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48578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docx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

山东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认定标准

单位:

日期:

考核指标

考核要点

达标标准

评分标准

考核方法

考核记录

扣分

基本要求(120分)

组织机构

(20分)

1、企业应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应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全面负责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2、企业应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履行的职责。

1、未以正式文件(红头文)明确建立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组织机构的,扣2分。

2、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组织机构的组成人员不全面,缺一个岗位扣2分;企业主要负责人未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扣5分。

3、未明确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职责的,一项不符合扣2分。

4、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未履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职责的,每人次扣2分。

否决项:

未建立“双重预防体系”组织机构,未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相关职责的,评定验收不通过。

查文件:

下发的建立组织机构正式文件。

询问:

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层级人员是否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基本要求及应履行的主要职责。

考核指标

考核要点

达标标准

评分标准

考核方法

考核记录

扣分

基本要求(120分)

全员培训

(50分)

1、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考核方式、相关奖惩等。

2、应分层次、分阶段组织进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培训,培训内容应符合相关地方标准要求。

3、培训结束须进行闭卷考试,考核结果应记入培训档案。

1、企业未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培训计划或计划不具体的,扣5分。

2、培训记录或档案不详实,无签到表、无教材或课件、教师等相关记录的,扣5分。

3、未对全员进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培训,缺少部门/岗位的,一项扣2分。

4、培训结束未组织进行闭卷考试的,扣5分。

查资料:

1、培训计划。

2、培训教育记录与档案。

体系文件

(30分)

1、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

2、企业应制定符合“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标准要求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体系文件。

3、体系文件应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并传达至各部门/岗位。

1、未制定“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扣5分。

未明确实施时间、责任人与分工、工作任务等,一项不符合扣2分。

2、未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扣5分。

3、未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扣5分。

4、未制定教育培训制度的,扣5分。

5、未制定持续更新制度的,扣5分。

6、未制定运行考核制度,扣5分。

7、各项制度不符合企业实际、不具有可操作性的,一项内容不符合扣2分。

查资料:

1、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体系文件文本。

2、制度发放或传达记录。

现场检查:

工作岗位是否已获取有效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体系文件。

考核指标

考核要点

达标标准

评分标准

考核方法

考核记录

扣分

责任考核

(20分)

1、企业应在“双重预防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制度中明确考核奖惩的标准、频次、方式、方法等。

2、应落实“双重预防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制度,根据“双重预防体系”考核结果予以奖惩。

1、“双重预防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制度内容不具体,未明确考核奖惩的标准、频次、方式、方法的,每项扣5分。

2、未根据“双重预防体系”考核结果落实奖惩的,本项不得分。

查资料:

1、“双重预防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制度。

2、“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奖惩记录。

风险

分级管控体系建设(470分)

风险点划分(50分)

1、作业活动清单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作业活动。

2、设备设施类清单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设备、设施。

1、未建立作业活动清单,扣10分。

清单未涵盖主要作业活动的,缺一项扣5分。

2、未建立设备设施清单,扣10分。

清单未涵盖主要设备、设施的,缺一项扣5分。

3、风险点划分、确定不符合划分原则的,一项扣5分。

否决项:

风险点划分有10%划分不符合划分原则和企业实际的,评定验收不通过。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作业活动清单。

2、设备设施清单。

查现场:

通过分析工艺流程、生产现场判断是否遗漏主要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的地点/场所/岗位。

危险源辨识、分析(120分)

1、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班组、岗位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2、针对作业活动清单,采用合理的辨识方法对每个作业活动及作业步骤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3、针对设备设施类清单,采用合理的辨识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4、通过调查和工程分析等方法识别各职业病危害危险源存在的粉尘、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和健康损害等。

1、未按照工作危害分析法针对作业活动清单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的,缺一项扣10分。

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分析明显不准确的,一项不符合扣5分。

2、未按照安全检查表法针对设备设施清单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缺一项扣10分。

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分析明显不准确的,一项不符合扣5分。

3、职业病危害危险源可能存在的粉尘、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未进行识别的,缺一项扣5分。

否决项:

危险源辨识有10%不准确的,评定验收不通过。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作业活动分析评价记录。

2、设备设施分析评价记录。

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询问:

询问岗位人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分析情况。

岗位人员是否了解本岗位存在的风险点、危险源及其危害后果(事故类型),是否了解其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损害。

风险

分级管控体系建设(470分)

风险评价

(50分)

1、风险评价准则应符合通则、细则要求及企业安全生产实际。

2、参与评价人员应熟知企业评价准则,合理评价,评价级别正确。

3、重大风险的确定依据细则、实施指南进行判定。

1、未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制定风险评价准则的,扣5分。

2、风险评价取值不合理、评价级别不准确,一项不符合扣3分。

3、应为重大风险而未判定为重大风险的,一项不符合扣10分。

否决项:

应判定为重大风险而未判定为重大风险,评定验收不通过。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风险评价准则。

2、工作危害分析及安全检查表分析等分析记录。

询问:

1、企业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岗位人员是否掌握企业重大风险相关内容。

2、相关岗位人员是否熟知风险评价规则并进行正确的评价。

考核指标

考核要点

达标标准

评分标准

考核方法

考核记录

扣分

风险

分级管控体系建设(470分)

控制措施

(150分)

岗位人员从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五个方面,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并经过企业相关程序评审确定,控制措施应与实际相符,具有可操作性并得到有效落实。

1、控制措施与实际不符、可操作性较差、无针对性,一项不符合扣2分。

2、岗位人员对控制措施不了解的,每人次扣2分。

否决项:

核查控制措施,10%及以上控制措施与实际不相符、不具有可操作性,、无针对性的,评定验收不通过。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检查控制措施制定过程,是否全员参与并经过评审确定,控制措施是否全面、无疏漏、可操作性强并有效落实。

现场检查:

核查岗位人员是否掌握自身岗位相关控制措施。

风险分级管控

(50分)

1、企业应结合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等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2、根据风险分级管控原则,确定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层级,落实管控责任。

1、风险管控层级与风险等级明显不符的,每项扣5分。

2、各风险点和危险源未根据管控层级确定责任部门及人员,落实管控责任的,每项扣2分。

3、抽查企业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岗位人员,未掌握相应管控风险内容的,每人次扣5分。

否决项:

根据相关记录文件,抽查相关岗位人员,20%及以上未掌握本岗位危险源及风险控制措施的,验收评定不予通过。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记录等资料。

询问:

企业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岗位人员是否清楚应管控的风险及相关控制措施。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30分)

1、企业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清单应由企业组织相关部门、岗位人员按程序评审,并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审定发布。

2、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的格式、内容应符合相关地方标准要求。

1、未建立作业活动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扣5分。

2、未建立设备设施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扣5分。

3、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信息不符合通则、细则等地方标准要求的,每项扣2分。

4、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未经企业主要负责人审定发布的,每项扣2分。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作业活动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2、设备设施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风险

分级管控体系建设(470分)

风险告知

(20分)

1、企业应通过有效方式告知企业主要风险相关内容。

2、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告知栏,对重大风险、较大风险进行告知。

3、公告栏标明风险点名称及等级、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或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等内容。

4、应组织各层级、各岗位进行风险评价结果的告知培训。

1、未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告知栏,对重大风险、较大风险进行告知的,扣5分。

2、未在采场适当位置告知岗位风险的,每处扣2分。

3、公告栏未标明风险点名称及等级、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或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等内容的,每缺少一项扣1分。

现场检查:

安全风险公告栏的设置和公告内容。

考核指标

考核要点

达标标准

评分标准

考核方法

考核记录

扣分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320分)

编制隐患排查清单(50)

1、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内的排查内容及标准应包含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各风险点、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2、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内的排查项目及标准应符合“双重预防体系”相关地方标准要求。

3、排查清单中应明确排查类型、组织级别、排查周期期等内容。

1、未建立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扣30分。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内排查内容及标准未包含各风险点、危险源及控制措施的,每项扣2分。

2、未建立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扣20分。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中排查项目不全、排查标准不具体的,每项扣2分。

3、排查类型、组织级别、排查周期不符合要求的,每项扣5分。

否决项:

30%及以上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各风险点、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未作为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内的排查内容及标准的,验收评定不予通过。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2、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确定排查计划

(20分)

企业应根据生产运行特点,制定全年隐患排查计划,明确各类型隐患排查的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围、组织级别及排查人员等。

1、未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扣20分。

2、排查计划内容不全,缺一项扣2分。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隐患排查计划等资料

考核指标

考核要点

达标标准

评分标准

考核方法

考核记录

扣分

隐患排查实施(100分)

1、企业应按照排查计划,结合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由各组织级别分别按要求组织隐患排查,并及时、准确填写相关排查记录。

2、隐患排查类型、周期、实施主体应符合通则、细则等地方标准的要求。

3、查出的不能立即整改或危害较高的隐患应记录详实,如条件允许应保留影像资料。

1、抽查各组织级别隐患排查记录表,缺一项扣10分。

2、各组织层次未按隐患排查计划组织隐患排查,缺一项扣5分。

3、排查记录记录不详实的,隐患信息填写不准确、全面的,隐患排查表存在漏项未排查的,发现一项扣5分。

否决项:

1、存在任意管控层级现场隐患排查未运行,验收评定不予通过。

2、伪造记录,弄虚作假,排查流于形式的,验收评定不予通过。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隐患排查表、排查记录、隐患登记表等记录

现场检查:

核查项目与标准、结果与现场的一致性。

一般事故隐患治理(100分)

1、隐患排查结束后,对于当场不能立即整改的,由隐患排查组织部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并填写如下内容:

隐患描述、隐患等级、建议整改措施、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治理期限等内容。

2、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和应急措施或预案,估算整改资金并按规定时限落实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反馈至隐患排查组织部门。

3、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

1、针对查出的事故隐患未及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发现一项扣5分。

2、隐患整改通知单内容不全,缺一项扣2分。

3、隐患治理单位未按期整改且无正当理由的,缺一项扣5分。

4、隐患整改后未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并签字的,一项扣2分。

5、隐患排查表、整改通知单及隐患治理台账信息不对应的,一项扣10分。

否决项:

1、抽查本年度任意一个月份的各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存在2条及以上到期未形成闭合管理的,验收评定不予通过。

2、隐患排查表、整改通知单及隐患治理台账信息不对应,存在5条及以上的,

验收评定不予通过。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隐患整改通知单。

2、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50分)

1、经判定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应当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

2、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内容应符合细则的规定,并将治理方案按相关规定上报。

3、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并将治理结果按规定上报有关部门。

4、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报告,治理方案、整改验收等应保留纸质记录,单独建档管理。

1、企业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未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书的,发现一项扣5分。

2、评估报告书内容不详实的,未包括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缺一项扣2分。

3、未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隐患治理方案的,一项扣10分。

未按照治理方案要求及时治理的,一项扣20分。

4、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未及时组织复查评估,一项扣5分。

5、重大事故隐患涉及资料未及时归档的,一项扣2分。

否决项:

根据相关标准,发现应定性为重大隐患而未定性的,验收评定不予通过。

重大隐患未按规定上报治理方案及治理结果的,验收评定不予通过。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重大事故隐患档案(含排查记录、评估报告书、整改方案、复查验收记录等)。

2、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现场检查:

查看隐患治理情况及治理效果

注:

经核查,企业确实不存在重大隐患的,本项目按满分50分计。

考核指标

考核要点

达标标准

评分标准

考核方法

考核记录

扣分

信息化管理

(40分)

信息系统应用

(40分)

1、企业应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纳入省局信息平台。

2、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实现信息化管理,相关信息系统中企业基本信息、“双重预防体系”相关组织机构及人员、设备设施库、作业活动库、相关管理制度、体系文件等信息填写完整。

3、信息系统中,风险分析、评价记录和隐患排查记录完整。

4、信息系统中,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隐患治理台账真实有效。

5、企业应自建信息系统应与相关监管部门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1、企业未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纳入省局信息平台的,扣20分。

2、信息系统中,企业基本信息、“两个体系”相关组织机构及人员、设备设施库、作业活动库、相关管理制度、体系文件等信息填写不完整的,缺一项扣2分。

3、风险分析、评价记录和隐患排查记录填写不完整的,缺一项扣2分。

4、信息系统中未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隐患治理台账的,扣5分,相关数据内容缺失的,缺一项扣2分。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登录相关系统(包括企业自建系统)对企业填报系统信息情况进行检查。

考核指标

考核要点

达标标准

评分标准

考核方法

考核记录

扣分

持续改进(50分)

评审

(20分)

企业每年至少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

1、每年未至少进行一次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情况评审的,扣10分。

2、每年未至少进行一次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评审的,扣10分。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评审记录或评审报告。

注:

企业进行首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定验收时,本项目按满分20分计。

更新

(30分)

1、企业应适时、及时针对工艺、设备、人员等重大变更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更新风险信息与风险管控措施,编制、更新风险管控清单。

2、应根据风险管控措施的变化情况或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清单,并按清单编制排查表,及时实施隐患排查。

3、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1、未适时、及时对变更过程的风险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发现一项扣5分。

2、未及时更新风险管控清单、或控制措施实效性不强,发现一项扣5分。

3、未根据风险变更情况及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更新隐患排查内容,发现一项扣5分。

4、未根据更新的隐患排查表实施隐患排查,发现一项扣5分。

5、风险信息更新后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告知的,发现一项扣5分。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更新后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记录

2、风险管控清单

3、隐患排查清单

4、隐患排查记录及治理台账

现场检查:

现场核查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变更情况。

注:

企业进行首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定验收时,本项目按满分30分计。

备注:

1、本评审标准适用于“两个体系”建设验收,表中“两个体系”指安全生产“两个体系”及职业病危害“两个体系”,除特别注明外,表中风险均包含安全生产风险和职业病危害风险,隐患均包含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

2、总分共计1000分,累计得分/总分X100=实际得分,其中缺项部分按0分计入累计得分,相应的考核要点按0分计入总分。

每一考核要点的分值扣完为止。

3、考核记录应根据评审标准逐项描述考核情况,并附带相关审查记录,严禁仅简单填写不符合项。

4、以抽查形式进行询问或者检查的情况,应将总数、抽查数目、不符合情况等描述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