体可以增大肺活量,增强心肌。

  ( 对  )

5、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回到心脏。

  ( 对 )

6、食物进入人体后,先后经过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

(  错 )

7、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 对  )

8、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氧气,所以呼吸次数会增加。

  ( 对  )

9、运动时,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的氧气。

  ( 对 )

10、食物中的养分是在胃中被吸收的。

  (错   )

12、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  对 )

13、在呼吸器官中,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 错  )

14、消化食物时,不需要消耗氧气。

 ( 错 )

四(上)科学第一单元《天气》复习提纲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

一种简单的方法是:

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

积云、层云和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

(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

(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

(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四(上)科学第二单元《溶解》复习提纲

2-1.溶解的特征:

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1.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

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2-1.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两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2-2.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2-2.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

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

轻轻摇晃杯子以后:

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

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

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2-2.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

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3.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

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2-3.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2-4.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2-5.切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6.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

2-6.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2-7.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

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2-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2-7.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2-7.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2-7.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实验一:

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的研究计划。

要研究的问题: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研究地准备(实验材料):

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

研究方法:

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

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

3、把第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

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

4、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

研究结论:

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

实验二:

“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

你的预测:

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

实验过程:

①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0至15毫升水。

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至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

③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

               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

溶解过程

胶   水

酒  精

食用油

怎样进入到水中

先沉入水底并蜷缩在底部

直接与水混合

直接与水混合

浮在水面上

在水中怎样扩散

缓慢扩散

扩散较快

扩散较快

不扩散

是否溶解

溶解

溶解

溶解

不溶解

实验结论:

胶水、醋、酒精在水中能够溶解,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

往食用油中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震荡后(食用油会溶解)。

实验三:

回忆课上做过的: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完成:

 

面粉

食盐

高锰酸钾

能否看见颗粒

不能

不能

分布是否均匀

是否有沉淀出现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不能

不能

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

没有溶解

没有溶解

溶解

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总结什么情况下物质才溶解:

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提纲

1.音叉是一种发生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3.我们可以用高,低,强,弱对声音进行分类,描述和记录.

5.我们说话时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6.我们身上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它是耳朵里的鼓膜 .

7.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9.声音有高有低,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