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6160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55392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6160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6160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6160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6160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6160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6160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6160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6160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6160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6160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61604.docx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6160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6160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61604.docx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61604

语文园地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重点)

2.通过扩词,可以理解加点的字的意思。

3.了解细化时间描写的好处,并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重点)

4.通过叶圣陶先生为中学生修改的一篇例文,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

(重点)

5.积累关于古代年龄称谓的词语。

(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查找古代年龄称谓的相关知识。

学生准备:

积累本、名人名言。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发现文言文中的字义与现代文中的字义异同,学会把一种情感体验写出来。

3.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并学会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无论是《田忌赛马》,还是《跳水》,都别具特色。

所以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交流平台

1.先自由读读我们之前学过的《田忌赛马》和《跳水》这两篇课文,想想人物的思维过程是怎么样的。

想好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2.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孙膑制定策略的思维过程:

他先分析了赛马双方的具体情况:

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分成上、中、下三等。

于是,他想到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的方法,田忌才有可能三局两胜,从而获得整体的胜利(借助课后第二题对阵图)。

由此,可以感受到孙膑高超的智慧。

4.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推测船长是怎么想的:

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无论是继续往前还是往回走,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

让孩子跳进风平浪静的海里,反倒相对安全一些,毕竟水手们可以马上把他救起来。

从常理来看,孩子是没有勇气跳下海的,只有用枪逼迫,才能让他跳下去。

在很短的时间里,船长就想到了唯一可行的办法,果断地救下了孩子,真是机智过人。

5.小结: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应该先分析当时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

三、词句段运用

1.过渡:

中国的文字非常精妙,词语更是别具特色,不信你看。

2.出示词语。

吾盾之坚.坚.固弗能应.应.答

道.旁李道.路溺而不返.返.回

冀复.得兔重复.守.株待兔守.候

(1)学生自由读词语,观察加点的字,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组长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3)男女生对读词组。

(4)小结:

给词语中的生字扩词是一种理解字义的好方法。

3.课件出示句子: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

四十秒钟一一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交流发现:

这样写是否矛盾?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句子一:

1学生读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四十秒”和“时间太长”充分交流,汇报这样写是否矛盾,其他学生补充。

2小结:

这样写并不矛盾。

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所以,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就会让人觉得时间太长。

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孩子的担心和不安。

(4)汇报交流句子二:

1学生读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和“一转眼就过去了”充分交流,汇报这样写是否矛盾,其他学生补充。

2小结:

运用递进和夸张的方法,突出了时间的漫长,增强了表达效果,烘托了气氛。

(5)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

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6)写好后先小组内交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7)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点评指导。

(8)学生结合点评,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

第二课时

一、词句段运用

1.出示诗句,学生自读诗句,交流感受。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过江南岸

春风又入江南岸

春风又满江南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

2.小结:

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据传王安石曾多易诗稿,在“绿”字位上屡试用“到”“过”“入”“满”等数个字,均觉平淡而弃,最后经冥思苦想终得一个“绿”字,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由此使全诗出神入化。

用“绿”字,有春天的色彩感,让人满目绿色,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同时有动感,好像春风将绿色带到江南,春风吹过,江南便开始变绿。

3.过渡:

虽然仅是一个字,意境却截然不同。

有人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不但提倡作文要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还亲自为中学生肖复兴修改了一篇习作(课件出示教材片段)。

请同学们读一读,读完后,你对叶圣陶先生的修改有什么感受?

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4.学生读作文,小组内讨论修改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5.结合学生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导学: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如,把“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课本的包书纸”。

再如几处把“画”改成了“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的是带有图画的课本,并不是一幅画。

还有,“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中,叶老先生将“不停”改为“悄悄”,这样改就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作文中“我越看他倒越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叶老先生把“我越看他倒越像”改成“倒像”,这样表达更准确。

作文中“口里还不住地呐喊:

‘冲啊,向几何进军!

'”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先生把“口里还不住地呐喊”改成“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得很准确。

(3)把长句断成短句。

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

主任”改成“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

这样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

这类修改的地方非常多。

如,“他挺直了腰板”“‘留了影'了”“画了起来”中,“了”字显得啰唆,叶老先生都删去了。

再如,“反正我上课的‘小癖好'谁也干涉不了”中的“上课”一词没有必要放在这里,叶老先生也删去了。

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

(5)增添词句,使表达清楚、完整。

如,作文中“他挺直了腰板望了望大家”这句话中,叶老先生加上了“走进教室”,意思就清楚明白了。

(6)改正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比较多,有的地方增加了逗号,有的地方增加了句号,还有的地方删除了感叹号,这些修改都值得仔细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

6.导思:

读了叶老的修改稿,你有什么感受?

以后打算怎么做呢?

7.小结: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曹雪芹也说过: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一篇好的文章要经过反复的雕琢与思考、推敲与修改,才能成为一篇美文。

我们既要学习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态度,还要学会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日积月累

1.过渡:

叶老的认真修改的精神着实让人感动,接下来我们走进“日积月累”,学学古代年龄称谓的词语吧。

2.初读古代年龄称谓的词语。

(1)自由读。

⑵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豆蔻(kou)年华、及笄(j1)、弱冠buan)、期颐

(yf)。

(3)多种形式读来进行巩固。

①同桌合作读。

②男女声合作读。

3齐读。

3.理解古代年龄称谓的意思。

(1)学生读古代年龄称谓的词语,谈理解,其他学生补充

(2)相机播放视频讲解动画。

(3)结合生活实际谈对古代年龄称谓的看法。

4.练习背诵。

(1)自由练习背诵。

(2)接龙背诵。

(3)齐声背诵。

(4)配乐背诵。

三、布置作业

1.把叶圣陶老先生给小学生修改作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背诵古代年龄称谓的词语。

单元复习要点

一、复习课文

1.《自相矛盾》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自己的矛和盾。

他的话前后不一,不能自圆其说,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考虑周到,前后要一致。

2.《田忌赛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第一次失利后,孙膑献策,第二次赛马调换了马的顺序后转败为胜的故事。

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3.《跳水》主要写了一个孩子被一只猴子激怒,陷入险境,他的父亲临危不乱,急中生智救下他的故事,赞扬了作为船长的父亲临危不乱的

品质。

二、背诵、默写

《自相矛盾》

三、词语听写

五、多音字组词

模仿

效仿

放肆

—肆意

调换一

交换

故意

有意

灵巧

—灵活

显然

—明显

六、近义词

矛盾

容易

陷入

瞪眼

讥讽

轻蔑

锣鼓

航行

放肆

撕扯

逗弄

吓唬

鱼钩

咧嘴

海鸥

瞄准

四、形近字组词

瞄准——瞅准吓唬——恐吓

讥讽——讥笑眼巴巴——眼睁睁心惊胆战——心惊肉跳

得意扬扬——沾沾自喜摇摇晃晃——踉踉跄跄

七、反义词

灵巧—

—笨拙

风平浪静

——天摇地动

显然—

—隐藏

吓唬——

鼓励

挖苦—

—巴结

轻蔑——

尊重

疑惑—

—信任

依次——

随意

扫兴—

—尽兴

胸有成竹

——不知所措

垂头丧气——精神抖擞

八、成语

自相矛盾胸有成竹垂头丧气

得意扬扬目瞪口呆风平浪静

龇牙咧嘴心惊胆战

九、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

(勇敢)的水手(心惊胆战)的孩子

(轻蔑)地说(疑惑)地看着

(眼巴巴)地望着(得意扬扬)地夸耀

(垂头丧气)地离开

十、量词

一(次)比赛

一(匹)马

一(声)锣响

一(艘)帆船

一(根)横木

一(支)枪

一(个)水手

(只)猴子

一(声)巨响

一(块)盾

一(根)绳子

(顶)帽子

十、精彩句子

比喻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

反问句:

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十二、仿写造句

1.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用“垂头丧气”造

句)

十三、句子运用

1.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改成陈述句)

2.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用“因而”造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