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5141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3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docx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反思

识字

(二)

  5动物儿歌

  6古对今

  7操场上

  8人之初

  口语交际:

打电话

  语文园地五

授 课

方法探究

5 动物儿歌

采用创设情境法,在读中感悟,在玩中学习。

6 古对今

采用图片欣赏法感悟汉字魅力,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儿歌内容。

7 操场上

采用观察法、实践法感受在操场上活动的乐趣。

8 人之初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口语交际:

打电话

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情景再现打电话,学用礼貌用语,讲清想表达的内容。

语文园地五

在充分朗读、观察中学习,找到学习汉字的方法。

5动物儿歌(识字)

 

1.

借助汉语拼音、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间、迷”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

4.

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2课时

第一课时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间、迷”等7个字。

(重点)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重点)

课件资源

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

学生说说自己在大自然中都见到过哪些小动物,对这些小动物有哪些了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出示蜻蜓、蝴蝶、蚯蚓等小动物的图片。

2.教师口述:

看来同学们对大自然中的动物了解的可真不少,今天,就有六种可爱的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从一首特别有趣的儿歌里来认识它们吧!

3.教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初读儿歌

1.教师口述:

今天来到我们课堂上的六种小动物究竟是谁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儿歌,在儿歌中找到它们吧!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学生交流六种小动物的名称,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出示词语卡片:

蜻蜓、捉迷藏、造宫殿、蚂蚁、运食粮、蜘蛛、结网,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强调动物名称并正音:

“蜻、蜓、藏、粮、网”都是后鼻音,“藏、造”是平舌音,“食、蜘、蛛”都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4.正音后学生再次练习朗读儿歌,要把儿歌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多位学生朗读儿歌,教师适当进行范读指导。

6.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在图中找到六种小动物,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

教师指名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语言表达得清楚、完整、通顺。

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朗读儿歌。

2.教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再次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3.独立出示本课的12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

出示课件:

蜻(qīng)蜓(tíng)迷(mí)藏(cáng)造(zào)蚂(mǎ)

蚁(yǐ)食(shí)粮(liáng)蜘(zhī)蛛(zhū)网(wǎng)

4.重点观察表示小动物的字,引导学生发现其构字规律:

(1)教师出示六个小动物的词语卡片,说说这些字在字形上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预设:

这12个字的偏旁都是虫字旁;

(2)这12个字去掉虫字旁,剩下部分的读音与这个字的读音有什么关系?

预设:

师生交流这12个字去掉虫字旁,剩下部分的读音与这个字的读音的关系。

小结:

这些字去掉虫字旁,剩下部分的读音与这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

像“蜻、蜓、蜘、蛛”等这样的汉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就叫作形声字,大部分汉字都是形声字。

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

间、迷、造、运、池、欢、网。

2.观察生字的结构,指名学生交流:

“间、网”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迷、造、运”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池、欢”是左右结构的字。

3.书写顺序及规则:

教师范写并强调,“间、网”两个字的书写顺序是先外后内,“间”的第一笔是点,里面的“日”要写得偏小略瘦,“网”里面是两个撇、点;“迷、造、运”的书写

顺序都是先内后外,书写时要后写走之,最后一笔都是平捺;“池、欢”,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4.识字方法:

说说你是怎样识记这些字的。

(1)归类识字:

本课有6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都是左形右声,左边的虫字旁表意,右边的部件表音。

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提高识字效率。

(2)字理识字:

“网”是象形字,可以结合课文彩图和汉字演变图来认识,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的特点。

(3)熟字加偏旁:

“迷”和“造”可以用熟字加“走之”的方法来识记。

“食”和“粮”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它们有共同的部件“良”,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了不同的字。

5.教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再次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

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6.学生在教材上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大自然中六种常见的小动物交上了朋友,还认识了很多字,发现了这些汉字中隐藏的小秘密。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认识这六种小动物,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课后作业

选择你喜欢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1.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

(重点)

2.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难点)

课件资源

—课前导入

1.导入类型:

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动物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相机张贴六种小动物的图片。

2.指名学生朗读儿歌。

3.教师口述:

瞧,这六种小动物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它们,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吧!

指导朗读

1.学习儿歌的第1句。

(1)指名学生朗读儿歌的第1句。

(2)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蜻蜓、小蝴蝶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语言表达清楚、完整。

教师点拨:

“半空”是蜻蜓飞翔的乐园,“花间”是蝴蝶尽情舞蹈的舞台。

“展翅飞”

写出了蜻蜓飞翔时的姿态,而“捉迷藏”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出了蝴蝶在花间飞来飞去、悠然自得的样子。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蜻蜓和蝴蝶的资料,加强对它们的了解。

(4)拓展想象,练习表达。

教师鼓励学生结合儿歌中的句子展开想象:

说说蜻蜓、蝴蝶长什么样子,在空中飞翔的姿态是什么样的,心情如何,好像在说着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并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

(5)学生齐读儿歌的第1句。

2.学习儿歌的第2句。

(1)指名学生朗读儿歌的第2句,并说说读了这句话,你对蚯蚓和蚂蚁有了哪些了解。

(2)指名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句子和课文插图来理解“造宫殿”的意思:

蚯蚓生活在黑暗的泥土里,它们松动泥土,挖地道,就好像在地下盖了一座房子。

“造宫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蚯蚓写活了,它仿佛是在建造自己的家园,享受美好的生活。

“运食粮”

指蚂蚁搬运食物,这里突出了蚂蚁的勤劳。

一个“运”字从侧面写出了“食粮”对于小小的蚂蚁来说是多么的重。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继续交流对蚯蚓和蚂蚁的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明白。

(4)体会蚯蚓和蚂蚁的勤劳。

引导学生观察蚯蚓和蚂蚁的外形,体会其外形之小,再说说它们所做的事情,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蚯蚓和蚂蚁的勤劳和团结,渗透情感教育。

(5)学生齐读儿歌的第2句。

3.学习儿歌的第3句。

(1)指名学生朗读儿歌的第3句。

(2)课件出示蝌蚪和蜘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外形特点。

(3)指名学生结合文中关键字、课文插图,想象蝌蚪在水中游泳和蜘蛛结网时的情态:

“欢”写出了蝌蚪在池中无忧无虑的欢快生活。

“忙”说明蜘蛛很勤奋,集中全部精神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4)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小结:

小蝌蚪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慢慢长成了青蛙,捕捉田里的害虫,成为庄稼的守护神;蜘蛛忙着吐丝结网,吃掉撞进网里的小虫子。

它们都是大自然的捕虫高手。

(5)学生齐读儿歌的第3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整首儿歌。

(2)指导学生通过拍掌伴奏读、同桌互读、配上动作表演读等方式,读出儿歌的节奏和韵味。

(3)指名学生读,全班齐读。

朗读指导:

这是一首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充满童趣的儿歌,我们在朗读时首先要读准确,其次要注意停顿。

要读出韵律,读出趣味。

儿歌的每一行都是由“谁”“在哪里”“干什么”三个部分组成的,朗读时要以此来停顿,这样就有了节奏和韵律。

创编儿歌

1.创设情境:

听说同学们学习了动物儿歌,现在我们准备召开一次“动物大会”,老师也想听听同学们是如何介绍自己的,谁介绍得准确、有趣,就为谁颁发一枚动物奖章。

2.介绍游戏:

扮演一种小昆虫,上台介绍自己(不能说出这种♘虫的名字),介绍完毕,让其他同学猜一猜,猜的同学要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

3.学生在台下自主练习,并与同桌互相练习。

4.指名学生上台做小动物的自我介绍,师生共同点评,引导学生可以从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介绍。

对于介绍得清楚、准确、有趣的同学,教师给其颁发一枚动物奖章(贴画)。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要引导台下的学生认真倾听,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信息猜出来的。

5.创编儿歌。

(1)教师口述:

大自然的动物有千千万万,听说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被编进了我们的课文中,其他动物可羡慕了,也想和小朋友们交朋友。

你们愿意认识它们吗?

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模仿课文中的句子,把它们编到动物儿歌中来。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中句子的特点:

(什么动物)(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3)学生自主创编,并与同桌轻声交流。

(4)指名学生交流自己创编的儿歌,教师适当指导完善。

(如:

蜜蜂花丛采蜜忙,知了树上高声唱,蜗牛路上慢慢爬,等等)

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用读起来郎朗上口的儿歌,向小朋友们介绍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的本领。

激发了小朋友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同时告诉我们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就能从细小的事物中得到快乐。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六种小动物的外形和部分生活习性,担任了小动物的讲解员,和它们成了好朋友。

其实,大自然中的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同学们多观察、多探索,就一定会在奇妙的动物世界里发现更多的奥秘。

成功之处:

低年级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

因此,在上课时,要利用多媒体图片,创设情境,运用“谁在哪里做什么”的句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以多种游戏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写字指导的环节中,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不足之处:

本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目的与作用,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

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可以用问答的形式,可以用对读的方式,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

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感,分析“蜻蜓展翅、蝴蝶飞舞、蚯蚓松土、蚂蚁搬家、蝌蚪游水、蜘蛛结网”的词语结构,通过读读写写记住这些词语。

识字

(二)

  5动物儿歌

  6古对今

  7操场上

  8人之初

  口语交际:

打电话

  语文园地五

授 课

方法探究

5 动物儿歌

采用创设情境法,在读中感悟,在玩中学习。

6 古对今

采用图片欣赏法感悟汉字魅力,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儿歌内容。

7 操场上

采用观察法、实践法感受在操场上活动的乐趣。

8 人之初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口语交际:

打电话

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情景再现打电话,学用礼貌用语,讲清想表达的内容。

语文园地五

在充分朗读、观察中学习,找到学习汉字的方法。

6古对今(识字)

 

1.

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积累生字生词,朗读课文。

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2课时

第一课时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重点)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重点)

课件资源

导入新课

1.游戏激趣: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吧!

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出示课件:

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2.教师口述:

你能用“古、今”这两个字组词吗?

(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

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

(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

3.教师口述:

《古对今》是一首对韵歌,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上学期我们就学过一首《对韵歌》,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吧!

(全班齐背《对韵歌》)

教师小结:

这首《对韵歌》读起来真是朗朗上口,它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美丽画面。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对韵歌——《古对今》,看看这首对韵歌又会让我们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学习了本课的生字生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了,我们就知道了。

学习会认字

1.圈出会认字。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注音,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中把会认字圈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出示课件:

圆(yuán)严(yán)寒(hán)酷(kù)暑(shǔ)凉(liáng)晨(chén)细(xì)朝(zhāo)霞(xiá)夕(xī)杨(yáng)

反馈指导:

①订正会认字的圈画。

②出示会认字的字卡(注音),指名学生拼读(学习速度

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③自由拼读、全班一起拼读。

④指名学生拼读(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2.读准课文。

会认字我们都读准了,那么,将会认字放回到课文中,你能把它们都读准吗?

反馈指导:

①分小节指名学生朗读,提示其他学生集中精神注意听,在读错的会认字下面加点。

②指名学生朗读后,其他学生就读错的会认字进行评议和纠正,教师小结后自由朗读或全班齐读该小节。

3.检查初读情况。

(1)请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彼此是不是真的能读准课文。

读的同学要注意读准会认字。

听的同学要集中精神注意听,发现同桌读错了会认字时,就在下面做个记号;同桌读完后,及时帮他纠正。

反馈指导:

你帮同桌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

(同桌帮你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

预设:

翘舌音:

“暑、晨、朝”;后鼻音:

“凉、杨”。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

(2)朗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读完后给会认字找朋友(提示:

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找出来并在下面画横线)。

(注:

有些字在课文中是单音节词,我们不要硬给这些单音节词找朋友,可留待口头组词找朋友。

)反馈指导:

①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②课件出示

文中的词语,给会认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

“严、严、严,严寒的严”。

全班

齐读,自由读。

(3)口头组词(“圆、晨、杨”在课文中为单音节词,通过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理解该单音节词的词义以及该字的字义)。

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课件出示会写字,读一遍。

古凉细夕李语香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全班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字分类。

独体结构:

夕;左右结构:

凉、细、语;上下结构:

古、李、香。

(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凉”“细”“语”。

(1)观察并说说“凉”“细”“语”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书写时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凉”“细”“语”,分别提示:

“细”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田”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凉”右部“京”注意点和竖钩的竖直相对;“语”言字旁的点和横折提的竖正对,右部“五”的最后一笔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3)学生在教材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再写另一个。

2.指导书写“古”“李”“香”。

(1)观察并说说“古”“李”“香”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书写时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古”“李”“香”,分别提示:

“古”横宜长,“口”注意上大下小;“李”上下等宽,“木”的竖要短,“子”的弯钩要与“木”的竖正对,重心才能平稳;“香”上半部分舒展,包住下边,“禾”的竖要短,“日”要与“禾”的竖正对,重心才能平稳。

(3)学生在教材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再写另一个。

3.指导书写“夕”。

(1)指名学生说说“夕”的笔画和笔顺,教师订正后全班一起说“夕”的笔画和笔顺。

(2)观察并说说“夕”各笔画的起止位置。

(3)范写“夕”,分别提示各笔画的起止位置,提示:

撇和横撇的撇基本平行,注意倾斜角度,横撇的横要短,点在撇和横撇连接点的下面。

(4)学生在教材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再写另一个。

当堂检测

1.加一加,减一减。

木+子=(李)讠+吾=(语)晨-辰=(日)香-日=(禾)

2.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中填入正确的字词。

(古)对今,圆对(方)。

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晨对暮,雪对霜。

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桃对李,柳对杨。

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的《课后读写卡》的练习。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重点)

2.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难点)

课件资源

—课前导入

教师口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会认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课文,看看这首对韵歌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吧!

品读释疑

1.指导品读第1节。

(1)这一小节中相对的词语有哪些?

预设:

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2)说说这一小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预设:

用两组对子,向我们展示了一年四季的不同。

从广阔的时空转到四季的轮回,有一种气势之美。

(3)你是怎样理解“严寒对酷暑”这句话的?

预设:

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告诉大家严寒和酷暑分别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感受。

(4)学习课文的形式写一小节对韵歌。

示例:

上对下,来对去,青山对绿水,红花对绿叶。

2.指导品读第2节。

(1)说说这一小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预设:

“晨对暮,雪对霜。

”从自然现象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和风细雨,朝霞艳,夕阳红的美丽图景,展现了自然之美。

(2)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时候能看到朝霞和夕阳?

预设:

早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可以看到朝霞,傍晚可以看到夕阳。

3.指导品读第3节。

(1)第三小节写了哪些事物?

预设:

桃、李、柳、杨、莺、燕、鸟、花。

(2)第三小节表现了什么?

预设:

“桃、李”都是水果,“柳、杨”都是树木。

“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则是两个四字词语,这两句把两个意思相近的词组成的四字词语拆开相对,表现了大自然的生命之美。

朗读指导

1.导语:

这样的对韵歌,多有意思,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

(1)出示任务:

课件出示(隐去对韵歌每一行中的几个词语)请同学们根据提示来读对韵歌。

(2)反馈指导:

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朗读(一个人读每行对子的前半部分,另一个人读后半部分),男女生合作朗读(男生读每行对子的前半部分,女生读后半部分),师生合作朗读(老师读每行对子的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

2.导语:

读着读着,我发现有的同学都会背了。

谁来试一试呢?

(1)出示任务:

背一背对韵歌。

(2)反馈指导:

这首对韵歌,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我们认读词语时,可以借助拼音自由读,把对韵歌中难读的词语读准确。

然后注意第2、4、6、8、10、12行的最后一个字“方、凉、霜、阳、杨、香”的韵母都有“ang”,这样读起来更有韵律,更美妙和谐。

背诵时要背出节奏感,可以采用拍手伴奏背诵的方式。

对于不太熟练的小朋友,请同学来帮忙纠正或提醒。

(3)全班背诵。

小结:

小朋友们真能干,不知不觉都能背下来了。

你瞧,对韵歌读起来真是朗朗上口,还让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画面,它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艺术形式!

(4)课后词语读记。

①教师出示任务:

借助拼音自由读教材课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请把词语分为两字词语和四字词语来认记。

和风细雨夕阳严寒鸟语花香朝霞古今酷暑

②反馈指导:

指名读、全班齐读。

③评价:

a.同桌互相说类别背记词语,看谁正确率高。

b.同桌在班上互相说类别背记词语,师生评议。

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以对子的形式展开,描绘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激发了我们积累对子的兴趣。

课堂小结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的气候及景物的特点。

让我们感受到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拓展阅读

对韵歌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成功之处: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了编对韵歌、加一加、减一减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在汉字的美妙世界里。

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在师生灵动地交流中,学生发现了文本的特点,能大胆地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通过“对子”这一传统的文化形式,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足之处:

本课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在读句子、读词语的过程中,认识生字,读准字音,突破字音和字形上的难点,并鼓励学生边读边记,熟读成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字词的含义,并设置多样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这些字词。

识字

(二)

  5动物儿歌

  6古对今

  7操场上

  8人之初

  口语交际:

打电话

  语文园地五

授 课

方法探究

5 动物儿歌

采用创设情境法,在读中感悟,在玩中学习。

6 古对今

采用图片欣赏法感悟汉字魅力,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儿歌内容。

7 操场上

采用观察法、实践法感受在操场上活动的乐趣。

8 人之初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口语交际:

打电话

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情景再现打电话,学用礼貌用语,讲清想表达的内容。

语文园地五

在充分朗读、观察中学习,找到学习汉字的方法。

7操场上(识字)

 

1.

借助汉语拼音、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认识“操、场”等12个生字和火字旁1个偏旁;会写“打、拍”等7个生字,写好足字旁。

2.正确、连贯地读好词语,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对应插图,联系生活,了解课文中的各项体育活动。

4.培养热爱运动,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培养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