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55460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docx

《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docx

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2018年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共36分)

1.(3分)小强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相对于皮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是运动的B.岸边的树木是运动的

C.皮筏中小强的同伴是运动的D.两岸的青山是静止的

2.(3分)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倒车雷达

 

C.

超声波洗衣机

 

D.

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

3.(3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主要是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B.

烧水时水温升高

 

C.

划火柴点火

 

D.

流星划过大气层发热

4.(3分)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

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A、B、C、D所示。

我们可以判定:

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A.B.C.D.

5.(3分)洛阳市新区博物馆进行了秦汉一罗马文明展。

如图所示,小红看到一个大理石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大理石的密度是3×103kg/m3.则它的质量约为()

 

A.1.8kgB.18kgC.180kgD.1800kg

6.(3分)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沿粗糙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及滑动摩擦力作用,已知该物体的重力大小为10N,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考虑空气阻力)

()

A.物体惯性将增大B.物体机械能不变

C.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D.F与f的合力大小为10N

7.(3分)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的水所受重力为

G1,容器所受重力为G2,容器中的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N1,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N2,桌面对

容器的支持力为N3,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N1与G1大小相等B.G1、G2之和与N2大小相等

C.N1与N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N2与N3是一对平衡力

8.(3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能和核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发光二极管主要使用的材料是超导体

C.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说明能量转移具有方向性

D.飞机的机翼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

是因为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9.(3分)关于电和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B.电动机工作时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D.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10.(3分)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低于220V的电压都是安全电压

B.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C.家用电能表上的示数显示了家庭用电器消耗的总功率

D.电冰箱的金属外壳应该用导线接地

11.(3分)给以下四个电路通电,通过实验可以说明“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

越大,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的是()

A.

B.

 

C.D.

 

12.(3分)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R1为10Ω,

13.滑动变阻器R2的规格为“20Ω0.5A”,电压表量程为0~3V,

14.电流表量程为0~0.6A。

则()

 

A.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R1两端的电压

B.当变阻器R2的滑片P像左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为了保证电路中各元件安全工作,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2~10Ω

D.当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8Ω时,通电1min电阻R1产生的热量是53.3J

 

三.非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34分)

13.(3分)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了20min后到达,已知甲乙两地相距18km.在运

行过程中,火车做(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它运行的平均速度为km/h.在行驶的列车上,小明发现玻璃水杯中没有水的部分,爬满了小水珠,原因是杯内水蒸气形成的。

14.(2分)如上右图所示,R0是一个光敏电阻,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R是电阻箱(已调至合适阻值),它们和继电器组成自动控制电路来控制路灯,白天灯熄,夜晚灯亮。

则给路灯供电的电源应接在(a、b或b、c)两端;如果将电阻箱R的阻值调大,则路灯比原来(早一些/迟一些)亮。

15.(3分)为了比较甲、乙两种物质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实验装置并称量了初温和体积相同的物质甲和乙(ρ甲>ρ乙),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的温度,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不考虑散热)

物质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0

40

5

10

40

5

(1)小明得出:

物质甲和乙的吸热能力相同,老师说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

(2)改正上述错误后用两个电加热器分别替换酒精灯对物质甲和乙分别加热,重新实验后数据依然如上表所示,小明重新检查实验器材发现是因为两个电加热器的实际功率不同造成的,那么两个电加热的实际功率P甲P乙.(3)汽车发动机需要散热,请分析:

应该选用吸

热能力与(选填“甲”或“乙”)物质相似的冷却液。

16.(5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

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

(1)在实验中必须选用(填“平面镜”或“玻璃板”),原因是。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一侧观察。

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如图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

 

17.(6分)一质量均匀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以中线MN为界,对比观察左右两部分,发现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样,哪一侧更粗糙?

同学们进行了研究。

(1)①小华将滑块放木板上,通过细线和固定的测力计相连,如图甲。

水平向右拉动木板,待示数稳定时,记下滑块经过左、右两部分时测力计的示数F左和F右,若F左>F右,则木板的侧更粗糙,实验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

②小华左右手戴上同样的手套,木板水平对称地放在左右手上,现左手向左、右手向右,使两手距离快速增大,若木板向左运动,则木板侧更粗糙。

(2)小明用图乙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操作:

A.将轻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板上MN左右两侧的P、Q点,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

B.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越过MN但不滑离木板。

C.分别测出滑块越过MN后滑行的距离x1和x2。

小明想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判断木板的粗糙程度,小华提出疑义。

①为能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作出正确判断,请指出小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②小明知道后将上面的步骤A改进为:

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上,其他步骤不变就可以了。

(3)小红使滑块分别从左右两侧滑上木板,测出滑块运动的速度,作出滑块从两端分别运动至MN过程中的速度v和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丙,则图线(选填“a”或“b”)所对应的接触面更粗糙,判断的依据是。

18.(6分)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电阻R的电流跟它两端电压U的关系。

已知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

滑动变阻力器标有“20Ω1A”字样。

(1)小明实验中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记下电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丙所示的U﹣I关系图象。

上述实验中刚闭合开关时,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流表的示数为。

(2)实验表明:

(3)下表是小华等另外几个同学另选实验器材,用如图丁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

与电阻的关系,电流电压不变。

 

实验次序

1

2

3

4

5

R/Ω

10

20

30

40

50

I/A

0.6

0.3

0.2

0.12

实验过程中,当小华将电阻箱R的阻值从10Ω调为20Ω时,此时电压表示数会(填“变大”或者“变小”),为了保证,此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向

调节(填“向左”或者“向右”)。

(4)小华做第4次实验时,将电阻箱R的阻值从30Ω调为40Ω后,就直接记录电流表示数,这个示数可能是。

A.0.2AB.0.18AC.0.15AD.0.14A。

19.(9分)Argo浮标广泛应用于台风预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浮标结构如图所示,坚硬壳体外下方装有可伸缩油囊,当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内的油注入油囊时,油囊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注入油的体积,当油囊中的油全部被抽回壳内时,油囊体积忽略不计,已知浮标总质量为

55千克,其中含油20千克,浮标壳体体积0.04米3,油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海水密度取1.0×103千克/米3.g取10牛/千克。

(1)该浮标下沉20米,浮标总重力做功多少焦?

(2)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中的油全部注入油囊时,浮标最终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多少米3?

 

2018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1.B;2.C;3.B;4.B;5.C;6.D;7.B;8.C;9.A;10.D;11.A;12.C;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34分)

13.变速;54;液化;14.a、b;早一些;15.没有控制两物质质量不同;小于;乙;16.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A;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竖直向下;17.左;不需要;左;不能确定滑块经过中线MN时的速度相同;中线MN;b;b图线物块的速度变化快。

;18.0.6V;

0.12A;在R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变大;电阻R两端电压不变;右;B;

19.【解答】解:

(1)已知浮标总质量m=55kg,浮标总重力:

G=mg=55kg×10N/kg=550N;

该浮标下沉20米,浮标总重力做功:

W=Gh=550N×20m=1.1×104J;

(2)浮标最终处于漂浮状态,所以F浮=G总=550N,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得,整个浮标排开水的体积:

V排总=

=

=0.055m3;

由ρ=可得,油囊的体积:

V油囊=V油=

=

=0.025m3,由于油囊是浸没在水中的,则V排总=V油囊+V壳浸,所以外壳浸入水中的体积:

V壳浸=V排总﹣V油囊=0.055m3﹣0.025m3=0.03m3,则浮标最终露出水面的体积:

V露=V壳﹣V壳浸=0.04m3﹣0.03m3=0.01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