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486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80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宜宾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D.根据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可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6.下列有关遗传、变异、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会影响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B.秋水仙素使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形成多倍体

C.某种生物突变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就产生了新物种

D.单倍体育种中,通常先筛选出所需花粉,再培养得到单倍体

7.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SO2通入次氯酸钠溶液可增强其消毒能力

B.用食醋可去除水瓶中的水垢

C.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减少PM2.5的产生

D.诗句“日照澄州江雾开”中涉及丁达尔效应

8.下列关于FeSO4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FeSO4=Fe2++S6++4O2-B.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

Fe2++2H2O=Fe(OH)2+2H+C.可用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

D.向FeSO4溶液中滴加氨水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

9.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NH4Cl溶液的pH

B.蒸馏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冷凝水,再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时,将已称量的固体倒入容量瓶中加水定容D.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紧贴烧杯内壁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2molSO2和足量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B.含NA个CO32-的Na2CO3溶液中,Na+数目为2NAC.11.2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D.4.0gCO2气体中含电子数目为2NA

11.Na2SmOn对应的多种盐,均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m=1,n=3,该盐溶液可用于吸收Cl2

B.若m=1,n=4,检验其阴离子可先加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C.若m=2,n=3,该盐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D.若m=2,n=8,若该盐中S显+6价,则1个S2O82-中过氧键的数目为12.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有白烟产生

该溶液一定为浓盐酸

某溶液

B.

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酚

加热后红色加深

CH3COONa水解是吸热反

酞试液,加热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将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有CO32-

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D.

向NaCl溶液中滴加过量

先出现白色沉淀,

Ksp(AgI)<

Ksp(AgCl)

AgNO3溶液,再滴加KI溶液

后出现黄色沉淀

13.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HA溶液中,测得混合溶液的pH与

变化关系

如下图所示[已知: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点:

c(A-)=c(HA)

B.Ka(HA)的数量级为10-4

C.水的电离程度:

m<

r

D.r点:

c(H+)=c(A-)+c(OH-)−c(Na+)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

B.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15.如图所示,甲图为质点a和b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象,乙图为质点c和d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v-t)图象,由图可知

A.若t1时刻c、d两质点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c、d两质点第二次相遇

B.在t1~t2时间内,质点b通过的位移大于质点a通过的位移

C.在t1时刻,质点c、d的加速度acad

D.在t1~t2时间内,质点d的平均速度小于质点c的平均速度

16.2018年10月15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第39、

40颗“北斗三号工程”的组网卫星。

已知某北斗导航卫星在离地高度为2.15×

104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地球同步卫星离地的高度约为3.6×

104km。

A.此北斗导航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大于24小时

B.此北斗导航卫星的角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

C.此北斗导航卫星的线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

D.此北斗导航卫星的加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加速度

17.如图所示,物块A、B置于水平地面上,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物体A、

B用跨过光滑动滑轮的细绳相连,在竖直平面内用逐渐增大的力斜向上提动滑轮,某时刻拉A物体的绳子与水平面成60°

角,拉B物体的绳子与水平面成30°

角,A、B两个物体仍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若继续增大斜向上的力,AB两个物体将同时开始在水平面内运动,则A、B两个物

体的质量之比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600

A.3:

2

B.2:

3

300

:

2

3

18.如图所示匀强电场E的区域内,在O点放置一点电荷+Q,a、b、c、d、e、f为以O点为球心的球面上的点,aecf平面与原匀强电场线平行,bedf平面与原匀强电场线垂

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e、f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a点的电势高于e点的电势

C.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时,电场力一定做功D.将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其中从球面上a

点移动到c点的电势能变化量最大

19.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个平行金属板间存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与两板上边缘等

高处有两个质量相同的带电小球P、Q(可视为质点)。

现将P小球从紧靠左极板(但不

接触左极板)处由静止释放,将Q小球从两板正中央由静止释放,最终两小球都能运

动到右极板上的同一个位置O(不考虑小球与极板相碰),则从开始释放到运动到右极

板的过程中,P小球和Q小球的

A.运动时间之比为2∶1

B.电荷量之比为2∶1

C.电势能减少量之比为4∶1

D.动能增加量之比为4∶1

20.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轨道,由一段斜的直轨道和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平滑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斜轨道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小球沿圆形轨道运动到最高点B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

已知h=3R,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

A.重力做功为mgR

B.机械能减少量为mgR

C.合外力做功为mgR

D.克服摩擦力做功为1mgR

21.地震引起的海啸可带来巨大的损失。

某同学对海啸的威力进行了模拟研究,设计了如下的模型:

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4kg的物体,让其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g=10m/s2。

则A.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最大加速度为20m/s2

B.在距出发点3.2m位置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

C.运动过程中推力对物体做功为180J

D.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10m

三、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

有一待测电阻Rx,其阻值大约是10Ω,可供选择的电路图如下,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A.电动势为12V,内阻不计的电源E

B.量程为0~3V,内阻等于3kΩ的电压表VC.量程为0~0.6A,内阻约为1Ω的电流表AD.定值电阻R0=3kΩ

E.最大阻值为10Ω,额定电流为1.5A的滑动变阻器R1

F.最大阻值为5kΩ,额定电流为0.5A的滑动变阻器R2

G.开关和若干根导线

Rx

Rx

甲乙

为了更精确地测量并能测得多组数据,请回答以下问题:

(1)应选用的电路图是________(选填:

“甲”或“乙”);

(2)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选填:

“R1”或“R2”);

(3)若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的示数为I,电压表的示数为U,则待测电阻Rx=________

(不计电压表分流的影响,用符号U、I及数字表示)。

23.(9分)

为了“探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第一步:

如图1所示,将带有光滑定滑轮的木板(有滑轮的)一端垫起,滑块通过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与重锤相连,细绳与木板平行,重锤下连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调整木板倾角,直到轻推滑块后,滑块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

第二步:

保持木板的倾角不变,取下细绳和重锤,将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长木板上靠近滑轮处,滑块与纸带相连,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如图2所示。

接通电源,释放滑块,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打出一条纸带如图3所示,其中O点是打下的第一个点且速度为零。

试回答下列问题:

(用测得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1)已知各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各计数点与O点距离如图3所示,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滑块的速度vD=________;

(2)已知重锤的质量为m,滑块的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在OD段过程中合力对滑块做的功为W=________,滑块动能的变化量Ek=________;

(3)分别算出OA、OB、OC、OD、OE段合力对滑块做的功W,以及打下A、B、C、D、E点滑块的速度vA、vB、vC、vD、vE,并作出v2-W图象,在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______

v2

W

O

D

A

B

C

(4)此实验中,滑块与木板间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选填:

“会”或“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24.(12分)

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我国再获技术成果。

其原理如图所示,它可以根据测出带电粒子的飞行时间对气体分子进行分析。

在真空状态下,自脉冲阀P喷出微量气体,经激光照射产生不同正离子,自a板小孔进入a、b间的加速电场,从b板小孔射出,沿中线方向进入M、N板间的方形区域,然后到达紧靠在其右侧的探测器。

已知极板a、b间的电压为U0,间距为d,极板M、N正对且长度和间距均为L,测出某一离子从a板到b板的飞行时间为t,不计离子重力及经过a板时的初速度。

(1)求该离子的比荷q;

(2)若在M、N间加上偏转电压U,为保证上述离子能直接打在探测器上,求U与U0的关系。

25.(20分)

如图所示,长L=9m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倾角θ=37°

,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以v=4m/s的

恒定速率沿顺时针方向运行,在传送带的B端有一距离传送带很近的固定挡板P可将传

送带上的小物块挡住,在传送带的A端无初速地释放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它与传送

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小物块与挡板的碰撞能量损失及碰撞时间不计(sin37°

=0.6,

cos37°

=0.8,g=10m/s2)。

求:

(1)小物块从A处第一次滑到P处所用的时间;

(2)小物块从A处第一次滑到P处的过程中,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3)从小物块第一次与挡板P碰撞后,到小物块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传送带对小物块所做的功。

26.(14分)

PCl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用途。

(1)POCl3(三氯氧磷)可用作半导体掺杂剂与光导纤维原料,以PCl3为原料制备POCl3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

2PCl3+O2=2POCl3

方法二:

PCl3+Cl2+H2O=POCl3+2M

①M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②方法一与方法二比较,方法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任答一点)。

③若分别制取61.4gPOCl3,则消耗O2与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2)PCl3水解能得到H3PO3,H3PO3为二元酸,其酸性比H3PO4稍强,具有强还原性。

①H3PO3与足量KOH溶液反应生成的盐,既作农药也作化肥,其化学式为

__________,该盐的水溶液呈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原因是__________。

②已知H3PO3的电离平衡常数K1=3.7×

10-2,K2=2.1×

10-7,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1.8×

10-5,则H3PO3与CH3COON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③H3PO3浓溶液加入AgNO3浓溶液后,生成黑色沉淀和无色气体,且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

写出H3PO3浓溶液与AgNO3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7.(14分)

硫酸铜晶体(CuSO4•xH2O)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试剂,可用作分析试剂、制备波尔多液等。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备并围绕硫酸铜晶体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制备硫酸铜晶体

(1)方案1:

将适量稀HNO3分多次加入到铜屑与稀H2SO4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

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

①上述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用右图所示装置处理反应产生的尾气。

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__________,该装置除了能充分吸收产生的尾气外,还有的优点是

__________。

(2)方案2:

制备硫酸铜晶体的流程如图所示。

“溶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溶解过程中发现有气体放出,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气体的速率加快,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实验二】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

(3)取wg硫酸铜晶体(CuSO4•xH2O)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用cmol/L

EDTA溶液(简写成Y4-)滴定至终点,消耗EDTA标准液vmL。

已知:

滴定方程式为Cu2++Y4-=CuY2-。

①x=__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②若量取待测液前未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管,测得的x值将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

小”或“无影响”)。

【实验三】探究硫酸铜的热稳定性

(4)查阅资料:

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后,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CuO、SO3、SO2、O2。

取少量无水硫酸铜进行实验,并选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若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D→B,依据现象可检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

②若某同学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B,观察到E中产生白色沉淀。

该同学认

为此现象不一定由产物中的SO3所致,理由是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证明该同学的观点,

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

28.(15分)

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丙烷脱氢制丙烯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反应

原理如下:

C3H8(g)

C3H6(g)+H2(g)△H1

(1)一定温度下,向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3H8发生反应,经过10min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开始的1.75倍。

①0~10min内丙烯的生成速率v(C3H6)=__________,C3H8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

②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A.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c(C3H6)·

c(H2)]/c(C3H8)保持不变

C.△H1保持不变

D.C3H8分解速率与C3H6消耗速率相等

n(丙烷)

(2)总压强分别为p1和p2时,上述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测得丙烷及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①压强:

p1__________(填“>

”或“<

”)p2。

②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反应物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③若p1=0.1MPa,起始时充入一定量的丙烷发生反应,计算Q点对应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

④在0.1MPa、527℃条件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丙烷和稀有气体,发生丙烷脱

氢反应,随着n(稀有气体)的增加,丙烷脱氢转化率逐渐增大。

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

(3)在实际生产中,还可能存在如下副反应:

C2H4(g)+CH4(g)△H2=+81.7kJ/mol

C2H4(g)+H2(g)

C2H6(g)△H3

C3H8(g)+H2(g)

CH4(g)+C2H6(g)△H4=-54.8kJ/mol则△H3=__________。

29.(10分)

科研人员发现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的酶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

下图A、B曲线分别为这两种类型水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

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为P时的CO2吸收速率表示的是__________(填“净光合速率”或“总光合速率”)。

(2)P点以前,限制A种类型水稻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

(3)图中曲线A代表的是突变型水稻,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4)对这两种水稻叶绿体色素进行提取,并采用__________(方法)分离色素,其实验结果的差异是__________。

30.(9分)

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__________分为甲、乙两组后进行处理,甲组的处理是切除垂体;

乙组的处理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两组大鼠的体重。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

甲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乙组,原因是__________。

31.(8分)

如图所示,大肠杆菌R1质粒DNA片段上有hok基因和sok基因,其中hok基因编码的毒蛋白能导致细胞裂解死亡;

sokmRNA能与hokmRNA结合,结合产物能被酶降解。

(1)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

(2)图中过程②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其产物毒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3)sokmRNA与hokmRNA的碱基序列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4)据图可知,sokmRNA能够抑制hok基因表达中的__________过程。

(5)如果hok基因发生突变,导致hokmRNA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但未引起毒蛋白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2.(12分)

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眼色的红色与白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

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红眼

白眼

无眼

雌蝇

3/8

1/8

雄蝇

3/16

(1)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眼色这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

(2)B/b和R/r的遗传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的依

据是_____。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