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6304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docx

经典诵读社团教案

“书香缘”经典诵读二社团教案

教学

内容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李清照《夏日绝句》

课时

1

负责人

教学

目的

1.通过学唱歌曲,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2.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能理解“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

3.通过拓展活动创编古诗新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音乐创造能力,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吟诵古诗、自编旋律演唱古诗、表演古诗情境等,使音乐与古诗的意境融合一起。

重点

难点

重点:

音乐活动《古诗朗诵演唱会》。

难点:

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音乐表演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四块小黑板。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大屏幕出示:

(古诗)的画卷,同时播放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学生观看。

二、欣赏歌曲《读唐诗》

1.导言:

这几部古诗画卷向我们展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古诗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先来欣赏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读唐诗》,它的歌词非常富有特点,听后你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请欣赏《读唐诗》。

(大屏幕出示歌曲《读唐诗》)

2.师:

你们发现歌词的特点了吗?

学生回答()

师:

看到歌词使我们联想到许多古诗,那么这首歌曲中究竟隐藏了多少古诗呢?

老师想考考你们,我们用分组来进行比赛,看看哪组同学知道的唐诗知识最多?

那我们分成四组,每组有一块题板,请将歌词与古诗题目用连线连接起来,小组同学共同完成,连接最快最准确的为优胜组。

(活动进行中同时播放歌曲《读唐诗》做背景音乐,连接好的把题板送到前面。

(同学们都连接完了,我们来看看他们连接是否正确,老师请你们一起来做评委,(讲解题板)向优胜组表示祝贺)

题板内容:

3.师:

我们知道了,这首歌曲中隐藏了多少古诗呢?

生答:

(两首)

师:

对了,是以古诗中最美的佳句组成的歌词。

现在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诵一遍歌词,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齐声朗读歌词。

师:

同学们读得真好,都发自内心的歌颂和赞美着唐诗。

4.师范唱(下面请听老师唱一遍《读唐诗》),同学们可以轻声随歌曲唱一唱,同时想想你是怎样来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这句歌词的呢?

学生回答()。

师:

我们以一首唐诗为例。

比如说曲中“离离原上草”是谁的作品?

生答:

(白居易的绝句)

古人喜欢对自己的所见所思进行即兴吟唱,我们也来学学看,(吟诗时作摇头晃脑状)注意听老师吟诵诗歌时有什么特点?

跟读现在的白话文有区别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生答:

()

师:

很有韵律感,与今天的音乐很相近,它的节奏,音调与音乐是相通的,感觉就像在唱歌,真是诗中有歌啊。

5.师:

歌词我们都理解了,现在让我们随音乐唱一唱,

三、练习

1、生自由练习

2、我们用亲切、自然的声音跟音乐完整地把《读唐诗》唱一遍。

三、小结

中华民族的古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为有这样的古诗文化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我们应该把古诗文化发扬光大。

好了,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再次演唱《读唐诗》,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学生随音乐演唱,教师指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

后记

歌曲引用古典诗歌的寓意,重新加以创作,既保留了古诗的意味,又注入了现代思想。

“书香缘”经典诵读二社团教案

教学

内容

《商歌》(宋)罗与之,《鸟鸣涧》(唐)王维

课时

1

负责人

教学

目的

1.通过学唱歌曲,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2.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能理解“唐诗里有歌”的意境。

3.通过拓展活动创编古诗新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音乐创造能力,使音乐与古诗的意境融合一起。

重点

难点

重点:

唱《古诗》。

难点:

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音乐表演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学具

准备

多媒体音乐视频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大屏幕出示:

(古诗)的画卷,同时播放白居易

《商歌》(宋)罗与之和《鸟鸣涧》(唐)王维,组织学生观看。

二、欣赏歌曲《读唐诗》

1.导言:

这几部古诗画卷向我们展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古诗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先来欣赏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读唐诗》,它的歌词非常富有特点,听后你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请欣赏《读唐诗》。

(大屏幕出示歌曲《读唐诗》)

2.师:

你们发现歌词的特点了吗?

学生回答()

师:

看到歌词使我们联想到许多古诗,那么这首歌曲中究竟隐藏了多少古诗呢?

老师想考考你们,我们用分组来进行比赛,看看哪组同学知道的唐诗知识最多?

那我们分成四组,每组有一块题板,请将歌词与古诗题目用连线连接起来,小组同学共同完成,连接最快最准确的为优胜组。

(活动进行中同时播放歌曲《读唐诗》做背景音乐,连接好的把题板送到前面。

(同学们都连接完了,我们来看看他们连接是否正确,老师请你们一起来做评委,(讲解题板)向优胜组表示祝贺)

题板内容:

3.师:

我们知道了,这首歌曲中隐藏了多少古诗呢?

生答:

(两首)

师:

对了,是以古诗中最美的佳句组成的歌词。

现在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诵一遍歌词,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齐声朗读歌词。

师:

同学们读得真好,都发自内心的歌颂和赞美着唐诗。

4.师范唱(下面请听老师唱一遍《读唐诗》),同学们可以轻声随歌曲唱一唱。

古人喜欢对自己的所见所思进行即兴吟唱,我们也来学学看,(吟诗时作摇头晃脑状)注意听老师吟诵诗歌时有什么特点?

跟读现在的白话文有区别吗?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生答:

()

师:

很有韵律感,与上节课的音乐很相近,它的节奏,音调与音乐是相通的,感觉就像在唱歌,真是诗中有歌啊。

5.师:

现在让我们随音乐唱一唱,

三、练习

1、生自由练习

2、结合上节课的内容我们用亲切、自然的声音跟音乐完整地把《读唐诗》唱一遍。

三、小结

好了,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再次演唱《读唐诗》,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学生随音乐演唱,教师指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

后记

“书香缘”经典诵读二社团教案

教学

内容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唐)王建的《新嫁娘词三首》

课时

1

负责人

教学

目的

1、欣赏歌曲《读唐诗》。

2、通过朗诵演唱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知道诗与歌的联系。

重点

难点

1、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2、学习4/4拍节奏特点,学会4/4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视频,音频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大屏幕播放(唐)李白《独坐敬亭山》和(唐)王建的《新嫁娘词三首》组织学生观看。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欣赏歌曲《读唐诗》。

2、再次欣赏找一找歌曲的特点。

3、根据标题,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场景。

4、第三次欣赏,要求跟谱轻哼,以加深印象。

5、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演唱活动。

6、小结。

三、练习总结

练习串唱,温故知新。

活动

后记

“书香缘”经典诵读二社团教案

教学

内容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清)高鼎《画》 

课时

1

负责人

教学

目的

1、学会歌曲《画》,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

2、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3、学习4/4拍节奏特点,学会4/4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重点

难点

通过朗诵演唱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知道诗与歌的联系。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视频,音频

一、学唱新歌

1、听录音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画·远看山有色 (清)高鼎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2、问:

内容情绪是什么?

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

4、看谱,并听琴音

5、找出旋律特点。

6、听琴音,学唱歌曲。

7、“开小火车”将全曲分为11个乐句,每个学生唱一句,先听后唱,不妥之处其余同学补充。

8、分段唱:

第一乐段——男生。

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二、练习齐唱歌曲。

1、学习了解4/4拍节奏特点,“强、弱、次强、弱”。

2、学习4/4拍指挥式。

3、练习边做指挥式,边唱歌曲。

4、小结。

三、课堂总结

活动

后记

“书香缘”经典诵读二社团教案

教学

内容

朱淑真《书窗即事》和杜甫的《旅夜书怀》

课时

1

负责人

教学

目的

1.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

2.情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3.用整齐、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重点

难点

1.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

2.情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视频,音频

一、以旧带新,激发学习兴趣

1.复习歌曲《唱古诗》高声部旋律

大家听旋律,(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轻声唱歌词)请各组同学复习第一段歌词。

二、合唱教学。

1、我们刚才的练习对于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合唱会有很大的帮助,请大家把刚才的低声部加上歌词唱一唱,分组唱,各组唱熟低声部(第二、三乐句)

2、复习歌曲低声部旋律

3、过渡语:

现在我们来复习歌曲中低声部的旋律,(出示曲谱,复习低声部旋律)

提示:

教师带着学生将低声部旋律唱准,第一遍唱慢速;第二遍要求高声部轻声进入。

(1)学唱歌曲第一、二段歌词

第一遍演唱:

要求用简洁、朴实的音乐语言表现歌曲,强调双声部的准确、和谐。

教师提示:

演唱时培养倾听的能力,唱自己声部同时听到另一声部且不受干扰。

音色保持统一、声部平衡。

第二遍演唱:

在第一遍要求达到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比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根据学生情况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

三、完整的演唱歌曲(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完整表现歌曲)。

体验歌曲中蕴涵的丰富情感,用歌声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总结评价。

古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我们也能向古诗的作者那样做个快乐的小学生。

活动

后记

“书香缘”经典诵读二社团教案

教学

内容

(唐)徐渭《风鸢图诗》(明)侯尧封《咏石牛》

课时

1

负责人

教学

目的

1、用均衡、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

合唱中相同与不同旋律的准确、和谐。

重点

难点

掌握歌曲的速度和节奏

学具

准备

多媒体音频,视频

 

一、导入:

 

1、大家会背 《风鸢图诗》和《咏石牛》 吗?

  引导学生全文背诵

 2、 板书:

《风鸢图诗》和《咏石牛》

 3、 齐声朗读古诗。

(唐)徐渭《风鸢图诗》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明)侯尧封《咏石牛》

田入乡间少,时将孟夏冬。

如何上高卧,不起助农功。

4、大家读的很好,可是如果给它配上音乐大家听听看,会有什么不一样。

 

5、 请学生描述听配乐古诗的感受。

 

6、小结    古诗有很多表现方式,希望大家能创造更多的朗诵方式。

 二.学唱《风鸢图诗》和《咏石牛》

1、齐声朗读古诗并背诵。

 

2、听范唱,感受古诗歌曲的音乐意境。

 

3、随着音乐哼唱歌曲的曲调。

 

4、在教师指导下演唱歌曲,采用听唱法进行,多听曲调。

 

5、分组演唱歌曲,学生互相评价,找出演唱中的问题,然后集中解决。

 6、小结:

大家今天感受了古诗的另类表演方式,大家能不能给其他古诗也配上曲调唱一唱啊?

 

活动

后记

 

“书香缘”经典诵读二社团教案

教学

内容

《八阵图》·杜甫

《忆匡一师》李商隐

课时

1

负责人

教学

目的

1、学习并体验古诗新的表现手法,通过音乐这种形式让学生理解古文与音乐的新颖结合。

 

2、启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激励学生自己创作配乐诗和简单的古诗新唱。

重点

难点

通过音乐这种形式让学生理解古文与音乐的新颖结合。

激励学生自己创作配乐诗和简单的古诗新唱。

 

 

学具

准备

多媒体音频视频

 

1、赏画。

请大家欣赏一幅画,这是一幅唐诗《忆匡一师》

和《八阵图》彩图,请同学们朗诵一遍,请讲这首诗画了什么?

趁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亲情、乡情的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

 

 二、配乐朗诵:

启发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再根据诗词的情绪设计它的节奏、速度、力度、声音的高低及朗诵的方式。

然后再配上乐曲朗诵,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对比一下有音乐和没有音乐配合朗诵哪种好。

并鼓励学生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能够用简单形象的身体运作随着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有感情地演唱、律动。

 

 同学们在吟诵古诗、配乐古诗、随乐律动、配乐画画当中对旋律越加熟悉,  唱起来就琅琅上口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创设意境,分组或自由选择合作伙伴。

 

 1、伴奏吟唱组。

  2、小品演出组。

 

 分组汇报交流:

提供舞台供同学们演出。

教师允许学生即兴创作,提倡  用不同的风格进行表演。

 

四、课堂总结

活动

后记

“书香缘”经典诵读二社团教案

教学

内容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和(唐)李绅《悯农》

课时

1

负责人

教学

目的

  1、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审美愉悦

  2、通过诵读、歌曲《悯农》一曲,让学生通过极富感染力的画面、震撼人心的告诫,懂得珍惜劳动果实,懂得劳动的艰辛。

重点

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二拍子及歌唱歌曲。

 

  2、培养学生能够用色彩图形或线条记录来表现音乐的能力。

学具

准备

  多媒体音频视频

 一、有感情朗诵:

朗诵时让学生感觉似乎在炎热的烈日下,辛勤劳动,汗水挥洒入土,渗入到禾苗根须上的感觉,既沉重而又意味深长。

诵读时提示孩子们要有感情,有快慢、强弱、声音的高低来表现诗的意境,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读出心中渴望收获、珍惜粮食的情感,从而获得劳动艰辛的审美教育。

 

二、配乐朗诵:

在以上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边听音乐边朗诵,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身体摇摆动作配合着音乐,从而很好地去理解和表现音乐。

  

三、感受二拍子及歌唱歌曲:

1、听音乐,可坐着听,也可围着圈做练习:

与同桌的小朋友合作,随歌声前后做锄地动作模仿弯腰插秧等活动。

小孩喜欢动,歌词又熟悉,很快会在听唱中学会这首歌的旋律。

先曲后谱:

在学生会唱歌曲的前提下,用听唱法、跟唱法唱唱名,在感情上建立唱名概念。

 

 2、先曲后谱:

在学生会唱歌曲的前提下,用听唱法、跟唱法唱唱名,在感情上建立唱名概念。

 

四、练习巩固

活动

后记

“书香缘”经典诵读二社团教案

教学

内容

(宋)刘延世《自题墨竹》(唐)张祜《赠窦家小儿》

课时

1

负责人

教学

目的

1.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

2.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 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

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1、导入新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

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自题墨竹》和《赠窦家小儿》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跟老师一起学

宋,刘延世,《自题墨竹》

酷爱此君心,常将墨点真。

毫端虽在手,难写淡精神。

唐,张祜,《赠窦家小儿》

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听里解相亲。

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

三、学唱

 1、听录音

2、问:

内容情绪是什么?

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找出曲中的浮点音符节奏,并作上记号,哪个同学来试唱一下。

4、第二次听录音,要求学生轻声哼唱。

   5、“开火车”,听一句旋律,唱一句歌词,唱的好的同学予以表扬。

   6、放慢速度跟琴唱第一段,请个别视唱第二段。

   7、分组唱,练习齐唱。

活动

后记

“书香缘”经典诵读二社团教案

教学

内容

古诗联唱加舞蹈

课时

1

负责人

教学

目的

1、通过集中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

2、在演唱方面,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用有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合唱古诗。

3、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唐诗》的欣赏,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

感受歌曲的情感。

4、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即兴吟唱古诗。

5、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诵古诗和演唱古诗歌曲,并能理解这些古诗的含义。

重点

难点

歌曲中的曲谱演唱。

学具

准备

视频

一、组织教学

听学过的古诗歌曲进教室。

二、聆听歌曲

1、生初听:

体会歌曲的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

2、生复听:

用拍手和捻指为歌曲伴奏。

3、生再听:

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四、学唱歌曲

1、听唱法教学,生反复听歌曲,小声学唱歌曲。

2、生随音乐慢唱。

3、师指导、纠正:

提示学生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4、生完整演唱歌曲部分。

5、设计念白的节奏

师: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在我们歌曲的上面还有两句念白,谁能给大家念一下?

生:

按照原节奏念。

师:

同样的念白,你还能用其它的节奏念出来吗?

(师举例说明)

找一、两名学生回答。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念白。

小组讨论、汇报(用拍手的方式念出)。

6、生使用不同的念白完整演唱歌曲。

7、师生评价,评选出最佳念白设计小组。

五、小结

生谈谈本课的收获。

生听《唱古诗》歌曲出教室。

活动

后记

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习的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让他们采用了拍手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有一定的节奏意识,又能使歌曲具有童趣,很受学生的喜爱。

“书香缘”经典诵读二社团教案

教学

内容

古诗联唱加舞蹈

课时

1

负责人

教学

目的

1.带动作学习歌曲的旋律。

2.通过学习能够感染学生学会陶醉,为其源远流长的唐代文学──古诗与委婉动听的旋律的绝妙搭配而陶醉。

重点

难点

舞蹈训练。

学具

准备

视频

一、组织教学

听学过的古诗歌曲进教室。

二、聆听歌曲

1、生初听:

体会歌曲的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

2、生复听:

用拍手和捻指为歌曲伴奏。

3、生再听:

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四、学唱歌曲

1、听唱法教学,生反复听歌曲,小声学唱歌曲。

2、生随音乐慢唱。

3、师指导、纠正:

提示学生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4、生完整演唱歌曲部分。

5、在我们歌曲的上面还有两句念白,以小组汇报用拍手的方式念出。

6、生使用不同的念白完整演唱歌曲。

7、师生评价,评选出最佳念白设计小组。

五、小结

生谈谈本课的收获。

生听《唱古诗》歌曲出教室。

活动

后记

歌曲音符跳动稍大,节奏稍难,歌曲较难掌握。

如果给学生再多的时间聆听和学唱,掌握就相对简单些。

“书香缘”经典诵读二社团教案

教学

内容

古诗联唱加舞蹈

课时

1

负责人

教学

目的

歌曲中的曲谱演唱和舞蹈相结合,感染学生学会陶醉,为其源远流长的唐代文学──古诗与委婉动听的旋律的绝妙搭配而陶醉。

 

重点

难点

歌曲和舞蹈相结合

学具

准备

视频

一、导言:

古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千余年,但仍被世界人民所喜爱,被我们代代相传。

二、师: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古诗文化最精华的部分。

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会背很多唐诗。

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它的歌词非常有特点,听后你会有惊奇的发现。

请听歌曲《读唐诗》。

 学生看大屏幕出示的歌单来欣赏歌曲《读唐诗》。

 师:

你发现歌曲中歌词的特点了吗?

 学生回答。

 师:

你知道有多少首唐诗藏在这首歌曲里面吗?

 全班学生分四组,每组有一题板,请将歌词与古诗题目用连线连接起来,小组同学共同完成,最先完成者为优胜。

 教师同时播放歌曲《读唐诗》做背景音乐,使学生熟悉旋律。

 现在我们深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是怎样赞美唐诗的。

抒发情感,全体学生随音乐唱。

 纠正唱不准确的地方。

讲解歌曲中难点——弱起、连音线及后十六分音符。

 亲切、自然地完整演唱。

 三、音乐活动“古诗演唱会”

师:

古人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今天我们开一个“古诗朗诵演唱会”,借古人的情怀,抒发我们的情感。

(一)唱古诗

师:

由于古诗朗诵的韵律感与音乐是相通的,所以作曲家创作了许多古诗新唱的歌曲,我们也学过不少古诗歌曲,你们能说出有哪些吗?

 学生说出古诗歌曲的曲名。

 学生演唱古诗歌曲。

采用比赛的形式来复习古诗歌曲。

(二)古诗伴舞

全班演唱歌曲《读唐诗》,并跟着老师做动作,将“古诗朗诵演唱会”推向高潮。

 四、小结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音乐,博大精深,优秀的文化记载着千年的文化变迁,传承着诗人的情怀,我们晶读古诗,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与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活动

后记

“书香缘”经典诵读二社团教案

教学

内容

古诗联唱加舞蹈

课时

1

负责人

教学

目的

歌曲中的曲谱演唱和舞蹈相结合,感染学生学会陶醉,为其源远流长的唐代文学──古诗与委婉动听的旋律的绝妙搭配而陶醉。

重点

难点

歌曲和舞蹈相结合

学具

准备

视频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听音乐《读唐诗》,学生走进教室。

2.大屏幕展示古诗的画卷,学生观看。

二、欣赏歌伴舞《读唐诗》 

(一)赏古诗文化

师:

下面请四个小组根据课前的准备,为我们赏析古诗及相关文化。

各小组的展示。

学生展示各小组收集到的有关古诗的国画、书法、音乐等艺术作品(歌词中的其余几首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