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5187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6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2页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2页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2页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2页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2页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2页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2页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2页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2页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2页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2页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2页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2页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2页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2页
亲,该文档总共1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docx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电力协会讲解

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序言

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遵循从无到有、由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各类事故的发生同样是由于生产中的危险因素逐渐生成、扩大和发展而形成的。

人们在危险因素的量变过程中,没能引起高度重视,缺乏事先分析、预想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任其产生质的变化,最终造成了伤害和损失。

对各类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预先分析、辨识,可以增强人们对危险性的认识,克服麻痹思想,防止冒险行为;能够防止由于技术业务不熟而诱发事故;能够使安全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减少乃至杜绝由于指挥不力而造成的事故。

所有危险因素都是可以提前认识和超前预防的,只要措施得力,危险因素是完全可以控制和消除的。

因此,做好危险因素的分析和预控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

电业分公司是集点多、面广、线长、高温、高压、高空、强电为一体的高风险发、供电企业。

为有效地杜绝和遏制各类事故,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促进公司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确保全公司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公司安全管理部根据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要求,结合公司多年来的安全工作实践,编写了《峰峰集团电业分公司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控措施》。

(一)危险因素

一、危险因素的含义:

危险因素是指在生产作业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设备、工器具和行为动作等。

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环境;二是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机器设备等物体;三是作业人员在作业中违反安全工作规程,随心所欲的行为。

作业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机器设备等物体存在的不安全状态,作业人员在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事故的发生,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作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或消除。

二、危险因素的生成:

⑴伴随着作业实践活动而生成的危险因素;

⑵伴随特殊的天气变化而生成的危险因素;

⑶伴随机械设备制造缺陷而生成的危险因素;

⑷因缺乏维修和检查,使机械设备生成的危险因素;

⑸违章冒险作业直接生成的危险因素;

⑹违反生产活动客观规律而生成危险因素,主要有:

①工作负责人不负责任,违章指挥;②颠倒或简化作业程序;③安全措施漏项;④填写工作票失误等。

安全工作规程是我们电力系统安全工作的经验总结,对控制和防止危险因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违反安全工作规程,冒险作业,就会使处于安全状态的作业环境危机四伏,险象环生,不仅不能控制已经存在的危险因素,还会生成新的危险因素,进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危险因素的特点:

1、具有客观实在性。

它是真实客观存在的,一旦主客观条件具备,它就会由潜在转变为事故。

2、具有潜在性。

它存在于即将进行的作业过程中,不易被人们意识到或及时发觉,极易造成伤害。

3、具有复杂多变性。

随作业人员、作业点、使用的工具以及作业方式的不同而异。

4、具有可知可防性。

一切客观事物都是可知的,经过研究探索,是能够认识和防范的。

(二)发供电系统主要危险因素辨识

一、物料危险因素辨识

1、煤

煤是一种可燃物质,会在常温空气中因自发的物理和化学作用聚集热量,导致堆积的煤温度逐渐升高,发生自燃而导致火灾。

锅炉燃烧所用的煤矸石要破碎到8mm以下,破碎过程要产生大量的煤尘,如果煤尘在空气中聚集到一定浓度,在外界碰撞、摩擦、明火、电火花的作用下会引起爆炸,爆炸产生的气浪会使沉积的煤尘飞扬,产生二次爆炸,并引发火灾。

煤尘爆炸不仅产生冲击波伤人和破坏建筑物,同时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死亡。

2、电能

电气设备的绝缘腐蚀、老化、绝缘下降,而发生漏电、短路现象;短路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而导致电气火灾;人触及带电体、漏电体而发生触电危险;带负荷拉合闸产生的电弧可致人发生电弧烧伤的危险;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场和电磁噪声均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汽轮机油

汽轮机在450℃以上高温蒸汽推动进行运转时会产生大量辐射热。

汽轮机油燃点是230℃-250℃,闪点(开杯)≥195℃。

汽轮机组的油管纵横交错在蒸汽管道之间,一旦油系统发生跑、冒、滴、漏、现象,再遇到热体或蒸汽管道就会立即起火,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4、过热蒸汽

电厂锅炉承压部件及热力系统内流动着具有极高能量的大量过热蒸汽。

当运行操作不当或保护装置失效,有可能造成承压部件超温、超压爆炸或热力设备损坏,严重时还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事故。

5、氨水

氨水化学品中文名称为氢氧化铵,属碱性腐蚀品。

人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

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长期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皮炎,可致皮肤干燥、痒、发红。

现场紧急处理:

当皮肤接触后,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当眼睛接触后,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硼酸溶液冲洗;当吸入后,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当食入后,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

危险特性:

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也可以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6、盐酸

盐酸主要成分是氯化氢,属酸性腐蚀品,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

误服盐酸中毒,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

现场紧急处理:

当皮肤接触后,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当眼睛接触后,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当吸入后,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当食入后,立即漱口,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

危险特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雾状水、砂土。

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禁止向泄漏物直接喷水,更不要让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7、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中文名称为烧碱,是白色不透明固体,属碱性腐蚀品,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性。

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休克。

现场紧急处理:

当皮肤接触后,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当眼睛接触后,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当吸入后,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当食入后,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危险特性: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

具有强腐蚀性。

灭火方法:

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

应与易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8、磷酸三钠

磷酸三钠中文名称为磷酸钠,对粘膜有轻度刺激作用。

现场紧急处理:

当皮肤接触后,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当眼睛接触后,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当吸入后,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输氧;当食入后,饮足量温水,催吐。

危险特性:

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9、碳酸钙(石灰石粉)

从事开采加工的工人常出现上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可伴有肺气肿。

X线胸片上出现淋巴结钙化,肺纹理增强。

现场紧急处理:

当皮肤接触后,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当眼睛接触后,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当吸入后,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当食入后,饮足量温水,催吐。

危险特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储存注意事项:

应与酸类分开存放。

二、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辨识

1、锅炉满水

锅炉满水发生后,过热蒸汽温度降低。

严重满水时,锅水可进入过热器和蒸汽管道,造成过热器结垢及水冲击,损害以致破坏汽机。

2、锅炉缺水

严重缺水时水位表内看不到水位;低水位警报装置发出低水位报警声响;过热蒸汽温度升高。

严重缺水会使锅炉蒸发受热面管子过热变形、烧坏和管子爆破;炉墙损坏。

严重缺水后,突然加水可能导致锅炉受热面严重损坏,甚至爆炸。

3、汽轮机油系统火灾

汽轮机油系统火灾发生的原因有油设备、油管道、阀门等材质不当;连接处密封不良、或密封件损坏、紧固件松动;油系统布置不合理或安装检修质量差;油设备及管道等破裂油系统大量漏油;高温设备和热体无防护措施;明火作业无安全措施;汽轮机超速,造成主油压升高油管超压等。

当燃点是230摄氏度至250摄氏度的透平油遇到435摄氏度的高温设备,油被加热到它的燃点以上时就即刻引起着火。

4、汽轮机超速

机组的最高转速超过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至3360r/min称为事故超速,大于3600r/min称为严重超速。

当出现转速测量和显示装置不能正确提供和显示转速;自动主汽门、调速汽门或抽汽逆止门不能关闭或关闭迟缓;汽门严重漏汽;调速系统元件损坏或功能失常;机组甩负荷或其他电气冲击;超速保安装置拒动或动作迟后;超速保安装置未投入等原因常导致机组超速或严重超速。

严重超速可导致汽轮机组严重损坏甚至报废。

5、发电机事故

发电机绝缘损伤,引发电气事故;严重时引起发电机铁芯短路、局部或全部过热,机组使用寿命降低,甚至造成发电机停止运行;密封瓦漏油、轴封漏汽以致带有制造缺陷部件的绝缘水平更进一步降低,导致短路的发生;引出线手包绝缘接头处或鼻端绝缘盒处绝缘薄弱;励磁机侧的端部的绝缘薄弱和固定不牢等,均可发生发电机事故。

6、变压器事故

由于变压器线圈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不好而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绝缘事故;变压器存在局部的绝缘弱点,在运行压力或过电压作用下被击穿,从而引起事故;变压器内部绝缘被击穿后,大的短路电流流入变压器内部,引起变压器放电产生弧光等事故。

7、电气火灾

电气火灾产生的原因和危险性各不相同。

①电缆火灾:

火灾原因主要是电缆中间接头制作不良、压接头不紧,接触电阻过大,长期运行造成电缆接头过热烧穿绝缘引起火灾;电缆短路或过电流引起火灾;外来因素如电气焊火花、小动物破坏等原因引起火灾。

②电气设备过热引起火灾:

由于电气设备短路、超载、接触不良、散热不良、绝缘严重老化,绝缘受潮、绝缘受腐蚀均引起绝缘强度下降等原因导致电气设备过热,设备周围如果存在可燃物质,易引起火灾。

③电火花及电弧引起火灾:

电火花和电弧温度很高,不仅能引起绝缘物质的燃烧,而且可以引起金属熔化、飞溅,从而引起火灾事故。

④雷电:

当建构筑物和电气线路遭受雷电袭击时,由于避雷装置失效、避雷接地断裂等,可能引起电气设备发生火灾。

8、触电伤害

人体触及漏电体或带电体;使用漏电的手握式、移动式电器设备;接地失效;设备、线路没有安装保护装置或保护装置损坏;高压配电柜不符合“五防”规定;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雷雨天气,人员可能遭雷击。

以上情况均可能发生触电(电击)危险,电弧还可致电弧烧伤,甚至导致人员触电伤亡。

9、高温灼烫

人员不慎接触锅炉红渣;炉内热灰喷出伤人;蒸汽管道保温破损或泄漏,检修设备相关联管道突然返水等,都可能发生高温灼烫事故;

10、车辆伤害

车辆故障,刹车失灵、观后镜损坏;司机起动车辆过猛;交通安全标志不明显;道路不平,车辆颠簸失控翻车;车辆超载等,都有可能造成车辆伤害事故。

(三)发供电系统主要危险因素、危险原因及预控措施表

一、锅炉系统主要危险因素、危险分析及预控措施表

危险

因素

危险原因

危害

后果

预控措施

1.给水自动调节失灵或装置本身故障;

2.水位计或给水流量表指示不正确,造成运行人员误判断、误操作;

3.锅炉负荷增加过快;

4.给水压力突然增高;

5.对水位监视不够,调控不及时或误操作。

锅炉满水造成水冲击及过热器结垢。

 

锅炉缺水造成受热管损坏,严重缺水后,突然加水可能导致汽包爆炸。

1.锅炉应至少配置两只彼此独立的就地汽包水位计和两只远传汽包水位计,水位计应采用两种以上工作原理共存的配置方式。

当不能保证两种类型水位计正常运行时,必须停炉处理;

2.锅炉水位保护的停退,必须严格执行审批制定;

3.在运行中,当无法判断汽包准确水位时,应紧急停炉;

4.控制好各项技术参数,避免锅炉负荷增加过快或骤减,避免给水压力突然增高或降低;

5.经常分析各运行参数的变化,调整要及时,准确判断及正确处理事故;

1.给水自动调节失灵或装置本身故障;

2.水位计或给水流量表指示不正确,造成运行人员误判断、误操作;

3.锅炉负荷骤减;

4.给水压力突然下降;

5.进行定期排污时,排污量过大;

6.水冷壁管、省煤器管及给水管道破裂;

7.对水位监视不够,调整不及时或误操作

观察锅炉燃烧情况

1.观察炉内燃烧状况时没有使用防护用具,炉内瞬时正压,炉火喷出;

2.正面对看火门、检查门;

3.炉内出现正压。

烧伤或人身伤害

1.观察时穿戴整齐劳保服装,戴防护眼镜;

2.锅炉升火期间或燃烧不稳时,不得站在看火门、检查门或入煤口检查孔的正对面;

3.维持炉膛负压运行,随时进行负压调整。

1.管道破裂、阀门损坏,高温蒸汽或水喷出,发生灼烫;

2.阀门、法兰漏气,保温脱落,人员误触高温设备而发生灼烫。

3.检修设备内的热水没有放净,与其有关联的管道阀门没有关死,突然返水。

烫伤

1.做好管道检查维修,保证完好;

2.及时消除高温介质的跑冒滴漏现象,修复好保温层,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避免靠近和长时间的停留在可能受到烫伤的地方;

3.检修开始前,要将设备内热水放净,并可靠关闭所有相关联的管道。

锅炉压火后产生的可燃气体在烟道大量聚集,启炉时,遇明火爆裂。

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

1.锅炉压火后应打开两侧烟道放气阀门,排出可燃气体;

2.锅炉启动时,延长引风机启动时间,保证烟道内可燃气体排出。

 

二、汽轮机系统主要危险因素、危险分析及预控措施表

危险

因素

危险原因

危害

后果

预控措施

1.油设备及管道等破裂,大量漏油;

2.油系统阀门或密封件损坏渗漏油;

3.渗漏油接触到高温设备和热体;

4.油系统明火作业无安全防护措施;

5.汽轮机超速,主油压升高,油管超压。

造成火灾、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加强对油设备、管道及阀门、密封件的检查维护,对渗、漏和积油现象随时清理;

2.油系统的布置应尽量远离高温管道,油管最好布置在高温管路下方,减少油管法兰;

3.禁止在油设备和存油容器附近明火作业;

4.现场备足够数量消防器材;

5.超速保护装置投运。

1.转速测量和显示装置不正确;

2.自动主汽门、调速汽门或抽汽逆止门不能关闭或关闭迟缓;

3.汽门严重漏汽;

4.调速系统元件损坏或功能失常;

5.机组甩负荷或其他电气冲击;

6.超速保安装置未投入,装置拒动或动作迟后。

设备损坏

1.加强对测速装置、调速系统、主汽门、调速汽门和抽汽逆止门的检查维护,确保完好;

2.按规定对调节系统、超速保安装置定期检查试验;

3.超速保安装置正常投运。

1.切换冷油器等造成润滑油中断;

2.油系统中遗留检修材料等杂物,造成油管道堵塞;

3.油中水分和颗粒度超标;

4.油温过高使瓦温升高;

5.润滑油低油压联锁保护失灵。

轴承烧毁、大轴可能弯曲

 

1.对油系统的操作要格外小心谨慎;

2.检修时注意不在油系统中遗留杂物,并严格清理干净;

3.定期化验油质,保证理化性能和颗粒度均在合格范围内;

4.减少轴封漏汽,控制好油温;

5.严格监视润滑油压,如有油量不足问题,应查明原因彻底整改。

1.发电机甩负荷

2.发电机开关跳闸,电超速保护动作。

设备损坏

1.确认汽轮机已联动跳闸,主汽门、调速汽门、各段抽汽逆止门已联动关闭,转速飞升不超过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

2.确认润滑油系统供油正常;

3.维持汽轮机空转运行,待发动机并列,3分钟内不能恢复应打闸停机。

1.直流油泵未及时启动;

2.转子静止时盘车不能投运。

轴瓦断油烧损,大轴弯曲

1.立即启动直流润滑油泵,维持供油;

2.优先恢复保安电源,联系恢复厂用电;

3.若转子静止后,保安电源仍未恢复,定时180度手动盘动转子。

1.循环水池未设防护栏和警示标志;

2.人员到循环水池洗涮;

3.人员接近循环水泵吸水口,泵口吸力大。

人员伤亡

1.循环水池周围设防护栏和警示标志;

2.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严禁闲杂人员进厂;

3.循环水泵吸水口设防护网。

1.管道破裂、阀门损坏,高温蒸汽或水喷出,发生灼烫;

2.阀门、法兰漏气,保温脱落,人员误触高温设备而发生灼烫。

3.检修设备内的热水没有放净,与其有关联的管道阀门没有关死,突然返水。

烫伤

1.做好管道检查维修,保证完好;

2.及时消除高温介质的跑冒滴漏现象,修复好保温层,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避免靠近和长时间的停留在可能受到烫伤的地方;

3.检修开始前,要将设备内热水放净,并可靠关闭所有相关联的管道。

 

三、电气、热控系统主要危险因素、危险分析及预控措施表

危险

因素

危险原因

危害

后果

预控措施

1.电缆中间接头压接不紧,接触电阻过大,造成电缆接头过热烧穿绝缘引起火灾;

2.电气设备及线缆短路、超载、散热不良、绝缘严重老化等原因引起火灾;

3.各种电气明线头;

4.避雷装置失效、避雷接地断裂等,可能引起电气设备雷击火灾;

5.火焊作业无工作票和安全措施。

导致火灾、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压紧接头,电缆刷防火涂料,孔洞处采用防火封堵;

2.加强电气设备及线缆维护,防止超载、绝缘老化等现象,消除电气明线头;

3.定期检测避雷装置,保持接地良好;

4.火焊作业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氧气瓶、乙炔瓶分开安全距离,氧气带、乙炔带不漏气,清除周围易燃物;

5.备足消防器材。

1.电气工作不办理工作票、操作票;

2.使用绝缘不合格的电工工具;

3.因故障接地,引起跨步电压触电;

4.电气设备的绝缘或外壳损坏;

5.手持或移动式电动工具缆线损坏裸露,未装漏电保护器;

6.在炉膛、电缆沟、金属容器内工作不使用安全电压;

7.工作前不验电,不穿绝缘鞋,不戴绝缘手套;

8.乱接不符合要求的临时线;

9.与带电体安全防护距离不够;

10.电气试验、摇绝缘前后未对试品充分放电。

触电伤害及人员伤亡

1.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和电气安全规程;

2.绝缘工具要定期试验;

3.高压设备有故障接地时,与故障点保持室内4米,室外8米的距离;

4.设备绝缘良好,外壳接地或接零;

5.手持电动工具要完好,安装漏电保护器;

6.特殊场所使用安全电压;

7.工作前必须验电,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设监护人;

8.临时用电应经主管部门审批,专人管理;

9.临近带电部位应有可靠的隔断设施,并设置危险标牌、遮拦或红布帘;

10.电气试验、摇绝缘前后都要对试品进行充分放电;

11.掌握触电急救知识。

误入带电间隔

工作不办理操作票,没有监护人,没有认真核对设备名称及编号。

电击和人员伤害

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和监护制度,认真核对设备名称及编号。

带地线合隔离开关或断路器

操作前没有认真检查并拆除全部接地线。

设备损坏

人员伤害

严格按照操作票进行操作、打钩,操作前对现场进行安全确认,防止漏地线、接地刀而造成带地线合闸。

非同期并列

1.并列条件不具备,同期合闸装置故障;

2.发电机断路器合不上时强送。

设备损坏

1.认真执行规程相关规定,严格控制并列条件,防止非同期合闸;

2.发动机断路器故障时应拉开开关并降压进行处理,防止人为非同期并列。

热工

保护

拒动

热工保护装置故障;

热工保护不健全;

热控电源故障;

温度、压力测量装置故障;

自动调节系统故障。

设备损坏

经常性的检查,热工保护必须完好;

对机组的硬保护系统进行完善,测量元件及保护功能确认可靠;

仪控设备、线缆要定期紧固;

测量管路定时吹扫;

完善联锁保护试验操作卡。

 

四、化学水处理主要危险因素、危险分析及预控措施表

危险

因素

危险原因

危害

后果

预控措施

1.野蛮装卸,造成氨水、盐酸、液碱泄漏;

2.酸碱管道阀门、法兰不严,氨水、盐酸、液碱不慎溅入眼中;

3.配制酸洗液时酸洗液泄漏,触及皮肤;

4.现场未配备酸碱烧伤药品和清水。

人员伤害

1.卸酸碱要小心谨慎;

2.及时消除各种泄漏缺陷,人员佩戴整齐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

3.化学清洗配制酸洗溶液时,严格按规程进行;

4.掌握化学品伤害急救法,现场备0.5%碳酸氢钠及2%硼酸氢钠防酸碱烧伤急救药品和清水。

1.氨水泄漏,氨气挥发,人员触及或吸入;

2.化学品仓库禁忌物混放,产生有毒气体;

3.作业点通风不良;

4.在管道及容器内工作时,内有有害气体。

人员伤害

1.及时检修,消除泄漏;严禁用口尝和正对瓶口鼻嗅方法鉴别药品;

2.化学品仓库分类存放,安装通风排风扇;

3.作业环境通风良好;

4.在管道及容器内工作时,必须排净有害气体,设监护人;

5.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6.掌握中毒、窒息急救法。

1.中和水池未设防护栏和警示标志

人员伤亡

1.中和水池周围设防护栏和警示标志

冷却水不畅或水量不足,样水过热。

人员烫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