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5525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docx

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档案

陕西咸阳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甲醇中心

 

危险化学品档案

 

甲醇中心

二零一四年六月

 

陕西咸阳化学工业公司甲醇中心

危险化学品档案

一、危险化学品定义及分类

●化学品定义指化学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包括天然的以及合成的,如氧气、氢氧化钠、汽油等。

●关于危险化学品,一般的、不严格的、比较抽象的定义是:

“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对人员、设备、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属危险化学品”。

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定义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化学品是危险化学品”。

●化学危险品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其物化特性、危险性和便于管理等原则进行分类的。

GB13690-92中《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其分为以下8大类:

1.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磨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是炸药、爆炸性药品及其制品的的总称。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GB13690将压缩和液化气体按性质分为三类:

易燃气体、不燃气体和有毒气体。

3.易燃液体:

指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其危险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磨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并有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如:

红磷、硫磺等。

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如:

白磷、甲醇钠等。

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

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如:

金属钠、镁粉等。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指处于高氧状态,具有强氧化型,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

有机过氧化剂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磨擦极为敏感。

6.有毒品:

有毒品指进入肌体后,累计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有毒品分为毒害品(剧毒品、有毒品、有害品三级)和感染性物品。

7.放射性物品:

具有放射性,能自发、不断出入人们感觉器官不能觉察到的射线。

许多放射性物品毒性很大,多数具有易燃性。

8.腐蚀品:

指能灼烧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分为:

酸性腐蚀品如:

硫酸、盐酸、溴等;碱性腐蚀品如:

氢氧化钠、硫化钠等;其他腐蚀品如:

氯化锌、甲醛溶液等。

二、甲醇中心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种类

按照GB13690-92中《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的规定,质检中心所有在用试剂属于2012年颁布的国家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共7种,如下表所示:

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危化品编号

危化品分类

序号

名称

最大存量

主要危险性

存放

地点

22011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1

水煤气

22.6T 

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甲醇装置区

22005

2

N2

2.1T 

 受热有爆炸危险,窒息性气体

甲醇装置区

21001

3

H2

17.5T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型混合物,遇明火高热燃烧爆炸

甲醇装置区

21005

4

CO

5.1T

有毒害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燃烧爆炸

甲醇装置区

2.易燃液体:

危化品编号

危化品分类

序号

名称

最大存量

主要危险性

存放

地点

32058

易燃液体

1

甲醇

31300T

与空气易形成爆炸型混合物

甲醇191A/B罐区

21018

2

丙烯

54.9T

易燃、与空气易形成爆炸型混合物

223B丙烯储槽

 

3.腐蚀品

 

危化品编号

危化品分类

序号

名称

最大存量

主要危险性

存放地点

82001

腐蚀品

1

氢氧化钠

250kg

腐蚀性

现场加药间

三、甲醇中心危险化学品分类档案

●2014年经统计,甲醇中心装置区存在的危化品等属于:

2012年颁布的国家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一共3类5种。

●根据神华集团公司、煤制油化工板块公司、以及咸阳化工公司安健环部的各级《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要求,现将甲醇中心5种危险化学品按照以上3类目录分别在理化特性、危险特性、急救措施、泄漏及应急处理、个体防护、毒理学资料、废弃处置等方面,做以详细的安全技术说明,留存备档。

(第一类)危险化学品

1一氧化碳

1.1、理化特性

国标编号21005

CAS号630-08-0

中文名称一氧化碳

英文名称methanol

别名

分子式CO

外观与性状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分子量28.01

蒸汽压309kPa/-180℃

熔点-199.1℃

沸点:

-191.4℃

溶解性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但易被氨水吸收

稳定性稳定

密度相对密度(水=1)0.793(液体)。

;相对密度(空气=1)0.967

危险标记4(易燃气体

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1.2.对环境的影响

1.2.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由于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远强于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进而使能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

1.2.2、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

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

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深度中毒可致死。

慢性影响:

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急性毒性:

LC502069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大鼠吸入0.047~0.053mg/L,4~8小时/天,30天,出现生长缓慢,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增高,肝脏的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受到破坏。

猴吸入0.11mg/L,经3~6个月引起心肌损伤。

生殖毒性: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

150ppm(24小时,孕1~22天),引起心血管(循环)系统异常。

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

125ppm(24小时,孕7~18天),致胚胎毒性。

污染来源:

一氧化碳污染主要来源于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钢、炼铁、矿井放炮,化学工业的合成氨、合成甲醇,碳素厂石墨电极制造。

汽车尾气、煤气发生炉以及所有碳物质(包括家庭用煤炉)的不完全燃烧均可产生CO气体。

危险特性:

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

二氧化碳。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①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

固体热传导式、定电位电解式、一氧化碳库仑检测仪、红外线一氧化碳检测仪;

②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

五氧化二碘比长式检测管法、硫酸钯-钼酸铵比色式检测管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非分散红外法

GB9801-88

空气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HJ/T44-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

气相色谱法

WS/T173-1999

作业场所空气

气相色谱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空气

硫酸钯-钼酸铵检气管比色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空气

1.3.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mg/m3

中国(TJ36-79)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0mg/m3(一次值)

1.00mg/m3(日均值)

中国(GB3092-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一级

二级

三级

日平均

4.00

4.00

4.00

1小时平均

10.00

10.00

20.00

中国(GWKB3-2000)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150mg/m3(小时均值

  

1.4.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1.4.1、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1.4.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验。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1.4.3、急救措施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2丙烯

2.1特性

国标编号21018

CAS号115-07-1

中文名称丙烯

英文名称propylene

别名

分子式C3H6

外观与性状常温下为无色、无臭、稍带有甜味的气体。

分子量42.08

蒸汽压602.88kpa(0℃)

闪点:

-108

熔点-191.2℃

沸点:

-47.72℃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稳定性稳定

密度相对密度(水=1)0.5;相对密度(空气=1)1.48

危险标记(易燃气体)

主要用途  用于制丙烯腈、环氧丙烷、丙酮等。

用以生产多种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生成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及多种精细化学品等。

[

2.2环境的影响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

急性中毒:

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

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

丙烯的麻醉作用及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较乙烯强。

吸入40%~50%时,小鼠、大鼠、猫、狗均被麻醉,其特点是麻醉作用产生和消失都很迅速。

当浓度为20%~50%时,猫狗均能引起室性早搏和心动过速。

猫吸入65%丙烯和35%氧的混合气体时,血压下降。

在浓度70%~80%时,猫狗都能因血压下降,心力衰竭,呼吸停止而迅速死亡。

慢性毒性小鼠在58天内,用35%的丙烯反复麻醉20次后,仅引起肝脏的轻微脂肪浸润。

燃爆危险:

该品易燃,具刺激性。

[4]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3处理处置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2.4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3甲醇

3.1理化特性:

英文名称:

methylalcohol;Methanol,别名:

木酒精,分子式:

CH4O;CH3OH,熔点:

-97.8℃沸点:

64.8℃,密度:

相对密度(水=1)0.79;蒸汽压:

11℃,溶解性:

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外观与性状:

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3.2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3健康危害: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中毒:

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

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

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慢性影响:

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

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3.4泄漏及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3.5防护措施:

3.5.1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16.5.2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3.5.2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5.3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3.5.4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3.5.5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3.6急救措施:

3.6.1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3.6.2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3.6.3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3.6.4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3.7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4氮气

4.1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分子式:

N2,相对分子量:

28.01,熔点(℃):

—209.8,沸点(℃):

—195.6,相对密度(水=1):

0.81(—196℃),相对密度(空气=1):

0.97,稳定性:

稳定,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醇。

4.2危险特性: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4.3健康危害: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

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

潜水员深替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4.4急救措施: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4.5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5氢氧化钠

5.1理化特性:

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因另一名称causticsoda而在香港称为哥士的,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强腐蚀性。

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氢氧化钠是一种极常用的碱,是化学实验室的必备药品之一。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对其必须密封保存,且要用橡胶瓶塞。

它的溶液可以用作洗涤液。

熔融白色颗粒或条状,现常制成小片状。

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1g溶于0.9ml冷水、0.3ml沸水、7.2ml无水乙醇、4.2ml甲醇,溶于甘油。

溶于水、乙醇时或溶液与酸混合时产生剧热。

溶液呈强碱性。

相对密度2.13。

熔点318℃。

沸点1390℃。

5.2危险特性:

该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具有强腐蚀性。

5.3健康危害:

半数致死量(小鼠,腹腔)40mg/kg。

有腐蚀性。

其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

氢氧化钠对二氧化碳有吸收作用,也是生物实验常用的化学品。

5.4泄漏及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以少量NaOH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5.5急救措施:

5.5.1皮肤接触:

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硼酸溶液。

5.5.2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就医。

5.5.3: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5.5.4入:

应尽快用蛋白质之类的东西清洗干净口中毒物,如牛奶、酸奶等奶质物品。

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5.6防护措施:

大量接触烧碱时应佩带防护用具,工作服或工作帽应用棉布或适当的合成材料制作。

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口罩、防护眼镜、橡皮手套、橡皮围裙、长筒胶靴等劳保用品。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5.7灭火方法:

雾状水、砂土、二氧化碳灭火器。

6氢气

6.1理化特性:

分子式:

H2,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熔点(℃):

-259.2,沸点(℃):

-252.8,相对密度(水=1):

0.07(-252℃),相对密度(空气=1):

0.07,溶解性:

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

6.2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6.3健康危害:

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6.4泄漏及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6.5急救措施: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6.6防护措施:

6.6.1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6.6.2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6.6.3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6.6.4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6.6.5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6.7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