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5856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docx

初级编辑校对基础知识

校对基础知识培训

 

第一部分校对工作的意义

第二部分校对人员应掌握的基本常识

第三部分常用校对方法及技巧

第四部分各校次的职责

第四部分附录 校对人员应掌握的规定及规范

第一部分校对工作的意义

一、什么是校对

校对是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质疑,以保证图书质量的工作。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校对对教辅图书的重要性

1、对学生:

辅导书中出现错误,尤其是知识性错误,会误导学生,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前程。

2、对公司:

图书质量不过关,影响图书销量和公司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三、校对的总体目标

即出版物无编校质量差错。

这个总目标,可分解为两个子目标:

无“编错”和无“校错”。

四、校对人员基本要求

一般应具有大专及以上的文化水平,经过校对业务的专门训练,掌握校对专业技术,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积累,具有一定的职业敏锐度,工作认真细致,即“有学识,精通文字,细心,而且经过专门训练”的专门人才。

五、校对的基本功能

一是校异同,二是校是非。

校异同是指校对中只需对照原稿进行校对,把与原稿不同的地方改过来就行了。

校异同强调的是对原稿负责。

校是非则强调既要忠实于原稿,又要尽可能地纠正原稿中的错误,包括编辑的错误。

 

六、校对人员的基本职责

1.对编者负责。

即忠实于原稿,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

2.对读者负责。

即发现原稿中存在的各种差错,订正并请作者或责任编辑确认。

七、校对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熟悉语言文字的各种规范,掌握语言文字的出错规律,对语言文字使用错误有较强的辨识力。

(2)通晓图书版面格式知识,能敏锐地发现版面格式错误。

(3)熟练掌握各种校对方法,并善于综合运用。

(4)具备比较广博的知识积累,不同学科图书的校对人才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5)能够熟练地使用工具书。

(6)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耐得寂寞,注意力集中,能自觉地控制情绪,并能及时调整心态,以保持良好的状态。

(7)有大局观和集体意识,有较强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八、校对人员应具备的三个意识

1.责任意识。

首先出版业是一种文化事业,其次我们从事的是教辅行业,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学子,要对学子负责。

这样一个责任感,既是对读者的责任,也是对公司、对自己的责任。

2.质量意识,即精品意识。

无论在图书的选题、体例制定、编者编写,还是图书的整个制作过程中,我们都要有出精品的意识,把质量当做图书的生命底线。

3.竞争意识。

现在教辅图书品种繁多,市场竞争激烈,需要我们树立竞争意识。

第二部分校对人员应掌握的基本常识

一、图书的结构组成

一般图书的结构部件主要包括:

封面(含带勒口和不带勒口)、扉页、版权页、序(前言)、目录、正文、附录、反馈表。

其他的还有环衬(封面与扉页之间)、插页、护封(包封面外面的)、腰封、书签、辑封(正文内标明“篇”“章”名称的书页)。

 

封面:

是书籍外表层的总称,也叫做“封皮”。

广义上的封面包括:

前封面(封面)、封面里(封二)、封底里(封三)、后封面(封底)、书脊五部分。

封面主要起保护图书、传递信息、促销图书的作用。

封面上主要印有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

扉页:

包括书名、作者署名、出版社名。

版权页:

又称版本记录页,该页记录具有版权法律意义,是国家出版主管部门检查出版计划情况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也是读者了解该书一般情况的重要记载页。

二、校对常用术语

1.开本和印张

开本:

书刊幅面的规格大小,即一张全张纸裁切成多少页。

开本以全张纸开切出的数量(开数)来表示,如开切出32张,即称“32开”。

一般我们用的图书开本是大32开,大16开,或者16开。

一本书的总面数(包括扉页、版权页、序、目录、正文以及正文之后的附录、反馈表、空白页等等)÷开数=印张数,如总面数192,开数16,其印张数为192/16=12。

2.版式:

指书刊内容的全部排格式,包括正文、标题、图表、书眉、注文、页码等的排式、字体、字号、版心大小,有否题图、眉花、补白等等。

3.版面:

出版物每一面上内容的整体安排,包括图表、文字部分和四周的空白部分。

4.版心:

指出版物每一面上印有的文字、图表的部分,不包括四周白边。

5.书眉:

排在版心上部的文字及符号统称为书眉。

它包括页码、文字和书眉线,一般用于检索篇章。

通常单码排章、节、单元名称,双码排图书名称。

书眉只排一行,不能转行。

6.页码:

书刊正文每一面都排有页码,一般页码排于书籍切口一侧。

印刷行业中将一个页码称为一面,而正反面两个页码称为一页。

7.暗码:

有时为了设计的需要,虽然占有地位,但不印页码,故称暗码。

8.注文:

又称注释、注解,对正文内容或某一个字词所作的解释和补充说明。

9.接排:

字、词、句、行在换行时不断开,紧接着排。

表现在校样上,接排行的头一个字,齐左版口,不空。

10.另行:

另排一行的意思。

比如,文章段落的第一行,就是从另行起排的,前面还要空两个字。

11.空行:

占字行的地位而不排字。

在正文中间用以表示内容的转换,如

与正文间。

通常写明“空多少行”。

12.占行:

以正文行为基准,占有的版面。

13.回行:

说明一行排不下时,转行的格式。

回行是紧接上一行排,不空行。

14.顶格:

指文字齐版口排,前面不空字。

15.缩格:

不是齐版口排的,前面空向个字就叫缩向格。

16.居中排:

指左右居中,即字行的左右离版口距离一样。

17.标题:

指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有的概括文章作品的全部内容(如篇名),有的概括文章、作品的部分内容(如章名、名)。

副标题:

标题的补充说明,使标题的表达更加完整、更加清楚。

副标题排于标题之下,一般在两者间加一破折号来界分;或用小一号字来加以区别。

18.通栏:

栏指图书的版面部位,通栏是说整个版面的编排形式。

图书正文每一行自左向右的长度,等同于整个版心宽度的,就叫通栏排版。

19.分栏:

指把一个版面分成个部分的排版方式。

在书刊中最常见的是左右两栏排版。

20.破栏:

就是跨栏的意思。

双栏排的书刊,如遇到一栏内排不下的图、表、公式等,必须延伸到另一栏去的排法,就叫做破栏。

22.正线,反线:

一条边线材料的上下两头,上头线条较细(薄),叫正线;下头线条较粗(厚),叫反线。

排表格,边框一般用反线,表内用正线。

在算式中,一般用正线。

23.页,面,另页起,另面起,占一页,占一面:

在出版术语中,页跟面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一页包括两面,每一页有两个相邻的页码,单码在正面,双码在反面。

原稿批另页起,一定要从单码面开始。

另面起则从单码面或双码面开始都可以。

占一页就是占两个页码,要在单码面是排文或图(双码面一般空白),在下一个单码面上接排其他内容。

占一面,在单码面或双码面开始都可以,下一个页码即可接排其他内容。

24.天头,地脚:

书刊的版心上面的空白,叫天头;下边的空白叫地脚。

一般天头大于地脚。

25.头花,尾图:

头花放在正文之前,标题附近。

尾图放在文末空白处,既是为了美化,也有补白作用。

26.补白:

正文已完,而书页尚留有较大空白,为了充分利用纸张和美化版画面,选用一小段文字,放在空白处,叫做补白。

补白文字一般用花边与正文相隔,或围以边框,或采用另一种字体、字号,以与正文相区别。

27.双跨单:

双指的是双码,单指的是单码。

双跨单是指书刊内较大的图或表要占用两面时的排法——左半在双码面上,右半在单码面上。

28.出血版:

指有一边或两边超过原定开本大小,成书后多余部分被切去,版面上图版部分不留外边。

三、校对符号及用法示例

校对符号是用来标明版面上某种错误的记号,是编辑、设计、排版、改版、校对人员的共同语言。

排版过程中的错误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有缺漏需要补入,多余需要删去,字体字号上有错误需要改正;有时是文字错误等等。

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了不同的校对符号。

改版时照版人员,一看到某种符号时,就知道某种错误,可作相应处理。

这对节约时间和提高工作质量,很有好处。

四、使用校对符号应注意的问题

1.符合规范。

即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不要生造,以免引起混乱。

2.勾划分明。

稿中的错误要用引线从行间画出,拉到页边空白处改正,不要在文中径改。

符号不要沾及上下左右不需改动的文字和标点。

3.清晰易辨。

改样所用笔的颜色,应根据校次采用不同色笔,以示区别。

引线与引线之间不要重叠、交叉,如难以避免,要用不同色笔区分开来。

4.要运用校对符号这一校对语言进行校对工作,尽量不用汉字叙述。

例如,一接排处应该是另起段,只要画出“另起段”的符号即可。

5.必要的说明文字不能省略。

例如,字体字号;整段整行文字跨页移动位置;改正的汉字如果容易与外文、数字或符号相混淆时,应注明“汉字”字样;改正的外文应注明大小写和字体;改正的数字如果容易与外文、汉字相混淆时,应注明是“数字”;改正的符号如果容易与汉字、外文相混淆时,应注明是“符号”。

五、汉字常用字号及样张

字号是印刷用字身大小的规格。

我们应掌握的字号为四号至六号。

四号字及小四号一般适用于小标题;五号既适用于32开图书的小标题,也适用于书刊正文;小五号一般适用于书刊正文;六号适用于书刊中注释、图表文字、界标文字。

六、汉字常用字体样张及简介

字体是印刷用字的式样。

一般教辅图书正文常用字体有XX、楷体、仿宋体、黑体等。

七、常用字体简介

XX体:

最重要、最典型又最常用的字体,也称老宋体、明体,由于它的应用比其他字体更为广泛,故又称为普通体,相对于黑体而言,它又称为白体字。

宋体字的特点是字型方正、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使人看起来清晰爽目,久读不易疲劳,具有较好的印刷适应性,故书报刊中常用XX体排正文。

黑体:

也称重体、粗体等。

黑体字的特点是字形端庄、横平竖直、笔画等粗、均匀醒目。

书报刊中常用黑体字作为标题字或表示正文文字的着重部分。

楷体:

也称正楷体、真书,笔画接近于手写体。

楷体字的特点是字形规范、结构稳定、均匀柔美、雅观大方。

书报刊中常用楷体字作为报刊短文、书报刊的二、三级标题字或表示正文的着重部分。

少年儿童读物中常用4号楷体字排正文。

由于同一字号的楷体字显得比XX体略小,因此,用楷体字作为标题字时,应选比正文大一些的字号。

仿宋体:

其特点是宋体结构、楷体笔法、粗细一致、清秀挺拔。

书报刊中常用仿宋体作为报刊短文、序言、二、三级标题字,三、四号仿宋体经常被用来排各类公文、文件。

说明:

1.正文一般以宋体为主,其他字体为辅

一般书报刊的正文多使用5宋,为增加内容含量,我们一般使用小5宋,工具书、辞书等多使用小5宋或6宋;一般文件多使用4宋或4仿宋;通俗读物或幼儿读物也有使用4宋(或4楷)、小4宋(或小4楷)的。

黑体、楷体、仿宋体等处于正文中的辅助地位。

2.标题字的层次一般从大到小、从重到轻

黑体等粗黑字体属于重体,宋体、楷体、仿宋体等瘦细字体属于轻体。

从大到小能使标题层次分明;从重到轻可使版式美观醒目。

3.正文中的备注文字不宜大于正文主字

如正文使用5宋,则与正文有关的备注文字(如脚注、表注、图注、表题、图题、参考文献等)就不宜再用5号字,而宜用小5号或6号字,否则,就有本末倒置之虞。

第三部分常用校对方法及技巧

一、常用校对方法

校对的基本方法,是从各种具体校对方式中概括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方法,适用于各类出版物的校对。

1.对校法

对校法是照原稿校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标符与原稿完全相符,达到消灭一切与原稿不符的排录错误的一种校对方法。

对校法的特点是比照原稿,逐字对校样,发现校样与原稿之间的异同,以原稿为依据去异存同,保证原稿的原意正确无误地复制成付印样。

2.本校法

本校法是在通读校样中通过本书前后、左右内容互证,发现问题,订正讹误的一种校对方法。

本校法要求校对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辨错能力,否则,在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的现象。

本校法的特点是一定要依据本书的内在联系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对照,包括以纲目校目录,以目录校正文,文图相对,文表相对,正文与注释对,名词术语、概念前后对等,通过对照,发现问题,订正讹误。

它不仅可以消除对校疏漏,达到提高校对质量的目的,还可以为编辑加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通读校样发现的问题,一是查原稿进行核实,二是通过他校法寻找根据。

在确认差错之后,才予以订正。

3.他校法

他校法是利用各种标准和规范的图书与所校的原稿对照,找出不标准、不规范的地方并加以改正的一种校对方法。

在校对古籍类、科技类、著作类图书中用他校法最多。

平时我们利用《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来校正文字也当属他校法。

他校法的特点是通过数本复议来确认差错。

为此要求校对主体对新标准、新规范要有所了解,对权威工具书一定要相当熟悉,这样才能迅速、准确地运用此法释疑解难。

4.理校法

定义:

即校对者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在通读中对原稿是非作出判断的校对方法。

特点:

凭借校对者的主观认识来进行是非判断。

方法:

一是从分析字词含义入手进行推理判断;二是运用逻辑方法进行推理判断。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来进行推理判断,都需要校对者对书中的知识内容经过通读进行理解。

理解是理校的中心,而准确的理解是植根于丰厚的知识积累的沃土之中的。

因此,在采用理校法进行校对的过程中,要充分展开联想、推理、判断、识别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同时要避免“想当然”而造成妄改。

二、怎样校对封面

首先要了解封面的设计形式,了解都包含什么内容。

然后再校对正误及是否遗漏信息。

1.面封印有公司的logo、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宣传语。

书名的形式上的要求清晰醒目,易于辨识,不使用繁体字。

作者名一般仅署主编名,不署副主编、审阅者、作者名。

主编一至三人,全部署名。

人名与人名之间空一格,不用顿号。

主编三人以上,署第一人加“等”字。

人名与“等”字之间不空格。

注意作者署名是署笔名还是署真名,署名的顺序等。

出版社名一般在封面下端,位置居中。

字体要求庄重,如出版社对字体有特殊要求,要严格遵循其要求。

现在许多出版社都有社标,注意按出版社的要求填加。

注意在“出版社”之后不再加“出版”二字。

2.封底:

包括责任编辑姓名、封面设计姓名、条形码、定价、图书宣传信息等。

其位置排放为左上方是责编和封面设计者姓名,必要时列绘图者姓名。

右下角是ISBN编号、定价。

3.书脊:

包括公司的logo、书名、出版社名。

三、如何校对扉页

扉页:

包括书名、作者署名、出版社名。

书名包括汉字书名和书名的汉语拼音。

作者署名要列全体作者的姓名,包括主编、副主编、审阅、作者等。

姓名与姓名之间空一格,不用顿号。

出版社名:

要求同封面。

四、校对版权时应注意的问题

版权:

即版权记录页,一般印有书名,作、编、译者的姓名,出版者、发行者和印刷者的名称及地点;开本、印张和字数;出版年月、版次、印次和印数;书号、CIP数据号和定价等等。

在校对版权要注意内容必须绝对正确,不能有丝毫差错。

所以,在校对时首先要依据出版社CIP原稿仔细校对,版式要求应按照出版社的要求,不能擅自改动。

其次,尽可能与本书的各个部分进行对照核对,如开本、字数、印张等。

版次是用以统计版本内容的重要变更的。

图书第一次出版者为第一版,内容经过较大增删后出版者为第二版,以下类推。

同一种图书改换书名、开本、版式、装订、封面出版者,均不作为再版,即不作为版次的变更。

印次是用以统计印刷的次数的。

印次须从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计算起,重印时应将以前各版的印次累计进去。

例如,某书第一版印了三次,第二版印了两次,第二版第一次印刷应作为第四次印刷,第二版第二次印刷应作为第五次印刷,以下类推。

校对套书版权页,注意在计算印张、字数、定价时有无遗漏,在校对面封、书脊、扉页、底封、版权时,要互相对照、核实,如书名一致,版本一致,出版社一致、定价一致等等。

修订书最好找上一印次的书查阅。

五、校对目录应注意的问题

校对目录的首要原则是与内文完全一致,包括文字、序码、标点等。

因此必需把目录上的内容与内文一一核对。

配有试卷和答案的应将试卷和答案解析中章节名称与目录仔细核对,防止出现在这部分出现章节名称的错误。

同步教辅书应将目录与教材进行核对,保持和教材的一致性。

非同步类图书的目录应与作者初来稿时或约稿时约定的目录进行核对,如有不一致处,应与作者落实。

六、校对标题时应注意的事项

标题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内容层次的需要,有大小各级标题,如篇题、章题、节题等等。

最大一级的标题就叫做一级标题,依次是二级标题、三级标题……

要注意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及排式,必须前后一致,全书统一。

为此,有必要对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及排式,作为单一项目,从头到尾专门校对一遍。

校对时要做到字字落实,个个看清,避免浮光掠影,一瞥而过。

在校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标题序码:

除了篇、章、节标题外,序码依次为:

一/

(一)/1/

(1)/1)/①这六级,可以越级使用,但不能颠倒,更不可混乱。

也可以写为:

1/1.1/1.1.1

2.标题字间间空原则:

两字间二(或1.5个字),三字间一(或1.5个字),四字间半(或1个字),五个字及以上不空(亦可空1/4个字)。

3.标题占行要求。

与标题各等级相关,一级标题可多占行,二、三级标题逐减少占行,最小一级标题既可占一行,也可后接正文。

注意标题排式应全书前后一致。

4.标题转行方式。

必须严格遵守不害文意的原则,即标题转行不能割裂词义、虚词不能转为下一行的第一字等。

例如,“的”“得”等不能出现在行首,“和”“与”等不能出现在行尾,“共产主义”不能在“共产”和“主义”之间转行。

5.标题内容与正文内容是否相符。

6.内文引用标题时(如“见第几章第几节”),要查对核实,这一工作在最后校次整理为重要,因为经过几次排、改,可能有变动。

7.标题内标点用对开为好,末尾一般不加标点(除?

和!

外)。

8.标题排在版面末行,即背题,应设法在标题下面加一行正文或将标题转入下一面。

9.注意:

单字不占行,单行不占版(正文中排版同)。

七、校对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完整的表题由表序和表名两部分组成,也可只有其中之一。

表题一般排在表的上面,有时也可排在下面。

表题的字号、字体要小或轻于正文文字而大或重于表内文字。

2.表题的排法。

表字与序号之间加半个字空,序号和表名之间加一个字空。

3.表内字和线之间要留一定的空间,一般不小于1/4个字。

4.表内文字可以与正文文字用同一字体,但字号要小于正文。

如正文用小5号宋体,表内文字就可以用6号宋体。

5.表内文字如需转行,总字数为奇数时,下行应少排一个字,但应与上行同宽。

如有数字应个位数对齐,或小数点对齐。

6.对于列少行多或行少列多以致全表平排会大大超出版心范围的表格,可以采取两种办法处理:

(1)列少行多的竖表转栏排,即把竖表转成两栏或多栏来排,中间用双线隔开,各栏均排上表头。

行少列多的横表分段排,即将横表截成两段(或更多)上下顺次排,中间用双线隔开,每段均排上表头。

(2)表头互换。

对于列多行少的表格,可以改行为列、改列为行,并以互换表头来解决排版问题,反之亦然。

7.表格跨面或接排。

较大的表格需跨两面或两面以上接排时,常采用和合表和续表的排法。

 续表即上一面未排完需接排到下一面的表,不论横竖,从单面或双面开始都可。

接排面要加“续表”或“表×(续)”等字样。

表末和表首无论在单面或双面,都须加横线(粗线)。

表题和表头在单面上靠订口,在双面上靠切口。

每面都必须排表头;如在表头之下有一栏数码,转面排时可重复数码栏头而略去表头,以节省地位。

8.表的框线和表的边线通常用反线,表格的其他部分都用正线。

9.表格的地位应紧排在有关文字之后,尽可能排在一面上,不可以先见表后见文字。

注意:

全书表格的版式一致,如表题、表头、表文的字体、字号等,还要注意表的顺序的连贯。

八、校对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校样上图要和原稿上的图保持一致。

2.图位置的安排,一般是先文后图,图文相距不要太远。

3.图中的文字、内容要与正文所述相互吻合,并且清晰、准确无误。

4.图的大小若超过一栏的一半,则要居中排;小于一半时,一般居左靠切口。

图的四周至少空一个字再排文字。

5.地图要注意国境线的正确,不要有遗漏,特别是注意敏感地区。

6.图表(包括题注、表名)一般上空五号一字左右,下空五号一字半左右,图旁排正文的左(或右)空一字左右。

7.图题排在图下方不用句号,图注在分条与分条之间一般空一字,也不标点,有时也可用分号或空一字排下一条,但最后不用句号。

8.有图序和图注,要注意序码连贯、正确,字体、字号一致,全书前后统一,图与注的内容符合,图序与图注之间要加一个字空。

9.内文注有“见下(上、左、右)图”或“见图××”时,要查对核实。

九、校对页码时应注意的问题

1.顺序。

在校最后校次时,宜检查页码两次:

一次是以点数为主,特别是由几个文件组成的书,要查看有无跳码、重码、错码,同时兼顾字体、字号的正确;一次以检查页码地位为主,并与目录页核对一遍;

2.字体、字号。

现在一本书多为几人排版,故要检查全书页码的字体、字号是否统一。

3.附件。

有时我们会在页码处设计装饰,要注意是否压、漏、距离、大小等等。

十、校样中遇有哪些情况不能拆开转行

1.整个数码

2.年份

3.连点

4.数码前后有附加符号(如:

÷30,50%,φ5,100°C,~20,75kg,60g等)

5.带有正、负电荷或正、负离子的数(如a+、b-、a+++、b-)

6.分子式前有键号和基号(如一,>)

7.简单的分子式(如H20)和不以键联系的化学结构式(如化学式)

8.单项的积分式、行列式、矩阵式

9.分子、分母均为单项分式

10.一个根号包含的根式

11.用外文字母组成的算符[如:

cosβ,数学符号(x)]

12.限制符号的字母与符号(如△ABC□CDEF)

13.有上角指数或有上角标、下角标的数

14.文中的文献标号及脚注标号

15.注码和它相连的一个字不能分开

16.汉语拼音音节(如shuang)

十一、校数学公式应注意些什么?

1.在校对公式时,内容正确、排式美观,是我们应注意的两个方面,而尤以前者为重点。

2.校对公式,应严格依据原稿或教材,可以提出问题,但绝对不得擅自改动。

3.校对数学公式,要熟悉教材,做到对公式的排式心中有数,如大小写、上下角、正斜体、黑白体、哪种外文(英、俄、希……)等,在校对时,这些都要逐一核实。

对易混淆的外文,如拉丁文必须辨认确切。

常见错误有:

字母本身颠倒,正体、斜体混杂,字号错误,上角、下角放错等。

可见,校对公式必须特别仔细。

4.一般公式的排法,以另行居中为原则。

5.公式前简短的说明,可与公式同排一行;如公式较长,可单占一行,但要在公式的上一行。

6.在同一处排有几个公式的,各公式可以等号为准上下对齐。

7.公式中的字距、各种符号、缩写字和前后字母、数字之间,都要适当空开(如空l/4)。

但一个外文单词或一个整体数字之间,都不要有空间。

8.公式转行,一般要求不要翻页转行。

转行可选在=、<、~等之类的关系符号处转行;做不到的,可选在+、-等项与项之间转行。

=号转行,上下要对齐;+、-号转行,要低于=号。

9.公式中的线,如“-”(半字线)、“—”(一字线)、“——”(两字线)有不同的含义,务必按原稿正确使用。

10.在校正公式转行时,校样上要作出明确记号;在写外文时,要写印刷体,并注明哪种外文及字体、字号、地位。

十二、校数字应注意哪些问题

我国出版物上常见的数字,有下列三种:

汉字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

阿拉伯数字123456789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