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问答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57910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问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岳阳楼记问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岳阳楼记问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岳阳楼记问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岳阳楼记问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岳阳楼记问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岳阳楼记问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岳阳楼记问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问答题.docx

《岳阳楼记问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问答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阳楼记问答题.docx

岳阳楼记问答题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2、首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代作记缘由,作用是为后文赞扬旷达胸襟做铺垫。

3、文章如何描写洞庭湖的全景?

(1)先从空间角度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

(2)后从时间角度写“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

3、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

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将“衔”、“吞”换成“连”、“接”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衔”、“吞”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的浩瀚气势,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

如换成“连”和“接”,只是客观说明三者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

6、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态度。

7、“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悲喜观不同。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1)点明本文中心。

(2)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勉励友人滕子京要像古仁人一样有乐观旷达的胸襟。

9、“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什么样的人?

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斯人”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

(2)言外之意:

感慨当今具有“古仁人之心”的人越来越少了。

(3)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之情,以及希望与古仁人同路的思想感情。

10、本文涉及的成语有哪些?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这句话是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发展,我们应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摒弃自私狭隘的观念,为国为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12、“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13、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答: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  

14、关于岳阳楼的诗有哪些?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唐刘禹锡

15、有人说:

“《岳阳楼记》的规劝艺术委婉得体,润物无声”,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由描写洞庭湖阴晴景象,谈到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作者远大政治抱负,从而劝勉友人应具有古仁人之心,忘怀得失,志存高远。

本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巧妙自然,丝毫没有说教之感。

16、古文中写景的名篇很多,因诗文而闻名的景观也很多,而岳阳楼更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

请说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为本文不仅写景,更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乐观旷达的心胸,和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令人敬仰,给人以启迪。

17、请你列举一个历史上如同滕子京和范仲淹一样的“斯人”,并简述其事迹。

(1)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政”,反对战争,却不被各国君王接纳,但他不改初衷,晚年著书立说。

(2)汉代司马迁身受宫刑,却能不以己悲,忧愁发愤著成《史记》。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范仲淹罢宴

原文: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īdié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g)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

公怃然(形容失望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译文

范仲淹在邪州(大概在陕西凤翔府)任职的时候,一天有空闲率领下属登临楼阁,置办酒席。

大家还没有开始酒宴的时候,范公看见几个人身穿丧服,带着葬礼的物品。

范公连忙命下属去询问情况,告知是寄居他乡的人死在邠州(陕西彬县),现在就去城郊埋葬,而死者的棺材寿服等下葬的东西都没有置备,范公得知后很忧伤,随即撤下酒席,给了那些出殡的人很多钱,吩咐要好好办理死者的丧事。

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泪来。

1、解词

皆所未具(具备,完备)使毕其事(完成)

2、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

公亟令询之;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3、根据文中记叙的故事,你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

范仲淹当时戍守邠州,处江湖之远,但他不仅忧君,也忧民,关心同情百姓,并出资周济,他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可见,范仲淹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时刻忧国忧民。

(二)范仲淹断齑画粥

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舍,煮粟二升,做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啖之。

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①,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

留守子曰:

“大人闻公清苦,遗以食物,而不下筯②,得非以相浼为罪乎③?

”公谢曰:

“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

(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

[注释]①以公厨室馈:

让官府厨房做好饭菜送给范仲淹。

②筯:

筷子。

③得非以相浼为罪乎:

难道认为我们送你好饭菜是错误的吗?

1.文中“归告其父”中“归”的意思是: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

3.本文表现了范仲淹哪些优秀品质?

(2009年吉林中考试题)

【解密】第1题根据语境可推断出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第2题可根据文意,细分成读书时“甘于食粥”和“拒绝享盛馔”两件事,使回答具体。

不能只作笼统概括。

第3题,从不同角度予以挖掘,使答案要点全面。

从生活上看:

不贪图享乐,甘于吃苦;从意志上看:

努力磨炼自己;从学习上看:

条件艰苦,但勤奋学习。

译文:

范仲淹在南都学舍读书时,煮粟米二升,作成浓粥一器,经过一宿就凝结了;用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切断数十茎葱蒜来吃它当饭。

南都留守有个儿子也在学,回去告诉他父亲,以公家厨房里的美好食物送给范仲淹,范放在那里不理会,后来那些食物全都坏掉了。

留守的儿子说:

“我父亲听说您清苦,送来一些食物,可是您都不下筷子,难道认为我们送你好饭菜是错误的吗?

”范抱歉说:

“我不是不感谢你父亲的厚意,而是食粥习惯很久了,现在一下子突然享受这么丰盛的佳肴,以后还哪能吃这种冷粥呢!

【答案】1.返回或回家

2.范仲淹读书时甘于食粥的清苦生活,拒绝留守赠送的好饭菜。

3.围绕甘于吃苦,不贪图享乐,努力磨炼自己的意志等”回答即可。

(三)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二)初,范文正岱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③独扶病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日:

“君,长者,何自陷朋党?

”王曰:

“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

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

”闻者为之缩颈④。

(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范文正公贬饶州:

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

遭诬告,贬官饶州。

②朋党:

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

③王待制质:

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

④缩颈:

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去国怀乡

②至若春和景明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3.

(一)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王公说“范公天下贤者”,从文段

(一)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文段

(二)中,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2010年河南中考试题)

【解密】第1题①中,“去”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对其解释不能和现代汉语意思相混;②辨析古今异义,需要解释其本义,与现代汉语意思已不同。

第2题第①小题,“居庙堂之高”用意译法,译成“在朝廷上做官”;“处江湖之远”可以直译也可以意译。

“忧”:

为……担忧,替……忧虑;第②小题,“吾谁与归”为宾语前置句,调整成现代汉语语序应为:

“吾与谁归”。

依照现代汉语语序来翻译。

“微”是“没有”的意思。

第3题,景物描写指《岳阳楼记》选文中第一段、第二段阴雨晦暗和晴朗明丽景物描写。

作用既指对表达感情所起的作用,也指结构上引出下文的强烈抒情、议论,揭示中心的作用。

第4题答案着重在选文

(一)的第三段中。

作者所表达的进则“忧其民”、退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正表现了范公之“贤”。

文段

(二)是叙述文段,对范公之贤是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出来的。

文段

(二)译文: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王质(侍制是官职名)抱病在国门为他饯别,大臣们责怪他说:

“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里面去?

”王质说:

“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

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

”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答案】1.①离开②日光,阳光

2.①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君主担忧。

②(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呢!

3.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种更高境界的议论。

(意思对即可。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范公之贤是通过王质的行动和语言从侧面表现出来的。

文段

(二)译文: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王质(侍制是官职名)抱病在国门为他饯别,大臣们责怪他说:

“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里面去?

”王质说:

“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

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

”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