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6684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docx

中继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

中继泵站

一.

一般情况下,对于大型的热水供热管网是需要设置中继泵站的,有时甚至设置多个中继泵站。

中继泵站设置的依据是管网水力计算和水压图。

设置中继泵站能够增大供热距离,而不用加大管径,从而节省管网建设投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降低系统能耗,对整个供热系统的工况和管网的水力平衡也有一定的好处。

但是,设置中继泵站需要相应地增加泵站投资。

因此是否设置中继泵站,应根据具体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另外,就国内和国外的一些大型热水供热管网来看,其管网系统的设计压力一般均在1.6MPa等级范围内,这对于城市热力网的安全性和节省建设投资是大有好处的。

如不设中继泵站将使管网管径增大或管网设计压力等级提高,这些对管网建设都是不利的。

再有,当管网上游端有较多用户时,设中继泵站有利于降低供热系统水泵(循环水泵、中继泵)总能耗。

中继泵不能设在环状运行的管段上,否则,只能造成管网的环流,不能提升管网的资用压头。

中继泵站建在回水管上,由于水温较低(一般不超过80℃)可不选用耐高温的水泵,降低建设投资。

10.2.2中继泵为适应不同时期负荷增长的需要并便于调节应采用调速泵。

10.2.3本条主要参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泵房设计部分制定。

10.2.4本条主要考虑减缓停泵时引起的压力冲击,防止水击破坏事故。

10.2.5当旁通管口径与水泵母管口径相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起到防止水击破坏事故的作用。

中继泵站热力运行规程二.第一节设备技术参数

第1条水泵技术参数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流量m3/h

扬程m

单台电机功率KW

转速rpm

牌品

单位

数量

1

2

3

4

5

6缺陷原因序号

1;2;3;4;5;6;7;8;泵启动时抽不上液体9;10;11;14;16;17;22;23;24;34

2;3;泵启动后突然停止4;5;6;7;8;9;10;11;12;13;22;23;24;34

1;3;9;10;11;21;22;27;29;/水泵过热和或停止抽送液体30;31;33;34;40;41

2;3;4;5;6;7;8;9;10;11;14;16;17;20;21;22;23;24;流量不足34

;25;26

7

8

第二节低温水泵运行操作规程

第2条重要原则

1、水泵必须在管网充水达到定压值后方可启动,严禁水泵干运转,以免对轴封、耐磨环、轴套等造成严重损伤。

2、严禁水泵在高于铭牌规定的额定参数工况下运行。

3、严禁在未安装联轴器罩的情况下运行水泵。

第3条低温增压泵启动、运行及维护

1、启动水泵前的检查和准备

(1)水泵前后管路已清理干净,并已充满水。

(2)循环系统已形成通路,水泵入口阀门处于全部打开位置,出口阀门处于全部关闭位置。

(3)打开泵体上部的排气阀,排出泵腔内气体后再关闭排气阀。

初次使用应多排放出一些水,使泵体各部位温度与介质温度相近为好。

(4)检查变频器是否具备启动条件,确保与电机接线连接正确。

(5)检查电源电压、相数和频率与铭牌上一致。

(6)用手转动机组转子应转动灵活,无卡塞。

(7)检查电动机转向注意事项:

1)检查电动机转向必须在水泵和电机之间的联轴器被分开的情况下进行。

并检查确认系统中的所有部件都已正确连在设备电线已连接,)2.

接之后进行如下操作:

先断开电机电源,瞬间接通电机以确认其转向与泵体铸出的箭头指示方向一致。

如不一致,互换电机启动器端上的T1、T2线头。

(8)检查管道及泵组就地表计指示正确。

(9)检查水泵进出口管路无渗漏,确保所有法兰螺栓已全部拧紧。

2、水泵启动操作

(1)启动前,必须再次检查轴的对中,然后装上联轴器的防护罩。

(2)完全打开水泵吸入口阀门,关闭水泵出口门。

(3)启动电机(水泵)。

(4)在水泵达到全速时,匀速缓慢开启水泵出口门,开度应在最大值,然后将水泵转速按调度令调至所需转速,但最低不小于30HZ。

(5)记录初始启动技术参数,检查水泵的运行参数是否和性能曲线上所示参数一致。

3、水泵停止操作

(1)必须在停泵操作前,先缓慢关闭水泵出口门。

(2)停止电机运行。

(3)如短期停泵,在确保不冻结的情况下,水泵入口门保持开启状态,使水泵处于备用状态。

(4)如长期停泵或隔离水泵对其进行维修时,关闭水泵出、入口门,打开水泵放水口和排气口丝堵,排出泵腔内存水,是泵腔内排空。

、水泵的保养和维护4.

(1)定期用手转动泵轴使轴承得以润滑,以防腐蚀。

(2)最初填充的润滑脂有效期为正常使用1年或2000小时,取先达到一者。

有效期过后,必须重新更换润滑油脂。

(3)除污器:

除污器前后压差大于0.05MPa时,应进行清污。

第4条一般缺陷处理

1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序号

34

1815;;;流量过大2034;;;414161826泵出口压力过低;;;;;;;202223242541

363534;3330292827机封明显漏水;;;;;;;;3941;;;;34;;;;28机封过早的失效;;;121327293033353637;;383944;37;38水泵超出额定功率;35;3433;3128;2725;2320;1918;1615;;;;;;;2;;18;17;15;;10;9;8;;6;5;4;;37112127;24;2328;水泵运行不平稳及有噪音46

40;3433;32;31;3029;;4542;41;;;46或过早磨损/轴承过热和27;42;41;;34;33;32;31;30;29;28;40;44;43;452、产生原因:

1)泵没有完全抽真空。

2)水泵进出口管路没有灌满水。

3)水泵进口必需正压力(必须汽蚀余量)太高,或者装置的有效的进口绝对压力(有效汽蚀余量)太低。

4)抽送液体含有太多的残留空气或气体。

5)进口管路有气泡。

6)进口管路突然吸入空气。

7)空气通过轴封进入水泵。

8)进口管路的入口没有足够的淹没深度。

9)进口阀门关闭或部分开启。

10)进口滤网被脏物或异物堵住。

11)进口底阀被堵住或不够大。

12)过少或没有冷却液供给机封。

13)填料环安装位置不对。

14)泵转速太低。

15)泵转速太高。

16)泵转向错误或叶轮安装方向相反。

17)装置扬程(出口压力)高于泵的额定扬程。

18)装置扬程(出口压力)低于泵的额定扬程。

19)抽送介质的密度与采购泵时的规定不符。

20)抽送介质的粘度与采购泵时的规定不符。

21)泵在小流量工况运行(出口闸阀可能关闭过多)。

22)水泵在并联运行,而泵的特性并不适合并联运行。

23)叶轮被异物堵住。

24)叶轮已损坏。

)泵体于叶轮上的密封环严重磨损。

25.

26)可能由于内部纸垫损坏导致从出口到进口联接件之间的泄露。

27)泵轴可能未对中心。

28)泵轴可能因变形而震动。

29)由于叶轮平衡不当导致泵运行不平稳。

30)轴承的严重磨损可能导致泵轴无法运转。

31)叶轮与泵体内壁发生摩擦。

32)没有足够尺寸的混凝土基础保证泵的稳定性。

33)泵在安装过程中没有对中。

34)泵的安装运行条件与合同签订时所选择的说明不符合。

35)机械密封安装不正确,或填料盒没有正确的填满。

36)由于冲洗液体的不干净或研磨,轴套的填料位置刮伤或有凹痕。

37)填料压盖压的过紧导致供给填料的冲洗液不连续。

38)轴承填料盒底部之间的填料凸出或变成楔形,由于压盖上的压环与轴或填料盒之间的间隙过大。

39)机械密封由于干磨损而损坏。

40)由于叶轮没有准确对准中心而导致过大的轴向力(侧装)。

41)轴承磨损过大。

42)轴承在安装中已损坏,或在加油(或脂)的过程中混入脏物或异物而导致轴承损坏。

43)过多的油脂导致轴承过热。

44)不适当的油脂导致轴承损坏。

型圈后进入轴承。

O)灰尘通过45.

46)湿气进入轴承室导致轴承生锈。

第5条电机运行时注意事项

1、不要在运转着的设备附近从事任何维护、修理或清洗工作。

以免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2、为了防止发生人身伤害,在试图从事检查、修理工作之前,驱动控制必须处在关闭、锁定和标记状态。

第三节高温水泵运行操作规程

第6条重要原则

1、水泵必须在管网充水达到定压值后方可启动,严禁水泵干运转,以免对轴封、耐磨环、轴套等造成严重损伤。

2、严禁水泵在高于铭牌规定的额定参数工况下运行。

3、严禁在未安装联轴器罩的情况下运行水泵。

4、高温水泵要给泵体加保温夹套。

第7条高温增压泵启动、运行及维护

1、启动水泵前的检查和准备

(1)水泵前后管路已清理干净,并已充满水。

(2)循环系统已形成通路,水泵入口阀门处于全部打开位置,出口阀门处于全部关闭位置。

(3)打开泵体上部的排气阀,排出泵腔内气体后再关闭排气阀。

初次使用应多排放出一些水,使泵体各部位温度与介质温度相近为好。

(4)检查变频器是否具备启动条件,确保与电机接线连接正确。

)检查恒位油环的油位。

不能确定润滑油品质时,要排放、冲洗,5(.

更换新油。

(6)检查轴承内环隔套的甩油环是否位于中心环上。

(7)检查是否安装临时的供水系统润滑密封压盖衬套。

(8)检查所有的密封冲洗线路都被彻底排气。

(9)检查电源电压、相数和频率与铭牌上一致。

(10)用手转动机组转子应转动灵活,无卡塞。

(11)检查电动机转向注意事项:

1)检查电动机转向必须在水泵和电机之间的联轴器被分开的情况下进行。

2)在设备电线已连接,并检查确认系统中的所有部件都已正确连接之后进行如下操作:

先断开电机电源,瞬间接通电机以确认其转向与泵体铸出的箭头指示方向一致。

如不一致,互换电机启动器端上的接线线头。

(12)检查管道及泵组就地表计指示正确。

(13)检查水泵进出口管路无渗漏,确保所有法兰螺栓已全部拧紧。

3、水泵启动操作

(1)启动前,必须再次检查轴的对中,然后装上联轴器的防护罩。

(2)完全打开水泵吸入口阀门,打开水泵出口门到满开度的10%并预热泵。

(3)启动冷却水和其它辅助系统,并检查冷却泵以及电机相关的控制装置。

)冷却系统运行正常后,启动电机(水泵)4(.

(5)在水泵达到全速时,匀速缓慢开启水泵出口门,开度应在最大值,然后将水泵转速按调度令调至所需转速,但最低不小于30HZ。

(6)记录初始启动技术参数,检查水泵的运行参数是否和性能曲线上所示参数一致。

第8条水泵停止操作

1、必须在停泵操作前,先缓慢关闭水泵出口门。

2、停止电机运行。

3、如短期停泵,水泵入口门保持开启状态,出口门打开满开度的10%,热水在其内进行微循环,使水泵处于热备用状态。

冷却系统在短期停泵期间保持运行状态。

4、如长期停泵或隔离水泵对其进行维修时,关闭水泵出、入口门,打开水泵放水口和排气口丝堵,排出泵腔内存水,使泵腔内排空。

5、对于长期备用水泵,有条件的应每隔两周启动一次并运行20分钟以上,以防止润滑油凝结。

没有启动条件的,应将油排净,再次启动时重新灌油。

第9条运行检查

1、扬程:

当达到运行速度,泵的出口压力将会有升高,否则立即停车检查。

2、电流:

不许超过电机铭牌上的满载安培数。

3、振动:

不能超出允许极限振动值,否则立即停机检查。

4、泄露:

任何泄漏都表明设备发生缺陷。

重点检查机械密封部位,该处发生泄漏意味着密封可能被损坏。

5、供油:

在首次启动24小时内,应连续监控和检查。

当运行连续和系统稳定之后,可按制度定期巡视检查。

6、除污器:

除污器前后压差大于0.05MPa时,应进行清污。

第10条轴承润滑要求

5、轴承组件需要有效地连续供给润滑油。

6、参考轴承箱体上油位标牌注油。

7、油位必须用恒位油环保持在玻璃视镜的中心和顶部之间。

8、突然的油位下降表明存在泄漏,需停止运行并检查组件。

9、油的更换周期根据实际的运行情况而不同。

正常情况下应该在运行的12个月之后更换。

在排放用过的油之后,用新油冲洗润滑系统,然后用新的油填充。

10、首次启动24小时后更换新油。

11、如果泵停车超过30天,在重新启动前必须将油直接应用到轴承上对表面进行重新润滑。

12、用于高温循环系统或环境温度较高时,润滑温度使用ISO

VG68标准,正常的润滑系统使用温度是82℃(180℉)

第11条一般缺陷处理

现象原密封冲洗流量不命短密封寿部分的工序,调整组件8必要遵循手册第不正确的轴承安装

被放气

转速过低力过出口压充分密封过度的

密封固定或反转

泵的旋转方向错误有升低或没泄露泵在最小流量以下运行泵过热/卡住

水泵腔内没有灌水压密封冲洗管

密封冷凝器失效

叶轮流道堵塞吸入管路中存在气穴出口启动后密封冲洗流速过线过热快材料不适合介质短期的腐蚀侵蚀、点蚀介质里夹带磨蚀材料.

洗冲错误流限

调整到正常转检查电机供电接线端子的连接并更打开泵的排气装置并重新灌检查叶轮叶片,清理出所有流道的堵塞打开排气阀,排除系统中的气体

压力丢失检查工艺流程,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系统吸入压不足导致介质在泵内汽化的吸入压

吸入过滤网堵塞拆掉过滤网,清洗或更换新的过滤网

根据操作手册,检查并重新安装联轴器以管路应力过大或联轴器未对中达到允差范围击底座上面以确定气穴位置,并用砂浆灌泵底座未灌浆或灌浆不实存在气穴敲实。

如果必要可在底座上钻辅助排气孔参照操作手册中的数据,考虑冷量补偿量最终对中期间未考虑冷补偿量后最终的对中动和发生振拆掉转子部件,重新做平衡以达到要求转子部件或联轴器没有正确平衡噪音检查叶轮叶片,清理出所有流道内的堵塞叶轮流道堵塞拆卸转子部件检查轴的跳动,对轴进行校轴弯曲正以符合跳动允差或更换新轴

在首级叶轮处由于夹带的空气或者其检查泵设计要求并对系统进行必要的变化或调整,在泵的入口获得更多的压力他气体,而导致汽蚀的产生

检查最小流量回路并调整确保很好的运最小流量管线打开或部分打开行找出磨损的组件并用新的更换最小流量孔板/加热孔板磨损

泵流量下降

去掉上半部泵体和转子部件。

用不会损坏叶轮或泵体被杂志阻塞表面的工具检查并清洗所有的过流面泵内部运行配合间隙面的磨损拆卸泵。

测量所有耐磨件表面的间隙打开密封冲洗管线排气孔排放掉所有的密封冲洗系统气拆卸并检查机械密封组件送的零件和送环方去掉水力管组件,反冲洗或更从管线上移开,根据流量要求检查尺寸如果有必要重新更抬高顶半部泵体接近衬套。

如果需要更换.

损磨损的衬套。

检查机械密封组件并更换弹簧。

如果问题锁卡住或弹簧被继续存在检查密封应用死密封冲洗管路的颗粒阻塞和密封卖方一起检查并根据建议更换零对于磨蚀工况,密件封面材料不充分

根据手册部分的描述或被审核的程序重联轴器对中不良新进行最终对中

需要整个泵和转动组件拆卸来检查轴的弯曲的泵轴

跳动校直到正确的跳动公差或更换轴

密封寿命短去掉顶半部泵体,抬高转子部件并更换节吸入端对侧泵节流衬套磨损

流衬套密封根据手册部分的描述或被审核的程序重联轴器错误对中新进行最终对中根据手册调整油位,检查恒位油杯的设置油位太低或太高是否正确的润滑剂表并从表中108部分表检查第油黏度太高选择合适的产品轴承过高的温度去掉顶半部泵体并检查耐磨零件间隙。

必泵的轴向载荷过大要时拆卸部件更换磨损的零件遵循第8部分的工序用新的轴承更换磨损的轴承检验组件和轴承情况以及相关零件。

如并更换零的代表一起检查泵的使用参数Sulze拆卸并检查组件,在以后的运行期间要照正确的程序进的代表一起检查泵的使用参数Sulze对组件设计做一些必要的调整。

氧化或材料不充分的入口压力或夹带的气体用正确的零件重新研磨泵,按照手册里的详细说明清洗系统,试车运行。

流失电解作用第12条电机运行时注意事项

1、不要在运转着的设备附近从事任何维护、修理或清洗工作。

以免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2、为了防止发生人身伤害,在试图从事检查、修理工作之前,驱动控制必须处在关闭、锁定和标记状态。

三.

中继泵站与热力站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9.1.1条中继泵应尽量靠近设泵站的热力网管。

热力站应量靠近供热范围的负荷中心。

第9.1.2条中继泵站、热力站应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

当中继站、热力站设备的噪声较高时,应加大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使周围建筑物处的噪声符合国家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69的规定,必要时应采取降低噪声的措施。

第9.1.3条中继泵站、热力站的站房应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

第9.1.4条站房设备间的门应向外开,多层站房应考虑用于设备垂直搬运的安装孔。

门和安装孔的大小应保证站内需检修更换的最大设备的出入。

第9.1.5条站内地在有坡度,保证管道和设备排出的水引向排水系统。

当站内排水不能直接排入室外管道时,应设集水坑和排水泵。

第9.1.6条站内地坪到屋面梁底(层架下弦)的净高,除应考虑通风、采光等因素外、尚应考虑起重设备的需要,具体规定如下:

一、当采用固定吊钩或移动吊架时,不应小于3m;

二、当采用单轨吊车时,应保持吊起物底部与吊运所越过的物体顶之间有0.5m以上的净距;

三、当彩和桥式吊车时,除遵守第二款规定外,还应考虑吊车安装和检修的需要。

第9.1.7条站内各种设备和阀门的布置应便于操作和检修。

站内宜设有检修场地,其面积应根据水泵或其它设备的要求确定,并在周围留有宽度不小于0.7m的通道。

当考虑设备就在检修时,可不设检修场地。

第9.1.8条站内各种热水管道及设备的高点应设放气阀,低点应设放水阀。

第9.1.9条站内架设的管道不得阻挡通道、不得跨越配电盘、仪表柜等设备。

第9.1.10条管道与设备连接时,管道上宜设支、吊架,尽量减小加在设备上的管道荷载。

第二节中断泵站

第9.2.1条应尽量减少中继水泵的台数,设置三台以下水泵时应有备用泵,当四台和四台以上水泵并联运行时,可不设备用泵。

第9.2.2条水泵机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相邻两个机组基础间的净距;

1.电动电容量小于55KW,不小于0.8m;

2.电动机容量等于或大于55KW,不小于1.2m。

二、当考虑就地检修时,至少在每个机组一侧留有大于水泵机组宽度0.5m的通道;

三、相邻两个机组突出部分的净距以及突出部分与墙壁间的净距,应保证泵轴和电动机转子在检修时能拆卸,并不应小于0.7m,如电动机容量大于55KW,则不应小于1.0m;

四、中继泵站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m;

五、水泵基础应高出站内地坪0.15m以上。

第9.2.3条中继水泵吸入母管和压出母管之间应设装有止回阀的旁通管。

第9.2.4条中继泵站内应设起重设备,当起重量大于2t时,应适当提高起重设备的机械化水平。

第三节民用热力站

第9.3.1条民用热力站最佳供热规模,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当不具备技术经济比较条件时,集中热力站的规模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新建居住小区,以每个小区只设一座热力站为宜;

二、旧有小区,在照顾原有采暖系统的同时,宜减少热力站个数。

第9.3.2条用户采暖系统配热力网的连接方式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当热力网水力工况能保证用户内部系统不汽化不超过用户内部系统的允许压力,热力网供回水压差大于用户系统阻力,且用户采暖系统设计供水温度等于热力网设计供水温度时,应采用不降温的直接连接;

二、当热力网水力工况符合第一款规定,但用户采暖系统设计供水温度低于热力网设计供水温度时,宜采用有混水降温装置的直接连接;

三、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用户采暖系统应条用间接连接;

1.建筑物采暖系统高度高于热力网水压图供水压力线或静态压力线时;

2.采暖系统承压能力低于热力网回水压力时;

3.热力网供回水压差低于用户采暖系统阻力,且不宜采用加压泵时;

4.有其它特殊要求时。

第9.3.3条当生活热水热负荷较小,且与闭式热力网连接时,生活热水加热器与采暖系统可采用并联连接;当生活热水热负荷较大时,生活热水加热器与采暖系统宜采用两级串联或两级混合连接。

第9.3.4条采暖系统混水装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混水装置的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G`n=uGn(9.3.4)

式中G`n---混水装置设计流量;

u---混水装置设计混合比,u=t1-θ1/θ1-t2;

t1---热水网设计供水温度,℃;

θ1---用户采暖系统设计供水温度,℃;

t2---采暖系统设计回水温度,,℃;

Gn---采暖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

二、混水装置的扬程不应小于混水点以后用户系统的总阻力;

三、采用混合水泵时,不应少于两台,其中一台备用。

第9.3.5条当热力站入口处热力网供回水压差小于用户需要时,可设加压泵;加压泵宜布置在热力站总回水管道上。

当热力网末端需设加压尖的热力站较多时,应设热力网中继泵站,取代分散的加压泵。

第9.3.6条热力站加热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间接连接采暖系统的应尽量选用工用可靠、传热性能良好的回热器。

生活热水系统还应根据水质情况选用易于清除水垢的加热设备;

二、列管式、板式加热器计算时应考虑换热表面污垢的影响,传热系数计算时应乘以0.6~0.85的污垢修正系数;

三、容积式加热顺计算传热系数时宜按考虑水垢热阻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加热器可不设备用。

加热器台数的选择和单台能力的确定适应热负荷的分斯增长,并考虑供热可靠性的需要。

第9.3.7条热力站加热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加热布置时,应考虑清除水垢、抽管检修的场地;

二、并联工作的加热器宜按同程连接设计;

三、加热器组一、二次侧进、出口应设总阀门,并联工作的加热器,每台加热器一、二次侧进、出口宜设阀门;

四、当容积式加热器热水出口管上装有阀门时,应在每台容积式加热器上设安全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