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加固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50197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加固设计说明.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1加固设计说明.docx

01加固设计说明

加固设计说明

1项目概况

1.1桥梁概况

花鱼洞大桥位于贵州省贵阳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清镇市内,跨越红枫湖,起讫桩号为K28+172.5~K28+462.5,桥梁全长290m。

全桥跨径布置为5×15m+150m+4×15m,桥梁主跨为150m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边跨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

主拱计算矢跨比为1/8,桥面净宽为9.0(行车道)+2×1.5m(人行道),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20级,挂车-100,人群荷载为3.5kN/m2。

该桥自1991年建车通车以来,经过17年的运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

为确保桥梁的运营安全,大桥管理部门于2006年对该桥采取了限载管理措施,禁止7座以上客车和货车通行。

花鱼洞大桥立面图(单位:

cm)

1.2科研项目概况

由于已建的桁式组合拱桥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交通部西部项目管理中心于2005年7月正式启动了以我院为主共六家单位共同的研究《桁式组合拱桥病害成因和加固方法研究》科研项目。

根据项目研究的需要,结合花鱼洞大桥的实际情况,在业主的大力支持下,将花鱼洞大桥加固工程确定为课题加固的依托试验工程。

2加固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和资料

2.1设计依据

1、《贵黄公路花鱼洞大桥检测、加固设计》合同。

2.2取用的规范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JTGH11—2004);

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l一200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4—95);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港口工程混凝土粘结修补技术规程》(JTJ/T271—99);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行业标准《桥梁结构用碳纤维片材》(JT/T532—2004);

1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行业标准《钢筋混凝土阻锈剂》(JT/T537—2004);

17、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2004)2005年修订版;

18、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38:

2004);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水泥基灌浆材料施工技术规程》(YB/T9261—98);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00);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

2003);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2.3其他参考资料

l、《贵(阳)—黄(果树)公路·花鱼洞大桥工程竣工图》,贵州省桥梁工程公司,一九九一年三月;

2、《贵(阳)—黄(果树)公路·花鱼洞大桥及引道工程竣工资料》,贵州省桥梁工程公司,一九九一年三月;

3、《贵州省贵黄高等级公路花鱼洞大桥桥梁检测报告》,重庆交通学院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二00六年六月;

4、《桁拱课题依托试验工程花鱼洞大桥加固工程方案设计》,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二00八年三月;

5、《桁式组合拱桥调研报告》,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二00八年六月;

6、《桁式组合拱桥病害成因分析报告》,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二00八年十月;

7、《花鱼洞大桥病害成因分析――结构计算分析报告》,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二00八年五月。

3加固设计标准

1、荷载等级:

汽车-20级,挂-100,人群荷载3.5kN/m2。

2、桥面宽度:

9.0m(行车道)+2×0.5m(波形护栏)+2×1.0m(人行道)+2×0.23m(人行道栏杆)=12.46m

4桥梁结构现状

4.1主体结构病害

4.1.1拱座、拱座立柱主要病害

清镇岸拱座立柱以及拱座存在严重开裂。

立柱前缘(拱顶侧)和后缘(清镇岸侧)均有十多条竖向裂缝,大多数宽度超过0.2mm,部分超过0.5mm,最大达到2.5mm;拱座后缘(清镇岸侧)也有较多的网状裂缝,局部破损,部分裂缝宽度超过1.0mm;拱座前缘(拱顶侧)也发现较严重的竖向和横向开裂,宽度多数超过0.2mm,最宽为0.6mm;在拱座上、下游两侧面发现较多斜向裂缝和网状裂缝,最大裂缝宽度达到1.57mm。

平坝岸拱座立柱和拱座也存在清镇岸类似的病害,但程度相对要轻些。

4.1.2下弦主要病害

清镇岸拱脚附近下缘有部分纵向裂缝,双竖杆处的下弦下缘局部存在纵向、横向裂缝,该部位斜杆预应力筋锚具封锚不彻底,部分锚具外露,有水浸出,表面混凝土龟裂;箱间部分接缝质量差,存在空洞、缝隙、异物填充、钢筋锈蚀等缺陷;在该部位还发现多处露筋和钢筋锈蚀、混凝土不密实、局部混凝土破损等病害。

全桥拱背表面不平整,水蚀较严重,混凝土大面积劣化;拱背有纵向裂缝,且多处露筋;清镇侧拱背中箱与边箱高差较大,最大高差达13cm。

4.1.3实腹段主要病害

实腹段在上、下游两侧腹板均有多条纵向、斜向裂缝,局部受力主筋外露并锈蚀。

尤其在空、实腹交接处附近区域,裂缝宽度较大;在拱顶附近两侧区域有多条纵向、横向裂缝;局部有渗水区域;底板中箱与边箱接缝处错台较严重,部分接缝不密实,有异物填充,存在渗水现象,在拱顶偏黄果树侧中箱底板有明显“鼓肚”现象。

4.1.4上弦主要病害

1、裂缝

上弦中箱顶板下缘存在大量纵向贯通裂缝,多数裂缝宽度超过0.2mm,部分超过0.5mm,最大达到0.6mm,伸缩缝附近顶板严重破损,顶板渗水严重,箱内有积水。

中箱底板不同程度出现多条纵向裂缝,桁片上有横向、斜向裂缝。

2、渗水

全桥上弦主梁有多处渗水,渗水处均有白色钙化物析出,尤其是腹孔第4孔实腹段附近半跨主梁底板渗水较严重,其他腹孔主梁底板也有局部渗水痕迹;进入箱梁内部检查,顶板渗水也较严重。

3、空洞、混凝土不密实。

4.1.5拱上竖杆、斜杆、横系梁主要病害:

1、混凝土局部破损、露筋

全桥拱上竖杆、斜杆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局部露筋,露筋处钢筋锈蚀较严重:

部分露筋处钢筋锈涨,混凝土表面破损、脱落。

2、竖向、横向、环向、斜向裂缝

双竖杆,短竖杆和部分斜杆出现环向、半环向、横向、斜向裂缝,横系梁多处出现环向裂缝,特别是系梁端部与斜杆连接处,环向裂缝较大,局部断裂。

3、竖杆、斜杆接头病害

竖杆、斜杆接头处混凝土不密实,局部存在空洞;接头钢板外露,锈蚀。

4.1.6挑梁病害

全桥挑梁受桥面渗水侵蚀较严重,挑梁接头钢板、箍筋外露较多,且锈蚀较严重。

4.2桥面系病害

4.2.1桥面

桥面存在非常严重的纵向开裂,也发现有横向开裂,局部破损严重的现象。

纵向裂缝呈长达数十米的贯通缝,裂缝宽度大多在1~5mm,最大超过10mm;桥面开裂以引跨部分较为严重,其中平坝岸引跨更甚,主跨两伸缩缝之间的桥面部分破损程度相对较轻。

4.2.2伸缩缝病害

全桥共设置两道伸缩缝,均存在严重病害:

从桥面看,伸缩缝变形严重;钢构件断裂、破损;橡胶条断裂、缺失;伸缩缝附近混凝土破损;铺装层破损严重等;从桥下看伸缩缝两端破损严重,主梁完全抵死,梁端混凝土破损,锚具外露、锈蚀。

4.2.3人行道栏杆病害

全桥混凝土人行道栏杆总体完好,但局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钢筋锈涨、开裂等。

4.2.4排水设施病害

全桥排水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老化、锈蚀、堵塞现象,排水不畅,直接侵蚀梁体。

5结构计算复核及加固设计计算要点

5.1模型建立

将大桥简化为平面杆系结构进行计算,计算软件采用同济大学的桥梁博士(V3.10),计算时假定结构始终处于弹性阶段,即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同时不考虑结构变形对内力和挠度的影响,即结构受力后杆件计算轴线保持不变。

考虑顶、底板的吊装顺序及分阶段参与受力。

桥面铺装、栏杆、牛腿及箱内接头和横隔板按作用荷载考虑。

主要材料:

桁片、顶底板、横向联系、桥台、锚固墙、桥面铺装为50号混凝土,拱座和拱座上立柱为40号混凝土,预应力钢筋为40Si2v冷拉Ⅳ级钢筋,所有预应力钢筋放张前张拉控制应力σk=637.5MPa,放张后张拉控制应力σk=600MPa。

预应力钢筋均考虑了以下几项预应力损失:

管道摩擦损失,锚具变形损失,混凝土的弹性压缩损失,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松弛损失,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损失。

对结构进行离散时,充分考虑结构的特点、截面突变、控制断面、施工工艺、病害状况等因素,结构离散为529个单元,579个节点,结构的计算简图见下图。

结构计算模型

5.2运用课题研究成果后的验算

在对桁式组合拱桥结构体系研究后,结合病害分析成果所取的各项参数,对结构进行了计算。

纵向计算结果表明:

短斜杆、二段斜杆、双竖杆、短竖杆、新拱脚附近、实腹段拱顶部分以及上弦的部分墩顶和跨中位置承载能力不满足“公路钢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85规范”要求;横向计算结果表明:

上弦及实腹段的顶、底板和腹板不满足“公路钢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85规范”要求。

结合2006年7月对该桥进行的全面检查,花鱼洞大桥结构构件的裂缝开展宽度和方向与本次复核计算结果较为吻合。

5.3典型位置加固前后强度对比

对桥梁的拱顶、二段斜杆、双竖杆、短竖杆、新拱脚等典型部位按“公路钢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85规范”进行加固前后验算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全桥的加固措施切实可行,加固后的桥梁能满足使用要求。

加固前后强度对比表

典型位置

加固前强度验算结果

加固后强度验算结果

内力类型

受力性质

轴力

弯矩

结构抗力

验算结论

内力类型

受力性质

轴力

弯矩

结构抗力

验算结论

拱顶

最大轴力

下拉偏压

38800

2110

71300

最大轴力

下拉偏压

39700

2380

88500

最小轴力

下拉偏压

19000

19700

25200

最小轴力

下拉偏压

19600

16400

48600

最大弯矩

下拉偏压

27800

30800

21300

最大弯矩

下拉偏压

28500

27700

43000

最小弯矩

上拉偏压

25000

-10700

46300

最小弯矩

上拉偏压

25600

-10400

54500

 

 

 

 

 

 

 

 

 

 

 

 

 

二段

斜杆

最大轴力

下拉偏压

1420

711

9020

最大轴力

下拉偏压

1080

496

10900

最小轴力

上拉偏拉

-10600

-919

-9940

最小轴力

上拉偏拉

-12500

-952

-13400

最大弯矩

下拉偏压

495

925

2870

最大弯矩

下拉偏拉

-65.8

528

-757

最小弯矩

上拉偏拉

-9910

-1150

-9220

最小弯矩

上拉偏拉

-11400

-997

-12600

 

 

 

 

 

 

 

 

 

 

 

 

 

岸侧双竖杆

最大轴力

下拉偏压

2570

1270

4170

最大轴力

下拉偏压

2460

1370

7160

最小轴力

上拉偏压

428

-1470

181

最小轴力

上拉偏压

339

-1400

581

最大弯矩

下拉偏压

1140

1680

514

最大弯矩

下拉偏压

989

1600

2700

最小弯矩

上拉偏压

967

-1820

372

最小弯矩

上拉偏压

762

-1540

1350

 

 

 

 

 

 

 

 

 

 

 

 

 

拱顶侧双竖杆

最大轴力

上拉偏压

4380

-1300

7390

最大轴力

上拉偏压

4660

-1750

10600

最小轴力

下拉偏压

326

1390

143

最小轴力

下拉偏压

391

846

1930

最大弯矩

下拉偏压

1300

1880

527

最大弯矩

下拉偏压

540

890

2650

最小弯矩

上拉偏压

3010

-1780

2780

最小弯矩

上拉偏压

4550

-1820

10200

 

 

 

 

 

 

 

 

 

 

 

 

 

短竖杆

最大轴力

上拉偏压

4660

-3290

1820

最大轴力

上拉偏压

4170

-3280

5450

最小轴力

上拉偏压

900

-102

10700

最小轴力

上拉偏压

788

-1000

2540

最大弯矩

上拉偏压

923

-88.4

11100

最大弯矩

上拉偏压

1070

-831

5570

最小弯矩

上拉偏压

4200

-3430

1340

最小弯矩

上拉偏压

3680

-3510

3970

 

 

 

 

 

 

 

 

 

 

 

 

 

新拱脚

最大轴力

下拉偏压

40900

13600

47300

最大轴力

下拉偏压

41900

11300

103000

最小轴力

上拉偏压

20900

-31600

4080

最小轴力

上拉偏压

21800

-33700

27900

最大弯矩

下拉偏压

26500

20900

24500

最大弯矩

下拉偏压

27100

20700

39800

最小弯矩

上拉偏压

28400

-35600

5980

最小弯矩

上拉偏压

29700

-38900

31800

6加固设计要点

6.1拱座加固处理

根据现场检测结果,该桥拱座基础两侧存在与拱轴压力线近似垂直的斜裂缝,拱座前面存在横向水平裂缝,同时拱座帽背存在大量的网状裂缝。

为了改善结构受力,通过在拱座及基础侧面及前面各增加50cm厚的钢筋混凝土截面来增加拱座的承载能力储备,新增混凝土通过植筋与剪力槽与原拱座混凝土协调变形、共同受力,混凝土内沿竖向及横向按15cm间距配置直径16mmHRB钢筋。

同时,为了使得拱座帽完全包络住拱轴压力线,在引桥侧的拱座基础顶面植筋、设置剪力槽并重新浇注3.0m宽(顺桥向)、1.34m高的混凝土对拱座帽进行加强。

6.2拱座上立柱加固处理

根据现场检测结果,该桥拱座立柱前缘(拱顶侧)和后缘(清镇岸侧)均有十多条竖向裂缝,大多数宽度超过0.2mm,部分超过0.5mm,最大达到2.5mm。

计算结果表明,拱座上立柱下端的病害并非受力产生的,而是拱上立柱与拱座混凝土凝期差造成的非受力裂缝。

但是检测发现,当汽车荷载作用时,裂缝有一定开展,卸除汽车荷载后,裂缝不能恢复到原状,存在较小的残余值。

为限制裂缝的发展,在拱座上立柱下端设置环形套箍钢板。

6.3下弦加固处理

下弦横桥向为单箱三室截面,两侧边箱和中箱顶、底板为预制构件。

由于边箱与中箱顶、底板的部分连接较为薄弱,且存在漏水、空洞、异物填充等现象,结构的横向整体性较差。

根据现场检测发现,下弦拱背及拱圈底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纵向裂缝,新拱脚处出现横向开裂。

考虑到上述情况,采用在拱背上浇筑30cm厚,6.7m宽的C50混凝土,增强下弦整体性,提高下弦刚度,改善桥梁受力。

6.4实腹段加固处理

现场检测时发现实腹段底板底面存在横向裂缝,最大裂缝为0.15mm,且实腹段腹板存在较多的水平向裂缝,尤以实腹段与空腹段连接部位的开裂较为严重,最大裂缝宽度超过1mm。

经查阅原设计图纸并结合计算分析结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该部位不满足使用要求。

为了达到改善结构局部受力,提高箱梁跨中底板和箱梁腹板的承载能力,采用如下措施进行加固:

1、在拱顶上下游两侧分别纵向对称粘贴长20m,厚8mm,宽130cm(40cm+40cm+50cm)的Q345钢板。

2、在腹板外侧新增4道15cm厚的C50混凝土腹板,改善原腹板的受力情况。

3、从中箱顶板开孔,在原有横隔板之间新增10道横隔板以加强实腹段的横向整体性。

4、对两岸空实腹交接处,设计时,是将该处当成一个刚性域来考虑的,但是,由于上下弦在该位置交汇,上弦底板、下弦顶板在此处断开,截面刚度发生突变,为了改善该处的受力,在相应位置各增设一道端横隔板。

6.5上弦及引桥加固处理

检测中发现上弦底板底缘存在较多的纵、横向裂缝,多数裂缝宽度超过0.2mm,且部分裂缝伴有渗水痕迹(箱内可能存在积水)。

计算分析表明上弦下缘中箱中部及墩顶的强度不满足“公路钢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85规范”的要求。

因此,为改善结构受力,提高构件的安全储备,同时限制裂缝的发展,通过下述措施对结构进行加固处理:

1、通过在上弦桁片底面粘贴钢板,抑止上弦下缘横向裂缝的开展,在桥面系改造时一道在上缘增设纵向钢筋,改善上弦上缘的纵向抗拉能力。

2、在中箱底板下缘横向按一定间距粘贴钢板,抑止上弦中箱底板纵向裂缝的开展,改善其横向抗拉能力。

3、在腹板外侧新增4道15cm厚的C50混凝土腹板,改善腹板的受力情况。

4、箱内积水的存在势必会对结构的耐久性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增加了结构恒载,使桥梁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施工时通过抽检的办法检查箱内是否存在积水,如箱内存在积水,在箱底纵坡最低或有明显渗水区域的位置打孔放水,应对全部箱梁首先探测钢筋及预应力钢绞线位置,避开钢筋或钢绞线位置,电锤打孔,孔径12mm。

打孔处自然排水,待积水排净后,在排水孔处安装PVC套管,PVC套管应至少伸出孔口3cm。

6.6双竖杆、短竖杆处理

现场检测发现,双竖杆、短竖杆杆身多处开裂,存在环向、半环向、斜向裂缝,缝宽多数超过规范允许值,预制段拼装接头部位混凝土不密实、开裂、破碎、脱落,钢筋锈蚀,存在空洞及敲击空鼓病害。

病害计算结果也表明,构件在使用状态下应力较大,承载状态下强度亦不满足“公路钢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85规范”通过下述措施对双竖杆、短竖杆进行加固处理,以改善桥梁结构的受力状况。

1、清除破碎混凝土,对锈蚀钢筋进行除锈;

2、用改性环氧砂浆对破损部位进行修复,对裂缝进行灌注或封闭;

3、在杆身四个角隅固定角钢,焊接缀板,灌注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

4、对钢板和角钢进行防腐处理。

6.7杆件拼装接头、接缝处理

现场检测发现,预制段拼装接头、接缝部位混凝土不密实、开裂、破碎、脱落,钢筋锈蚀,存在空洞及敲击空鼓病害。

通过下述措施对预制段拼装接头、接缝部位进行加固处理。

1、清除破碎混凝土,填充异物,对锈蚀钢筋进行除锈;

2、用改性环氧砂浆对破损部位进行修复,对裂缝进行灌注或封闭。

6.8桥面系改造

现场检测发现,该桥桥面铺装存在坑槽及裂缝,且桥面系防水功能失效,上弦杆箱梁不同程度地存在渗水和水渍钙化病害。

同时,原人行道表层砂浆脱落,渗水严重,致使挑梁受污水侵蚀。

另人行道栏杆在多年运营后,部分栏杆由于内部钢筋锈蚀,导致混凝土在锈胀力作用下发生脱落。

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面行车道板下缘出现不同程度的纵向开裂。

计算表明,桥面行车道板承载能力不能满足“公路钢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85规范”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病害,并考虑到桥面行车道板的加固需要和景区的行车安全,对该桥桥面系采取下述处理措施。

1、拆除现有桥面铺装,按加固图纸要求在顶板开孔,焊接原钢筋,绑扎和种植新增钢筋,浇筑桥面CF40钢纤维混凝土。

2、结合上弦和实腹段腹板的新增腹板,对挑梁进行加固。

3、拆除现有人行道及人行道栏杆,对人行道系进行改造,更换新的人行道板,并增设车行道加强型波形护栏,同时对破损后无法修复的人行道栏杆予以更换。

4、考虑到本桥位于红枫湖景区,且为贵阳市饮用水源,为避免污水排入湖中,污染湖水,将排水方式由原来的横向排水(直接排入湖中)改为纵向排水,经沉淀处理后排出。

桥面板的施工顺序如下:

6.9伸缩缝更换

由于原有伸缩缝橡胶老化、伸缩缝间杂物堵塞严重,局部区域两侧混凝土开裂破碎,出现坑槽等破坏现象,基本上已经丧失其伸缩功能,不能满足桥梁正常运营的需要,根据对桥梁伸缩量的计算,对原有伸缩逢进行更换。

6.10裂缝处理

由于裂缝的产生、发展及长期存在,使得潮湿空气进入结构内部,从而引起结构内部钢筋的锈蚀,最终导致结构的刚度降低,有效受压面积减小,承载能力降低,影响到结构的正常运营。

因此,对结构目前存在的裂缝进行相应的处理及控制非常必要。

但鉴于裂缝宽度的不同对结构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此处共分两种情况对桥梁的裂缝进行灌浆(或封闭)处理,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当裂缝宽度<0.1mm时,其对结构内部钢筋锈蚀的影响较小,仅对此类裂缝进行表面封闭;

2、当裂缝宽度≥0.1mmm时,其对结构内部钢筋锈蚀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应对此类裂缝进行表封并进行灌浆处理;

6.11混凝土缺陷及外露钢筋处理

对于结构表面存在的蜂窝、麻面、混凝土剥落、掉块、缺损、凹陷等缺陷,首先将缺陷部位表层的松散混凝土全部凿除,露出新鲜混凝土,然后利用人工除锈的方法对缺陷部位的外露钢筋除锈,并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最后利用环氧混凝土(或环氧砂浆)对缺陷部位进行修补。

6.12桥梁结构防腐

为避免桥梁结构内部钢筋继续运营多年后发生严重锈蚀,改善桥梁结构的耐久性。

在原结构钢筋表面涂刷渗透性阻锈剂,使之在钢筋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同时,在桥梁混凝土结构表面采用总干膜厚度250μm的长效重防腐体系对桥梁结构进行表面防护。

6.13清镇岸拱座处溶洞处理

打开溶洞,探明其发育和分布后,采用C20片石混凝土填充处理。

7主要材料

7.1混凝土

水泥要求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大厂生产,质量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细骨料要求采用中粗砂,不得采用细砂。

现浇桥面板采用CF40钢纤维混凝土,应符合《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38:

2004)的规定;新增腹板、实腹段横隔板和下弦采用C50混凝土;栏杆、人行道系混凝土均采用C30混凝土。

所有混凝土外加剂均采用高粘接材料,且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