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5492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题.docx

《环境监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监测题.docx

环境监测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

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瞬时水样:

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3.等效连续声级:

指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4.噪声的大小,这样的声级就是等效连续声级。

.5水体自净:

指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随水稀释的同时发生挥发、絮凝、水解、配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过程,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或至无害化的过程。

6.固体废物:

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物的总称。

7.优先污染物:

指将潜在危险性大(难降解、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大和三致类物质),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残留高,检测方法成熟的化学物质定为优先监测目标,实施优先和重点监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

8.空白试验:

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试验,目的是检验水和试剂的纯度。

二.填空题

1.环境监测可以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三种。

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小于或等于5m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水面下0.3~0.5m处,当水深_5~10m_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水面下0.3~0.5m处和河底上0.5m处。

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去除组分复杂的共存干扰成分、含量低、形态各异的组分处理到适合于监测的含量及形态。

4.直接采样法适用于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且测定方法较灵敏的情况。

5.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平行布点法。

6.4-氨基安替比林是测酚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二苯碳酰二肼

7.环境监测的工作流程包括_接受任务_、_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_、_监测方案设计_、_样品采集_、_样品运输和保存_、_样品的预处理_、_分析测试_、_数据处理_、_综合评价_九步。

8.测定水体中无机物项目时,一般以聚乙烯塑料容器作为容器,而测定有机物项目时,一般以_玻璃瓶_作为容器。

9.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分别为_通过呼吸而直接进入人体_、_附着于食物或溶于水随饮水进食而侵入人体_、_通过皮肤接触而进入到人体_。

10.烟道气测定时,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主要根据烟道断面的_形状_、_尺寸大小_、_流速分布情况_确定。

11.测定水样中悬浮物时,所用烘干温度为_103~105℃_。

12.直接采样法适用于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和用少量气样就可以满足监测分析要求的情况下。

13.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为了使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的现状,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要求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准确性、精密性和可比性。

14.水中溶解氧低于_4_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

15.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蛇形布点法。

 

三.问答题

1.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1)河流常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

对照断面:

设在河流进人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控制断面:

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或排污口下游,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的地点,河流的入海口,湖泊、水库出入河口处,国际河流出入国界交界入口出口处等);消减断面:

距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2)采样点:

每一条垂线上,当水深小于或等于5m时,只在水面下0.3~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水面下0.3~0.5m处和河底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50m时,要设三个采样点.水面下0.3~0.5m处一点,河底以上约0.5m一点,1/2水深处一点。

水深超过50m时,应酌情增加采样点数。

2.大气监测布点必须依据监测项目并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及污染物特性,通常布点应遵循哪些原则?

(1)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2)采样点应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区域内,按工业和人口的密集程度以及城市、郊区和农村的状况,可酌情增加或减少采样点。

(3)采样点要选择在开阔地带,应在风向的上风口,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不大于300,交通密集区的采样点应设在距人行道边缘至少1.5m远处。

(4)各采集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5)采样高度应根据监测目的而定。

3.简述底质监测的目的?

(1)通过采集并分析研究表层底质样品中污染物含量、查明底质中污染物的种类、形态、含量、水平、分布范围及状况,为评价水体质量提供依据。

(2)通过特别采集的柱状底质样品并分层测定其中的污染物含量,查明污染物浓度的垂直分布状况,追溯水域污染历史,研究随年代变化的污染梯度及规律。

(3)为一些特殊研究目的进行底质监测,为水环境保护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4)根据各水文因素,能研究并预测水质变化趋势及沉积物对水体的潜在危险,研究污染的沉积规律。

(5)检测出因形态、价态及微生物转化而生成的某些新的污染物质。

4.简述测定水质COD的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准确加入过量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加热回流,将水样中还原物质氧化,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根据所消耗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量计算水样化学需氧量。

5.怎样求得城市交通噪声的等效连续声级?

测点应选在两路口之间道路边人行道上,离车行道的路沿20cm处,此处离路口应大于50米。

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各测点每隔5秒记一个瞬时A声级,选择慢响应,连续记录200个数据,同时记录车流量。

将数据由大到小排列,计算等效连续声级。

 

6.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的区别?

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有害物质。

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他们与空气中正常组分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他们的性质与一次污染物性质截然不同,多位胶态,毒性较大。

7.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过程中,分别用到HgSO4、AgSO4-H2SO4溶液、沸石三种物质,请分别说明其在测定过程中的用途。

(1)HgSO4:

消除氯离子的干扰

(2)AgSO4-H2SO4:

H2SO4提供强酸性环境;AgSO4催化剂

(3)沸石:

防爆沸

四.计算题

1.对某拟建企业厂址进行监测时,环境温度为15℃,气压为101.1kPa,以0.5L/min流量采集空气中SO2样品30min。

已知测量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为0.263,试剂空白吸光度为0.021,SO2校准曲线回归方程斜率0.0623,截距为0.019。

计算拟建地的标准状态(0℃,101.325kPa)下SO2的浓度(mg/m3)

解:

标准状态(0℃,101.325kPa)下的体积为:

V=0.5x30x101.1x273

(273+15)x101.325

=14.2L

p(SO2,mg/m3)=(0.263-0.021)+0.019

0.0623x14.2

=0.295(mg/m3)

2.稀释法测BOD,取原水样100ml,加稀释水至1000ml,取其中一部分测其DO为7.4mg/l,另一份培养5天后再测DO等于3.8mg/l,已知稀释水的空白值为0.2mg/l,求水样的BOD值。

解:

f1=900/1000=0.9,

f2=100/1000=0.1

BOD={(c1–c2)-(B1–B2)*f1}/f2={(7.4-3.8)-(0.2×0.9)}/0.1=34.2(mg/l)

3.三个声音各自在空间某点的声压级为70dB、75dB、65dB,求该点的总声压级。

附分贝和的增加值表

声压级差

3

4

5

6

7

增值

1.8

1.5

1.2

1

0.8

1按声级由小到大排列:

L1=65dBL2=70dBL3=75dB

2L2-L1=70-65=5dB

查表得△L1=1.2dB

Lc1=L1+△L1=70+1.2=71.2dB

3L3-Lc1=75-71.2=3.8dB

查表得△L2=1.5dB

Lc2=Lc1+△L2=75+1.5=76.5dB

4.测定某水样中的BOD5,其测试结果列于下表,试计算水样的BOD5值。

编号

稀释倍数

水样体积ml

当天溶解氧mg/L

五日后溶解氧mg/L

水样

30

100

7.0

4.0

稀释水

0

100

3.0

0.2

解:

f1=2900/3000=0.97f2=100/3000=0.03

BOD5={(c1–c2)-(B1–B2)*f1}/f2={(7.0-4.0)-(3.0-0.2)×0.97}/0.03=9.47(mg/l)

 

一.名词解释

1.叠氮化钠修正法:

叠氮化钠修正法

在用碘量法测定DO时,水样中的亚硝酸盐能氧化碘化钾释放出游离碘,自身转化为N2O2,而N2O2可以和新溶入的氧继续反应再生成亚硝酸盐,这样循环反应,更多的碘被释放,产生正干扰,加入叠氮化钠消除亚硝酸盐氮的干扰。

2.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他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3.动态配气法:

使已知浓度的原料气与稀释气按恒定比例连续不断地进入混合器混合,从而可以连续不断地配制并供给一定浓度的标准气。

4.控制断面:

为了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

一般设置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5.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制订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指标及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系统。

6.环境优先污染物:

经过优先监测原则选择的污染物。

一般为具有较强的毒害性物质。

7.环境标准:

就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

8.静态配气法:

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气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体,混匀制得。

9.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由于水中的好氧微生物的繁殖或呼吸作用,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10.瞬时水样:

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即采集的分散水样。

二.填空题

1.A计权声级用来表征人耳主观听觉,其单位用dB(A)表示。

2.采集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质效率的评价方法有相对比较法和绝对比较法两种。

3.从信息角度看,(环境监测的实质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

4.测定水样中悬浮物时,所用烘干温度为_103—105°C

5.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型布点法)

6.大气采样时要求相对高度是_1.5M______

7.等效连续声级表示符号为Lep(或LAeq,T)。

8.河流监测断面通常设置(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三种断面。

9.化学需氧量是指水样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该指标可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

10.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连续性)和追踪性。

11.环境噪声的来源有交通、建筑施工、工业、社会生活噪声。

12.将①11.3500、②42.6501、③13.0500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①11.4②42.7③13.0。

13.将①17.4500、②33.6501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①17.4、②33.7。

14.溶解氧测定中,如果水样含有亚硝酸盐=,可采用叠氮化钠修正法。

15.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消除干扰,浓缩水样;

16.水的真色是指除去悬浮物后的颜色,表色是指,水的色度一般是指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的颜色。

17.生化需氧量是指水样在一定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__溶解氧_量。

18.4氨基安替比林是测、酚_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二本碳酰二肼);

19.我国的标准体系分为“六级三类”。

六类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两级是(国家)、地方环境标准和(企业)。

4、用三个采样器串联起来,采集预先配制好的浓度恒定的SO2气体样品,采样结束后,测得三个管中SO2浓度分别为55mg/m3、4.5mg/m3、0.4mg/m3,则该采样管的采样效率为91.7%,这种评价采样效率的方法称为相对比较比较法。

20.烟气采样装置与大气采样装置的不同之处是,采样管需加热或保温,防止水蒸气冷凝。

21.用三个采样器串联起来,采集预先配制好的浓度恒定的SO2气体样品,采样结束后,测得三个管中SO2浓度分别为55mg/m3、4.5mg/m3、0.4mg/m3,则该采样管的采样效率为91.7%,这种评价采样效率的方法称为相对比较比较法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_<5m__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_水面下0.5m处___,当水深_5—10m__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__水面下0.5m处__河床上0.5m处。

22.作用于某一点的三个噪声源的声压级分别是70dB、70dB、73dB,则该点的总声压级为76dB。

三.简答题

1.测定烟气中烟尘的采样方法和测定气态和蒸气态组分的采样方法有何不同?

为什么?

测定烟气中烟尘时:

①需采用多点采样。

因为烟道内同一断面上各点的气流速度和烟尘浓度分布通常是不均匀的。

②等速采样。

采气流速大于或小于采样点烟气流速都将造成烟气误差。

采气流速大于采样点烟气流速时,由于气体分子惯性小,容易改变方向,而尘粒惯性大,不容易改变方向,所以采样嘴边缘以外的部分气流被抽入采样嘴,而其中的尘粒按原方向前进,不进入采样嘴,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偏低;采气流速小于采样点烟气流速时则相反。

(5分)

测定烟气中气态和蒸气态组分,不需要多点采样,只要在靠近烟道中心的任何一点都可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气样;也不需要等速采样。

原因:

气态和蒸气态物质分子在烟道内分布比较均匀,同时气体分子质量极小可不考虑惯性作用。

(3分)

2.大气监测常用哪几种布点方法?

具体说明其中一种方法(布设方法、适用条件等)。

四种布点方法:

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

(4分)

同心圆布点法:

先找出污染群的中心,以此为圆心在地面上画若干个同心圆,再从圆心作若干条放射线,将放射线与圆周的交点作为采样点。

不同圆周上的采样点数目不一定相等或均匀分布,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比上风向多设一些点。

(5分)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

(3分)

3.何为COD?

简述测定水样CODCr时的操作过程?

化学耗氧量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1L水中各种还原性物质(主要指有机物)与强氧剂反应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相当于氧的量,以mg/L表示。

COD测定过程如下:

水样20mL(原样或经稀释)于锥形瓶中,加入HgSO4(消除Cl-的干扰),混匀(1分);然后加入0.25ml/L(1/6K2Cr2O7)10mL,沸石数粒并混匀,连结回流装置(1分);自冷凝管上口加入AgSO4-H2SO4溶液30mL,混匀,加热回流2h(保持溶液的黄色,沸腾时开始计时)后冷却(1分);自冷凝管上口加入80mL水于反应液中并取下锥形瓶(1分);向锥形瓶中加试亚铁灵数滴,用0.1mol/L硫酸亚铁按标准溶液滴定,终点由蓝绿色变成红棕色。

4.何为BOD?

测定水样BOD5的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有些水样需要稀释,有些水样需要接种?

BOD即为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2分)

测定BOD5的原理:

水样经稀释后,在20±1℃条件下培养5天,求出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含量,二者的差即为BOD5。

(2分)

有些水样中有机物较多,则需稀释后测定,以保证培养过程中有足够的溶解氧。

(2分)对于不含或少含有机物的废水,在测定时应进行接种,以引入能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

(2分)

5.环境监测的全过程都包括:

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6.简要说明静态配气法的原理,有什么优缺点?

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体,混匀制得。

标准气的浓度根据加入原料气和稀释气量及容器容积计算得知。

(4分)

其优点是所用设备简单,操作容易,但因有些气体化学性质较活泼,长时间与容器接触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容器壁也有吸附作用,故会造成配制气体浓度不准确或其浓度随放置时间而变化,特别是配制低浓度标准气,常引起较大的误差。

(4分)

7.简述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苯并芘过程。

测定过程:

采样—提取—分离—测定。

首先用玻璃纤维滤膜采样,将已采样滤膜置于索氏提取器内,加入环己烷提取剂.在水浴(98℃)上连续加热提取8h,提取液于浓缩器中加热减压浓缩,或真空升华提取后用环己烷溶解定容,供层析法分离。

(3分)

用乙酰化纤维薄板或乙酰化滤纸层析分离。

所得苯并芘斑点用丙酮洗脱,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

以367nm光激发,测定其在405nm的发射荧光强度F405,计算标准和样品的相对荧光强度(F)及大气颗粒物中苯并芘的含量。

8.空气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怎样提高溶液吸收法的富集效率?

当空气中的被测组份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可用直接采样法。

当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较低,直接采样法不能满足分析方法检测限的要求时,应采用富集法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浓缩。

(3分)

溶液吸收法的吸收效率主要取决于吸收速度和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

欲提高吸收速度,应选择吸收效能好的吸收液。

除采集溶解度非常大的气态物质外,一般都选用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液。

增大被采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的有效措施是选用结构适宜的吸收(瓶)。

9.水样分析测定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

主要的预处理方法有哪些,其主要目的各是什么?

环境水样所含组分复杂,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得到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和消除共存组分干扰的试样体系。

(4分)

主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①水样的消解:

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2分)②富集与分离:

当水样中欲测组分含量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就必须进行富集;当有共存干扰组分时,就必须采取分离措施。

(2分)

10.在烟道气监测中,对采样点的位置有何要求?

根据什么原则确定采样点数?

答:

采样位置应选在气流分布均匀稳定的平直管段上,避开弯头、变径管、三通管及阀门等易产生涡流的阻力构件。

一般原则是按照废气流向,将采样断面设在阻力构件下游方向大于6倍管道直径处或上游方向大于3倍管道直径处。

当条件难于满足时,采样断面与阻力构件的距离也不应小于管道直径的1.5倍。

断面气流流速在5m/s以下。

(3分)根据烟道断面的形状、尺寸大小和流速分布情况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

11.怎样测定污泥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

污泥沉降比:

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10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30分钟,则沉降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为污泥沉降比。

(4分)

污泥体积指数:

曝气池污泥混合液经30分钟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

用重量法测定出污泥浓度,则污泥体积指数=污泥沉降比/污泥浓度(4分)

12.简述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及优缺点。

(1)原子发射分光光度法是根据每种原子或离子在热或电激发下,发射出特征的电磁辐射而进行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优点:

多元素同时检测,分析速度快

缺点:

无法检测非金属元素:

O、S、N、X。

(2)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优点:

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选择性极好;

缺点:

多元素同时测定有困难;对非金属及难熔元素的测定尚有困难;对复杂样品分析干扰也较严重;

四、计算题

1.下表所列为某水样BOD测定结果,计算水样的BOD?

类型

稀释倍数

取样体积

(ml)

Na2S2O3浓度

(mol/l)

Na2S2O3用量(ml)

当天

五天培养后

水样

400

200

0.0125

13.50

8.12

稀释水

0

200

0.0125

16.60

16.30

DO(O2,mg/L)=(M×V×8×1000)/V水

BOD5=﹝(p1-p2)-(B1-B2)f1﹞/f2

经计算p1=6.75mg/Lp2=4.36mg/LB1=8.30mg/LB2=8.15mg/L

则BOD5=1011.16mg/L

2.已知某采样点的气温为24℃,大气压力为99kPa,现用溶液吸收法测定SO2的日平均浓度,每隔3小时采样一次,共采集8次,每次采30分钟,采样流量0.5L/min。

将8次气样的吸收液定容至50.00ml,取10.00ml用分光光度法测知含SO22.6μg,求该采样点大气在标准状态下的SO2日平均浓度(分别以mg/m3和mL/m3表示)。

(10分)

采样体积V=30×8×0.5=120(升)

V0=120×(273/297)×(99/101.325)=107.77(升)

SO2总量2.6×50/10=13(μg)SO2(mg/m3)=13/107.77=0.12(mg/m3)

SO2(mL/m3)=22.4×0.12/64=0.042mL/m3

3.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某水样中的镉,取四份等量水样,分别加入不同量的16μg/ml的镉标准溶液,稀释至100ml,依次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测得吸光度列入下表,求该水样中镉的含量。

(10分)

编号

水样量

(ml)

加入镉标准

溶液数(ml)

吸光度

1

20

0

0.050

2

20

1

0.081

3

20

2

0.109

4

20

4

0.170

解:

所作直线与x轴交点约为16÷100×1.7=0.272

水样中镉的含量0.272×100/20=1.36(μg/ml)(或16÷20×1.7=1.36)

 

4.已知某采样点的温度为20℃,大气压力为100kPa,现用溶液吸收法测定SO2的日平均浓度,每隔2小时采样一次,共采集12次,每次采30分钟,采样流量0.5L/min。

将12次气样的吸收液定容至100.00ml,取10.00ml用分光光度法测知含SO23.0μg,求该采样点大气在标准状态下的SO2日平均浓度(以mg/m3和mL/m3表示)。

(10分)

采样体积V=30×12×0.5=180(升)

V0=180×(273/293)×(100/101.325)=165.52(升)

SO2总量3.0×100/10=30.0(μg)

SO2(mg/m3)=30.0/165.52=0.181(mg/m3)SO2(mL/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