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67563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行政村不同年份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其中X、Y、Z分别表示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

甲、乙、丙分别为该村落1980年、2000年、2021年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甲相比,该行政村乙年龄结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0~14岁人口比重上升B.15~59岁人口比重上升

C.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下降D.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变

2.导致该行政村年龄结构由乙向丙演变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气候因素

C.社会变革D.交通和通信

3.2021年该行政村的小学被撤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经济欠发展,师资短缺B.教育落后,学生辍学

C.城市化发展,进城求学D.出生率低,学生少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问题。

4.有关该地区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速度比②时快B.③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C.④时当地人口数量达最小值D.⑤时青少年人口比例较大

5.④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变化B.为了减缓老龄化现象

C.经济落后,大量人才外流D.留守儿童问题使父母返乡务工

“夜间经济”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指发生在18:

00到次日清晨6:

00,以当地居民、工作人群及游客为消费主体,以购物、餐饮、旅游、娱乐、文化、影视、健身、休闲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

目前,我国“夜间经济”在空间上具有围绕城市商务中心、自然或文化遗产、城市中心“边缘地带”分布的规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20世纪70年代英国城市中心区的夜晚“空巢”现象出现于()

A.郊区城市化阶段B.逆城市化阶段

C.再城市化阶段D.大城市化阶段

7.受气候影响,我国传统的购物、餐饮等夜间消费活动比较旺盛的季节出现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8.目前我国倡导发展“夜间经济”,有助于()

①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②降低设施利用率,缓解交通压力

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

④增加中心区人口数量,阻止流向郊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图反映出(  )

A.亚洲、非洲的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初级阶段

B.亚洲、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

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正相关

D.欧洲、北美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0.城市化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①生物多样性增多 ②土地质量下降 ③出现“热岛”现象 ④城市内涝频繁发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秋延迟”栽培是指在夏季育苗、秋初定植、秋末冬初在保护设施内继续生长发育,延迟到11—12月上市供应的栽培方式,既可延长蔬菜瓜果的供应期,又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新疆吐鲁番市托克进县,每年7月到9月平均气温为40℃,当地积极开展“秋延迟”栽培,塑料大棚等“秋延迟”栽培保护措施投入占到全部投入的40%。

2021年秋,托克逊县“秋延迟”种植率达到了75%。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投入资金少,适宜在全国大规模推广B.夏秋育苗、定植生产技术要求较高

C.投入资金较小,商品率高,收益高D.冬季较寒冷,应尽早提前上市时间

12.在下列对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农户进一步发展提出的建议中,不合理的是

A.加大资金投入,培育新品种B.发展网络营销,形成品牌

C.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D.发展蔬菜深加工,增加附加值

奶牛场倒牛奶是书本里讲述“大萧条”时提到的标志性事件。

新冠疫情下,这一幕正在美国重新上演—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等地的奶农陆续开始把牛奶倒入下水道、池塘、农田。

但是,美国不少超市里的牛奶却开始缺货,一些超市甚至开始“限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倾倒牛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的()

A.落基山麓B.五大湖沿岸地区

C.西部海岸D.墨西哥湾沿岸

14.一方面奶牛场倾倒牛奶,另一方面城市牛奶短缺的原因是()

A.维持市场价格B.恐慌心理抢购

C.市场供大于求D.产业链被中断

美国是世界稻谷主要生产国之一,其生产类似于商品谷物农业。

日前,中美两国几乎同时宣布,中国将放宽进口美国大米限制。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大米的售价大致是580美元/吨,美国大米510美元/吨,泰国大米440美元/吨,越南大米380美元/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美国水稻生产的特点是

A.精耕细作B.水田生产

C.高度机械化D.良性循环

16.和东亚、东南亚等地大米相比,美国大米品质和口感稍差,最可能是由于

A.自然条件较差B.种植方式各异

C.种植技术滞后D.机械化水平高

17.目前,美国稻米的生产成本低于中国而高于越南和泰国,其主要原因分别是

A.生产效率劳动力价格B.劳动力价格生产效率

C.土地租金农业政策D.农业政策机械化水平

新冠肺炎情爆发以来,口罩成了全球最紧缺的防护物资之一。

2021年我国口罩产能约为2000万只/天,占全球规模一半。

随着我国汽车、石化、家电等行业龙头企业先后跨界生产口罩,据国家发改委2021年3月2日统计,全国口罩日产量达到1.16亿只。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出现“一罩难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物流运输不畅B.市场从医用扩大到民用

C.口罩生产材料短缺D.各国民众恐慌心理抢购

19.我国众多行业龙头企业跨界生产口罩的目的是()

A.一罩难求,市场利润大幅提升B.多产业经营,可持续发展

C.把握时机,企业进行产业转型D.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顾

20.我国众多企业能够跨界迅速生产口罩的原因是()

A.产业间关联程度高B.交通便捷程度高

C.生产技术成熟D.劳动力成本低

下图为“我国某省沿江主要工业园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1.工业园沿江分布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

A.水能丰富B.水陆联运便捷

C.取水排污便捷D.围垦拓展空间大

22.图示工业园区有各类重化工及造纸企业500余家,这类企业

A.从业人员技术水平高B.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C.原料、能源投入占比少D.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大

23.企业集聚工业园区主要是为了

A.共享基础设施B.接近消费市场

C.扩大生产规模D.获得技术支持

下图是我国沿海某城镇规划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城市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拟建一大型港口,最合适的位置是(  )

A.①B.②C.③D.④

25.为了加强乙村和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线路规划最合理的是()

A.aB.BC.cD.d

26.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①穿越河流 ②邻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③④B.②④C.②③D.①②

下图为公路、高铁和航空三种交通运输方式,在不同运输距离上的市场份额。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公路与高铁两种运输方式,市场份额竞争最激烈的运输距离大约在()

A.50-150kmB.200-400kmC.700-800kmD.800-1000km

28.图中②交通运输方式,与①③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A.连续性强B.速度快C.运价高D.机动灵活

如图是我国某地区某农业生态园生态链种养循环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  )

①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

②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

③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

④收集珍禽的羽毛制作成观赏标本

A.①②B.②④

C.①④D.③④

30.该农业生态园位于(  )

A.辽宁B.福建

C.山东D.黑龙江

二、综合题

31.阅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

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人口3万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依托港口,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目前,东莞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200万人口中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的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严重。

(1)比较说明广州、东莞、麻涌三个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

(2)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3)简述东莞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部分蔬菜品种都不耐严寒和夏季的高温多雨,这种习性与各地气候条件结合,形成了蔬菜生产和供应的季节性“淡季”。

上海7月~9月是蔬菜供应的“夏淡”,12月~次年4月为“冬淡"。

为确保蔬莱供应,上海与海南、云南等省共建了蔬菜外延基地,下图为三地间蔬菜流向示意图。

“本地菜”多利用天然条件“露地种植”,通常“客菜”在六七成熟时采摘,“本地菜”可以做到九成熟采摘。

特别是低碳食品类(指生产、运输和消费环节中,耗能低,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的食品)蔬菜不仅得到政策的支持,而且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1)分析上海冬季气候条件对蔬菜露地种植的不利影响。

(2)冬季,海南岛有“天然温室”之称,是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蔬菜供应基地;夏季,海口、三亚每天要从云南调入上百吨蔬菜。

试解释6月~9月为海南岛蔬菜淡季的原因。

(3)夏季,云南中东部高原有南方“天然凉棚”之称,种植的蔬菜7月~10月上市。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该地区夏季能够收获优质喜凉蔬菜的原因。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鲁尔区是其典型的传统工业区。

 

材料二:

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水资源也逐渐短缺。

材料三:

下图为德国鲁尔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图。

(1)简述辽中南工业区和鲁尔区成为著名传统工业区的共同原因。

(2)针对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可采取哪些措施减缓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3)针对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应采取哪些措施以实现辽中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

1.B

2.A

3.D

【分析】

1.从材料中和图中得出,甲、乙分别为该村落1980年、2000年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

前后人口对比,0~14岁出生人口明显减少,A错;15~59岁人口比重上升,B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下降上升,CD错误;故选B。

2.从材料中和图中得出,乙、丙分别为该村落2000年、2021年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

前后人口对比,得出15~59岁青壮年人口大量减少,其他年龄结构的人也有相应减少。

推断得出是由于外出务工造成的人口迁移。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对落后的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发达地区,目的是为了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故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气候因素、社会变革和交通和通信无法从材料中推断出。

排除BCD,故选A。

3.2021年该行政村的小学被撤并,说明适龄的小学年龄人口变少,由于生育率的不断降低,学生越来越少,D对。

学生辍学严重、全部进城求学和师资短缺严重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出,且与常识不符。

排除ABC,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4.B

5.A

【解析】

【分析】

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4.读图分析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主要看斜率。

②时的斜率大于①位置,①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速度比②时慢。

A错误;③时人口增长率为0。

说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B正确;④时期人口迁移率大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说明该地人口数量为增加的状况,人口数量不是最小值,C错误;⑤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0,说明人口出生率较低,青少年人口比例较小,D错误。

答案选B项。

5.读图分析可知,④时期人口出生率为负值,说明该地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进而说明,该地经济发达,劳动力短缺,需要进行产业的升级改造,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外迁,导致该地就业机会减少,人口迁入减少,答案选A项。

BCD错误。

【点睛】

6.B

7.B

8.C

【分析】

6.

逆城市化是指中心城区人口往郊区迁移,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而城市中心区的夜晚“空巢”现象也是说明中心区人口数量少,所以B正确。

郊区城市化和大城市化指的是城市化,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由乡村迁入城市,郊区成为城市,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不易出现中心人口衰退现象,AD错误。

再城市化,是指中心城区衰弱之后中心城区再次繁荣,不易出现中心衰退现象,C错误。

故选B。

7.

题目中说受气候影响,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室外较寒冷,冬季夜晚外出人口少,冬季夜晚的消费能力较弱,D错误。

夏季高温,相对来说晚上气温下降,出外乘凉、购物、餐饮等夜间消费活动比较旺盛,故B正确。

春季和秋季介于冬、夏之间,AC错误。

故选B。

8.

发展夜间经济,活跃商业活动,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①正确;发展夜间经济,流动人员增加,会增加交通压力,②错误;发展夜间经济,能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③正确;夜间经济,顾客多为消费者,不一定是中心区居民,购物活动具有阶段性,并不能增加中心区人口数量,④错误。

C正确。

故选C。

【点睛】

注意区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含义。

郊区城市化指的是城市化,城市面积不断扩大,郊区成为城市;逆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相对成熟阶段,人们从城市迁往环境更好的郊区或者卫星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逆城市化并不是城市化的倒退,人们从事的还是第二或第三产业;再城市化,是指中心城区衰弱之后中心城区再次繁荣。

9.B

10.B

【分析】

9.从图中可以读出,四大洲相比,亚洲、非洲城市化水平较低,速度较快,故B正确。

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加速阶段;欧洲和北美洲城市化水平较高,速度较慢,但仍然在增长中;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没有相关关系。

故A、C、D错误。

故选B。

10.城市化发展,会占用大量的土地。

建筑地面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排除与①有关的选项,故B正确。

城市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固体废弃物及污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因此城市化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城市因大量人工发热(交通工具、工业生产、家庭炉灶等)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影响,气温高于郊区,形成“热岛”现象;城市化建设使得硬地地面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故选B。

【点睛】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土地的影响:

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

②对生物的影响:

栖息地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对水的影响:

影响水循环,水质下降。

④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气温、降水、日照、风向、风速、产生“热岛”、“雨岛”现象。

⑤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

11.B

12.A

【分析】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1.由材料“塑料大棚等“秋延迟”栽培保护措施投入占到全部投入的40%”,投入资金多,不适宜在全国大规模推广,A错误;“秋延迟”栽培是指在夏季育苗、秋初定植,夏秋育苗、定植生产技术要求较高,B正确;由材料“秋延迟”既可延长蔬菜瓜果的供应期,又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可知,说明投入资金较大,商品率高,收益高,C错误;为延长蔬菜瓜果的供应期不能提前上市时间,D错误。

故选B。

12.加大资金投入,培育的新品种是该地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措施,但不是农户进一步发展的措施,A不合理。

故选A。

13.B

14.D

【分析】

13.1.牛奶倾倒主要发生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这些州主要分布在美国的五大湖沿岸地区,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故选B。

14.维持市场价格不需要进行牛奶倾倒,可以进行密封储存,故A选项错误。

恐慌心里抢购会造成牛奶短缺,不会造成奶牛场倾倒牛奶现象,故B选项错误。

当前市场处于供需失衡状态,并非供大于求,故C选项错误。

一方面倾倒牛奶,一方面牛奶短缺,主要是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牛奶产业链中断,导致供需失衡,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主要是对美国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及成因熟悉。

15.C

16.B

17.A

【分析】

15.本题考查农业的生产的特点,结合材料进分析,美国是世界稻谷主要生产国之一,其生产类似于商品谷物农业,说明美国的稻谷具有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的特点,经营方式比亚洲水稻种植业粗放;且类似于商品谷物农业的种植方式为旱作水稻;不是生态农业,因此不是良性循环。

据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结合材料分析,美国的水稻种植且类似于商品谷物农业的种植方式为旱作水稻,而东亚、东南亚地区的水稻为水田种植,因此导致品质和口感差别的原因应是种植方式的不同,B正确;美国农业发展,科技水平高,种植技术发达,C错误;机械化水平的高低不影响作物的品质和口感,D错误;与东亚、东南亚相比,美国的自然条件也适合稻谷的种植,A错误,故选B。

17.本题考查影响稻谷种植成本的原因分析,与中国相比,美国稻谷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农业的生产效率高,进而可以降低成本;而越南和泰国与美国相比,经济较为落后,农业科技不发达,主要依靠发挥廉价劳动力优势进行水稻种植业的发展,而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科技实力雄厚,生产效率高,但劳动力价格高,进而增加了稻谷的成产成本,据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特点、影响农作物品质和口感的因素及区域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关键在于理解美国是世界稻谷主要生产国之一,其生产类似于商品谷物农业,该句话的表达的意思。

在基础上进行作答。

18.B

19.D

20.C

【分析】

18.

疫情爆发之前,口罩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医疗领域,全球的供需状况维持平衡,疫情爆发之后,作为防控疫情的需要,普通民众都需要佩戴口罩,使口罩的需求量激增,但是生产量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以满足需求量,因而出现了“一罩难求”的局面,B正确;疫情使全球物流受到很大影响,但是医疗物质的运输基本可以保障,A错误;口罩生产材料短缺相对于突然增长的巨大需求,不是造成口罩紧缺的主要原因,C错误;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定防控疫情的措施,没有出现大范围恐慌心理抢购口罩的现象,D错误。

故选B。

19.

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抗疫,众多行业龙头企业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跨界生产口罩,以减轻各地对口罩需求的压力,同时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D正确;由于政府对口罩价格的监控以及口罩产量快速增加,口罩生产的利润并没有大幅提升,A错误;口罩生产的技术门槛比较低,而且是阶段性的需求,并不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B、C错误。

故选D。

20.

口罩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高,对劳动力需求较少,D错误;口罩上下游产业齐备并不能促进其他企业跨界生产口罩,A错误;我国工业基础雄厚,工业产业链完整,生产能力强大,为众多企业跨界生产口罩提供了保障,C正确;交通便捷程度对口罩生产的影响小,D错误。

故选C。

【点睛】

考查工业区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1.B

22.D

23.A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分布和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学生通过读图并联系工业的特点,可以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原因和工业产生的影响。

21.工业园沿江分布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

水能丰富用来发电,然后用于工业生产,考虑水能丰富,没有必要都沿江分布,A错;沿着长江分布可以实现水陆联运,B对;工业产生的污水不能直接排放到长江,C错;围垦不是工业发展所考虑的因素,再说长江沿岸也不能够大面积围垦,D错。

22.造纸企业对从业人员技术水平高要求并不高,A错;都属于传统工业,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B错;原料、能源投入占比多,C错;重化工及造纸企业都是高污染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大,D对。

23.企业集聚工业园区主要是为了共享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A对;工业集聚并没有接近消费市场,B错;扩大生产规模和获得技术支持不是主要目的,CD错。

24.B

25.C

26.A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4.①④附近有沙滩,航行条件较差,且没有海湾避风,②位于海湾内,且靠近城市,最合适建大型港口,③离城市较远。

故选B。

25.山区修路原则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

图中四条规划线中,a、b穿越等高线条数多,不合理,A、B错。

c两次穿越等高线,坡度较小,工程量小,线路近,最合理,C对。

D不穿越等高线,但跨越海湾,工程量大,线路远,D错。

故选C。

26.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穿越城区,影响市内交通,③对。

左下部铁路穿越等高线,坡度太大,④对。

根据等高线,平原地区穿越河流、邻近港湾不是困难,①、②错。

所以B、C、D错,A对。

故选A。

27.B

28.A

【分析】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及特点

27.根据图中公路、高铁和航空三种交通运输方式在不同运输距离上的市场份额,可知①为公路,②为高铁,③为航空,读图可知,在200km处①(公路)占优势,而在400km处②(高铁)占优势,因此公路与高铁市场份额竞争最激烈的运输距离大约在200-400km处,故B正确,A、C、D错误。

28.由上一小题可知,①为公路,②为高铁,③为航空,因此②交通运输方式突出的特点是连续性强,故A正确。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性强;航空运输速度最快;运价高不是优势,故B、C、D错误。

29.C

30.B

【解析】

29.图示该生态园的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体现了可持续发展,①正确;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没有体现废弃物再利用,②错;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不属于废弃物的再利用,③错;收集珍禽的羽毛制作成观赏标本,体现了废物的再利用,④正确,故选C。

30.该生态园生产的蜜柚、百香果等水果主要是亚热带地区水果,由此可判断该生态园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结合选项可知是福建;辽宁、山东、黑龙江均在北方,故选B。

31.

(1)广州的等级最高,其次是东莞,麻涌最低;广州服务范围最大,其次是东莞,麻涌最小。

(2)①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②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③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④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

 

(3)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城市用地紧张;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体系和我国的城市化问题。

【详解】

(1)结合城镇的服务范围和人口数量来看城镇的等级,等级越高,人口数量一般越多,服务范围越大;等级越低,人口数量一般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结合图示可知广州的等级最高,其次是东莞,麻涌最低;广州服务范围最大、其次是东莞、麻涌最小。

(2)关于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区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但本题只考查人口迁移的积极影响,应从促进区域交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等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