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企业露天矿山运输安全规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253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企业露天矿山运输安全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矿山企业露天矿山运输安全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矿山企业露天矿山运输安全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矿山企业露天矿山运输安全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矿山企业露天矿山运输安全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矿山企业露天矿山运输安全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企业露天矿山运输安全规程.docx

《矿山企业露天矿山运输安全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企业露天矿山运输安全规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山企业露天矿山运输安全规程.docx

矿山企业露天矿山运输安全规程

矿山企业露天矿山运输安全规程

  1.1铁路运输

  1.1.1矿山铁路,应按规定设置避让线和安全线;在适当地点设置制动检查所,对列车进行检查试验;设置甩挂、停放制动失灵的车辆所需的站线和设备。

  1.1.2设在曲线上的牵出线,应有保证调车安全的良好嘹望条件。

从T接线和调车牵出线的铁路中心线至有作业的一侧路基面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3.5m,窄轨铁路的路肩宽度应不小于1m。

  1.1.3下列地段应设双侧护轮轨:

  ——全长大于10m或桥高大于6m的桥梁(包括立交桥)和路堤道口铺砌的范围内;

  ——线路中心到跨线桥墩台的距离小于3m的桥下线。

  固定线和半固定线采用表2所列的最小曲线半径时,应在曲线内侧设单侧护轮轨。

  表2最小曲线半径

  

  1.1.4人流和车流的密度较大的铁路与道路的交叉口,应立体交叉。

平交道口应设在嘹望条件良好、满足规定的机车与汽车司机通视距离的线路上,站内不宜设平交道口。

嘹望条件较差或人(车)流密度较大的平交道口,应设自动道口信号装置或设专人看守。

  1.1.5电气化铁路,应在道口处铁路两侧设置限界架;在大桥及跨线桥跨越铁路电网的相应部位,应设安全栅网;跨线桥两侧,应设防止矿车落石的防护网。

  1.1.6繁忙道口、有人看守的较大的桥隧建构筑物和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塌方、落石地点,宜安设遮断信号机,其位置距防护地点不小于50m。

在有暴风雨、雾、雪等不良气候条件的地区,或当遮断信号机显示距离不足400m时,还应在主体信号机前方300m(窄轨铁路150m)处,设预告信号机或复示信号机。

  1.1.7装(卸)车线一般应设在平道或坡度不大于2.5‰(窄轨不大于3‰)的坡道上;对有滚动轴承的车辆,坡度应不大于1.5‰。

  特殊情况下,机车不摘钩作业时,其装卸线坡度:

准轨,应不大于10‰;窄轨,应不大于15‰。

  铁路线尽头应设安全车挡与警示标志。

  1.1.8列车运行速度,由矿山具体确定,但应保证能在准轨铁路300m、窄轨铁路150m的制动距离内停车。

  1.1.9同一调车线路,不应两端同时进行调车。

采取溜放方式调车时,应有相应的安全制动措施。

在运行区间内不准甩车。

在站线坡度大于2.5‰(滚动轴承车辆大于1.5‰,窄轨大于3‰)的坡道上进行甩车作业时,应采取防溜措施。

  1.1.10列车通过电气化铁路、高压输电网路或跨线桥时,人员不应攀登机车、煤水车或装载敞车的顶部。

电机车升起受电弓后,人员不应登上车顶或进入侧走台工作。

  1.1.11铁路吊车作业时,应根据设备性能和线路坡度的需要,采取止轮或机车(列车)连挂等安全措施。

  1.1.12窄轨人力推车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线路坡度5‰以下时,前后两车的间距应不小于10m;坡度大于5‰时,间距应不小于30m;坡度大于10‰时,不应人力推车;

  ——在能够自溜的线路上运行时,行车速度应不超过3m/s,并应有可靠的制动装置或制动措施。

矿车进入弯道、道岔、站场和尽头时,应减速缓行;

  ——车辆上不应有人搭乘;

  ——双轨道上同向或逆向行驶的矿车间距,应不小于0.7m。

推车工不应在两车道中间行走。

  1.1.13窄轨自溜运输,车辆的滑行速度应不超过3m/s。

滑行速度1.5m/s以下时,车辆间距应不小于20m,滑行速度超过1.5m/s时,车辆间距应不小于30m。

  自溜运输,沿线应按需要设减速器或阻车器等安全装置。

  1.1.14发生故障的线路,应在故障区域两端设停车信号,独头线路发生故障时,应在进车端设停车信号;故障排除和停车信号撤除之前,列车不应在故障线路区域运行。

  1.1.15陡坡铁路运输应遵守以下规定:

  ——线路坡度范围不应超过50‰;列车运行速度应不低于15km/h,不高于40km/h;线路建设等级应为固定式、半固定式;

  ——线路平面的圆曲线半径应不小于250m;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三次抛物线型缓和曲线连接;缓和曲线的长度应不小于30m,超高顺坡率应不大于3‰;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30m(小于列车长度时设置护轮轨);竖曲线半径应不小于3000m;

  ——最大坡度应按式

(1)和式

(2)进行坡度折减:

  当曲线长度大于或等于列车长度时,

  △ir=600/R…………………………

(1)

  当曲线长度小于列车长度时,

  △ir=10.5∑α/L…………………………

(2)

  式中:

  △ir——曲线阻力所引起的坡度减缓值(‰);

  R——曲线半径,单位为米(m);

  L——坡段长度,单位为米(m);

  ∑a——坡段长度内平面曲线偏角总和(°);

  纵断面坡段长度应不小于200m;

  ——轨道类型应为次重型以上(轨型重量不小于50kg/m);混凝土轨枕、弹条扣件铺设参数应为1760根/km以上;道渣厚度应不小于350mm;

  ——线路应采用25m标准长度钢轨,钢轨接头采用对接;轨距1435mm,当曲线半径为300m≤R<350m时,曲线轨距应加宽5mm;当曲线半径为250m≤R<300m时,曲线轨距应加宽15mm;道床边坡坡度应不大于1:

1.75;

  ——每25m应铺设2组防爬桩,应双向安装8对防爬器,应安装14对轨撑;

  ——150t电机车牵引60t重矿车数量应不超过8辆;224t电机车牵引60t重矿车数量应不超过12辆。

  1.2道路运输

  1.2.1深凹露天矿运输矿(岩)石的汽车,应采取尾气净化措施。

  1.2.2不应用自卸汽车运载易燃、易爆物品;驾驶室外平台、脚踏板及车斗不应载人。

  不应在运行中升降车斗。

  1.2.3双车道的路面宽度,应保证会车安全。

陡长坡道的尽端弯道,不宜采用最小平曲线半径。

弯道处的会车视距若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分设车道。

急弯、陡坡、危险地段应有警示标志。

  1.2.4雾天或烟尘弥漫影响能见度时,应开亮车前黄灯与标志灯,并靠右侧减速行驶,前后车间距应不小于30m。

视距不足20m时,应靠右暂停行驶,并不应熄灭车前、车后的警示灯。

  1.2.5冰雪或多雨季节道路较滑时,应有防滑措施并减速行驶;前后车距应不小于40m;拖挂其他车辆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并有专人指挥。

  1.2.6山坡填方的弯道、坡度较大的填方地段以及高堤路基路段,外侧应设置护栏、挡车墙等。

  1.2.7正常作业条件下,同类车不应超车,前后车距离应保持适当。

生产干线、坡道上不应无故停车。

  1.2.8自卸汽车进入工作面装车,应停在挖掘机尾部回转范围0.5m以外,防止挖掘机回转撞坏车辆。

汽车在靠近边坡或危险路面行驶时,应谨慎通过,防止崩塌事故发生。

  1.2.9对主要运输道路及联络道的长大坡道,应根据运行安全需要,设置汽车避让道。

  1.2.10道路与铁路交叉的道口,宜采用正交形式,如受地形限制应斜交时,其交角应不小于45°。

  道口应设置警示牌。

  车辆通过道口之前,驾驶员应减速嘹望,确认安全方可通过。

  1.2.11装车时,不应检查、维护车辆;驾驶员不应离开驾驶室,不应将头和手臂伸出驾驶室外。

  1.2.12卸矿平台(包括溜井口、栈桥卸矿口等处)应有足够的调车宽度。

卸矿地点应设置牢固可靠的挡车设施,并设专人指挥。

挡车设施的高度应不小于该卸矿点各种运输车辆最大轮胎直径的2/5。

  1.2.13拆卸车轮和轮胎充气之前,应先检查车轮压条和钢圈完好情况,如有缺损,应先放气后拆卸。

在举升的车斗下检修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1.2.14不应采用溜车方式发动车辆,下坡行驶不应空档滑行。

在坡道上停车时,司机不应离开;应使用停车制动,并采取安全措施。

  1.2.15露天矿场汽车加油站,应设置在安全地点。

不应在有明火或其他不安全因素的地点加油。

  1.2.16夜间装卸车地点,应有良好照明。

  1.3溜槽、平硐溜井运输

  1.3.1应合理选择溜槽的结构和位置。

从安全和放矿条件考虑,溜槽坡度以45°~60°为宜,应不超过65°。

溜槽底部接矿平台周围应有明显警示标志,溜矿时人员不应靠近,以防滚石伤人。

  1.3.2确定溜井位置,应依据可靠的工程地质资料。

溜井应布置在矿岩坚硬、稳定、整体性好、地下水不大的地点。

溜井穿过局部不稳固地层,应采取加固措施。

  1.3.3放矿系统的操作室,应设有安全通道。

安全通道应高出运输平硐,并应避开放矿口。

  1.3.4平硐溜井应采取有效的除尘措施。

  1.3.5溜井的卸矿口应设挡墙,并设明显标志、良好照明和安全护栏,以防人员和卸矿车辆坠入。

机动车辆卸矿时,应有专人指挥。

  1.3.6运输平硐内应留有宽度不小于1m(无轨运输时,不小于1.2m)的人行道。

进入平硐的人员,应在人行道上行走。

  平硐内应有良好的照明设施和联络信号。

  1.3.7容易造成堵塞的杂物,超规定的大块物件、废旧钢材、木材、钢丝绳及含水量较大的黏性物料,不应卸入溜井。

溜井不应放空,应保持经常性放矿制度。

  1.3.8在溜井口周围进行爆破,应有专门设计。

  1.3.9溜井上、下口作业时,无关人员不应在附近逗留。

操作人员不应在溜井口对面或矿车上撬矿。

  溜井发生堵塞、塌落、跑矿等事故时,应待其稳定后再查明事故的地点和原因,并制定处理措施;事故处理人员不应从下部进入溜井。

  1.3.10应加强平硐溜井系统的生产技术管理,编制管理细则,定期进行维护检修。

检修计划应报主管矿长批准。

  1.3.11雨季应加强水文地质观测,减少溜井储矿量;溜井积水时,不应卸入粉矿,并应采取安全措施,妥善处理积水,方可放矿。

  1.4带式输送机运输

  1.4.1带式输送机两侧应设人行道,经常行人侧的人行道宽度应不小于1.0m;另一侧应不小于0.6m。

  人行道的坡度大于7°时,应设踏步。

  1.4.2非大倾角带式输送机运送物料的最大坡度,向上应不大于15°,向下应不大于12°。

  1.4.3带式输送机的运行,应遵守下列规定:

  ——任何人员均不应乘坐非乘人带式输送机;

  ——不应运送规定物料以外的其他物料及设备和过长的材料;

  ——物料的最大块度应不大于350mm;

  ——堆料宽度,应比胶带宽度至少小200mm;

  ——应及时停车清除输送带、传动轮和改向轮上的杂物,不应在运行的输送带下清矿;

  ——必需跨越输送机的地点,应设置有栏杆的跨线桥;

  ——机头、减速器及其他旋转部分,应设防护罩;

  ——输送机运转时,不应注油、检查和修理。

  1.4.4带式输送机的胶带安全系数,按静载荷计算应不小于8,按启动和制动时的动载荷计算应不小于3;钢绳芯带式输送机的静载荷安全系数应不小于5。

  1.4.5钢绳芯带式输送机的卷筒直径,应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50倍,不小于钢丝直径的1000倍,且最小直径不应小于400mm。

  1.4.6各装、卸料点,应设有与输送机联锁的空仓、满仓等保护装置,并设有声光信号。

  1.4.7带式输送机应设有防止胶带跑偏、撕裂、断带的装置,并有可靠的制动、胶带和卷筒清扫以及过速保护、过载保护、防大块冲击等装置;线路上应有信号、电气联锁和紧急停车装置;上行的输送机,应设防逆转装置。

  1.4.8更换拦板、刮泥板、托辊时应停车,切断电源,并有专人监护。

  1.4.9胶带启动不了或打滑时,不应用脚蹬踩、手推拉或压杠子等办法处理。

  1.5架空索道运输

  1.1.1架空索道运输,应遵守GB12141的规定。

  1.1.2索道线路经过厂区、居民区、铁路、道路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1.1.3索道线路与电力、通讯架空线路交叉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1.1.4遇有八级或八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索道运转和线路上的一切作业。

  1.1.5离地高度小于2.5m的牵引索和站内设备的运转部分,应设安全罩或防护网。

高出地面0.6m以上的站房,应在站口设置安全栅栏。

  1.1.6驱动机应同时设置工作制动和紧急制动两套装置,其中任一套装置出现故障,均应停止运行。

  1.1.7索道各站都应设有专用的电话和音响信号装置,其中任一种出现故障,均应停止运行。

  1.6斜坡卷扬运输

  1.6.1斜坡轨道与上部车场和中间车场的连接处,应设置灵敏可靠的阻车器。

  1.6.2斜坡轨道应有防止跑车装置等安全设施。

  1.6.3斜坡卷扬运输速度,不应超过下列规定:

  ——升降人员或用矿车运输物料的最高速度:

斜坡道长度不大于300m时,3.5m/s;斜坡道长度大于300m时,5m/s;在甩车道上运行,1.5m/s;

  ——用箕斗运输物料和矿石的最高速度:

斜坡道长度不大于300m时,5m/s;斜坡道长度大于300m时,7m/s;

  ——运输人员的加速度或减速度,0.5m/s2。

  1.6.4斜坡卷扬运输的机电控制系统,应有限速保护装置、主传动电动机的短路及断电保护装置、过卷保护装置、过速保护装置、过负荷及无电压保护装置、卷扬机操纵手柄与安全制动之间的联锁装置、卷扬机与信号系统之间的闭锁装置等。

  1.6.5卷扬机紧急制动和工作制动时,所产生的力矩和实际运输最大静荷重旋转力矩之比K,均应不小于3。

质量模数较小的绞车,保险闸的K值可适当降低,但应不小于2。

  调整双卷筒绞车卷筒旋转的相对位置时,制动装置在各卷筒闸轮上所产生的力矩,不应小于该卷筒悬挂重量(钢丝绳重量与运输容器重量之和)所形成的旋转力矩的1.2倍。

  计算制动力矩时,闸轮和闸瓦摩擦系数应根据实测确定,一般采用0.30~0.35,常用闸和保险闸的力矩应分别计算。

  1.6.6应沿斜坡道设人行踏步。

  斜坡轨道两侧应设堑沟或安全挡墙。

  1.6.7斜坡轨道道床的坡度较大时,应有防止钢轨及轨梁整体下滑的措施;钢轨敷设应平整、轨距均匀。

  斜坡轨道中间应设地辊托住钢丝绳,并保持润滑良好。

  1.6.8矿仓上部应设缓冲台阶、挡矿板、防冲击链等防砸设施。

  矿仓闸门口下部应设置接矿坑或刮板运输机,以收集和清理撒矿。

  1.6.9卷筒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应不小于80。

卷简直径与钢丝直径之比,应不小于1200。

  专门运输物料的钢丝绳,安全系数应不小于6.5;运送人员的,应不小于9。

  钢丝绳在卷筒上多层缠绕时,卷筒两端凸缘应高出外层绳圈2.5倍钢丝绳直径的高度。

  钢丝绳弦长不宜超过60m;超过60m时,应在绳弦中部设置支撑导轮。

  1.6.10卷扬司机、卷扬信号工、矿仓卸矿工之间,应装设声光信号联络装置。

联系信号应清楚;信号中断或不清,应停止操作,并查明原因。

  1.6.11在斜坡轨道上,或在箕斗(矿车)、料仓里工作,应有安全措施。

  1.6.12调整卷扬钢丝绳,应空载、断电进行,并用工作制动。

  拉紧钢丝绳或更换操作水平时,运行速度不应超过0.5m/s。

  1.6.13对钢丝绳及其相关部件,应定期进行检查与试验;发现下列情况之一均应更换:

  ——专门运输物料的钢丝绳,在一个捻距内断丝数目达到钢丝总数的10%;

  ——因紧急制动而被猛烈拉伸时,在拉伸区段有损坏或长度增加0.5%以上;

  ——磨损达30%;

  ——有断股或直径缩小达10%。

  多层缠绕的钢丝绳,由下层转到上层的临界段应加强检查,并且每季度应将临界段串动1/4绳圈的位置。

  运输物料的钢丝绳,自悬挂之日起,隔1年做第一次试验,以后每隔6个月试验1次。

  箕斗卷扬钢丝绳的连接套拔出5mm以上,或出现其他异常现象时,应重新浇注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